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151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4-1985年,中国首次南大洋考察队“向阳红10号”调查船,在南极半岛西北部海域进行海洋综合考察时,用底栖生物拖网采获了许多水螅虫标本,经整理鉴定,发现其中有辫螅属(桧叶螅科)的一个种,形态特异,与该属的已知种均不相同,确认为新种。  相似文献   
2.
水母毒素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水母 (Jellyfish)属于腔肠动物门 ,广泛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及热带海域 ,是海洋杂食性生物。我国除北海分布偏少以外 ,大部分海域都广泛存在。自古以来 ,水母既能供人食用 ,又可入药为人治病,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如气味咸温 ,无毒 ,主治妇人劳损 ,积血带下 ,小儿风疾 ,丹毒 ,汤火伤等[1]。水母的刺丝囊中含有毒素物质。当水母大量存在时 ,人们在海上的活动如捕捞、游泳、养殖等将受到干扰 ,当水母刺到人时 ,轻则皮肤红肿 ,疼痛 ,重则死亡 ,因此它成为沿海地区伤人动物中的一个重要类群。日本一核电站曾因大量水母而被迫停机。另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1982年4月21日~5月12日,7月23日~8月5日,10月12~30日在34°30′N以北.124°E以西黄海水域污染现状综合调查中获得的样品和资料,分析了本海区水母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以及季节变化。调查海区共鉴定有34种水母,其中优势种有盘形美螅水母Clytiadiscoida,四枝管水母Proboscidactylaflavicirrata,五角水母Muggiaeaattantica。秋季(10月)为水母类总个体数的高峰期(8.67个/m3)。水母类的分布与水温、盐度密切相关,海流或水团也起重要作用.水母类分布的变更可以反映出沿岸水和外海水相互推移和消长状况。  相似文献   
4.
台湾南湾秋末冬初水螅水母类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2001年11月2~3日和12月8~10日在台湾南湾12个测站采集的表层和底层92份浮游动物样品,共鉴定水螅水母18种,其中8种是台湾周围海域的新记录.半口壮丽水母(Aglaura hemistoma)和四叶小舌水母(Liriope tetraphylla)为优势种,它们在11月和12月分别占水螅水母类总量的77%和94%以上.南湾水螅水母类的种类数和个体丰度均以12月(17种,3102×10~(-3)个/m~3)明显多于11月(6种,72×10~(-3)个/m~3).在冬季,外海高盐水团是影响水螅水母类分布的主要因素,盐度与水螅水母类多样性指数的相关关系显著,文章还比较了南湾与邻近海区水螅水母类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1981年8月和10月浙江近海上升流调查中一条断面的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管水母、水螅水母种类组成和优势种——双生水母、拟细浅室水母、五角水母等的垂直分布,以及一些重要种类的昼夜垂直移动。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海区水母类及其优势种在数量和分布上的变化与浙江沿岸上升流和台湾暖流的盛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样品于1986年11月至1987年10月在福建省罗源湾10个站位采集。经鉴定有52种水母。它们可分为沿岸暖水、沿岸暖温和大洋广布三种生态类群。水母类总数量和种类数的季节分布呈单周期,两者高峰均出现在7月。低谷分别出现于11月和1月。在平面分布上,以拟细浅室水母Lensia subtiloides占优势的月份,数量从湾口向湾顶递减,而以球型侧腕水母Pleurobrachia globosa占优势的月份,数量却递增。文中还讨论了水母类的分布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通用引物PCR扩增法,测定了辽东湾海域的白色霞水母(Cyanea nozakii)螅状体、碟状体及水母体的18S以及ITS-5.8S r DNA序列,同时利用Gene Bank数据库中已有同源序列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及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白色霞水母3个个体的18S和ITS-5.8S r DNA序列完全一致。白色霞水母样品的ITS-5.8S r DNA序列与Gen Bank中未知真核生物的序列高度相似(≥99%),推测该物种可能是早期发育阶段(卵、浮浪幼虫或碟状体)的白色霞水母样品。霞水母属不同种间18S r DNA序列经比对后同源序列长度为1709bp,多态位点数33个;比对后ITS1同源序列长度为368bp,其中变异位点203个,简约信息位点数178个,单变异位点21个。基于18S r DNA基因序列的霞水母属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008,而基于ITS1序列的霞水母属种内和种间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019、0.284。基于ITS1的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15倍,适合于进行物种鉴定。NJ系统树的结果也表明同种的不同个体各自聚枝,其聚类结果大致与形态分类吻合。研究表明,ITS基因片段在霞水母不同种间变异较大,更适于大型水母种类鉴定、检测及属内种间水平的系统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楚科奇海的水螅水母类及其分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金  标林茂 《极地研究》2000,12(3):169-182
