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26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8篇
海洋学   5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Caris软件自动滤波结果中仍存在较多异常数据点、手工剔除需要耗费较长时间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统计特征的均值滤波方法。先利用局部统计特征剔除局部异常点,再结合均值滤波方法估计格网点水深值。实验结果表明,方法处理结果与手工编辑结果水深差值中误差仅为0.121 m,而处理时长极大缩短,对工作效率的提升很大。  相似文献   
2.
多波束测深技术是目前水下地形测量的主要技术手段,测量平台的瞬时姿态及方位是影响多波束测深系统最终成果准确度的重要因素。GNSS方位辅助惯性导航系统,作为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方位、姿态、及位置综合测量系统,不仅能够提供高精度位置信息,同时也能提供测量平台的瞬时姿态及方位数据,而且因为具有GNSS方位辅助测量,使得最终方位测量结果比传统方位测量精度大大提高,这对于多波束最终测量成果精度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从GNSS方位辅助惯性导航系统原理及技术优势出发,结合Trimble RTX后处理技术,从姿态测量、方位测量及辅助高程测量方面分析了在多波束水下地形测量中的应用,并以实际测量成果来展现其在水下地形精密测量技术方面的优势,结果显示,定位精度可以达到优于2 cm级别,方位精度可以优于0.01°(依赖于双GNSS天线之间的基线长度),该技术对水下地形测量准确度提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3.
多波束系统横摇、纵倾参数的校正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波束水深测量系统以条幅式测量为特点,比较传统单波束测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能够进行实时声速、船体姿态等参数的改正.多波束系统换能器安装时存在的纵倾角度偏差(pitch bias)和横摇角度偏差(roll bias)是产生水深测量系统误差的重要来源之一.分析两个参数对水深测量精度的影响,并根据其误差在地形剖面上的表现形式,讨论实测法和剖面重合法两种参数测试的方法,特别是针对剖面重合法参数测试,制作可视化操作界面,大大方便了野外和室内参数调整.测试获取的纵倾、横摇参数输入多波束系统中进行实时水深校正.在室内资料处理中,利用参数校正方法,能够对野外采集资料进行再处理,提高资料质量.  相似文献   
4.
三峡截流以来长江洪季潮区界变动河段冲刷地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潮区界河段河势演变对三峡工程的响应是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受观测手段所限,对三峡截流以来潮区界变动范围及其地貌演变的客观认识亟待探讨。对大通站洪季水位资料进行频谱分析,初步判断了近期长江洪季潮区界位置;对比1998年和2013年水下地形资料,分析了三峡大坝截流以来该河段河槽的冲淤演变特征;利用多波束测深系统对冲刷明显河段的微地貌进行了高分辨率观测。结果显示:(1)1998-2013年潮区界变动河段河槽整体冲刷5 649.7万m3。其中,上段全面冲刷,太白、太阳两洲并岸,铜陵沙被冲开,主槽刷深达5.6 m;中段主泓摆动,天然洲南冲北淤,黑沙洲中水道淤死,南水道左岸最大冲深达8.9 m;下段近岸冲刷强烈,北岸最大冲深达15.4 m;(2)该河段近期处于剧烈的冲刷环境,左岸冲刷尤为显著;(3)冲刷深槽分布在顺直河段,深达5.4~12.6 m;冲刷坑分布在分汊河段平面形态突变处,最大冲深达28.1~30.5 m;水下侵蚀陡坡分布在近岸侵蚀严重的顺直河段,坡度为0.59~0.62。  相似文献   
5.
海底勘查技术的最新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将介绍用于探测海底三维地质特征的海底勘查的最新发展。它主要包括海底地形测绘技术,海底形貌观测技术、海底地层声学探测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对水下地形、碍航物的搜寻方式已由过去的单一设备探测向多种设备复合探测转变。介绍了多种复合探测的基本方法和特点。通过沉船、飞机残骸和航道扫测实例,证明复合探测可大幅度增强水下地形测量结论和水下失落物搜寻判别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缩短了搜寻时问,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8.
EM120型多波束测深系统及在深海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与传统的单波束回声测深仪相比,多波束测深系统具有水深全覆盖无遗漏扫测,测量范围大、速度快,测深精度和分辨率高,记录数字化和实时自动绘图等优点。介绍了EM120型多波束测深系统深水系统的技术性能,分析了EM120在中沙深海区的测量试验情况及在深海区水深测量中的应用价值,提出了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9.
东海海底地形分区特征和成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东海一直以其特殊的大地构造地位受到国内外地学界的关注,但作为主要受构造控制的东海海底地形的研究,以往简单趋势性描述居多,专门深入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不久前完成的高精度、全覆盖多波束海底地形勘测覆盖了东海部分外陆架、大陆坡全部、冲绳海槽和东部岛坡的一部分,取得了海量的测深数据。据此编绘的勘测多波束水深图和结合测区外的传统资料编绘的海底地形图使我们有机会可以重新审视和系统研究东海的海底地形特征。在定量确定了陆架坡折线、陆坡坡脚线和东部槽坡坡脚线的基础上划分出了大陆架、大陆坡、冲绳海槽平原和东部岛坡4大地形区,继之对各区的海底地形特征进行了研究和描述,并在区内选取了有代表性的5条剖面进行了剖析。另外,从地球内营力和外营力两方面分析了影响东海海底地形发育的因素。调查分析表明:整个东海地形分带明显,地形类型多样:大陆架十分宽阔,总体北宽南窄,从大陆向海平缓倾斜,发育了广泛的NW-SE向沙脊群,自大陆向东南呈扇形发散;大陆坡呈NE-SW向条带展布,海底地形陡峻,呈阶梯状下掉,总体北缓南陡,其上峡谷密布,上穿切外陆架,下直达海槽,同时坡麓上海台沟谷伴生发育;冲绳海槽北浅南深,其内在平坦的背景上发育了众多的海山和海丘,其中心又有槽中槽地形;东槽坡地形复杂,发育了  相似文献   
10.
多波束数据处理中的UTM直角坐标与经纬度坐标转换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地图投影的一般概念,重点描述了UTM的优点及其与大地坐标之间的相互转换,该转换方法软件化后形成的技术可以为多波束数据后处理商业软件提供坐标转换的补丁技术。最后附上部分经实际检验的Fortran程序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