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1篇
自然地理   5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讨论了一种在GIS支持下利用直射辐射遥感图象研究地物双向反射特性的原理和方法。其主要依据是象元地面的坡度和坡向的不同,同时改变了象元地面与太阳之间、象元地面与卫星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并且造成了同类象元太阳直射辐射遥感分量的差异。而正是这种差异体现了该类地物双向反射特性。在GIS的支持下利用卫星直射辐射遥感数字图象,研究卫片象元同类地物的这种差异的规律以及它们与对应坡面上的太阳位置、卫星位置的关系,便可进行该类地物的双向反射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3.
西藏林芝DZZ5新型自动气象站的太阳直接辐射表配备全自动精密双轴跟踪仪,具备自动观测日照的功能。通过比较新型日照观测仪器和暗筒式日照计所获取资料的差值,给出人工观测资料的换算系数概念,并进一步分析不同差值的形成原因和规律,为衔接使用人工观测日照资料的各种科研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按照气象辐射观测业务工作的相关要求,对DZZ5新型自动气象站的设备配置和测报软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改进建议,使其达到日照自动观测能稳妥、可靠地取代人工观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施兵 《地理教学》2012,(3):58-58
解析 本组题以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的事物影长和太阳高度变化为引入点,考查某地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那一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隋况。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极昼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等。  相似文献   
5.
"地球运动"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难点,学生觉得该知识点抽象,又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原因,不少教师与学生认为考得少甚至不考,是不是可以蜻蜓点水般的学习、复习。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课本上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有一定积极意义。课本上寥寥数语的知识点,教师应当把功夫花在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上,而不是仅从考试的角度教学生生搬硬套。下文以正午太  相似文献   
6.
罗华明  金春 《地理教学》2011,(7):33-37,42
一、选择题(共50分)。(本大题共2s小题,每小题2分,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太阳周日视运动图,完成1~2题。 1.上图中表示南极点附近太阳周日视运动方向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2.当某日太阳周日视运动如丙图所示时( ) A.我国北方常受寒潮侵袭 B.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C.地中海沿岸正在西风带控制之下 D.南京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京太阳高度  相似文献   
7.
姜艳 《地理教学》2013,(14):43-44
正案例一从连黑三日谈极昼极夜章节内容:地球公转的意义之极昼极夜播放flash动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地球公转,昼半球和夜半球的交界线,也就是晨昏线是怎样移动的?学生:有时候晨昏线经过南北两极;有时候北极圈内全是白天,南极圈全是黑夜;有时候南极圈内全是白天,北极圈内全是黑夜。  相似文献   
8.
熊万英 《地理教学》2013,(22):28-30,46
正图形语言是地理教育中的特色语言,是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把握好地理图形语言是教好学好地理的捷径,也是形成地理分析能力的重要途径。必修1的有些内容对许多学生来说抽象而难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把以文字为主的地理知识通过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或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文图转换,对于学生的掌握和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以高三二轮复习中"正午太阳高度"为例,谈一谈如何通过运用图形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及分布变化规律的掌握,既  相似文献   
9.
梁丽清  袁书琪 《地理教学》2013,(11):23-24,9
正一、"看过会忘记,做过才学会"——实践探究法的确定对于本节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建议师生"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变化过程,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则为四季的形成和五带的划分提供依据,是教学重点,师生们应在总结昼夜长  相似文献   
10.
讨论了TK算法的原理和在GPS中TK算法的新应用。用TK算法估算出GPS多径信号相对于直射信号的码片延迟,使GPS直射信号经过一定的延迟后,与反射信号进行叠加,提高了直射信号的载噪比,进而达到反射信号增强直射信号的作用。验证了这一算法和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