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通过对博格达山东北缘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上二叠统进行详细观察和精细测量,详细分析了地层特征与沉积相特征,建立了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博格达山东北缘上二叠统自下而上发育泉子街组、梧桐沟组与锅底坑组;泉子街组沉积期,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分别发育冲积扇、曲流河,冲积扇砂砾岩体内有大量的砂岩砾石与油页岩砾石,为博格达山周缘地区中二叠统红雁池组与芦草沟组被剥蚀后在山前沉积的产物;梧桐沟组沉积期,博格达山隆升为物源区,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分别发育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砂砾岩体内火山岩砾石较多;锅底坑组沉积期,西大龙口剖面与水西沟剖面主要发育曲流河泛滥平原,以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  相似文献   

2.
中国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吉木萨尔三台大龙口剖面已被推荐为国际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侯选剖面。该剖面是世界上研究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最理想的剖面之一,也是我国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程度最高的剖面。准噶尔南缘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统称仓房沟群,下分5个组(自下而上):泉子街组、梧桐沟组、锅底坑组、韭菜园组、烧房沟组,除烧房沟组与下伏韭菜园组间有显著冲刷面外,各组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仓房沟群中生物化石丰富,可以划分出植物、孢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脊椎动物等不同的生物组合,尤其重要的是在锅底坑组上部发育晚三叠世与早三叠世生物混生的过渡层。这个过渡层揭示了生物演变的连续性,即脊椎动物Jimusaria与Lystrosaurus共生,孢粉Lueckisporitesvirkkiae与Lundbladisporawatangensis共生,以及二叠纪型的植物、双壳、介形虫与三叠纪型的叶肢介之间的混生。即在这个过渡层中既含晚二叠世型的孑遗分子,也含早三叠世型的新生分子,因而可以确定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就在锅底坑组内,置于大龙口背斜南翼剖面第36层,北翼剖面第34层之底,即在锅底坑组与韭菜园组传统岩组界线之下约50m(北翼)~60m(南翼)处。古地磁反映的正负极性与生物地层界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中-上二叠统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刘楼军  黄芸  王军  胡斌 《新疆地质》2003,21(4):412-414
准噶尔盆地东部吉木萨尔凹陷中-上二叠统由上芨芨槽子群、泉子街组、梧桐沟组组成.凹陷内中-上二叠统经历了低水位域→高水位域→低水位域的变化过程,其有利相带以扇三角洲和三角洲相为主,主要发育于东斜坡区的东北部及东南部以及凹陷南北两侧断裂下盘,在南北局部的乌拉泊组和梧桐沟组还发育浊积扇.油气显示集中于三角洲或扇三角洲相带内(芦草沟组、梧桐沟组),凹陷腹部深湖-半深湖相内的扇三角洲和三角洲沉积区是凹陷内油气的最有利聚集区和保存区.  相似文献   

4.
为了弄清准噶尔盆地北三台凸起南斜坡带北83井区二叠系梧桐沟组物源与其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对研究区地层厚度、砂岩碎屑组分组成特征、重矿物组合及ZTR指数以及粒度分布特征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出母岩区类型以火成岩为主,存在南部、北部两个方向的主要物源。在南部物源的控制下,发育有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而在北部物源的影响下,工区北部发育湖底扇沉积。通过对工区梧桐沟组沉积物来源、沉积特征、砂砾岩百分含量等值线、泥岩百分含量等值线、沉积相划分、储层物性统计分析,可知油气分布基本上受控于沉积相,主要为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5.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震、钻测井及生物地层资料的综合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发育6套层序、两个构造层序。层序及沉积相空间分布的差异反映八道湾期至西山窑期以北部物源为主,下部构造层序揭示了北部抬升、南部均衡沉降的构造格局,头屯河期至喀拉扎期以南部物源为主,上部构造层序反映南部抬升、湖盆急剧收缩的构造格局。研究区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其次为曲流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早中侏罗世,本区以暖温带潮湿气候为主,但在三工河早期及头屯河中期有两次气候变干变热过程,晚侏罗世为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晚期的干旱气候还是导致湖盆急剧萎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杨明慧  刘池阳 《沉积学报》2002,20(2):222-228
陆相层序受自然地理景观、影响地层发育的地质营力及地层类型等因素影响,因此层序类型多种多样。在冀中坳陷同伸展期发育洪积层序、湖泊层序和冲积层序等三种层序类型。洪积层序是盆地伸展初期地貌反差较大物源供给充分气候干旱条件下发育的一种陆相层序类型,以冲积扇沉积为主,山高盆窄,汇水湖泊面积较小;湖泊层序发育在盆地强烈伸展基底快速沉降气候湿润湖泊水域宽深时期,湖泊水域宽,连通好,湖水深,是烃源岩发育的黄金时期。湖泊层序以湖泊沉积为主,其次为河流和少许冲积扇沉积。冲积层序是在盆地伸展末期地貌反差强度减弱物源距离逐渐加大时的沉积产物,主要为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流、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局限。研究表明,影响陆相层序形成的构造、物源、气候等因素与湖泊水体或水平面变化构成一种多元“函数”关系,湖平面变化是上述因素的综合体现。陆相断陷盆地的层序结构大多与湖泊水体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因此层序的结构以三分为主。受地壳构造运动控制,断陷盆地发育的层序具有序列性,即下部洪积层序、中部湖泊层序和上部冲积层序。这种序列性是盆地充填对地壳幕式伸展的沉积响应。在盆地充填过程中,不同类型的陆相层序其体系域发育程度具有较大差异。一般地,洪积层序的低位域沉积?  相似文献   

