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2月—2004年11月对胶州湾异养细菌和大肠菌群进行长期调查发现,胶州湾异养细菌丰度在105—106cells/ml之间,其中河口区域和近岸区域数量较高,其它区域相对较低。从季节上来看,夏季、秋季细菌丰度较高(分别为7.4×105、7.2×105cells/ml),冬季和春季丰度较低(分别为4.1×105cells/ml、5.9×105cells/ml),且在一年内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波动。从季节尺度上看异养细菌丰度与温度呈现很好的正相关性(R=0.54)。对大肠菌群的研究表明,河口区域的大肠菌群数量显著高于其它区域,并且河口区域大肠菌群常年处于严重超标状态(最高为1.1×106cells/L,超过国家前三类水质标准的100倍)。根据大肠菌群的数量状况可以将胶州湾分为三个区域,即严重污染区、中度污染区和轻度污染区。该区域划分与通过营养盐对胶州湾区域的划分(富营养区、中度营养区、贫营养区)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盐度对MPN法测定沿岸海水粪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菌群是在44℃温度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微生物生理群,是总大肠菌群中的一部分,水质污染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中使用五管发酵MPN法研究了培养液和稀释水盐度在5,10,15,20,25,30,35七个盐度梯度下对沿岸海水粪大肠菌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35的七个盐度梯度间的粪大肠菌群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盐度为10~25时,粪大肠菌群数量较为丰富,而在两端盐度的范围,粪大肠菌群数量较少,表明使用MPN法测定近岸海水的粪大肠菌群数量时,培养液和稀释水的盐度不宜过高和过低。调查站位间粪大肠菌群数的水平差异与陆源排污及其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粪大肠菌和细菌总数在夏秋季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夏、秋季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海域)进行了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的调查研究,并分析了近10年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夏季长江口及毗邻海域表层水体分大肠菌数平均值20个/L,仅长江口的西部海域粪大肠菌群数量在40~80个/L之间,其余海域基本未检出;秋季表层水体粪大肠菌群数量平均为101个/L,变幅范围为20~24000个/L,其中横沙一带海域存在1个数量为105个/L以上的高值区;夏季长江口及毗邻海域表层水体细菌总数平均为6.4×102cfu/mL,变幅范围为2.0×102~7.3×103cfu/mL,高值区位于舟山群岛以东海域、长江口的中北部及南部等海域,细菌总数在103cfu/mL以上;秋季表层水体细菌总数平均为4.7×103cfu/mL,明显高于夏季,变幅范围为1.3×103~1.8×104cfu/mL,高值区主要出现在长江口东南部、杭州湾西部、舟山海区的中北部等海域,细菌总数在104~105cfu/mL之间;1996—2005年期间,全海域及各海区粪大肠菌群数量在1999年均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在1996—1999年间海域的细菌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数量逐渐减少,估计与海域的有机污染程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发酵法对菲尔德斯半岛南部近海水域表层中粪大肠菌群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表明 ,在近岸表层海水中 ,粪大肠菌群检出数密度最大的 40个 /升 ,一般是 2 0个 /升 ,密度最小的小于 2 0个 /升 ,后者占多数站位。排污口潮间带 1月份粪大肠菌群检出数 40个 /升 ,3月份 2 80 0个 /升。粪大肠菌群的分布 ,离岸越近数量越高 ,同频繁的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由此看来菲尔德斯半岛南部近岸水体已受生活污水污染 ,尚属轻度污染。但排污口潮间带的污染趋势应引起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5.
嵇志远  王维玮  文扬 《岩矿测试》2013,32(5):747-752
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是表征环境水样中粪便污染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这两个指标的检测,传统的多管发酵法和滤膜法已经无法满足快速、准确的检测要求。而近年来能够快速测定的固定酶底物技术(DST)已经在国内开始运用,但是由于其检测成本较高,影响了其在基层实验室的推广,MI琼脂法的出现较好地弥补了这个缺陷。本文应用MI琼脂法检测环境水样中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对其方法性能进行了测试和研究,选择国家标准方法——远藤琼脂法作为比较对象,通过菌种加标回收试验比较MI琼脂法和远藤琼脂法的灵敏度差异,通过实际水样的检测验证MI琼脂法和国标法是否具有等效性。结果表明:使用MI琼脂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加标样品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9.2%和88.8%,分别高于远藤琼脂法的81.0%和81.2%,证明MI琼脂法的灵敏度高于远藤琼脂法。MI琼脂法和远藤琼脂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7和0.9511,都具有显著相关性,且检测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证明两种方法检测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具有等效性。与国家标准方法相比,MI琼脂法具有灵敏度高、操作简便、检测周期短、检测成本低、可同时检测两个指标等优点,可以替代传统的滤膜法作为检测总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中的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和2006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研究了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中大肠菌群(TC)和异养细菌(HB)数量分布及其在不同介质中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贝类养殖环境卫生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潮间带贝类养殖区TC数量较高,虾池和浅海贝类养殖区的较低;虾池贝类养殖区HB数量较高,潮间带和浅海贝类养殖区的较低。总体上,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中TC和HB数量分布呈同安湾湾内和西海域高,同安湾湾口和大嶝海域低的格局。大多数站位海水中TC和HB数量春季稍高于秋季,养殖贝类体中TC和HB数量秋季高于春季,底质中HB数量春、秋季无明显差异,TC数量则秋季稍高于春季。浅海和虾池贝类养殖区海水与贝类、底质与贝类中TC和HB的数量之间均成显著正相关。贝类养殖区底质中HB和TC数量,软泥>粉砂质软泥>粉砂,贝类体内器官组织中HB和TC数量,僧帽牡蛎:外套膜>外套腔液>内脏团;缢蛏和菲律宾蛤仔:外套腔液>外套膜>内脏团。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受到TC和HB不同程度的污染,潮间带贝类养殖区和虾池贝类养殖区分别受到TC和HB的较重污染。  相似文献   
7.
快速检测海水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膜图像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常规滤膜法耗时的缺陷,提出了快速检测海水中大肠菌群/大肠杆菌的膜图像法。介绍了膜图像法原理及试验方法。重点讨论了图像法代替人工对滤膜上的显色菌落计数的过程。试验表明图像法不但能够缩短计数时间而且计数结果与人工方法一致。最后讨论了保证膜图像法计数准确度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表层海水中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分布作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分布范围为0~3500个/dm~3,并在一年四季中都能检出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其分布趋势为沿岸高于外侧,退潮大于涨潮,南部多于北部。细菌的数量随水温、盐度、潮汐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9.
《南方国土资源》2007,(9):57-58
2007年,广西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大陆源人海排污口的监测力度,上半年对全区36个陆源人海排污口的排污状况及邻近海域生态环境实施了全面监测.监测结果表明,36条人海排污口全部超标排放污水,超标率达100%.主要超标因子为化学需氧量(COD)、粪大肠菌群;大部分重点排污口的生化需氧量(BOD5)超标;部分排污口的悬浮物超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重点海水浴场中粪肠球菌和主要肠道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中国十大典型海水浴场,旨在监测人类肠道病毒在海水浴场的发生情况,并且找出表面海水中肠道病毒的存在与传统的粪便污染指示物一粪大肠菌群是否存在关系,如果存在,是什么关系。分别采用常规的平板计数法和RT-PCR技术对粪大肠菌群和人类致病性的主要肠道病毒(甲肝病毒、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