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海洋学   96篇
综合类   6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6S蛋白酶体是真核生物中一种具有ATP依赖性的蛋白酶复合体,主要通过泛肽途径选择性降解细胞内与代谢调控、细胞周期有关的功能蛋白及异常蛋白,参与多种细胞活动的调控过程。26S蛋白酶体由具有催化活性的20S亚复合体和一个具有调节作用的19S亚复合体组成,其中19S亚复合体中的ATP酶亚基是调节26S蛋白酶体活性的重要组件。本通过简并引物PCR手段,从软体动物合浦珠母贝(Pinctada fucata)中扩增到参与构成19S亚复合体的S4和S7(MSS1)两个亚基的基因片段。这两个基因片段所编码的ATP酶组件包含有Gx4GKT,DEID,SAT和H/QRxGRxxR等26S蛋白酶体ATP酶亚基的共同功能基序。这是首次在软体动物中报道26S蛋白酶体的ATP酶亚基基因序列,为研究软体动物中26S蛋白酶体的结构与功能奠定了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2.
对三倍体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i(D.)春、秋两繁殖盛期的生殖腺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并对其配子形成及受精、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生殖腺发育差,生殖细胞数量少,极少个体能见到成熟卵母细胞和精子;三倍体的配子能完成受精作用,能发育至直线铰合期。配子多为非整倍体,其染色体数目多为14—28,胚胎染色体数目主要为28—42,故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因此,三倍体合浦珠母贝是不育的.  相似文献   
3.
合浦珠母贝两个野生种群的生化遗传变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测定了大亚湾和北部湾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野生种群12种同工酶26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两个种群的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1243±0.0377和0.0999±0.0441,与已报道的珠母贝属的其他种很接近。两个种群的杂合子缺失系数分别为-0.278和-0.346;遗传相似度(I)和遗传距离(D)分别为0.9842和0.0159;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253,表明2个种群之间有较强的基因流。  相似文献   
4.
大珠母贝人工养殖过程中,幼贝死亡是一个严重的问题。1993年11月至1995年5月,采用现场调查、实验室研究和数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海南省临高县新盈珍珠贝养殖场自然海区吊养的A,B,C3批养殖贝和陵水新村珍珠贝养殖场养殖池吊养的D批养殖贝的发病和死亡情况进行了流行病学凋查.结果显示,大珠母贝幼贝群体的死亡是以暴发性方式发生,幼贝群体的大批量死亡高峰一般发生在4~6月龄期,8个月以后随着龄期的延长,死亡率显著降低.幼贝群体死亡率与贝体平均体长的关系是4cm以下的贝体死亡率较高,1~3cm阶段处于死亡高峰期内,5cm以上的贝体死亡率显著降低.大珠母贝幼贝群体的死亡率与类立克次体感染(即RLO平均感染严重度指数SI)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RLO感染的高峰之后或当中部相应伴随贝群体死亡率的高峰,随着RLO感染的降低,贝群体的死亡率也明显降低。在4批养殖贝群体中,仅在A批养殖贝群体样本中发现有少量纤毛虫寄生(感染率为87.5%,感染强度为3.56个/10倍物镜).这几批幼贝群体的死亡与海水温度、盐度之间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57Fe穆斯堡尔谱学的方法研究了四个不同生长期合浦珠母贝铁的化学状态和Fe^2 /Fe^3 的值,它们的Fe^2 和Fe^3 的相对含量分别为4.1%~29.4%和76.6%~95.9%,Fe^2 /Fe^3 值的变化为0.043~0.42。3个月龄的Fe^2 /Fe^3 值大于10个月龄,从10个月龄到22个月龄的Fe^2 /Fe^3 值呈增加的趋势,这可能反映了不同生长期合浦珠母贝对不同价态的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6.
