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试论上扬子地台的峨眉地裂运动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近年来综合研究,证实了晚古生代上扬子地台的峨眉地裂运动是中国扬子地台上的一次重大地质事件。它表现为上扬子地台西部的松潘-甘孜地区发育一系列小洋盆,向其东南缘(滇、黔、桂、湘)发育弧后拉张盆地,到上扬子地台内部(黔中和川中地区)拉张破裂为台块和台槽和大陆裂谷(康滇地区)等复杂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2.
朱赖民  金景福 《地质科学》1998,33(4):463-474
滇-黔-桂微细浸染型金成矿带处于滇-黔-桂裂谷中。金矿床分布与深大断裂存在依附性。金矿带基本展布于深大断裂限定的三角区内,金矿床则分布于深大断裂旁侧或其交叉部位。由幔源岩浆岩(超基性岩及玄武岩)和幔源矿物沿深大断裂分布可推断,深大断裂延伸较深,可达上地幔,属超壳深大断裂。金矿床分布不受地层层位的限制,金矿化具有多层位成矿性。铅、硫、碳、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综合对比研究表明,成矿热液中的矿质、矿化剂和水具深源与浅源的混合特征。热液成矿期矿石中石英及萤石的电子自旋共振(ESR)定年结果为68.40±32.41Ma,表明本区金矿床的成矿可能发生在燕山晚期-喜山早期。  相似文献   

3.
黔渝毗邻区杨家湾-老木湾南华纪含锰地堑系南华裂谷盆地(I级)中的武陵次级裂谷盆地(Ⅱ级)、松桃—古丈次级地堑盆地(Ⅲ级)中的众多Ⅳ级含锰地堑之一.运用锰矿裂谷气液流体喷溢沉积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模型,对该含锰地堑中的含锰岩系、锰矿体厚度等变化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圈定了杨家湾-老木湾IV级含锰地堑的空间分布范围.含锰地堑长轴...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 南盘江天生桥水电站库区位于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处,属1:20万云南罗平幅、贵州安龙幅,广西隆林幅等测区之内(图1)。贵州区调队、云南区调队、广西区调队、西南石油学院、广西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贵州石油指挥部及贵州省水电九局地勘队等单位曾在区内工作过。因在三省交界,且地层、构造比较复杂,研究程度一向较低,各家认识不一,特别是地层划分名称分歧较大。中三叠统的划分意见亦有分歧(表1)。  相似文献   

5.
新元古代早期(820 720 Ma),华南由扬子地块、华夏地块和江南造山带3个构造单元组成。新元古代晚期,南华纪-震旦纪(720 541 Ma)沿新元古代早期的江南造山带发育一裂谷盆地-南华裂谷,贵州东部是南华裂谷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认为黔东地区该裂谷盆地为北北东向,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该裂谷盆地为北东东向。黔东地区南华纪裂谷盆地具有典型的地堑、地垒结构,并控制着"大塘坡式"锰矿的分布。震旦纪之后,裂谷盆地处于沉降阶段,沉降中心向南迁移到凯里-玉屏一线。震旦纪时期,扬子地块和南华裂谷存在明显的滨浅海磷矿-碳酸盐岩和深水泥质岩-硅质岩的沉积分异。扬子地块和南华裂谷控制着扬子地块震旦系陡山沱组磷矿和南华裂谷老堡组重晶石等沉积矿产的分布。富磷矿位于松桃-贵阳同沉积断裂以北的扬子地块南缘,重晶石矿发育于裂谷盆地强烈沉降区的天柱-岑巩一带。  相似文献   

