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30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磁化率从路中央向两侧具有逐渐降低的特征,相对应的样品中的重金属Cu、Pb、Zn、N i、Cr、Fe等元素的含量也具有从路中心向两侧逐渐降低的现象。相关分析表明,土壤磁化率与土壤中的Cu、Pb、Zn、N i、Cr、Fe的相关性显著,因而可以利用磁化率异常来指示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元素的赋存形态分析表明铁锰氧化物态与残渣态是Cu、Pb、Zn、N i、Cr、Fe的主要赋存形式;各元素的形态分析结果与土壤磁化率的相关统计分析表明,高速公路两侧土壤的磁化率与可交换态中的Cu、Pb、Zn、铁锰氧化物态中的Fe、Pb、Zn、有机还原态中的Cu、Cr、Fe、Zn和残渣态中的Cu、Pb、Zn、Cr、Co、N i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利用2015—2017年沪昆高速江西段的交通事故资料和沿线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沪昆高速江西段发生交通事故的天气类型和时空分布特征,建立高敏感天气条件下山区型和平原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气象风险概率预测模型。结果表明:2015—2017年沪昆高速万辆车流交通事故日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单峰型,峰值出现在05时;事故高发月份主要集中在4—6月;事故发生地域性强。除日平均气温外,交通事故与同期的气象条件密切相关。采用逻辑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山区型和平原型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气象风险概率预测模型,该模型预测准确率达到78.0%和79.9%。进一步运用该模型对2018年1—6月沪昆高速发生的交通事故加以验证,对山区和平原路段高速交通事故预测的准确率达到70.56%和86.37%,预测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介绍高速公路用地的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方法,根据高速公路用地特点,重点讨论了确定高速公路地籍测量精度指标问题,得出高速公路宗地界址点精度统一采用±0.3m比较适宜的结论。最后介绍了RTK技术在高速公路地籍测量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4.
块石路基是多年冻土区应用最为广泛的多年冻土路基形式. 为了研究多年冻土区修筑高速公路后块石路基的效果,选取青海省新建共和-玉树高速公路3个块石路基监测断面的实测资料,对路基修筑初期多年冻土温度状况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路基修筑初期路基中心原天然地表下0.5 m处仍表现出季节变化规律,至原多年冻土上限深度处,温度波动幅度急剧减小. 块石路基的保温效果与年平均地温密切相关,年平均地温越低,对冻土的保护效果越显著. 受阴阳坡效应的影响,左路肩/坡脚温度高于右路肩/坡脚. 左右路肩及中心孔下多年冻土上限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抬升,抬升幅度主要受路基高度影响,与多年冻土年平均地温没有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5.
沪宁高速公路一次冬季浓雾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由多个美国研究部门及大学的共同参与研发的新一代中尺度预报模式和同化系统——WRF(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模式,对2006年12月24—27日沪宁高速公路及其周边地区出现的一次罕见的持续性大雾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雾过程属于较典型的平流雾,其生成和维持的主要原因是大气层结稳定、系统的下沉运动、充足的水汽;同时也有辐射作用,地面的大气长波辐射冷却是雾维持的重要因素。大范围下沉运动使中低层大气增温与地面辐射降温配合,形成深厚的逆温层,对大雾长时间维持起决定性作用。所以这是一次以平流雾为主伴随辐射雾的过程。27日14时后干冷空气南下才使大雾消散。   相似文献   
6.
PHC(prestressed high-strength concrete)管桩近年来被广泛应用。PHC管桩为挤土沉桩模式,沉桩过程引起的挤土效应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并对其可打性和承载特性有重要影响。结合广-清(广州至清远)高速公路扩建工程,通过现场监测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土体水平位移,进行PHC管桩挤土效应研究。水平位移利用固定式测斜仪测量,孔隙水压力使用振弦式孔压计测量,并使用自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研究发现,沉桩过程中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变化随深度增加近似呈线性增长,水平方向随距离的增加而减小;挤土效应产生的土体水平位移随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深度增加而减小;挤土效应滞后现象明显,可导致成桩后的桩体倾斜;拓宽地基场地上管桩施工对老路地基影响小,场地条件对沉桩挤土效应影响大,老路路堤对垂直于路基方向的水平位移有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7.
