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空间运输联系的实验研究:以货流为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金凤君 《地理学报》1991,46(1):16-25
本文从实证分析入手,探讨了影响我国空间运输联系的因素和各种运输方式在空间运输联系中的作用;系统分析了省级区域以实物交流形成的外在依存关系和彼此间关联关系、大区向货运联系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首位联系的概念并用其分析了省级区域运输联系的空间组合特征,验证了传统经济协作区的存在基础和内外联系特征。  相似文献   

2.
根据1985年-2003年17个地市的客、货运量资料,采用差异指数、非均衡指数、交通拉动系数等分析技术,对安徽省空间运输联系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安徽省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客、货运增长较快;客运向合肥为中心的相邻地市集中分布,货运则呈向高速沿线地区分布的格局,但总体趋于均衡分布态势。空间运输联系与经济发展关系尚不显著,合巢芜宣经济带客、货运增长均超过沿江经济带。  相似文献   

3.
中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货运网络时空演化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110个物流枢纽承载城市为研究对象,从“点-线-网”全局性视角,动态刻画2007—2016年中国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货运网络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动态数据模型,剖析了其演化驱动机制。研究表明:① 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多核心-边缘”空间格局清晰,核心区域范围向西部地区延伸;② 货运联系快速分化,空间格局层级性特征显著,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网络复杂性逐步提升。③ 货运联系网络向集聚性稳增长、网络结构趋于稳定、无标度网络特性减弱的小世界网络发展。④ 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信息科技等因素的发展对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货运网络空间格局形成具有正向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中心城市货运外向服务功能空间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科  韩增林  王利 《地理研究》2012,31(10):1849-1860
以中国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 将货运量作为切入点, 把城市流模型改造为城市货运外向服务功能模型, 应用ArcGIS空间分析手段, 测算各城市水陆空等不同运输方式货运外向服务功能。对1989年和2008年的数据和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揭示货运外向服务功能在中国城市体系中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等级结构, 考察各城市在整个国家层面和所在区域货运空间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结果表明:(1),我国中心城市货运外向服务功能北方分布广, 南方强度高, 以城市群为单位的外向货运密集区优势明显。(2),东部沿海省市的城市货运外向服务价值比重在近20年明显下降, 但相应货运比重上升, 表明其大宗货物运输的外向服务占全国比重明显上升。(3),不同运输方式的城市货运外向服务格局差异很大, 并在国际、区际、城市群和市域等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运输联系职能上形成分工。(4),中心城市物流外向服务能力可分为国家中心、跨区域(副)中心、省域(副)中心、(跨)市域中心四个功能等级。我国中心城市货运外向服务能力受多种复杂因素综合影响, 与城市GDP及货运规模成正比, 受区位熵反映的经济区位和运输区位影响很大, 与不同方式货运结构及运输距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尺度区域的交通发展研究是交通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中国不同区域间公路网络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仅在31个省级行政区尺度上考察这种差异存在较大局限性;在地级行政区尺度上的研究能够更加精确地考察公路网发展的区域差异。以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首先选取公路网络相关的9个指标,运用加权平均法构建区域公路网络综合评价模型,对地级行政区尺度公路网络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划分为三级区域,空间上具有东、中、西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其次,选取7个区域经济相关指标,构建区域经济综合评价模型以及区域公路网络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模型,证明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然后,通过计算协调指数,对333个地级行政区公路网络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行了评价,并划分为“超前”、“协调”和“滞后”三类区域。其中滞后区域与第三级区域主要分布于西部地区,公路网络发展水平较低且滞后于经济发展的地级行政区有92个,是未来中国公路网络优化升级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通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是城市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研究重点领域。在中国步入高铁网络时代之际,高铁对城市空间结构影响成为国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1999-2017年期间相关研究文献为基础,首先从文献量年际变化、载文期刊分布、核心作者群、作者单位机构地域分布等方面归纳分析高铁影响下城市空间效应研究进展的总体特征;其次从城市可达性的高铁效应、城市经济发展的高铁效应、区域城市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高铁效应等4个方面深入系统梳理高铁影响下城市空间效应的研究进展;最后从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学科等3个角度展望高铁网络化时代城市地理学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公路货运订单大数据,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对长三角地区城市货运联系网络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公路货运网络呈现东强西弱的总体格局,上海、苏州、无锡之间的货运总量较大。(2)长三角地区整体上形成以上海市为核心的多层辐射的公路货运物流网络体系,合肥在安徽省内货运物流枢纽地位显著,南京和杭州在其省内的优势相对不够突出。(3)依据产业的不同,城市省内与省外的货运联系水平存在着显著差异。(4)长三角货运网络整体呈现出“金字塔”结构,且城市大致可被分为综合型、产地型和腹地型3种。在研究方法上探索性地提出了首位节点次数指标。  相似文献   

