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同化资料和数值模式,文章研究了北向索马里流(norward Somali current,NSC)的季节特征和产生机制。NSC在5月开始出现,在8—9月向北延伸至近15°N,并形成一个强盛的反气旋式环流。10月下旬, NSC开始减弱,并于11月消失。NSC由局地沿岸风和东侧西传的海洋波动共同激发。在5—7月,在局地西南沿岸风的协助下,东非沿岸流(EACC)跨越赤道进入北印度洋,形成了NSC。在8—10月,即便无局地西南沿岸风,在来自阿拉伯海东边界的海洋波动和EACC共同作用下,依旧能形成NSC。研究表明,局地沿岸风虽能诱发近岸的环流结构,但NSC关联的影响范围较大的反气旋式环流结构则由西传的海洋波动所激发。  相似文献   

2.
利用三维海洋环流模式(parallel ocean program,POP),探讨典型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RCP)情景下21世纪格陵兰冰川不同的融化季节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CP4.5情景下,当格陵兰冰川以7%×a~(-1)的加速度快速融化时,相比于只在夏半年融化,全年融化会导致动力海平面在北冰洋、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加速上升,而在欧洲西北部和北大西洋副热带海域加速下降;比容海平面在北美沿岸加速上升,热带大西洋和南大西洋副热带海域也有所上升,北冰洋、欧洲西北部和北大西洋副热带则显著下降。格陵兰冰川不同的融化季节对海平面变化影响的不同,主要是由于相比于只在夏半年融化,格陵兰冰川全年融化会造成大量较冷较淡的融冰水被滞留在格陵兰岛南部海域,在冬半年,会导致上层海洋层化加强和大西洋经向翻转流进一步减弱,一方面造成大量海水在北大西洋副极地海域堆积;另一方面导致向北的热盐输运减弱,从而造成了北冰洋、北大西洋副极地和副热带海域东部的热比容海平面显著下降和盐比容海平面加速上升。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26日南亚沿岸地区灾难性的海啸是地震观测史中被仪器证实了的最大规模的事件。这使来自美国、加拿大和俄罗斯的研究人员能够建立长波在世界海洋中从其初始源头传播的数学模式,并了解什么因素决定了这些波浪带至海洋沿岸不同地点的能量。原来,延长的海底地段,其长度超  相似文献   

4.
冯丽君  李凡群  余乐 《海岸工程》2021,40(4):303-312
海洋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沿海城市环境压力日趋增加,海洋生态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近海城市空气质量遭受牵连,我国亟需探寻能促进海洋生态环境与海洋经济水平协调发展的有效方法.本文基于渤海沿岸城市天津市2001—2017年的面板数据,构建VAR模型,利用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探究模型的动态特征.研究表明,海洋生态对海洋经济存在...  相似文献   

5.
过去两年来,美国国家海洋资料中心(NODC)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对沿岸和深海海洋资料的管理进行了平衡。1996年7月,物理海洋学家亨利·弗雷博士被任命为NODC主任,受命为NODC的沿岸与深海海洋资料管理进行更好的平衡,使资料保管人员更易于存取重要的沿岸资料。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1997年3月由NODC和NOAA沿岸服务中心、NOAA沿岸海洋规  相似文献   

6.
冰川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冰冻圈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纳尔逊冰川四周环海,临近海洋的物质输送和其他因素扰动改变了近岸土壤中部分理化因子,从而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本研究采集了南极纳尔逊冰川不同近海距离处的土壤样品,并对其进行了细菌和古菌V4区扩增子测序以及宏基因组测序,探讨了不同近海距离的冰川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代谢潜能。物种多样性结果显示,不同位点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有所差异,但变形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等在冰川土壤样品中普遍存在且相对丰度较高。宏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近海距离的冰川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基因分布不同,且能量代谢和跨膜运输等代谢途径的基因的丰度随着采样位点远离海洋而降低。冰川土壤中碳、氮、硫代谢分别以还原性柠檬酸循环、反硝化、同化硫酸盐还原途径为主,其中反硝化途径基因在所有样品中丰度较高。通过分箱组装获得了含有反硝化功能基因的基因组bin_71,并重构了其核心的代谢通路。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南极纳尔逊冰川土壤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代谢潜能,为后续南极冰川土壤新物种的发现、功能基因的挖掘、以及探究全球气候变暖下海洋对沿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普查和勘探陆架上的新油田和固体矿产,研究俄罗斯南部海洋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正是在这里,解决着亚速海一黑海盆地的地层和古地理,以及与同时代形成的地中海和里海沉积层对比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渤海西部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古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渤海是我国北方大陆的内海,又是目前我国海上石油勘探的重点区之一。开展渤海地区的海洋孢粉研究,不仅可为渤海海洋沉积物的时代划分和地层对比提供依据,而且对研究该地的古气候、古地理、沿岸植被的演变及海面变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对渤海地区进  相似文献   

9.
根据近年观测和历史资料,分析了南海北部沿岸海域近江牡蛎样品中多氯联苯(PCBs)含量状况。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结果显示:2006—2007年,南海北部沿岸海域近江牡蛎样品中PCBs残留量为0.003—0.253mg/kg(湿重),虽然没有超过国内外贝类卫生标准,也低于俄罗斯西部沿岸海域、英格兰梅斯河口和日本东京湾贻贝中的含量,但明显高于其它7个亚洲国家沿岸海域贻贝中的含量;牡蛎样品中PCBs含量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测站最高值(1243ng/g,干重)与最低值(82ng/g)相差15倍,在粤东沿岸海域(487ng/g)明显高于珠江口沿岸海域、粤西沿岸海域、海南岛沿岸海域和北部湾湾顶海域(分别为218、202、207和268ng/g)。2003—2007年,广东沿岸海域牡蛎样品中PCBs干重含量为30—2041ng/g,比1989—1991年的0.35—1.43ng/g明显增加,平均值171ng/g比1989—1991年的0.62ng/g增加近275倍,其区域分布格局在1989—1991年为珠江口沿岸海域>粤东沿岸海域和粤西沿岸海域,但近年来变为粤东沿岸海域>珠江口沿岸海域和粤西沿岸海域。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世界洋底已发现的主要和分布最广的固体矿产有铁锰结核、钴锰结壳、相当于黄铁矿型矿石的深海多金属硫化物、磷钙土、金属矿与金刚石砂矿。俄罗斯“南方海洋地质”和“北方海洋地质”联合在安哥拉—巴西和马斯克林群岛—澳大利亚完成了宽带状定期横穿海洋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工作。位于8°—20°S之间的大西洋和印度洋近赤道海区的海洋地质工作总面积超过1000万km2。当前这个地区是世界海洋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它包含了不同成因的地质构造和海洋岩石圈所有的地质时代区间。在这个地区所获得的资料是研究世界海洋岩石圈主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