本文报道 1 999年 7月至 8月我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破冰船在楚科奇海采集的浮游水螅水母类及其分布。分析鉴定了 8种水螅水母 ,其中 4种属于花水母目 ,2种属于软水母目 ,1种属于硬水母目 ,1种属于筐水母目。短新塔水母在楚科奇海是首次记录。简要记述了这些种类的形态特征并附图。楚科奇海这 8种水螅水母都是冷水种 ,其中 6种为近岸性的 ,2种是大洋性的。根据其地理分布可分为北极种、北极 -北方种和北方寒温带种等 3个类型 ,从动物地理观点看 ,楚科奇海的水螅水母类应属于北极区系。楚科奇海水螅水母类的丰度一般较低 ,其平均丰度为 1 0 8个 /1 0 0 m3,水平分布状况主要由优势种所左右 ,八斑腕唇水母和指腺华丽水母为优势种。垂直分层采样结果表明 ,指腺华丽水母分布于 0~ 30 0 m,其中以 50~ 1 0 0 m居多  相似文献   
9.
The nitrogen(N) and phosphorus(P) budget and the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a polyculture system of sea cucumber(Apostichopus japonicus), jellyfish(Rhopilema esculenta) and shrimp(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were studied in a cofferdam, 120.2 ha in size. The nutrients were supplied by spring tide inflow. In total, 139600 kg N yr-1 and 9730 kg P yr-1 input to the system; while 118900 kg N yr-1 and 2840 kg P yr-1 outflowed from the system concurrently, thus the outflow was 85.7%(N) and 29.2%(P) of inflow. The production of N and P was 889.5 kg yr-1 and 49.28 kg yr-1(sea cucumber) and 204 kg yr-1 and 18.03 kg yr-1(jellyfish and shrimp), respectively.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N and P by polycultured animals was 7.8‰ and 6.9‰, respectively, 21.9% and 38% higher than that of monocultured sea cucumber. Ou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olyculture system was an efficient culture system of animals and a remediation system of coastal environment as well; it scavenged 14.3% and 70.8% of N and P, respectively. Such an ecological efficiency may be improved further by increasing either the stocking density or the size of sea cucumber or both.  相似文献   
10.
与其他钵水母相比,倒立水母具有独特行为:在生命周期的大部分时间里,它都在海底呈倒立附着、“睡眠”的状态。为探索与这一独特行为相关的遗传信息,本研究对安朵仙水母(Cassiopea andromeda)和同属于钵水母纲的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巴布亚硝水母(Mastigias papua)进行首次全基因组测序、拼接和注释,并重点分析了这3种钵水母与感觉功能、神经系统发育相关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HoxPOU基因家族的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关系。遗传分析显示,刺胞动物门中HoxPOU基因家族具有明显的物种间差异性。对Hox基因的分析首次发现钵水母及水螅(Hydra vulgaris)的“前段Hox基因”产生了部分缺失,并进一步印证了刺胞动物不存在“中段Hox基因”的假说。安朵仙水母和海蜇具有相对全面的ParaHox基因种类,即GSXXLOX/CDX基因,而巴布亚硝水母只有GSX基因。在POU基因多样性方面,安朵仙水母、海蜇、星状海葵(Nematostella vectensis)的基因组具有全部4类POU,而巴布亚硝水母、海月水母(Aurelia aurita)、水螅只有2类POU。在本研究分析的刺胞动物中,安朵仙水母的POU-1,-6亚型的核苷酸多态性最高;安朵仙水母与指形鹿角珊瑚(Acropora digitifera)、星状海葵的POU-2/3/5亚型的序列多样性较其他钵水母更高。另外,3种钵水母与水螅粘附蛋白的比较结果表明,安朵仙水母具有巴布亚硝水母和海蜇所不具有的粘附相关鼠李糖结合凝集素和一类抗氧化活性物质铁螯合物还原酶。综上所述,安朵仙水母具有更多POU编码基因和复杂POU亚型,以及具有粘附相关凝集素和还原酶的编码基因,可能是与安朵仙水母倒立附着生活方式相关的关键遗传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