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2篇
  免费   196篇
  国内免费   341篇
测绘学   42篇
大气科学   51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871篇
海洋学   202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59篇
自然地理   19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显微光度术、显微傅立叶红外光谱(Micro-FT.IR)和飞行时间二次离子质谱(TOF-SIMS)等原位微分析技术并结合均一温度测量对胜利油气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中有机包裹体进行了研究。区分出两类有机包裹体,即原生有机包裹体和次生有机包裹体。结果表明两类有机包裹体特征不同,二者物质组成、有机质成分及化学结构、热演化程度等差别也较大。结合地质分析表明原生有机包裹体是沙三段烃源岩生成烃类运移产物,具“自生自储”特点,而次生有机包裹体是沙四段烃源岩生成的烃类二次运移的产物。沙三段是沙河街组油气运移和聚集的主要层位,因而是寻找油气资源的主要目标层。研究表明,有机包裹体是研究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演化等成藏系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壤中氟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宁夏盐池地区高氟土壤为例,采用连续提取法对土壤样品中各形态氟进行提取,离子色谱法测定各形态氟的含量。根据研究目的及土壤特点将氟的形态划分为水溶态、离子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5种形态;对各种形态连续提取过程中使用的提取液进行了选择。采用建立的方法获得提取土壤中F-的检出限为0.76μg/g;方法精密度(RSD,n=7)各形态氟为水溶态氟11.3%,离子交换态氟13.5%,可还原态氟10.7%,可氧化态氟8.9%。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及硅、氧同位素等研究,探讨了羊蹄子山-磨石山钛矿区无矿白色硅质岩和富钛硅质岩的成因及形成地质构造环境。研究结果表明,呈厚层状产出的无矿白色硅质岩具较高的SiO2、Al2O3含量及Al/(Al Fe Mn)、Al2O3/(Al2O3 Fe2O3)比值,稀土元素总量很低,其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向右倾的曲线,无明显铈异常和铕异常,表明其形成于受陆源影响的大陆边缘构造环境;赋矿岩系中薄层状富钛硅质岩的TiO2、Fe2O3、Cu、V含量较高,但Al/(Al Fe Mn)、Al2O3/(Al2O3 Fe2O3)比值较低,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北美页岩标准化曲线为明显左倾型-平坦型,具弱的负铈异常,表明其形成于洋脊及附近环境。两种硅质岩的δ30Si值为变化较小的负值,与热水沉积和某些生物成因硅质岩的硅同位素组成相似,两者的δ18O值范围和平均值均相似。两类硅质岩的成因及形成构造环境不同,富钛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与本区元古宙海底火山热液喷流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
Plagioclase ultraphyric basalts (PUBs) with up to 54% plagioclasephenocrysts were dredged in the rift valley and adjacent flanksof the ultraslow-spreading Mohns and Knipovich ridges. The PUBsshow large variations in crystal morphologies and zoning. Thelarge variations suggest that single basalt samples containa mixture of plagioclase crystals that aggregated at differentlevels in the magma conduits. Resorbed crystals and repeatedreverse zones suggest that the magma reservoirs were replenishedand heated several times. Thin concentric zones with melt inclusions,and sharp reductions in the anorthite content of 3–7%,are common between the reverse zones. These zones, and skeletalcrystals with distinctly lower anorthite contents than massivecrystals, are interpreted to be the result of rapid crystalliztionduring strong undercooling. The changes between short periodsof cooling and longer periods with reheating are explained bymultiple advances of crystal-rich magma into cool regions followedby longer periods of gradual magma inflow and temperature increase.The porphyritic basalts are characterizd by more depleted andmore fractionated compositions than the aphyric basalts, withlower (La/Sm)N, K2O and Mg-numbers. This relationship, and theobservation that PUBs are sampled only close to segment centresalong these ridges, suggests that the PUBs formed by higherdegrees of melting and evolved in more long-lived magma reservoirs.We propose that the zoning patterns of plagioclase crystalsand crystal morphologies of these PUBs reflect the developmentand flow of magma through a stacked sill complex-like conduitsystem, whereas the aphyric equivalents represent later flowof magma through the conduit. The formation of voluminous higher-degreemelts may trigge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gma conduits andexplain the generally depleted compositions of PUB magmas. KEY WORDS: basalt; mineral chemistry; MORB; magma mixing; magma chamber; major element  相似文献   
5.
对陕西省白河县月儿潭风化严重的绿松石样品进行了岩石薄片观察、化学成分测试、X射线粉晶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绿松石风化分解由天蓝色退色成黄绿色,最后变成白色,结构也由致密细腻变得松散多孔,主要原因是发生了硫酸根对磷酸根的交代作用,最终的交代产物主要是磷钙铝矾.  相似文献   
6.
青岛胶州湾地区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地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青岛胶州湾地区的基本地质条件为基础,分析研究了该地区地质基础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设计的影响,提出了青岛市重大工程项目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对城市整体规划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真鲷的营养需要及配合饲料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真鲷的营养需要,研究了不同植物蛋白源对真鲷生长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三种饲料配方,试验结果表明I号饲料配方的增长率最高。  相似文献   
8.
使用无机离子交换法研究珠江口水体中铜与悬浮颗粒物的相互作用,测出钢与悬浮颗粒物相互作用的pH曲线呈S形,其分级离子交换等温线是一种新的“台阶”型;从分级离子交换理论求得分级平衡常数K1为5.0,K2为78.1,珠江口水体中铜的表观络合容量为0.92μm及其条件稳定常数为3.5×107。  相似文献   
9.
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mminck et Schlegel早期发育阶段游泳行为的发育可以分为:(1)旋转式运动;(2)阶梯型运动;(3)间断式水平运动和滑翔;(4)巡游以及(5)疾游五种类型。前期仔鱼的摄食方式主要是伴有甩头动作的前冲摄食;后期仔鱼的摄食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身体弯成S形的“S攻击型”;另一种为不作摄食姿势的“咬食攻击型”。摄食方式随着发育水平和饵料种类的不同而异。文中对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攻击行为、护食行为、互食行为、猝死现象亦进行了描述。并对游泳、摄食以及各种行为的生态意义和实际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