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制定接骨续筋散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接骨续筋散中骨碎补、续断、西红花、赤芍、木香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骨碎补中的柚皮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TLC色谱中可鉴别制剂中的骨碎补、续断、西红花、赤芍、木香;柚皮苷在0.032~3.150mg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样品中柚皮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53%(RSD=2.10%)。结论:建立了接骨续筋散的TLC定性鉴别方法和HPLC定量方法,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
地质遗迹资源评价是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前提,是地球科学与资源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和方向之一。作者依据国家有关规范要求,针对陕西省汉中黎坪省级地质公园的三大类地质遗迹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汉中黎坪地质遗迹资源具有类型丰富、价值高、观赏性强的总体特征,并从典型性、稀有性、自然性、科学性和观赏性五个方面对宝塔灰岩网纹状构造地质遗迹、中华震旦角石等古生物化石地质遗迹、以及石脊地貌地质遗迹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为地质遗迹资源进一步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依据,为地质公园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3.
徐雪  袁孝亭 《地理教学》2021,(19):20-25
人地协调观的培养,关乎人类整体的生存和发展.地理学中人地关系的地域性、发展演变性和不对等性这三个特性,可以成为人地协调观培养的重要学理依据,有助于把握人地协调观培养的教学根本指向:要注重以具体区域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并观照到不同尺度和不同类型的区域;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人地关系向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变化、从人地问题的本质与危害入手体会人地协调的含义和意义、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实现人地协调中的作用;要将"对自然心怀敬畏"置于人地协调观培养中最基础的位置,引导学生尊敬自然,对自然有所畏惧,掌握一定的有关自然的具体知识与规律法则.  相似文献   
4.
徐雪  王永瑜 《中国沙漠》2022,42(5):1-13
在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实现的背景下,提升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调发展水平,有利于西北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并加快融入西部大开发新格局。鉴于此,运用改进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3—2018年甘肃省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程度进行量化,并结合面板Tobit模型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大体上呈现河西地区>陇中地区>陇东南地区>南部民族地区的空间发展格局。(2)全省、河西地区、陇中地区及南部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效应逐步增强,耦合协调发展呈现西北强东南弱的空间分异特征,河西和陇中地区耦合协调水平明显高于陇东南及南部民族地区。(3)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同步发展类型的市州较少,乡村振兴滞后型的市州明显增加,并且集中分布于陇中地区及陇东南地区。(4)政府能力、工业化及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二者耦合协调水平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固定资产投资和城乡收入差距则不利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影响二者耦合协调度的因素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