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敏  刘启亮  石岩  陈杰 《测绘通报》2023,(7):173-176
师资队伍是一流专业建设与一流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也是推进我国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实施者。本文以中南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探讨了行业特色“双一流”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因素与实施途径,并分析了近年来师资队伍建设的成效与问题。本文对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策略和途径,可为相关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一流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南通大学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以学科竞赛为抓手,积极开展高水平专业建设,在课程体系优化、校企协同育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创新。经过多年的建设,该专业在各项标志性学科竞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除此之外,在校生连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毕业生连续获得省优毕业论文奖,就业率、考研率也逐年上升。在2021年该专业成功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相似文献   

3.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涵盖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等4个一级学科,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院。学院努力追求卓越目标,共建1个"双一流"学科,拥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等多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和共享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各学科方向均可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设有7个本科专业,2个专业入选国家"双万计划",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地理科学)。  相似文献   

4.
测量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针对社会发展对测绘高级人才的要求及工程测量与大地测量学科特点,探讨了将工程测量与大地测量本科专业合并为测量工程专业的可能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在分析测绘高级人才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同了测量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毕业生业务要求,编制了课程设置方案,指出为实现此项改革而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三三三制"是基于国内外专业办学现状研究,以社会需求调查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原则,它体现了高等教育面向社会和高校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基本宗旨。厦门理工学院测绘工程专业遵循"三三三制"原则,在吸收了国内外高校办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与人才需求分析,并经专家的评审论证与多次修订,构建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中存在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以培养测绘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新工科建设和专业认证实践,提出了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通过重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筑牢"以本为本"防线等改革措施,提高专业建设水平、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以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构建的"基础型、发展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专业建设与改革思路,对我国同类型高校测绘工程专业新工科建设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林卉  赵长胜  王坚  周衍安 《测绘通报》2013,(3):109-111,115
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测绘类高级技术人才,以满足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需要正确的、理性的、实用的教育理念作指导.通过对江苏师范大学测绘类人才培养经验的总结,并结合目前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提出“素质教育,能力培养,求实创新,注重实践,面向市场”这一新的人才培养教育理念.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培养计划的优化进行系统研究和顶层设计,且基于此对现行测绘工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全面的修订.  相似文献   

8.
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为导向,围绕"培养服务于首都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创新应用型、零试用期并与国际接轨的高级测绘专业人才"开展了测绘工程专业综合改革的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改革与建设成果,对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初步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接轨。  相似文献   

9.
"测量程序设计"课程是测绘工程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具有实践上机操作性强的特点。为适应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需要,结合笔者几年来授课的切身体会,从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教学改革的方法手段、课程重难点问题的处理、课程考核管理方式、提高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途径,以及课程建设评价效果等方面探讨"测量程序设计"课程改革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王涛  李小娟 《测绘通报》2022,(6):162-165
地理信息系统(GIS)原理与方法课程主要讲授地理空间数据处理、管理、统计、分析及可视化等方面的理论模型与技术方法,是测绘、地学相关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开展该课程的全英文教学改革探索,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高阶性和挑战度,有益于教学内容的创新,同时能够满足就业单位对毕业生越来越高的国际化素养要求,也为部分本科生深造和留学生来华学习提供资源。本文在分析理工科英文专业课程建设必要性和面临问题的基础上,以国家一流本科课程GIS原理与方法为例,提出了英文专业课程建设的原则和目标,针对不同专业基础的学生,设计了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及方式,旨在塑造学生形成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学生采用跨文化、跨语言的形式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专业建设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其建设内容一般包括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其中课程体系建设是专业建设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精髓。本文以山东理工大学为例,在分析测绘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构建了测绘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提出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双语教学课程、校企共建课程和实践教学课程的建设思路和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12.
为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增强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提出测绘地理信息类本科专业“一干两轴三维”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掌握现代测绘地理信息科学技术理论为中心,培养创新研究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轴,设置工程测量、城市空间信息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3个方向;从制订培养方案入手,围绕课程体系建设改革教学模式,针对专业方向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了校企合作开放型人才培养体系。该模式目前已经应用,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柯丽娜  张戈  李家  王方雄  赵玥 《地理空间信息》2013,11(1):160-162,165,16
为适应新形势下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GIS专业的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就"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GIS专业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立人才培养新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高水平工程型师资队伍以及构建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机制等多种方式,实现新形势下GIS卓越工程师培养,以期为未来将大规模开展的GIS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测绘工程专业认证人才的培养要求,将科研项目引入课堂,对"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实践,三年来在测绘工程本科专业"GNSS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开展以科研项目为导向的"探究式"教学改革实践。改革围绕课程建设、教学设计与实施等内容开展研究。教学实践证明:将前沿性、创新性、交叉性的科研项目与教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力地支撑了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毕业生要求指标。  相似文献   

15.
在全国地理国情监测、全国土地确权、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和京津冀一体化协调发展等社会需求背景下,为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测绘工程人才,本文结合测绘工程专业特点,论述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从人才培养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新时期下应用型测绘工程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针对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对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创业型等人才需求,从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课程结构、双语精品教材建设、互动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等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讨,以适应"双一流"学科建设背景下对测绘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高,对培养"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测绘工程专业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遥感作为一种高效的对地观测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培养创新型遥感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阐述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个过程。根据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交叉的特点并结合我校气象行业的特色,确立了"强数理基础、宽大气口径、重遥感实践、培养具有气象应用特色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重点阐述遥感人才培养的过程的7个环节。最后以2010级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为典型案例,评价了我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   总被引:61,自引:8,他引:53  
宁津生 《测绘工程》2000,9(2):70-74
对《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测绘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结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问题提出改革方案和建议 ,并对测绘学科的内涵及各分支学科作了简要的阐述 ,最后论述了测绘工程专业和测绘学科之间关系和差异  相似文献   

19.
探索和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和模式,切实满足行业高素质人才需求、服务国家及地方经济建设是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本文以兰州交通大学测绘学科为例,对测绘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分析:1)系统剖析兰州交通大学测绘类专业实践课程内容设置、跨度6年的应届毕业生生源及就业流向趋势,总结了现有条件下人才培养的不足与局限;2)针对上述问题,尝试构建5个"3"模式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与示范中心建设、多层次学科技能竞赛体系与专业认证、国际视野引导四个专业建设的发展模式,力求培养学生专业方面的通识能力、就业渠道及行业方面扩展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3)立足扎根西部和面向铁路交通行业特色办学背景,力图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期为"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测绘类教师为例,探讨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研究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绩效评价体系和模型。本文在坚持目标导向性、专业差异性、系统科学性、动态适应性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因子分析法修正筛选,构建了测绘类教师专业发展的绩效评价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最终形成评价模型,以期为测绘类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