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地震动记录的合理选取对预测结构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风雨操场建筑混合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提出了一种对水平及竖向地震动频谱特性均进行控制的改进选波方法。为了评价不同选波方法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根据初选条件选取55组三向地震动记录,并以55组地震动的统计反应谱作为目标反应谱,以55组记录计算的结构响应均值作为"预测值",通过与单周期点和双频段选波方法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改进选波方法计算的结构基底剪力、柱顶位移、支座位移和网架竖向位移的相对误差和变异系数均小于前两种选波方法,其计算结果更加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3.
钻探取心是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也是识别天然气水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青海木里煤田三露天调查区地质构造复杂,水合物钻探施工时极易出现孔壁坍塌、水合物分解、气侵泥浆及孔内涌气、涌水、漏失等问题,取芯困难、钻进效率低。针对这些技术难题,开展了泥浆制冷技术、大口径绳索快速取心钻进技术、聚合物低温泥浆工艺及泥浆防塌体系、钻孔结构及钻进参数优化、钻头选型、气体防喷等技术工艺研究,并在现场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今后青藏高原冻土地带进行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通过与国内外及哈图齐Ⅰ热液型金矿的对比,筛选出齐Ⅲ成矿成晕指示元素Hg、Au、Ni、Pb、As、Sb、Cu、W、Zn、Ag、Mo、Bi等。利用格氏分带指数法和相关性聚类分析,获得齐Ⅲ金矿矿体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为:(Sb)-(Ni-Cu-Zn-Ag-Pb-Bi)-(Mo-As)-(Au-Hg-W),相关性聚类为:Pb-Bi,W-Au-Sb-As,Cu-Zn-Ni和Hg-Ag。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剔除叠加结构的影响,获得该矿前缘晕指示元素组合是Hg-As-Sb,近矿元素组合Pb-Ag-Cu-Zn-Bi,尾晕组合W-Ni-Mo。根据原生晕分布特征及前沿晕与尾晕元素累加比的变化趋势,推测深部可能存在隐伏矿体。  相似文献   
5.
中东地区白垩系Mishirif组以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其形成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综合利用岩心、铸体薄片、全岩分析、常规物性及高压压汞等资料,以伊拉克HF油田Mishrif组为例,开展生物碎屑类型、分布特征、差异成岩及储集层特征等研究。Mishrif组灰岩中生物碎屑以底栖有孔虫、非固着类双壳类、厚壳蛤和棘皮动物为主,含少量苔藓动物、藻类与海绵动物,其含量、类型及大小对沉积环境有重要指示意义。沉积环境决定岩石组分与结构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成岩作用控制岩石的孔隙结构与物性特征。生物碎屑主要经历了不同程度海水环境的泥晶化和生物钻孔、大气淡水环境的溶蚀和胶结、埋藏环境的压实压溶和颗粒破裂作用。以底栖有孔虫和非固着类双壳类碎屑为主的低能沉积环境具有“弱溶蚀、强胶结、强压实”的成岩特征,主要发育微孔、晶间孔及粒内孔,孔喉分布呈偏细态细微喉单峰型,物性较差;以厚壳蛤和棘皮动物碎屑为主的高能沉积环境具有“强溶蚀、弱胶结”的成岩特征,主要发育铸模孔、粒间孔及粒间溶孔,孔喉分布呈偏粗态中粗喉极宽峰型,是Mishrif组最有利储集层。以HF油田Mishrif组为代表的白垩系生物碎屑灰岩在中东地区发育广泛,故上述成果对于该地区生物碎屑灰岩油气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辽河西部凹陷某试验区为例,基于7 口井岩心、镜下薄片、分析测试及400口井测井等多种资料,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利用地质统计学方法,开展稠油热采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整体上,于楼油层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储层非均质性受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影响(以沉积作用为主)。单井岩电特征与层内韵律非均质性关系密切,目的层可见3种沉积韵律模式,包括正韵律、反韵律和复合韵律(其中以正韵律和复合韵律为主)。沉积微相空间上的快速变化,导致储层非均质性增强。单层之间隔层分布较稳定,隔层厚度多大于2 m。非均质性强、中、弱的区域大体呈条带状,以北西-南东向展布,与物源方向基本一致。储层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到了油藏的开发效果,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可为油藏开发方式的转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报道在新疆准噶尔盆地白杨河地区中侏罗世西山窑组首次发现的松柏类斯卡布勒果属(Scarburgia)的一个新种—白杨河斯卡布勒果(新种)。新种以果穗附属物(大孢子叶)紧密螺旋状排列、大孢子叶柄以宽角从轴上伸出、卵圆形种鳞的鳞片的顶端上卷、并具一短尖头等特征区别于斯卡布勒果属已知种。由于斯卡布勒果属以往在中国发现较少且时代大多为早白垩世,当前新种的发现是中国侏罗纪斯卡布勒果属化石的新记录。  相似文献   
8.
根据核堆内构件检测的需求,设计研发了一款超小型无人遥控潜水器(ROV)。从总体、结构、电控等方面,论述了该潜水器面临的问题和设计特点。着重论述了核环境下系统器件材料的耐辐照要求,并对关键器件进行了耐辐照性试验,结果表明所选器件能够满足辐照环境下的应用要求。最后给出了系统的水池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操纵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喀纳斯自然保护区地衣生态地理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85年以来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保护区自然地理条件和地衣生长发育的地理背景进行了分析,对地衣植被的生态地理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地衣植被进行了生态分类.  相似文献   
10.
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来源及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otal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nitrogen show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with currents of the East China Sea Shelf. Corresponding to distributions of these currents, the study area could be divided into four different parts. Total organic carbon, total nitrogen, and organic carbon and nitrogen stable isotopes in sediments show linear correlations with mean grain size, respectively, thus "grain size effect"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influences their distributions. C/N ratios can reflect source information of organic matter to a certain degree. In contrast, nitrogen stable isotope shows differ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with C/N and organic carbon stable isotope, according to their relationship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s.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up to 50%) of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appears near the Changjiang Estuary with isolines projecting towards northeast, indicat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ngjiang dilution water. Terrestrial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suffers from effects of diagenesis, benthos and incessant inputting of dead organic matter of plankton, after depositing in seabed. Therefore, the contribution of terrestrial organic carbon to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is obviously greater than that to organic matter in sediments in the same pla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