7.
柴北缘西段新近系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及录井、测井资料,研究了柴北缘西段新近系上干柴沟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结果表明:上干柴沟组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及颗粒流等六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在鄂博梁-冷湖-潜西发育了一套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在马海-南八仙地区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8.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孔一段—沙四下亚段(孔店组一段和沙河街组四段下部)陆相红层表现为“红—灰组合、以红为主”的地层面貌,有别于过去认为的“全红”,其沉积过程和沉积模式的深入解剖对于了解中国东部始新世早期区域构造古地理特征和古气候演变过程、指导济阳坳陷深层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综合地震、测井、岩心、录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该地层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陆相红层洪水漫湖—时令湖沉积模式。研究表明目的层沉积相类型多样,除了冲积扇、辫状河、洪水漫湖和干盐湖,还包括湖泊、近岸水下扇和风暴相。干旱期发育了冲积扇—洪水漫湖—干盐湖沉积组合,其中在凹陷边缘为冲积扇沉积,向内部过渡为洪水漫湖沉积,在凹陷的北部洼陷带演变为干盐湖。间歇性湿润期主要发育了湖泊沉积,在斜坡带为灰绿色滨浅湖滩坝砂、坝间泥,北部的利津—民丰洼陷演变为半深湖—深湖沉积,凹陷北部陡坡带冲沟部位则发育了近岸水下扇体。推测区域构造古地理、原型盆地特征、古纬度、古物源和古水流方位及周期性变化的古气候条件共同控制了上述地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岳亮  刘自亮 《沉积学报》2017,35(4):752-762
中国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年代久远,缺少佐证的生物依据,对沉积环境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等,导致前人研究有较多的争议。以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兵马沟组为例,通过精细分析岩石特征、古水流和沉积相,结合相关地层的区域对比及古地貌的重建,解释了兵马沟组的沉积成因和环境转换。汝阳群沉积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或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上,兵马沟组作为汝阳群底部的地层单元,受地形和断裂的明显控制,接受丰富的物源供给,发育了一套极具特色的“双层叠加”沉积地层,代表了从冲积扇沉积到砂砾质滨岸沉积的环境转变,作为华北克拉通南缘以海相为主控的沉积开端,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河北白洋淀全新统沉积特征与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河北白洋淀老河头剖面全新世沉积物岩性特征、地层层序、粒度组成及微体古生物组合等进行综合研究,重建了白洋淀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过程。全新世以来白洋淀沉积特征所反映的气候环境特征表现为早期开始出现湖沼相沉积,气候寒冷偏湿;中期湖泊沉积发育,气候温暖湿润;晚期湖泊退缩,以河流-沼泽相沉积为主,气候向凉干转变。综合沉积特征、环境演变阶段与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资料对白洋淀全新统沉积序列进行系统分析,并将全新统划分为三段:下全新统(11000—8500 a)以灰黄色粉砂质粘土、粉砂为主,夹黑色粘土,冲积-湖沼相沉积发育;中全新统(8500—3200 a)为灰黑色粘土夹粘土质粉砂,湖沼相沉积发育;上全新统(3200 a~)以黄色、褐黄色粉细砂、粘土质粉砂为主,冲积-沼泽相沉积发育。白洋淀全新统中段含有黑色粘土沉积和大量微体与腹足、双壳类等古生物化石,为华北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划分及区域对比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民和盆地上侏罗统湿型冲积扇沉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岩相特征、粘土矿物分布、早期成岩矿物组合、微量元素等特征的综合分析,认为民和盆地上侏罗统下部为一较典型的湿型冲积扇沉积。冲积扇扇中发育河道冲刷充填和漫流沉积,而泥石流不发育。沉积层序与现代湿型冲积扇可对比。扇体中粘土岩及早期成岩矿物组合中富含高岭石,应与扇体发育时的潮湿气候和弱酸性流体的较强的淋滤有关。由粘土岩中微量元素因子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地层中富硼、钒的特征与相邻非扇相地层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2.
刘淼  陈井胜  孙守亮  李斌  杨帆  张涛  汪岩  吴振 《地质通报》2018,37(9):1755-1759
为揭示北票(金-羊)盆地内北票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分布规律,应用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等资料,建立了北票(金-羊)盆地北票组的层序地层格架,确定研究区的沉积相类型及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北票(金-羊)盆地北票组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其内部可进一步划分为7个准层序组。在层序内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3个沉积相。明确了沉积相的分布规律,向上形成由冲积扇到辫状河三角洲,再到湖相,最后是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体系;平面上呈近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沉积体系,整体构成2个水进、水退的沉积体系。古地貌影响了底部冲积扇相沉积物的沉积特征。气候不仅影响了沉积物类型,且和湖平面变化共同控制了沉积物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我国西北冲积扇上的黄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带的中国西北地区的各大山前,发育了大大小小的众多冲积扇。这些冲积扇的形成和发展受到了西北地区气候和构造运动的影响,以砂砾石堆积为主体。但是,一些较大河流形成的有一定规模的冲积扇扇面上,普遍覆盖了一层厚度在1~2m的黄土沉积物,它构成了西北冲积扇地区人类生存居住的根基。这种冲积扇经典形成过程(泥石流、槽洪、席状沉积)以外的黄土沉积具有以下特点。物质组成以粉砂质粘土为主,主要组分为0.05~0.01mm的粉砂粒组成,含量一般在25%~40%;其次是<0.005mm粘粒组,含量一般在20%~40%,另外还含有较多的粗粒成分,其中0.125~0.05mm细砂组可占15%~25%,个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冀北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地层的实地考察,发现盆地内发育丰富的重力驱动作用沉积物。文中描述西瓜园组发育的滑动和滑塌现象,指出露头剖面中存在的挤压变形现象并非构造成因,而是由于滑动块体和滑塌块体前端的挤压应力环境造成的。在介绍西瓜园组重力流沉积发育环境的基础上,对露头中存在的若干重力流沉积进行了描述,并使用砂质碎屑流这一概念对这些现象进行了较为合理的成因解释。通过对滑动和滑塌(重力块体运动)和砂质碎屑流—浊流(重力流)沉积物研究,结合前人对该地区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研究成果,认为重力驱动作用是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时期主要的搬运机制。  相似文献   

