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景观指数的粒度变化效应   总被引:66,自引:0,他引:66  
本文以延河流域的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图为对象,以景观格局分析程序Fragstats3.3为分析工具,探讨了不同比例尺条件下景观指数随粒度增加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粒度值由25m到400m的逐渐增加,除斑块丰富度外的景观指数均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其中聚集度和集合度没有尺度转折点,其他指数具有明显或不明显的尺度转折点.对比分析1:250000和1:500000土地利用格局指数的计算结果可以发现:1)尺度转折点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区间;2)尺度转折点与研究图件的比例尺有关,比例尺越大,所发生的第一次尺度转折点的粒度就越小;3)第一尺度域是选择适宜粒度的较好取值范围.对延河流域1:250000土地利用图进行景观指数计算的适宜粒度范围是70~90m,1:500000土地利用图的适宜粒度范围是90~120m.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图藏南地名的表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该文针对1958年之后,中国地图上西藏南部有一片地区只标志寥寥无几地名的历史状况,以中国地图上藏南地区编制方法的历史状况为纽带,搜索相关历史事实,重现1958年针对藏南地区地图问题引发的两国交流,认清地图对于国家领土主权确认的重要性,推动标注藏南地区地名标注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改进的邻近四点法建筑物多边形化简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超  李成名  殷勇  郭沛沛 《测绘科学》2016,41(2):26-29,75
针对应用邻近四点法化简建筑物多边形时因实际数据的复杂性及该算法的不完善出现的效率下降和准确性降低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邻近四点法建筑物多边形化简的改进算法。该方法排除了冗余点的干扰,避免运算耗时;细化了基本处理单元的分类,避免遗漏特殊结构类型基本处理单元的处理;对建筑物多边形进行了分类及实时标记,以达到在同时考虑基本处理单元和建筑物多边形的情况下实现建筑物多边形化简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此改进算法更加实用化,且提高了建筑物多边形化简的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毛绍荣 《气象》1996,22(12):27-30
通过对逐步逼近法1995年试验与国内外预报台的综合预报以及与国内一些客观预报方法的比较分析,总结出该方法对移动路径明显转折的热带气旋有较好的预报能力,48小时平均误差达到300km以内,特别是当热带所旋的移速发生明显变化时,该方法较之其它客观方法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有序聚类分析法提取时间序列转折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有序聚类分析法进行改进,使其更加适用于序列转折点或突变点的提取。分别将传统和改进的有序聚类方法应用在长江下游区域年平均气温系列的转折点提取中,对两种方法提取的结果与滑动平均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改进的方法更接近于实际。对提取点分别采用秩和检验法、游程检验法进行检验,均通过了α=0.05的置信度检验,改进后的置信度比改进前更高。  相似文献   
6.
基于尺度转折点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景观生态学中有关空间分析和尺度转换的方法及基于直方变差图的尺度转换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其优缺点;在直方变差图的基础上,结合分形理论引入了尺度转折点这一概念。确定尺度转折点是研究重点,通过各个尺度转折点可以确定遥感图像上的各个尺度域,从而为不同尺度的地表时空多变要素提供一种尺度转换的依据。采用互联网上的IKONOS天安门地区图像数据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7.
自然电场的区域性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场源为分类原则,地电场E由自然电场ESP和大地电场ET构成.ESP起源于地下介质物理、化学作用,通常其变化及稳定性具有明显的局部场地特征;ET起源于空间电流系和潮汐力,在日变波形、频谱特征上表现出广域性.在形成微观机理方面,ESPET能够具有部分相同的机理过程.2008—2013年,在南北地震带附近13个代表性场地,多数ESP不具有清晰的年变波形,其稳定性也受区域、场地、方位、构造活动等因素影响.在这些地区,ESP较平稳的持续升降、快速跃变、突跳等现象常见,同一主断裂带附近或局部区域内,这些大幅变化的趋势转折点多具有时间同步或准同步性,同一时段数据稳定性可能类似,但形态变化存在场地因素而不具相关性.ESP较平稳期间,应用潮汐地电场频谱特征计算的裂隙水主体渗流方位α易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在其剧烈变化期间的α常会明显变化.以潮汐地电场频谱特征逐日计算α值,可能揭示场地裂隙、裂隙水渗流、主压应力的逐日变化信息,进而可解析ESPET宏观变化的微观机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高秦  丁嘉林  张延青  周鹏  厉子龙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72012-2022072012
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露的大面积中生代岩浆岩与矿化作用与区域构造域转换密切相关,在100~90 Ma左右浙闽地区壳幔作用强烈,前人大多数的研究工作是针对单个岩体或几个复式岩体展开的相应研究工作,缺少对浙闽沿海中生代花岗岩类的跨区域研究,特别是具体时间节点的对比和剖析。本研究选取浙闽地区100~90 Ma形成的典型花岗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进行地球化学数据分析和整理,并与前人在华南地区的研究数据相结合,认为100~90 Ma的浙闽花岗岩不同于日本和安第斯型的典型岛弧酸性岩。浙闽花岗岩的母岩浆可能起源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引起基性岩浆上涌,少量基性岩浆与花岗质岩浆以不同比例混合形成了这一时期东南沿海中生代花岗岩类的母岩浆。地壳厚度的差异造成浙闽一带形成的母岩浆的不同,而花岗质岩体则是在这种不同母岩浆基础上高度演化的结果。利用Rhyolite MELTS方法计算浙闽地区在100~90 Ma的岩浆过程,以福建长泰岩体为例,在含水量为6 %,压力为300 MPa 的条件下进行模拟,计算结果显示98 Ma岩体的分离结晶程度约37%,而从95 Ma开始,岩浆演化开始趋向于无明显规律。浙闽中生代花岗岩体显示以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的分离结晶为主导的结晶过程,不同岩体的分离结晶程度有所不同。特别是在95 Ma时,浙闽一带的岩体同时出现了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随后又进入由钾长石和黑云母的分离结晶控制的阶段,结合Sr、Ba的变化特征和Nd同位素等变化,认为95 Ma左右存在地幔物质的介入,从而导致浙闽地区在晚中生代岩浆演化上出现了转变,而且95 Ma很可能是浙闽晚中生代花岗岩形成的转折期,岩浆温度的计算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面向直升机低空突防的三维航线规划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升机低空突防航线规划对保障直升机安全飞行,顺利完成任务至关重要。综合考虑地形、雷达探测、火力威胁的影响,将规划空间栅格化剖分,设计直升机低空突防航线;根据障碍物分布以及直升机自身性能的限制,对突防航线进行优化得到最佳突防航线。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探讨1983-2008 年间印度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温度降水的关系。基于遥感数据和GLOPEM-CEVSA模型估算区域植被NPP,利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了过去26年印度植被NPP的时空格局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过去26年间印度植被年均NPP为414.29 gC·m-2·a-1,森林、农田和草地的NPP平均值分别为1002.32、485.98和631.39 gC·m-2·a-1。(2)分段线性回归结果显示,1983-2008 年间,印度植被总平均NPP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趋势转折点在1996年。占印度面积比例最大的农田植被类型的平均NPP也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趋势转折点在1996年,与总平均NPP的趋势转折点一致。(3)在空间上,印度大部分地区,发生了趋势转折,趋势转折点集中在1991-2000年间,大部分地区NPP在趋势转折点前呈上升趋势,其后呈下降趋势,与区域平均NPP的变化趋势一致。(4)印度西北部干旱地区植被NPP与温度呈负相关,与降水呈正相关。喜马拉雅山南部森林NPP则与温度呈正相关。降雨量较大的印度南部地区NPP与降水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