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37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22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松辽盆地嫩江组白云岩形成机理——以松科1井南孔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松科1井是中国大陆第一口以白垩系地层为主的全取心科学探井,由松科1井南孔和松科1井北孔两个钻孔组成.在松科1井南孔岩心精细描述的过程中发现嫩江组地层中发育层状白云岩和椭球状白云岩,共62层.白云岩结核垂向截面的透镜形状、结核内部上凸下凹两端收敛的层理特点以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白云石的雾心亮边结构和泥灰岩被局部交代产生的"豹斑状"白云石聚集均显示嫩江组白云岩是湖相泥灰岩在准同生期被交代的产物.白云岩的形成机制是在晚白垩世松辽盆地海侵背景下Mg2 在准同生期交代由浊积事件、介形虫灭绝事件所带来的泥灰岩沉积而成.  相似文献   
2.
利用1995~2000年呼和浩特市的大气污染环境监测和气象观测同步资料,在分析了边界层气象条件和影响呼市地区天气系统与空气污染的关系基础上,通过相关分析筛选出物理意义明确,且为常规观测的气象要素因子,采用逐步回归模型,分别建立了以小召、四毛、糖厂、公安厅四个监测点为代表的呼市不同功能区以及全市平均的冬、夏季TSP和冬季SO2浓度日均值统计预报模型。通过历史拟合和检验,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根据环境气象指数与气象要素和非气象要素敏感度和依赖关系,利用天气学、气候学、统计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制了30多种实用于专项服务的环境指数,并建立了内蒙古城市环境指数预报系统。  相似文献   
4.
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华北高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初夏(6月)的天气气候演变,预测盛夏(7~8月)的短期气候趋势,一直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文章揭示了自1958年以来天津盛夏降水趋势与初夏时节临近地区上空的环流特征之间的统计关系。结果表明,初夏华北高压强时盛夏天津降水偏少,反之盛夏天津降水偏多,不仅逐年的对应关系显著,而且变化趋势相反,转折时期也一致。初步解释了20世纪70年代以前天津(华北)盛夏多雨和80年代至今天津(华北)少雨的物理原因。以此为主要根据建立了初夏对于盛夏天津降水的短期气候预测方法,1998~2003年连续6年预报正确。  相似文献   
5.
文章运用2000—2014年反映呼和浩特市城市发展指标的人均GDP、人口密度、第二产业结构、建成区面积及代表气象条件的平均气温、年平均气压、年总降水量、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和机动车保有量数据,利用对数线性模型将城市空气主要污染物SO_2、NO_2、PM10年平均浓度与城市发展指标数据、气象条件和机动车保有量进行拟合,得出显著性因子和贡献率。结果表明:第二产业结构、机动车保有辆、平均气温、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和平均气压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第二产业结构与SO_2和PM10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对SO_2和PM10污染贡献率分别为0.961%和0.738%,大于气象条件贡献率;机动车保有量和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与NO_2浓度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机动车保有量贡献率为0.83%,大于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的贡献率;年平均气压与SO_2浓度呈负相关,贡献率仅为0.21%。  相似文献   
6.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研究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齐姆根凸起英吉沙背斜构造单元西南。该区勘探程度低,此前未进行高覆盖次数地震勘探、无钻井,石油地质条件尚不清楚。本次研究的目的是落实英吉沙—莎车地区齐姆根凸起侏罗系杨叶组烃源岩有效性;厘清英吉沙—莎车地区地层发育情况,确定苏盖特构造侏罗系与周边露头剖面对比关系;获取钻井地质资料,为该区地震地质层位标定提供依据,了解区内的地层及储盖组合发育情况,为进一步油气勘探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遥感数据获取技术和能力的全面提高,遥感数据呈现出明显的大数据特征。发展适应于遥感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和信息挖掘技术,成为当前遥感技术研究的前沿。高分二号(GF-2)卫星数据是我国首颗自主研发的亚米级高分辨率卫星数据,具有观测幅宽、重访周期短、高辐射精度、高定位精度等优势,为未来我国地质灾害的长期、动态地监测和研究提供了高精度、稳定可靠的数据源。本文选取安徽谢桥煤矿2015年1月8日的GF-2卫星影像为研究数据,在对煤矿区主要地质灾害遥感地学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对研究区由采煤活动所诱发的地质灾害信息进行自动提取。结果表明:利用GF-2卫星数据能够有效地识别地质灾害体的位置、范围、形态等空间分布特征;面向对象的自动提取方法对于煤矿区大面积的积水塌陷盆地、小规模的塌陷坑和线性的地裂缝都有很高的提取精度,识别精度达90% 以上;基于逐层剔除的思路构建的提取规则,为GF-2数据在地质灾害调查和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也为其它地物目标的提取提供了参考,但在特征的选择和阈值的设定上需要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研究关注了内蒙古冬季极端多雪气候事件的季节预测问题,在对大量降水观测资料、海温及大气环流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历史上58a(1960—2017年)内蒙古冬季极端多雪和少雪气候事件样本,通过对大气环流场的对比分析发现极端多雪或少雪冬季环流场特征显著不同,分析后确定了影响内蒙古冬季降雪的主要环流系统,包括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东亚大槽、环流E型及南方涛动等系统。同时,探索了对这些主要环流系统具有预测意义的来自海洋和大气场的预测信号,对预测信号关键区做了标准化定量提取,确定了预测信号综合指数分段判别阈值,给出了预测概念模型,取得了较好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青海省95000余条地名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向前逐步回归分析与隐含狄利克雷分布(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模型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青海藏族地名特征及人类活动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藏族聚集区的形成主要受地形与水系的影响,其中地形因素影响最大;②1949年后,受民族政策影响出现大量民族区域自治组织;③许多牧民转为定居劳作形成现在的藏族聚集区;④近300年中,青海藏民的主要迁徙地区为海南藏族自治州及其周边,藏民的迁徙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10.
扎河坝坳陷位于阿尔泰造山带与准噶尔盆地之间,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自早古生代以来经历了准噶尔洋盆的打开和闭合等阶段,富含煤炭和金属矿产,也具有一定的油气勘探前景。研究区火山岩和含煤层系发育,地表风化剥蚀严重,对研究其地层发育特征和沉积环境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对扎河坝坳陷新富地1井岩芯样品开展沉积岩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扎河坝坳陷上二叠统为温暖湿润的淡水沉积环境,表明扎河坝坳陷晚二叠世经历了火山活动和陆相淡水沉积2个阶段,印证了准噶尔洋由俯冲消减向陆内阶段转换的过程。该研究对恢复研究区构造演化及沉积古地理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