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5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Fossil plants Hedeia sinica Hao et Gensel 1998, Huia gracilis Wang et Hao 2001 and Guangnania cuneata Wang et Hao are described from the Lower Devonian Xujiachong Formation, the Qujing district, eastern Yunnan, China. They contribute to our knowledge of the flora in this district. Based on the occurrence of common plants (Hedeia, Huia, Guangnania and Zosterophyllum australianum) and their horizons, it is pro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mid-lower assemblage of the Xujiachong flora is comparable with the Early Devonian ((late) Pragian) Posongchong flora of southeastern Yunnan and the upper Baragwanathia flora of Australia. In view of this fact and the stratigraphic sequence, the mid-lower part of the Xujiachong Form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of (late) Pragian age.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es of plant, bivalve and fish assemblages and the lithology, the upper part of the Xujiachong Formation is dated to be of early Emsian age. The Xujiachong flora belonged to the northeastern Gondwana palaeophytogeogr  相似文献   
2.
针对室内外无缝定位在室内外过渡点精度低、不能平滑自动切换等问题,结合GNSS定位技术以及室内地磁指纹节点的组合方法来实现室内外无缝定位及导航。由于从室外至室内时接收机接收到的卫星星数减少、GDOP值逐渐增加、定位的误差增大,因此室内地磁定位精度逐渐优于GNSS定位精度,在两个定位精度临界点通过分析计算得出GDOP最优转化范围值,进行平稳切换。此次试验仿真结果表明,GDOP在3~3.5进行切换与单一GNSS或地磁方法定位的精度相比,分别提高85.7%和82.6%,从而达到了室内外的高精度无缝定位,填补了国内外在室内外无缝定位上没有合适的切换界定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人才作为学科的核心要素,直接检验学科建设效果。本文通过分析近7年来测绘类专业就业数据发现,其就业率都在97%以上,形成了升学出国、测绘类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就业“三分天下”的局面;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北部沿海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测绘类专业发展面临国家战略、能源革命、高教改革、科技发展、国际合作等新形势和机遇,提出了4类分层的人才结构培养方向和能力目标,始终坚持打造矿业特色测绘类专业世界标杆,从而提升了人才培养水平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脉冲激光抽运铷原子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脉冲激光抽运、微波分立场共振和自由感应微波辐射或者光吸收检测方案(POP)的铷原子钟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理论研究表明,POP原子钟,可以消除光频移,有效地减小腔牵引频移,从而有利于提高原子钟的稳定度;且微波脉冲面积为π/2时,微波Ramsey条纹的线宽为传统Ramsey条纹的一半,从而提高了原子品质因数。实验获得了...  相似文献   
5.
北京斋堂东胡林全新世早期遗址的黄土剖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门头沟斋堂东胡林遗址是目前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且内涵最丰富的新石器早期遗址(9281±120~8270±60 a BP)。该遗址的黄土剖面清晰,包含了晚更新世及早全新世的黄土堆积、全新世早期的沉积间断及埋藏古土壤。在相对精确的~(14)C年龄时间框架下,本文对保存该遗址的黄土剖面的分层、黄土的粒度特征、矿物成分、化学成分、孢粉图谱及蜗牛的相对丰度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本地区晚更新世气候比较干冷,气候的明显转暖应在全新世早期(早于9281±120 a BP),在约8500 a BP华北地区的年均温度可能已达到比现在高约2~3℃左右的状况。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山顶洞人的后裔们,在清水河畔的阶地上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地震引起的断层强烈错断是造成隧道等地下结构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以2022年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中左旋走滑逆断层错动造成的隧道震害为调查基础,对左旋走滑逆断层错动下的震害特征及震害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左旋走滑逆断层造成大梁隧道线位严重错动,水平最大偏移约1.78 m,竖向最大抬升约0.68 m;(2)震害主要集中在断层影响范围内,其中隧道受破坏严重段约350 m,占隧道全长的5.33%,受破坏较严重段分别位于严重段大里程侧402 m和小里程侧646 m范围内,占隧道全长的15.96%,其余段落震害总体轻微;(3)施工缝、仰拱填充层等部位对强震较为敏感,震害表现突出。此次研究通过对震害特征分析得到的有益启示可为同类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7.
A new plant, Zhenglia radiata gen. et sp. nov., from the Posongchong Formation (Early Devonian, Pragian age) of the Wenshan District of southeastern Yunnan Province, China is a small herbaceous lycopsid. The aerial branches divide into foliar and fertile stems. The arrangement of the leaf bases on the stem shows lepidodendroid-like phyllotaxy. Possibly the leaf base bears a ligulate pit. The microphyll consists of a swollen, decurrent base, and an entire, linear lamina. The fertile axis is composed of sporophylls arranged helically, forming a compact area similar to cone-like structure. Each sporophyll consists of a widened lateral extension and a distal lamina. The ovoid-elongate sporangia are attached adaxially on the surface of sporophylls. Based on morphological similarities, especially the undivided microphylls, the style of phyllotaxy, the form of the cone-like structures and sporangia, the new lycopsid Zhenglia radiata is placed in the order Protolepidodendrales and a possible evolutionary relationship with the arborescent lycopsids of the Late Devonian and Carboniferous is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8.
简要回顾了目前云南早泥盆世坡松冲植物群的研究,论述了坡松冲植物群的时代、组成和性质。研究表明坡松冲植物群在某些简单的、常见的工蕨类植物和三枝蕨类植物组成的背景下,含有具复杂形态和结构特征的植物类群,显示了较劳亚大陆同期陆生维管植物更进化的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分异的水平。不同古植物地理区的长期隔离(也就是,早泥盆世的东北冈瓦纳古植物地理区和华南亚区)和独特的环境可能是造成众多地方性分子演化分异的原因。坡松冲植物群的研究表明中国华南可能是早期陆生维管植物演化辐射的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9.
尽管近年来对志留纪—早泥盆世陆生维管植物系统发育的认识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是目前对多囊蕨类、莱尼蕨类、工蕨类的界定和类群划分尚有分歧,工蕨类和石松类的姐妹群关系仍有疑问,真叶植物基部类群有待深入研究。志留纪至早泥盆世的维管植物演化可划分为2幕,即前布拉格期序幕阶段和布拉格期爆发阶段。维管植物主要分支在第1幕均处于萌芽状态,仅出现个别先驱型分子;第2幕为维管植物分支爆发式演化的主幕。在布拉格期,规则叶序、孢子叶、似叶球状结构等石松类的典型性状最早显现,真叶植物发生明显的分支分化,大型叶及其同源器官(枝叶复合体)多次独立起源,孢子囊和叶性结构的发育相关性在多个支系中趋同演化出现。古植物地理方面,在东北冈瓦纳区的华南地区,工蕨类以孢子囊螺旋排列的类型为主,真叶植物在布拉格期显示出高度的多样性和分异度;在劳俄区,工蕨类中孢子囊成列排列的类型较为丰富,真叶植物的大量出现要晚于华南地区。羊角蕨纲、拟库克逊蕨类、莱尼蕨目的分支演化可能主要发生在南劳俄和西北冈瓦纳等中、高纬度地区。工蕨类、石松类和真叶植物的分支演化和地理辐射可能遵循“走出热带”模式,它们在低纬度地区最早发生分化并快速辐射;维管植物主要分支在布拉格期的爆发式演化,主要是热带植物群革新演化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大数据时代空间信息学的发展及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迫切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笔者所在单位强化创新意识,优化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形成了“国际视野、公益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实验与实践教学改革力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同时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