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的孢粉与陆缘植被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的孢粉分析,根据孢粉分布的规律,结合多元变量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法,将研究区划分为四个孢粉区:松-水龙骨科-里白、桫椤-凤尾蕨孢粉区,松-栎、栲-水龙骨科-凤尾蕨孢粉区,松-罗汉松、泪杉-水龙骨科-凤尾蕨孢粉区,松-草本植物花粉-桫椤、里白-水龙骨科孢粉区;深入探讨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孢粉分布格局与陆缘植被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南海是我国目前海上石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海区,而海区及沿岸第四纪沉积研究,是海上石油开发的工程地质重要背景资料.我国南海海区第四纪孢粉藻类研究较差.本书系统研究了南海中北部及沿岸地区第四纪硅藻、孢粉组合,并借助计算机运算,应用因子分析、系统聚类、模糊聚类、对应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划带,恢复其硅藻植物群、孢粉植物群,探讨其演替和古气候、古环境变化,确定地层时代,进行地层划分与对比.本书系统研究了南海陆架和中部深海盆地表层沉积的硅藻、孢粉分布规律、组合特征及分区;探讨了孢粉组合、硅藻植物群的特点与环境的关系;南海北部陆缘热带、南亚热带第四纪植被带移动与古气候变化幅度;对结节圆筛藻壳体大小与古环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北岸潮滩沉积物中的孢子和花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杭州湾是钱塘江河口区的口外海滨,为典型的漏斗状海湾,其宽度由湾口向内逐渐变窄,水深逐渐变浅.它的南北两岸均有潮滩发育,但因深槽通临北岸,故而南部潮滩不断发展,滩面宽缓,北部潮滩以侵蚀后退或相对稳定为主,边滩较窄,滩坡也较大.对于杭州湾潮滩沉积物中的孢粉研究,以往仅少数作者在研究长江三角洲表层沉积孢粉时稍有涉及,而对潮滩尚缺乏较为深入的工作.为探讨潮滩沉积中的孢粉组合及其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关系,并尝试以孢粉组合来划分潮滩沉积相带,我们采集了杭州湾北岸五条剖面(金山Ⅱ、Ⅲ号剖面,金山咀Ⅳ号剖面,柘林Ⅵ号剖面以及芦潮港Ⅸ号剖面,共47块样品进行了孢粉分析(图 1),发现其中含有丰富的孢粉,经鉴定统计可区分出三个孢粉组合,其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本文即是对杭州湾北岸潮滩沉积中孢粉组合及其分布规律的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霞浦No.1孔晚第四纪古气候因子的定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陆继军 《台湾海峡》1995,14(1):32-39
本文使用孢粉图式、最优分割、对应分析和Q型聚类分析方法,将福建霞浦No.1孔的孢粉划分为8个孢粉组合带,并由此推论出8个植被演替阶段。依据对应分析结果和一系列热力学计算公式,本文估算了该孢粉所反映的古气候因子。它们包括年平均温度、相对温度、绝对湿度、水汽压、年蒸发量、干燥度、年降水量。并依据之些古气候因子,认为该孔孢粉反映的该地区晚第四纪古气侯有7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湖泊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因受花粉传播过程以及湖泊水动力条件影响,湖盆不同位置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存在差异。已有研究表明湖泊表层沉积物中孢粉组合存在差异,但是就古气候研究来讲,湖盆不同位置沉积地层中的孢粉组合对比更有益于古环境重建。猪野泽是近年来全新世研究的热点区域,该湖盆现有多个剖面分布于湖盆不同位置,为同一湖盆不同位置地层孢粉组合对比提供了条件,而其他湖泊因受钻孔或剖面数量及位置的限制很难展开上述研究。研究在原有SJC、QTH02和QTL03孢粉剖面的基础上,增加了SKJ、JTL剖面全新世孢粉组合结果,来探讨全新世千年尺度上湖盆内部孢粉传播动力学特性。SJC剖面全新世孢粉组合反映流域植被变化;QTL03、QTH02剖面沉积环境相对稳定,但孢粉组合仍不可避免地受到流域性花粉的影响;SKJ、JTL剖面远离入湖区,其孢粉组合反映全新世湖泊周围植被特征。因此,在解释千年尺度孢粉组合的古环境意义时,应充分考虑湖盆内部花粉的再分配和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6.
江苏中部潮滩沉积的季节性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江苏中部潮滩1年中12个月的沉积样品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潮滩沉积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孢粉特征,可以利用孢粉指标来指示与判别潮滩沉积的季节性.  相似文献   

