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北极快速增暖背景下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极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北极增暖是全球平均值的两倍以上,被称为“北极放大”现象。在北极快速增暖背景下,冰冻圈尤其是海冰显著萎缩,对北极乃至中纬度天气气候产生深远影响。对北极快速增暖背景下冰冻圈主要要素(包括海冰、冰盖、冰川、积雪和冻土)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预估进行了综述,同时总结了海冰变化对北极气候系统(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以及中纬度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指出当前北极冰冻圈变化研究受观测资料缺乏及模式模拟不确定等问题限制,其机理及对中纬度天气气候影响机制仍存在争议。未来还需要加强北极地区的综合监测,提高模式对北极气候系统物理过程的模拟能力,进行多模式、多数据、多方法的集成研究。  相似文献   
2.
曹瑜  游庆龙  蔡子怡 《冰川冻土》2021,43(5):1290-1300
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合成分析等方法对1961—2019年青藏高原中东部71个站点夏季强降水与大尺度环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青藏高原中东部强降水呈增加趋势。在强降水高值年时,青藏高原中东部水汽辐合加强,中纬度西风和热带地区东风带向极移动加强,高层辐散流场、水汽输送以及上升运动条件,共同作用导致了强降水的产生。在强降水低值年时,青藏高原中东部大部水汽异常辐散,区域内的季风水汽输送减弱,西风带和东风带均向赤道移动减弱,高层为气旋式环流异常。通过风暴轴、波作用通量和E-P通量进一步分析发现,当北大西洋地区风暴轴偏强(偏弱)时,瞬变扰动作用加强(减弱),使得北大西洋地区高纬度西风加速(减弱),急流出口区的不稳定能量激发了欧洲西北部的异常反气旋(异常气旋),并通过Rossby波列调控季风输送,导致了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强降水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近60a气候与极端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藏高原三江源地区正在面临着以"变暖变湿"为主的气候变化,是气候变化的显著区与敏感区。基于中国气象局位于三江源地区20个地面台站的气温、降水数据以及HadCRUT4(Climatic Research Unit land-surface air temperature-4 dataset and the Hadley Centre sea-surface temperature dataset,Hadley Centre,UK)气温、PREC(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USA)降水资料,从气候要素空间格局、极端气候指标以及区域-全球平均多年变化对比等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三江源地区1961-2019年气候和极端气候变化的特征。结果显示,三江源区域在过去近60 a里平均增暖速率为0.37℃/(10 a),是全球平均水平(0.16℃/(10 a))的2倍以上,同时大幅高于全球同纬度(0.19℃/(10 a))及中国区域(0.28℃/(10 a))。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三江源地区大部分极端气候指标上升,其中以夜间最低气温的上升(0.55℃/(10 a))最为显著,且极端高温事件的出现频率上升,区域日温差减小、气温变化极端性增强。三江源近60 a温湿气候态的空间格局为沿西北-东南方向的正温湿梯度,其变化趋势存在自西向东速率上升的暖湿化空间分异特征。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揭示了三江源地区近60 a气候变化与极端气候的时空格局,为三江源地区气候系统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研究以及未来气候变化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气候变化敏感的高寒地区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提供了对比案例。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1~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探测的白天地面温度(简称MODIS 白天地温)资料,与青藏高原(简称高原)122个气象站点观测的最高气温资料,在年尺度上评估了MODIS 白天地温在高原的适用性,研究了高原五个干湿分区下MODIS 白天地温的海拔依赖型变暖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MODIS白天地温能够基本再现观测的最高气温的时空以及海拔依赖型变暖特征;(2)高原整体上,MODIS白天地温存在显著的海拔依赖型变暖特征,平均海拔每增加100 m,其趋势增加0.02°C (10a)?1,且受积雪—反照率反馈主导;(3)干湿分区下,海拔依赖型变暖特征在高原表现为偏湿润地区强于偏干旱地区;季风区强于西风区。海拔依赖型特征强弱:半湿润地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平均海拔每增加100 m,以上区域的地温趋势分别增加0.06,0.03,0.03,0.01,0.01°C (10a)?1。半湿润和湿润半湿润地区年均温在0°C左右,在气候变暖背景下积雪—反照率反馈作用最为强烈,是其海拔依赖型变暖的主导因素;干旱与半干旱地区年均温相对更低,气候变暖程度对积雪影响相对较小,积雪—反照率反馈作用被限制,但仍对上述地区的海拔依赖型变暖起主导作用;而湿润地区的积雪覆盖率的上升可能是由于降雪(固态降水)增加抵消了积雪融化损耗,云辐射、水汽等其他因素主导了其海拔依赖型变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