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物理   1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鱼类淋巴囊肿病毒(LCDV)滴度.以牙鲆鳃细胞系(FG)作为感染细胞,将生长旺盛的FG细胞接种于48孔培养板中培养至形成细胞单层,用2倍连续稀释的LCDV粗提液分别接种FG细胞.固定各稀释度LCDV感染后的FG细胞,孵育抗牙鲆LCDV单克隆抗体,其后再运用生物素-亲合素反应系统,以碱性磷酸酶底物APRed试剂盒发色.倒置显微镜观察,被病毒感染的FG细胞的细胞质呈现红色,未被感染细胞的细胞质呈无色.记录各稀释度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孔数,按Reed-Muench法计算组织细胞培养半数感染量(TCID0).结果显示,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得LCDV在FG的滴度为1.77×210 TCID50/mL.该法可以用来有效测定LCDV滴度,且结果直观、准确性较好,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对非繁殖期与繁殖前期的雌性三角帆蚌鳃瓣作组织切片,观察其组织形态结构。结果表明,三角帆蚌内、外鳃的鳃丝在组成上是相同的,从外到内,其结构可以分为:上皮、基膜、结缔组织,鳃丝上密布纤毛,鳃丝结缔组织中含吞噬细胞、透明细胞等。外鳃具特有结构——瓣间隔和育儿囊,且在瓣间隔两侧,有发达的小水管系统。由于这种结构的存在,使得内外鳃瓣在鳃瓣厚度、鳃小瓣厚度、鳃丝宽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繁殖前期,内鳃基本无变化,而外鳃发生明显的变化,鳃瓣增厚,鳃腔扩大形成孵化室,为胚胎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发育环境。  相似文献   
3.
褐牙鲆鳃丝Na+-K+-ATPase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褐牙鲆 (Paralichthysolivaceus)鳃丝Na K ATPase的性质。结果表明 :褐牙鲆鳃丝Na K ATPase活力随着反应温度、pH的增加均呈现峰值变化 ,其最适反应温度为 3 0~ 3 5℃ ,高于 40℃酶活力急剧下降 ,至 5 0℃酶失活 ,而最适pH为 7.5~ 8.0之间 ,pH <7.5或 >8.0时酶活力急剧下降 ,低于 6.0酶活则被完全抑制 ;在本试验设计的反应时间和底物浓度范围内 ,随着时间和底物浓度的增大 ,酶活力的变化均为逐渐升高 ,且上升趋势逐渐变缓 ;反应介质中Na ,K ,Mg2 的最适浓度分别为 180 ,3 0 ,6mmol/L ,并且当K 或Mg2 浓度为 0时 ,酶活力均接近于 0。抑制剂乌本苷对鳃丝Na K ATPase活力表现为显著性抑制 ,在乌本苷浓度为 2mmol/L时 ,酶活力完全被抑制。  相似文献   
4.
5.
中华绒螯蟹鳃的组织及超微结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华绒螯蟹鳃详细的组织和超微结构研究结果显示,每条鳃由一扁平的鳃轴及其向两边发现片状鳃叶组成,鳃壁由角质层、上皮细胞和基膜构成。上皮细胞向角质层伸出指状突出以扩大表面积。上皮细胞向鳃腔突出延伸形成鳃腔隔。鳃腔内的膨大细胞实际上是上皮细胞向鳃腔内分裂形成突起,然后生长膨大而成,膨大细胞将鳃腔隔成迂回的通道,更有利于气候的交换和物质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INTRODUCTIONIntestinalparasitecommunitiesinfisharefoundnormallytobepoorintermsofspeciescompo sitionswhencomparedwiththoseinbirdsandsomeotherhighervertebrates (Kennedyetal.,1 986;Eschetal.,1 990 ) .However,ectoparasitecompositionsongillsoffishareconsideredasspec…  相似文献   
7.
鲈鱼苗烂鳃、烂尾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97年4~5月,对花鲈(Lateolabraxjaponicus)鱼苗期细菌性烂鳃和烂尾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研究。从具有明显症状的病鱼的病灶组织分离到2株致病菌C-1和W-1,经人工感染及从人工感染发病鱼体再分离的W-4和W-5菌株的再感染试验结果表明,所分离的细菌为鲈鱼苗烂尾,烂鳃病的致病菌。经64项生物学特性,生理生化特征测试结果表明,这4株菌可归为一类,同属于鳗弧菌(Vibrioanguilarum)。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痢特灵、CIN100、MEL25、呋喃妥因、氯霉素、磺胺药+TMP和美洛西林等7种药物对病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鲈鱼的鳃寄生车轮虫病及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鲈鱼的鳃寄生车轮虫病及病理组织的扫描电镜观察。病原鉴定为 :直钩车轮虫、杜氏车轮虫、日本车轮虫、劳牧小车轮虫及简单两分虫 5种车轮虫科纤毛虫 ,其中数量上占优势的为直钩车轮虫。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 ,鳃寄生车轮虫可对宿主的上皮组织产生明显的机械性损伤并造成鳃丝粘液分泌增多及炎症反应。文中就海水养殖鱼类及野生鱼类由车轮虫寄生造成的危害及防治途径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海水盐度由25突降至21、17和13胁迫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的方法,研究了48h内血清生理生化和鳃丝Na+/K+-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实验过程中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Na+、Ca2+离子浓度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血清K+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且升高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最大值达14.03mmol/L(盐度13组,48h);血清Cl浓度在盐度21组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17和13组则在48h时显著降低(P<0.05);三个盐度突降组的血清酶ALT、AST、LDH、CK-MB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胁迫时间的延长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变化幅度均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三个盐度突降组的鳃丝Na+/K+-ATP酶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除盐度21组在12h时高于对照组外,活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降低幅度与盐度突降幅度呈正相关;到实验15天时,死亡率随盐度突降幅度增大而升高。  相似文献   
10.
甲壳动物渗透压调节是其生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生理活动。调节过程主要由鳃上皮来完成。综述了鳃上皮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它在调节渗透压时的生化特点、生理机制和它在盐度变化时 的形态结构变化、生理生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