7.
泥河湾层古地理环境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几乎所有关于泥河湾层的著述中,皆或多或少地涉及泥河湾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问题.早在二十年代,Barbour,G.B.和Licent,E.等人,即根据泥河湾动物群的性质,认为泥河湾期相当温暖湿润,同时也指出该层上部的蒸发岩,标志着后期气候变干的趋势.六十年代以来,北京大学等单位,对湖盆演变及其与新构造运动关系等问题,做了较为详细的研究.近年来微体古生物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古气候信息.周昆叔研究了红崖南沟剖面下部孢粉谱,认为这里记录了一个“冷期”.刘金陵(1980)研究了虎头梁剖面下部孢粉谱,认为它代表一种“凉——北方型”气候.任振纪研究了蔚县142钻孔孢粉组合,认为泥河湾层记录了三个“冷期”.汪品先等(1975)在东窑子头发现的有孔虫  相似文献   

8.
长江三角洲第四纪孢粉组合及其地层、古地理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第四纪沉积物的孢粉研究,划分出14个孢粉带,反映了该区第四纪植被演替和气候波动,这种气侯波动与世界性气候变化一致.根据孢粉组合带所反映的气候波动及与国内外气候期相对比,1-9带为更新世,10-14带为全新世.在长江三角洲第四纪海相沉积物中,含有丰富的孢粉化石,并具明显的特征.海相沉积物中反映温暖湿润气候的孢粉组合常与海进时间相一致,而长江三角洲第四纪气候波动曲线与海平面变化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根据一天然剖面的炭屑、孢粉、年代学分析结果,研究了2500a以来的气候变化过程.在详细历史资料基础上,通过对比发现的炭屑异常峰值与历史上几次人口增殖和火灾有关,某些孢粉种属的变化则可能是人类耕种的结果.这说明只要提高研究的分辨率,对于人类活动事件是可以把它从自然变化过程中分离出来的,这对改造环境、恢复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某些地区全新世高温期植被和气候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衰亡与外界环境(气候、土壤、山岳、湖海)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植物被称之气候变化的温度计.近年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课题研究中,从“过去是了解现在和未来的钥匙”的观点出发,试图通过对历史植物遗存,恢复过去植被,进而研究植被带分布的气候主要因子—热量和水分.正如竺可侦先生早已指出的“植物化石对气候变化的标志比动物化石更为有效”,同时又指出“植物结构比较脆弱,所以较难保存”.虽然孢粉分析与植物化石相比,有其优越性.但又因考古时期历史植被产生的孢粉组合,往往取决于当地或区域性植被的植物组成、生活型、孢粉产量、传播和保存以及其他自然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我们依据考古  相似文献   

11.
河口涨落潮槽水动力特征及河槽类型判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人对河口冲刷槽研究的基础上,选择长江口南支、新桥水道、南小泓和南港主槽作为典型涨、落潮槽研究对象,以2001年洪季和2003年枯季实测资料为根据,比较分析了长江口涨落潮槽的水流、泥沙、优势流和优势沙等动力特征,结果表明用单一因子分析河槽性质不够全面.提出了一个(无量纲因子)河槽类型系数(λ)来综合表述河槽的多种水文泥沙特征,可以较全面地用多个影响因子来合理地判断河槽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为了对比孢粉实验前处理中的酸碱处理法与氢氟酸处理法在富集孢粉方面的优劣,选用5个冲绳海槽海洋沉积岩芯的样品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氢氟酸处理法在最终富集物的分散性、孢粉的分离状况及孢粉纹饰的清晰程度等方面均优于酸碱处理法,有利于孢粉的鉴定.氢氟酸处理法所获孢粉浓度一般是酸碱处理法的3~4倍,甚至更高,这可能与孢粉分离、富集程度好有关.另外,实验过程中,也对ZnI2重液的配制作了简单比较,认为使用锌粉与碘粒反应配制碘化锌重液,具有配制时间短、成本低和毒性小的优点,是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研究钻孔DGKS-9602位于冲绳海槽中部,岩芯长度为931 cm,钻孔年代覆盖了氧同位素1~4阶段,年代可追溯至距今73 ka.孢粉分析结果证明,孢粉带与氧同位素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中松属花粉与蒿属花粉比值(P/A)与海平面变化曲线相互吻合.应用非相似性类比法将钻孔孢粉样品与陆地表土孢粉样品进行欧氏距离计算,从而...  相似文献   

