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6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1.
西藏阿里西部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广泛分布在冈底斯、北喜马拉雅、高喜马拉雅三个构造带中。钾-氩同位素年龄为189—2.2Ma,可以分为燕山早期、中期、晚期,喜山早期、中期五个侵入期。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和锶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形成本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的岩浆,来源于下地壳;形成花岗岩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壳.  相似文献   
2.
班公湖断裂,是著名的班公湖—丁青—怒江大断裂的西北段,位于我国西藏西部日土县班公湖东西两侧。笔者1980年7至10月在阿里地区的地质考察中,对该断裂的查罗北沟至龙泉山以东的一段,作了较为详细的观察。这一段全长约150公里,恰好是该断裂走向上自东而西,由近东西向逐渐转为北西向的弧形弯曲部位。断裂破碎带宽约4—8公里,总体产状为:NW310°—320°/NE∠60°—70° 对于这条断裂的性质及其在大地构造中的意义,中、外地质学家颇为关心,看法各异。本文仅就其性质,列举一些实际资料,浅谈我们的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3.
西藏阿里地区西部超镁铁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们科考四分队所获得的资料表明,全区的构造格架可以班公错断裂和噶尔曲断裂为界划分为三个构造带,从北到南为:喀喇昆仑构造带,冈底斯构造带、喜马拉雅构造带。(图1)它们是呈北西或北西西方向展布。在喀喇昆仑构造带,主要发育的地层为上石炭统一侏罗系,有复理石夹基性火山岩,沿班公错断裂有属于印支运动的中酸性小侵入体。班公错西段有超镁铁岩小岩体。说明在这个带的南部,中生代以来岩浆活动是较弱的。冈底斯构造带,发育有白垩系和第三系。白垩系下部碎屑岩中含有蕨类和苏铁等植物化石,可能代表滨海环境。上部为浅海环境形成的礁状灰岩。第三系为碎屑岩系,在门士附近有含煤地层。冈底斯构造带内,由于班公错断裂与噶尔曲断裂交汇形成三角形地带,并产生一系列北西向的断裂和褶皱,控制了燕山运动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和超镁铁岩及有关火山岩的分布。冈底斯构造带的南部为喜马拉雅构造带的西北段,与冈底斯构造带相比,有酸性岩浆侵  相似文献   
4.
地震引起的断层强烈错断是造成隧道等地下结构严重破坏的重要原因。以2022年青海门源6.9级地震中左旋走滑逆断层错动造成的隧道震害为调查基础,对左旋走滑逆断层错动下的震害特征及震害成因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得到如下结论:(1)左旋走滑逆断层造成大梁隧道线位严重错动,水平最大偏移约1.78 m,竖向最大抬升约0.68 m;(2)震害主要集中在断层影响范围内,其中隧道受破坏严重段约350 m,占隧道全长的5.33%,受破坏较严重段分别位于严重段大里程侧402 m和小里程侧646 m范围内,占隧道全长的15.96%,其余段落震害总体轻微;(3)施工缝、仰拱填充层等部位对强震较为敏感,震害表现突出。此次研究通过对震害特征分析得到的有益启示可为同类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孤立字词语音识别的一个新算法,即新型的识别算法。通过此算法,系统可以在不降低系统识别精度的前提下,大大精简运算量,提高识别系统整体的识别效率。实验证明,该算法在基于模板的孤立字词语音识别中可以达到100%的识别精度,在基于非模板的孤立字词的语音识别中,其识别精度也可以达到90%以上,并且与传统的识别方法相比,缩短了训练时间,提高了识别速度。在孤立字词的语音识别中具有自己独到的优势。构建一个使用方便的语音识别系统,将算法应用到实践中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多类支持向量机在语音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语音模式识别,引入多类(M-ary)支持向量机来进行分类。并详细的介绍了M-ary支持向量机的概念以及语音识别系统中的实现方式。通过仿真实验,与BP神经网络、SVM进行比较,验证了M-ary支持向量机具有识别率高,抗噪能力强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该区超镁铁岩化学成分的分带性;本区方辉橄榄岩与其它地区的化学成分的对比;以及与其密切共生的岩浆岩化学成分的互补关系;及本区上地幔可能的化学分带模式。得出结论:(1)从地质和岩石化学证据表明本区的方辉橄榄岩是地幔物质呈固态侵位的。(2)方辉橄榄岩与共生的岩浆岩有成因联系。(3)本区可能存在上地幔双层化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西部蛇绿岩类型:岩石学与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对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的班公湖蛇绿岩、狮泉河蛇绿岩、雅鲁藏布江西段蛇绿岩和普兰—当穷蛇绿岩带中代表性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P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西部地区4条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岩石化学成分具有富镁、贫铝、钙、碱的特点;论述了地幔橄榄岩轻稀土元素富集是由于先经历了较强的部分熔融,后经历了俯冲消减过程中的流体交代的二次过程;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不活动元素Nb、Zr、Hf和放射性生热元素Th等元素的丰度较高,以及Ti、Sm、Y、Yb等强不相容元素亏损的特点,与交代地幔岩特征类似;Pb、Sr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壳源组分混入的特点,说明青藏高原西部的蛇绿岩曾受洋壳俯冲消减过程中的流体交代作用,蛇绿岩产于SSZ构造环境。对比青藏高原东部、三江、西昆仑地区以及形成于典型的SSZ环境的Troodos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就岩石化学富MgO、轻稀土元素富集而言,它们具有与青藏高原西部基本一致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与俯冲岩浆作用有关的玻安岩和埃达克岩产出,说明可能包括三江、西昆仑库地在内的青藏高原不同时代蛇绿岩都主要形成于俯冲消减环境,属于SSZ型蛇绿岩。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区域性角度不整合、构造沉降阶段性演化以及断裂幕式活动和古构造格架变化等信息的识别与厘定,揭示了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构造活动的幕式演化过程及其特征。进一步结合层序地层与沉积充填综合分析,系统论述了幕式裂陷作用对沉积层序形成与演化的控制。研究表明:琼东南盆地古近纪经历了3个裂陷阶段,即裂陷Ⅰ幕(S100-S80)、裂陷Ⅱ幕(S80-S70)和裂陷Ⅲ幕(S70-S60),分别对应盆地的初始断陷期、主断陷期和断坳转换期。裂陷活动早期以强烈的差异性块断作用为主导,而晚期逐渐被区域性坳陷作用和少量断裂活动共同控制的均一化沉降作用所取代,整体呈现出弱-强-弱的演化特征。裂陷作用的幕式过程及不同裂陷幕同沉积构造活动的差异性通过对可容纳空间、沉降速率、同沉积断裂活动和古构造格架的深刻影响,进而控制了盆地内层序地层单元与沉积旋回的整体发育、沉积与沉降中心的时空展布以及层序地层格架下沉积体系域的构成样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青岛市渔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渔业风险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了迫切要求,而渔业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障渔业生产经营活动稳定性的有效途径。文章从风险管理和社会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建立海洋渔业风险保障的理论基础,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合青岛市情的渔业保险新模式,即以政府政策性保险为依托,以渔民互相共济为主体,以商业性保险公司经营海洋渔业保险为补充,原始保险与再保险紧密结合的渔业风险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