15.
郭佳  宋双  王一博 《江苏地质》2018,42(4):558-567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梧桐沟组作为一套重要的储集岩,具有良好的油气成藏前景,但对其层序划分及地层沉积样式的认识一直存在争议。在构造背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岩芯、测井及地震资料,对研究区梧桐沟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地层沉积样式研究表明,梧桐沟组沉积时期构造强度较弱,地形较为平缓,地层在全区稳定分布;中晚二叠世盆地发生造山运动,吉木萨尔凹陷东南边缘区域经过构造抬升,上部地层遭受不同程度的剥蚀,形成了现今"底平顶削"的地层样式。以凹陷中部少数地层保存较全的井的地层叠加样式分析为基础,通过井-震结合识别不同类型界面,特别是最大湖泛面,建立了区域层序地层格架,即梧桐沟组为一个完整的长期基准面旋回(三级层序),并在其内部识别出5个中期旋回。梧桐沟组地层在不同的层序发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旋回叠加样式:下段沉积时期,即最大湖泛面以下,随着可容纳空间的增大,地层表现为明显的退积叠加样式;上段沉积时期,即最大湖泛面以上,随着可容纳空间的减小,地层表现为明显的进积叠加样式,符合沉积物体积分配原理。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的勘探实践表明,通南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结合测井和各种分析鉴定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识别出冲积扇、河流、湖泊三角洲、湖泊(受间歇性海水改造)和海相三角洲5种沉积体系,建立了海陆过渡三角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两种沉积演化模式。研究结果还显示,本区沉积体系主要受控于古气候、构造运动和物源区母岩性质:古气候控制着须家河组煤系地层特殊的砂、泥间互的沉积结构及生储盖组合;构造运动控制着各沉积时期的沉积体系类型及砂体展布;不同物源区母岩性质影响沉积物的组分与结构。   相似文献   