8.
张兵  胡华清  张莉  钟山 《地理科学》2010,30(4):489-495
航空货运是航空运输的重要内容,航空货运发展及空间关系是航空运输研究的重要方向。通过对20多年来中国国内航空货运发展的研究,得到中国航空货运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航空货流网络体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符合空间距离衰减规律,85%的航空货运发生在1 000~2 000 km的范围内;初步形成由北京、上海、广州3个全国性枢纽和昆明、成都、乌鲁木齐3个区域性枢纽为主导的初级枢纽轮辐式网络结构;超大城市控制航空货运网络,航空货流进一步向东西部少数城市集聚,合理组织航空货运网络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作用下,传统的地理学空间研究包括空间形态、地理事物和时空分布规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空间中信息随时间的空间扩散和空间分布规律是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选择不同综合性门户网站首页的同一条新闻,具体分析新闻评论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新浪和网易两个门户网站新闻评论者的时空分布差别很大;2无论是对于新浪还是网易而言,其新闻评论者的空间扩散最初都是"散点式"扩散模式,之后呈现出"不完全填充式"扩散特征;3新闻评论者的空间分布存在典型的地域差异;4新浪和网易新闻评论者的空间分布是具有地理根植性的,网民数量、GDP和城镇人口是影响其省级行政区分布的重要因素;5网站平台、网民上网习惯、时间和上网工具也是影响新浪和网易新闻评论者时空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借助公路客流大数据,研究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的空间分布格局与集聚机理,以系统解析区域城市网络“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层级体系与演化模式。研究显示,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总体上呈现出区域性中心集聚分布格局,公路客运联系的距离衰减和地理邻近分布特征很好体现了地理学的空间相关性,公路客运联系的区域性空间集聚和层级叠套现象则是地理学空间异质性分布规律的表征。对中国公路客运交通网络进行省域尺度社区探测,出现类似省级行政区划的社区划分,更大区域尺度的社区探测则出现类似全国七大地理分区的空间划分,反映出公路客运交通联系的集聚特性是以各级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性空间集聚分布。随着区域发展阶段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中国城市网络由西向东明显呈现出单中心到多中心、弱层级到多层级、少节点到多节点的渐进式空间演化过程。西北、东北、湖北、山西、江西、广西和云南等社区为“单中心、弱层级、少节点”的网络体系,广东、成渝和山东社区呈现“双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结构,沪苏皖社区则发育出最为成熟的“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城市网络体系。研究以空间换时间,将区域系统的城市网络演化过程划分为节点城市发育、地方中心增长、省...  相似文献   

11.
基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空间治理理论基础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通过改进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对辽宁省老工业城市之间高质量发展引力关系和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铁的开通对高质量发展的虹吸作用极为显著,研究区内哈大高铁已形成较为明显的增长极。(2)盘锦市与营口市之间的高质量发展引力关系始终处于突出地位。(3)辽宁省高质量发展已逐步形成稳定的空间关联网络,但核心城市与边缘城市关联性不强;城市高质量发展等级分级明显,沈阳市处于该网络核心主导地位,起到中介和控制作用,其次是大连市和盘锦市;鞍山市、辽阳市、盘锦市和营口市是辽宁省高质量发展空间关联网络中的中坚力量型城市。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安徽省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城市货运量变动情况的分析,运用地域非均衡系数、位势商及地理联系率指标,总结得出近十五年来安徽省货流运输联系的基本特征及其时空演化趋势。自1990年以来,安徽省货流运输能力显著增强、运输结构不断优化、货运强度和货物生成密度持续下降,地区间运输联系逐步加强。在时间序列上,货运量分布表现出均衡化趋势,地域分布非均衡系数不断减小,同时,货运量分布区域位势高低悬殊,而且各城市的波动比较明显。在空间演化方面,货运量分布与生产地分离的趋势已经显现。  相似文献   