14.
白沙口海岸带沉积物粒度成分的Q型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凡 《海洋与湖沼》1983,14(1):44-53
近年来,因子分析在地质学各分支学科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Klavan,Solohus和Klavan等曾用Q型因子分析对现代海湾和湖泊沉积物粒度成分进行研究,根据端元原素所代表的典型沉积环境及粒度成分分布特征的分析,区分了研究区的沉积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认为,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于对古代沉积环境的研究。这种方法与Folk等人提出的方法不同,它运用了粒度分析的全部信息,而不是只取几个特征粒级或粒度参数,因而能够比较客观地反映它们与沉积环境间的关系。本文运用Q型因子分析法,对白沙口海岸带及滨岸浅海区沉积物的粒度资料进行了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极乔治王岛柯林斯冰帽小冰穹冰心100个样品的化学分析结果进行R型因子分析,将主要环境信息归结到四个因子上,解释总变量方差的99.17%.F1因子特征值为3.775,解释变量方差的41.95%,为K+、Mg2+、Ca2+、SO42-组合,主要代表了陆源杂质的输入;F3因子特征值为3.338,解释变量方差的37.09%,为Na+、Cl-、Br-组合,代表了海源杂质的输入;F2因子特征值为1.030,解释变量方差的11.44%,代表NH4+离子的输入;F4因子特征值为0.782,解释变量方差的8.69%,代表NO3-离子的输入。通过考察代表不同环境的各因子的因子得分值随冰心深度的变化趋势,研究了可溶杂质输入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6.
渤海南部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及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渤海南部6个地质剖面样品的孢粉分析,发现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中孢粉丰富。利用最优分割法、Q型系统聚类法结合孢粉图式对孢粉带进行了划分,认为该区晚更新世以来的植物群落演替及气候变化经历了9个阶段。利用孢粉资料,通过对应分析找出古环境因子,对地质时期的温度、相对湿度、绝对湿度、干燥度、蒸发力、降水量进行了计算,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对上海地区晚第四纪钻孔地层中的孢粉以及较高分辨率测年资料进行了分析.根据孢粉组合恢复了6个植被演替以及古气候期,和该区的海水进退吻合很好.研究发现,120~96 ka B.P.间处于里斯冰期末期,沉积物粗,孢粉稀少;96~84 kaB.P.间处于里斯一玉木问冰期,孢粉以落叶栎一松一枫香一常绿栎一栲为主,气候温暖略湿,海平面上升;84~64 kaB.P.间处于早玉木冰期,气候寒冷,孢粉稀少,海水退出本区;64~20]kaB.P.间处于玉木问冰期,孢粉组合以落叶栎-栗-麻栎-常绿栎-栲-蒿-水龙骨为主,常绿树种大量出现,气候温暖湿润,海平面回升,其中37~34 kaB.P.间气候稍微变凉;22~10 kaB.P.间为末次冰盛期,孢粉含量以及种类稀少,主要以针叶树种和耐干草本植物为主,反映气候冷凉干燥,海水全面退出本区;10 kaB.P.以来,气候开始转暖,尤其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后,孢粉以落叶栎-松-常绿栎-禾本科为主.  相似文献   

18.
金一鸣 《海洋学报》1982,4(1):21-28
聚类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研究物以类聚的一种方法.它的主要目的是研究事物的分类.在气象上由于各种环流形势非常复杂,仅仅凭经验来判断分类往往是不够的,如果用聚类分析把历史台风样本按照一定的分型标准客观地分成几类,则既可以分类归纳出各种客观预报方法,又可以把各个型作为一个“质”的因子,然后通过数量化处理转化成“量”的因子,参加到预报方程中去.本文采用后一种方案,重点在改进预报因子.  相似文献   

19.
利用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沉积10多口钻井的孢粉、藻类资料,在以往较少见到化石的晚更新世晚期的硬粘土沉积中找到了能明确指示古环境的孢粉、藻类化石,发现了两种不同的孢粉组合,一种是以环纹藻Concentricystes占优势的孢粉组合,另一种是以陆生植物Pinus-Cupressaceae-Picea-Abies-Quercus(deciduous)-Gramineae占优势的孢粉组合,证实了该层硬粘土形成期间曾经历滞水和水退的环境交替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自然环境中,影响滩地水域的积泥量和含盐度的因素很多。作者根据1983年夏季在上海南汇东滩“三三”马路滩地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应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动力因子分析,从中挑选出一批对滩地水域积泥量和含盐度有显著影响的因子,建立预报方程。方程表明,在滩地水域不同位置的积泥量和含盐度与邻近地区的波浪、潮流、潮位有着密切关系。上述分析均在APPLE-Ⅱ微机上完成.实践证明,应用逐步回归分析对本滩地水域进行动力因子分析是可行的。其结果可供科研和生产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