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2013~2015年在台山市广海湾海域(21°52'~21°56'N,112°46'~112°53'E)进行逐月调查的资料,分析了该水域康氏小公鱼(Stolephorus commersonii)鱼卵在一年中出现的时间、数量变动特征以及期间的海水温盐特征,并讨论了康氏小公鱼产卵期与水温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广海湾康氏小公鱼的产卵期开始于每年3月左右,结束时间在各年份不同,一般在9~11月之间.康氏小公鱼鱼卵在一年中分多个批次出现,一般可出现2~4个批次,其中第一批次为产卵盛期,数量高峰大约出现在4月前后.鱼卵出现期间平均水温的范围为19.8~31.3℃,平均盐度范围为7.66~33.65,从出现频次上看,其所在环境以高温低盐为主.康氏小公鱼产卵所需的最低温度在20℃左右,在产卵期开始前,海水温度何时升至此温度,决定了一年中康氏小公鱼鱼卵最早出现的时间.对比不同纬度的海域,康氏小公鱼产卵期的开始时间随纬度的升高而向后推迟.  相似文献   
2.
南海区重点岸段海岸侵蚀现状成因分析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2003年与2006年对南海区琼州海峡两岸重点岸段(雷州市徐闻县龙塘镇赤坎村岸段、海南省海口市镇海村岸段和新海村岸段)的海岸侵蚀进行了现场监测,测量了侵蚀的长度、宽度和面积。对两年现场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岸侵蚀长度的平均速度为200m/a,宽度的平均速度为20m/a,面积的平均速度为4000m2/a。应用了地质分析、水动力分析、极端海洋气候影响分析等新的理论和方法重点分析了海岸侵蚀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对策,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
海洋生物发光研究对渔业、环境监测等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根据从湛江东海岛海域沉积物样品中分离出的一株海洋发光弧菌(Vibrio sp.,编号为D2),对这株菌的生长和发光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海洋发光弧菌D2在pH7.0、温度35℃、NaCl浓度为2.0%时,生长状态最好;在pH5~6、温度20℃、NaCl浓度为3.0%、细菌密度OD600达0.08时,发光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4.
随着沿海地区社会和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下,全球珊瑚礁生态健康状况日益衰退。如何有效地监测珊瑚礁生态系统,使管理部门能够及时采取保护措施防止珊瑚礁生态系统的退化,已成为拥有珊瑚礁资源的国家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各主要国家均在大力发展珊瑚礁监测技术与装备。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在珊瑚礁生态系统监测技术方面的研究现状,基于前人提出的原位在线监测技术,在南海某岛礁海域建设了珊瑚礁生态环境原位在线监测系统,并进行了1年多的业务化运行。在业务化运行期间,原位在线监测系统成功监测到了珊瑚礁的"白化-死亡-微藻附着-珊瑚骨骼腐烂-大型藻占领"这一退化过程,表明该监测系统能够实现珊瑚礁的长期、实时、连续监测。本文研究对于进一步认识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时间变化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肖瑜璋  王蓉  欧强  方宏达 《台湾海峡》2010,29(4):488-495
根据2004~2007年春季珠江口水域10个站位的鱼卵和仔稚鱼调查资料,着重就鱼卵和仔稚鱼的数量分布和年际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鱼卵和仔稚鱼隶属于9目33科58种(类),以鲈形目种类数所占比例最高(为53.4%),其次为鲱形目(为20.7%).鱼卵和仔稚鱼大致分成半咸水性、近岸性和近海性3个生态类群.鱼卵和仔稚鱼优势种类共9种,其中鱼卵优势种为6种,仔稚鱼的也为6种.青洲附近水域是春季鱼卵和仔稚鱼的最主要分布区域之一.鱼卵和仔稚鱼数量的年际变化明显,鱼卵和仔稚鱼个体数量的最大值均出现在2006年.水温、pH值和溶解氧含量是影响鱼卵个体数量的较显著因子,盐度和溶解氧含量为影响仔稚鱼个体数量的较显著因子.盐度、pH值及溶解氧、悬浮物、叶绿素a含量对鱼卵和仔稚鱼种类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的数据处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与其他海洋环境监测的异同点,介绍了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处理的特点,标准差、仪器与方法探测限的推导方法和计算模式,提出了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数据科学表征和科学判断模式,为准确评价海洋环境放射性污染提供重要依据,为海洋环境放射性监测的数据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珠江口夏季中、小型浮游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8月珠江口18个站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珠江口中、小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群落结构、种类多样性和个体数量分布状况,并探讨了主要环境因素的影响。经鉴定共发现终生浮游动物120种和阶段性浮游幼体5个类群。调查期间浮游动物平均个体数量为4 131.92个/m3。优势种为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肥胖三角溞(Evadna tergestina)和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stris)。珠江口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量和优势种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浮游动物的种类数、个体数量和群落结构主要受到珠江冲淡水和浮游动物本身的生态习性的影响。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夏季珠江口浮游动物群落可划分为河口群落和近岸群落两大类,而盐度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8.