17.
南堡凹陷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钻井以及大量地质资料研究基础上,根据层序地层界面特征,将南堡凹陷东营组划分为1个二级层序和4个三级层序。以初始洪泛面和最大洪泛面识别特征为依据,进一步将三级层序划分出体系域。通过层序地层格架特征及其发育位置分析,认为柳南次凹层序地层格架发育的主控因素为构造、物源和湖平面变化。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南堡凹陷沉积充填背景研究,认为柳南次凹的沉积体系类型为冲积扇、扇三角洲、水下扇、重力流及湖泊沉积体系。冲积扇及水下扇体系在低位体系域中发育,高位体系域中扇三角洲体系和重力流发育,湖扩体系域中湖泊体系非常发育。  相似文献   

18.
"路易贝贝"恐龙胚胎化石产于中国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阳城乡,位于西峡盆地上白垩统高沟组下(底)部,是Macroelongatoolithus xixaensis(西峡巨型长形蛋)的胚胎骨骼化石。西峡盆地上白垩统自下而上划分为高沟组、马家村组、寺沟组。高沟组产有丰富的恐龙蛋化石和少量恐龙骨骼化石,以及少量的双壳类、腹足类、介形类、轮藻、植物孢粉、植物化石碎片和丰富的遗迹化石。依据上述化石的地质时代并结合高沟组与上覆马家村组整合接触关系和寺沟组化石组合情况,以及高沟组与下伏泥盆系南湾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和周边相邻盆地的地层对比,将西峡盆地高沟组地质时代置于晚白垩世中晚期的康尼亚克期(Coniacian)。高沟组下、中部为半干旱温热气候条件下的红色陆相类磨拉石建造的陆源碎屑岩,属间歇性的、以牵引流为主的浑水河流冲积扇沉积物;高沟组上部为冲积扇和辫状河沉积。"路易贝贝"所在层位的古地理环境是冲积扇扇端朝向南的、缓坡状宽阔平坦的冲积扇扇面,可归入冲积扇相-扇端亚相-漫流微相。  相似文献   

19.
在新疆和静县红札地区,沿冰达坂断裂分布一套褐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组合,前人在该套地层中未采集到化石,通过岩性组合对比,将其归属于早—中三叠世,地层单位为仓房沟群。本次通过1∶5万区域地质调查,在该套地层的灰黑色-褐红色砂岩-砂砾岩-砾岩中首次采集到Callipteris sp.,Cordaites sp.,Alethopteris sp.,Neoggerathiopsis sp.2,Schizoneura manchuriensis,Paracalamites cf. tenuicostatus,Calamites sp.等植物化石和Palaeanodonta sp.,Ostracoda,Etheria,Palaeoniscida,Palaeanodonta cf. solonensis等动物化石。基于岩石组合和所获的动植物大化石,不但确定了仓房沟群形成时代为二叠纪乐平世,而且进一步将仓房沟群解体为泉子街组、梧桐沟组和锅底坑组。  相似文献   

20.
景山  王成善  柳永清  陈曦 《沉积学报》2009,27(4):583-591
建昌盆地是冀北—辽西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良好的代表性盆地之一,并且发现了大量保存完好的热河生物群化石。早白垩世地层包括义县组、九佛堂组和沙海组。其中义县组上部和下部为火山岩,中间发育沉积岩,岩性主要为灰紫色、灰黄色砾岩、含砾粗砂岩、砂岩和灰绿色泥岩,沉积环境由冲积扇、辫状河与湖泊环境组成,以冲积扇和辫状河环境为主。古水流方向表明物源区早期位于盆地北西和南东侧,晚期位于盆地北东侧。义县组早期发育垂直盆地走向的冲积扇沉积,晚期发育沿盆地走向的辫状河沉积,表明义县早期盆地构造活动强烈,晚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