13.
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2018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公路零担专线数据,从城市节点、城际联系、子网络3个层面对中国城市网络结构特征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上海、天津、郑州、广州、杭州在网络中处于主导性地位,根据货流组织系数,可将城市节点划分为强中心、次强中心、弱中心、从属型4种类型。2)在首位联系总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中,输出型城市和输入型城市的比例为4∶1,反映货流流向的不均衡性。由公路零担专线数据刻画的网络空间呈现显著的距离衰减规律,集中在500 km的专线数量占比为41.9%。3)公路零担专线网络形成东北―冀鲁蒙社区、中原社区、关中社区、江淮社区、泛珠三角―长三角社区、长株潭社区6个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城市社区,社区结构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和跨行政区特征。最后,提出以下建议:增强成渝城市群公路零担专线服务能力,发挥核心城市产业集聚和带动作用;优化边缘城市产业结构,加强交通与产业融合;积极引导无车承运人平台发挥网络规模化效应,提高公路货运组织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与中国对外航空运输联系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降低贸易成本、增强国际联系、构建"一带一路"的基本条件。建设国际航空网络与陆路运输通道、海上航运通道,共同组成"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基础。基于2014年的OAG计划数据,本文重点分析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航空运输联系空间格局,并运用枢纽度模型识别国际航空枢纽。研究表明:1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航空客运联系广度和强度均高于货运,其中国际客运联系集中在泰国、俄罗斯和新加坡等国,而国际货运联系则主要集中在俄罗斯;2中国对外航空网络格局总体上表现为"轴—辐"与"点—点"模式并存;3上海、北京和广州为中国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航空客运枢纽机场,上海同时还是国际航空货运枢纽。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90年以来江西省交通运输及相关统计数据,在分析和评价全省各地市客、货运量状况的基础上,运用地域非均衡系数、区域位势商指标,对江西省客、货流运输联系的空间演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全省在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客、货运输在空间分布上已由低水平的集中趋向均衡发展,客运的廊道效应初显,在京九铁路、浙赣铁路、昌九高速、赣粤高速沿线地区客流较为集中;货运重心南移,极化效应减弱,随着全省各地市的资源优势开始转为经济优势,货运地位出现有序演变。结合江西省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对其运输化发展阶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国际运输空间联系能够表征区域对外贸易的联系强度以及国际物流发展状况的空间分异特征,为区域经济分析与运输规划提供理论基础。基于云南省国际道路货物运输的实际数据,利用非均衡系数、联系强度的测度指标,提取云南省国际道路货物运输的空间联系特征,并引入对外贸易相关数据,分析国际道路货运与对外贸易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省国际道路货物运输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但集聚动力不稳定;国际货物运输量增长的波动性较大,滇西地区国际道路运输集聚中心发育不成熟,负邻近效应明显;国际道路货运的空间联系呈现出"轴-辐"模式与"点-点"模式并存的特征;部分城市的对外贸易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国际道路货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张宇  曹卫东  梁双波  任亚文 《地理研究》2021,40(9):2526-2541
作为要素流动的载体和空间重塑的主体,春运交通客流更能透视中国区域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基于2017年春运期间交通客流数据,从整体网络、城际联系和城市节点维度对交通客流网络结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并综合识别城市地域交通类型。研究发现:① 与公路客流辐射范围和流量相比,铁路客流较大,航空客流较小;交通客流网络趋于发育为复杂网络;公路客流网络以邻省组合型城市组团为主,铁路客流网络主要为跨省组合型城市组团,航空客流网络均为“破碎”组合型城市组团。② 由短途为主的公路客流、中短途为主的铁路客流和中长途为主的航空客流分别构筑形成的区域空间结构具有显著的分化态势和极化现象,主要发生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城市群内以及城市群之间。③ 在空间距离制约下,基于城市首位联系刻画而成的交通客流网络空间组织模式存在显著差异。公路客流形成5种区域空间组织模式,铁路客流形成多重组合的核心-边缘空间组织模式,而航空客流则形成多重组合的轴-辐空间组织运营模式。④ 城市地域交通类型分化显著,形成泾渭分明的“沉睡”区与“活跃”区,且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成为集散客流的主要动力。希冀能为新形势下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   总被引:74,自引:9,他引:65  
以"最短路径模型"为基础,选取距离与时间两个特征指标以及联结两者的速度指标,分析了目前中国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结果显示,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呈现明显的"核心-外围"模式,通达性最高的50个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的中部地区,通达性最低的50个城市散布在西北、西南、东北等外围地区;通达性空间格局呈现同心圈层结构,由最优区域向外逐渐降低;国家干线公路网络联结的城市通达性空间格局具有显著的边界效应,在不同的速度状态下呈现波状形态变化;国家干线公路网络中行车速度从60~80 km/h的城市通达性变化显著大于80~100 km/h的城市通达性变化;120 km/h时速下,8小时以内每个城市连接的城市数量平均为33个,联结数量最多的城市集中分布在东部,平均每个城市可联结数量为70个,联结数量最少的城市分布在西北、西南、东北、东南,平均每个城市可联结数量为6个。未来国家干线公路网络除继续建设外,行车速度的提高将大大影响城市通达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王姣娥  景悦 《地理学报》2017,72(8):1508-1519
交通流是反映城市间社会经济联系的重要表征,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网络研究中。基于2010年中国城际铁路与航空客流OD数据,本文从城市节点、流量、子网络视角对中国城市网络的结构特征与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① 铁路与航空流视角下的中国城市网络均呈现出以北上广为顶层节点的空间等级结构体系,但除顶层结构外两种网络结构差异较大。② 城市网络体系中的铁路流联系表现出空间邻近性特征,而航空流联系则主要受到城市节点的规模大小与职能属性的影响。③ 铁路流的首位联系受省级行政区划的制约,航空流的首位联系空间跨度大,形成了若干具有垂直层间联系的地域子系统。④ 铁路网络拥有具有显著地域特征的7个子网络,而航空网络中则不存在明显的子网络。技术经济特征与管理体制是造成铁路与航空两种网络特征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中国航空货运空间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基于标准差椭圆和空间基尼系数,利用2001~2012年机场和航段的数据对中国航空货运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为制定航空货运产业发展战略和优化航空货运网络布局提供决策参考。结果表明:① 航空货运的空间格局和经济格局分布一致,航空货运中心由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方向移动;② 航空货运网络由混合式网络向轴辐式枢纽网络转化,由单一机场枢纽发展形成了京津、沪杭、广深和成渝4个组合枢纽;③ 航空货运在机场和航段上分布趋于分散;④ 航空货运主通道集中了30%以上的运输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