Genus Nassarius contains many subgenera, such as Zeuxis, Telasco, Niotha, Varicinassa, Plicarcularia, Nassarius s. str. and Reticunassa.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ell and radula and sequences of mitochondrial cytochrome oxidase subunit I (COI) and 16S rRNA genes, Nassarius specimens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identified and phylogenetically analyzed. Although Nassarius sp. and Nassarius (Varicinassa) variciferus were morphologically different in their shells, few variations were found among their radular teeth and sequences of mtCOI and mt16S RNA genes. Therefore, Nassarius sp. should be classified as N. (Varicinassa) variciferus. Nassarius (Zeuxis) sp. has only a subtle difference from Nassarius (Zeuxis) algidus on the shell, but it shows obvious differences in radular teeth and DNA sequence, indicating that they are two distinct species. Sequence divergence of mtCOI and mt16S RNA genes within Nassarius species was much lower than that between species, suggesting that these two genes are suitable for Nassarius species identification. Phylogenetic analysis (neighbor-joining and maximum parsimony) based on mtCOI and mt16S rRNA genes revealed the presence of two groups in genus Nassarius and a closest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genera Zeuxis and Telasco. Species of subgenus Plicarcularia did not form a single clade. The molecular phylogeny was not congruent with the previous morphological phylogeny. The subgeneric divisions of genus Nassarius appear to be uncertain and unreliable.  相似文献   
9.
两形态类型织纹螺(Nassarius)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整理广东珠海高栏岛潮下带的螺类样品时,发现两不同形态类型的织纹螺,一类型鉴定为西格织纹螺(Nassarius siquijorensis),另一类型与前者在内唇和外唇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其他特征基本相同。比较了两类型个体的齿舌形态,并对选取的5个个体的COⅠ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两类型个体的齿舌形态基本一致,齿列数53—66排,中央齿上缘小齿8—12枚;COⅠ基因序列存在较大的变异,709bp的DNA片段上共有40个位点变异,其中38个变异位点为密码子第三位碱基,个体间的碱基差异在2—35bp之间;贝壳变异与DNA变异不存在关系,同类型的个体在DNA序列上差异较大,不同类型个体的差异却极小;在基于COⅠ基因序列构建的系统树中两类型的个体明显聚为一支。依据5条COⅠ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残基序列完全相同。齿舌形态和分子生物学证据都证实两种类型的个体同属于西格织纹螺。  相似文献   
10.
2005~2006年珠江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5年4月至2006年9月珠江口4个航次19个站位的调查资料,分析了春、夏季和秋季初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个体数量等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研究期间浮游动物群落的演替情况.经鉴定共发现终生浮游动物226种和阶段性浮游幼体5个类群.优势种中,除了刺尾纺锤水蚤(Acartia spinicauda)、强额拟哲水蚤(Paracalanus crassirostris)和中华异水蚤(Acartiella sinensis)等过去常见的优势种外还出现枝角类和被囊类的种类,夜光虫(Noctiluca scintillans)则是春季的第一优势种.调查海区的浮游动物可划分为河口类群、近岸类群、大洋类群和广温广盐类群.2006年浮游动物的平均个体数量高于2005年,春季的平均个体数量高于同年夏季或秋季初,空间分布则无明显规律.根据相关分析,盐度和水温是影响该海区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根据演替速率E值的计算结果,珠江口浮游动物群落存在明显的季节演替,但2005年至2006年间的同一季节则未出现显著的群落演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