娄新高速公路岩溶发育特征与地基处理方案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肖武权 《中国岩溶》2013,32(2):161-166
娄底—新化高速公路岩溶发育。由于邻近煤矿采矿抽排水,地下水位急降,形成土洞和塌陷。为保证公路建设经济、安全,须对岩溶路基进行处理。通过对地基处理方案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与分析,运用多目标决策模糊集理论并结合层次分析方法,优选出具有多指标因素属性和模糊特性的岩溶地基处理方案。在此基础上,从地质条件出发,并考虑加固效果、工程造价等,比较了3种岩溶地基处理方案:注浆、沉管挤密桩、强夯+双层钢筋混凝土连续板。分析结果表明:强夯+双层钢筋混凝土连续板方案最佳,模糊优化计算中,该方案对优的隶属度最高,达0.86,具有施工便捷、加固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总造价为仅1 350万元,分别比沉管挤密桩、注浆处理少170万和360万元。   相似文献   
8.
李文录 《华南地震》1992,12(2):48-54
本文采用有场源电磁法勘探粤东沿海广(州)深(圳)珠(海)及深(圳)汕(头)南线等高速公路工程,勘探使用美国GDP—12及加拿大EM—37电磁数据采集系统。文章论述了时间域与频率域的多种电磁法装置在桥梁、互通、遂道及软土公路工程中的地磁物理应用前提及它们的应用环境、工作效率、勘探深度等,低阻覆盖下的地质分层及断层产状性质等问题是本文探讨要点。文中例举了多种装置的电磁异常场剖面图及其曲线形态:对磨刀门桥址西江断裂的电磁异常剖面曲线形态、特征作了构造地质解释,认为该断裂系由两条主干断层组成的蠕滑断层组。上述工程地质解释结论已作为工程勘察设计依据。有的电磁异常已被工程地震及钻探证实。  相似文献   
9.
以峨汉(峨眉山市—雅安市汉源县)高速庙子坪隧道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对隧址区地质调查、示踪试验及统计现场揭露的溶洞数量,厘清隧址区岩溶发育特征并分析其控制因素,再通过整理分析现场监测数据探究岩溶发育对工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隧址区岩溶在多溶控因素的耦合作用下表现出显著的不均性、集中性、方向性、连通性的特征。其中岩层岩性、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地质构造主要使得岩溶发育具有不均性和集中性;水文地质与地形地貌主要控制着岩溶发育方向和岩溶是否连通;气候则更进一步促进岩溶发育。隧址区岩溶发育的工程影响主要表现为隧道稳定性影响和隧道涌水,其中岩溶规模及尺寸对隧道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范围相对有限;而涌水使得隧道长期积水,在雨季时甚至使得人员、机械等被淹或冲毁,对隧道安全、进度、经济等造成严重影响。研究结论可为峨汉高速沿线隧道及其他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岩溶灾害防治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宝天高速公路西段大(暴)雨引发泥石流危险程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暴)雨可能引发的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宝天高速公路西段安全运行的最大威胁.根据宝天高速公路西段1965-2008年麦积国家基本气象站、街子气象哨降水资料及1980-2008年天水农业气象试验站历年土壤水分含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宝天高速公路沿线降水、大(暴)雨及土壤含水量分布规律,建立了大(暴)雨引发泥石流可能发生的危险性的评价模式.结果表明:天宝高速公路西段是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也是天水市地区的大(暴)雨中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宝天高速公路段的年降水呈20 a周期变化,大(暴)雨出现次数与年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呈正相关.大(暴)雨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大(暴)雨出现的4-10月,100 cm土层土壤最大水分容纳量为86~172 mm,40 cm土层为41~69 mm.大(暴)雨引发泥石流的危险性7月最高,4月最低.7-10月泥石流发生的危险程度高于4-6月,主汛期是该线路段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重点防御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