马氏珠母贝家系的生长比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单对配对方法建立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第一代家系7个,对家系间的生长和家系内大小变异进行了分析比较。7个家系的壳高大小顺序为F15>F20>F18>F19>F12>F17>F21,总重大小顺序为F15>F18>F19>F20>F12>F17>F21。在同批家系中,F15的壳高、总重显著大于其它2个家系(F12、F17)(p<0.05),其壳高比F12大11.64%,比F17大16.01%;其总重比F12重27.40%,比F17重38.98%,而且其个体大小变异较小,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是一个生长性状优良的家系。F18在壳高和总体重上比F19大2.88%和19.49%。F20显著大于F21(p<0.05),壳高比F21大19.49%,总重大53.72%,该家系生长较快,可通过进一步的选择培育成一个生长快、个体大的家系。  相似文献   
7.
采用淀粉凝胶电泳方法对合浦珠母贝Pinctadamartensi(D.)雌性三倍体与雄性二倍体交配,细胞松弛素B抑制其受精卵第一极体释放产生的二倍体、三倍体及非整倍体3个群体进行了同工酶研究。二倍体、三倍体及非整倍体群体在6个多态位点的平均基因杂合度分别为0.255±0.087,0.286±0.097,0.275±0.089,三倍体的杂合度高出二倍体约12%,表明多倍体诱导能增加诱导群体的杂合度。但在单个位点上,三倍体的杂合度不一定高于二倍体;在各自群体内,平均杂合位点数与生长间无明显的相关性,单个位点上的杂合子也未完全表现出其生长大于纯合子,且差异不明显(p>0.05)。因此,合浦珠母贝三倍体的快速生长难以完全用杂合度增高假说解释,只能说明诱导处理能使三倍体的杂合度增高,而能量再分配和"巨型性"可能对其快速生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非整倍体群体的杂合度高于二倍体群体,但其生长却小于二倍体,其原因可能是染色体的增减对机体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Aneuploidy embryos of 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 are produced during tetraploid induction by inhibiting the first polar body in eggs from triploid fertilized with haploid sperms with cytochalasin B treatment. Chromosom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re are 88.18 ±6.79% aneuploidy embryos, and 28.70% aneuploids in pearl oysters of one-year age These aneuploids have five chromosomal conditions, such as 2n + 1(29), 2n + 2 (30), 3n-2 (40), 3n-1(41) and 3n + 1 (43). Results of growth measurement show tha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aneuploids (as a group) and diploids in body size and weight (p > 0.10), but the aneuploid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riploid (p < 0.01). The mean body size and weight of aneuploids in diploid condition (2n ± 1 and 2n ± 2) a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than those of diploids (p < 0.01),but aneuploids within triploid condition (3n ± 1 and 3n ± 2) are not smaller than diploids in body size and weight (p > 0.1).This study indicates Pinctada martensii Dunker could tolerate aneuploidy by 7 ~ 14% of the haploid genome, and that aneuploids of this species are viable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利用一个室外露天水容量为187立方米的水泥池进行马氏珠母贝人工育苗,一次育出贝苗5065万只,平均每立方米水体收贝苗27.08万只。室外大池育苗具有耗饵量少,节约人力,培育的幼虫和贝苗生长快和产苗量大等优点,能够迅速提高贝苗总产量,解决目前存在的贝苗(?)足的困难,值得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10.
海洋酸化对马氏珠母贝珍珠层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酸化环境对马氏珠母贝珍珠层形成的影响。在温度为28℃,盐度为31的条件下,分别在p H 8.2(对照组,CG)、p H 7.7(实验一组,E1)和p H 7.4(实验二组,E2)的海水中养殖马氏珠母贝,观察贝壳珍珠层结晶形貌的变化,并检测珍珠层形成相关的矿化基因(pif177、nacrein及pearlin)在外套膜中央区(mantle center,MC)的表达。结果表明:(1)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贝壳,比较对照组与实验组贝壳晶体形貌变化,发现E1组贝壳珍珠层低倍镜下,生长阶梯明显,高倍镜下超微结构规则,六边形棱角不明显,但边界清晰;而E2组出现板块边界不明显,生长排列不规则等现象,说明了海水酸化影响了马氏珠母贝的钙沉积,引起珍珠层形貌特征的变化;(2)实验设定条件下,pif177、nacrein及pearlin基因表达量整体上呈现随p H降低而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E1组与CG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E2组均较CG组显著下调(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