6.
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是会泽型(HZT)富锗银铅锌矿床的主要分布区。近十年来,该类矿床成矿时代及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一直是该区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针对铅锌矿床准确定年的难题,首次综合应用地质推断-构造变形筛分-构造古应力系统测量-同位素定年技术,提出冲断褶皱构造形成时代与矿床成矿时代一致,其主体时代为印支晚期(2.0~2.3亿年)。研究认为,该期发生的铅锌多金属成矿作用是川-滇-黔接壤区重要的地质事件,其成矿构造动力学为印支晚期特提斯洋闭合与造山作用在扬子地块西南缘前陆盆地诱发强烈的斜冲走滑,形成一系列冲断褶皱构造带,并发生流体大规模运移,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形成一批大型-超大型矿床。该认识对深化川-滇-黔多金属成矿域铅锌矿床成矿模型、优选找矿标志、圈定重点找矿靶区和实现找矿突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滇东北铅锌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之衡 《地质论评》1982,28(4):356-359
滇东北(包括相邻的四川边境和黔西北),铅锌矿床(点)及化探异常星罗棋布。以往除少数矿区进行过勘探外,大部分铅锌矿床(点)的工作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工作。滇东北铅锌矿床的成因,过去一直认为是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矿床,但从整个滇东北铅锌矿床的基本地质特征及同位素资料来看,笔者认为是具有很大工业远景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8.
黔东锰矿矿集区既是中国锰矿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世界级的锰矿资源富集区之一。位于南华裂谷武陵次级裂谷(Ⅱ级),即武陵山巨型锰矿成矿带中。本文拟从武陵次级裂谷(Ⅱ级)中石阡-松桃-古丈Ⅲ级地堑盆地西段中的黑水溪-杨家湾、李家湾-高地-道坨、大屋、大塘坡和寨英-西溪堡等系列Ⅳ级地堑中的大塘坡组地层特征进行详细对比研究,为隐伏锰矿找矿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滇、黔、桂三省交界地区,地史上曾为大陆裂谷。裂谷始于海西期,终于印支期。 裂谷内被火山碎屑物,垂力流沉积物及陆源碎屑物等充填,因空间及物源的不同,各种沉积物在不同地点,其厚度、比例等都不同。本文较详细地论述了位于裂谷之中的贞丰县卡务晚二叠世各种火山岩及重力流沉积物的岩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在贞丰县卡务,测制了整个晚二叠世地质剖面,逐段作了宏观到微观的观察、研究,发现以火山岩为主体,这在贵州还是初见,它们的形成无疑是受大陆裂谷盆地所制约。由于长期的海底火山活动,提供了大量的矿质,这对在该地区寻找金、砷、锑等矿产有颇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矿床模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滇东北富锗银铅锌多金属矿集区是扬子地块西南缘之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床矿石品位特高、共(伴)生锗和银等组分多、矿体延深大、矿床规模大、经济价值巨大,该类矿床典型的地质特征反映了矿床成矿环境的特殊性,有别于国内外已知类型铅锌矿床(密西西比河谷型(MVT)、火山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型(VHMS)、热水沉积型(SEDEX)等)的特性,提出了该类矿床是铅锌矿床的新类型——会泽型(HZT)铅锌矿床,其形成与海西晚期伸展环境与印支期造山挤压环境的构造体制转换有关,并建立了"构造-流体‘贯入’成矿"的矿床模型。矿床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构造推覆—大规模流体运移;流体"贯入"—气液分异;流体卸载—重力分异成矿。该模型诠释了滇东北矿集区富锗银铅锌多金属铅锌矿床的成矿机理,无疑对川-滇-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域的矿床研究与深部、外围的隐伏矿定位预测、勘查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是我国最重要的锰资源基地,现已发现沉积型菱锰矿上亿吨,占全国已探明锰矿资源量的50%左右.通过对南华纪地层系统和地层分区的研究,提出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南华裂谷盆地 (I级) 西段分别由武陵、雪峰次级裂谷盆地和其间的天柱-怀化隆起 (地垒)3个Ⅱ级构造单元构成.武陵次级裂谷盆地控制形成了黔渝湘毗邻区锰矿成矿带,内部由3个Ⅲ级断陷 (地堑) 盆地、2个Ⅲ级隆起 (地垒) 和至少16个Ⅳ级断陷 (地堑) 盆地组成.3个Ⅲ级断陷 (地堑) 盆地分别控制形成了松桃-古丈、玉屏-芷江以及溪口-小茶园锰矿成矿亚带.其中,松桃-古丈锰矿成矿亚带是武陵次级裂谷盆地的裂陷中心,锰矿成矿作用强烈,形成的锰矿资源量巨大,已成为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之一.Ⅳ断陷 (地堑) 盆地则控制形成研究区各锰矿床;提出南华纪早期同沉积断层是锰矿床形成的前提,并识别恢复出研究区15条同沉积断层及所控制形成的断陷 (地堑) 盆地和主要锰矿床.同沉积断层不但是深部锰质和古天然气上升的通道,更是连接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成矿系统中地内系统与表层系统的纽带.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富宁县者桑金矿是处在滇、黔、桂"金三角"构造带中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冯建川等(1992);国家辉等(2001);吴赵全等(2007);王臣兴(2008)对本区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彭秀红等(2009)通过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对者桑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及来源,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有了一定认识。但尚未见对与该区矿  相似文献   

13.
从地质环境、成矿特征、控矿因素等对比北美国基韦诺铜矿和滇黔玄武岩铜矿,发现有相似的一面,但差异性极大。首先,玄武岩产出背景的差异,包括溢流时限、间歇期、厚度等;其次,含矿岩系,表现为间歇期沉积砾岩、溢顶(flow-top)角砾状、杏仁状玄武岩等有利容矿岩石的缺失,不利于规模成矿;第三,根本性差异可能在于成矿作用的不同,北美矿床所处为裂谷盆地,经历了埋藏变质作用,有利于玄武岩最大化的释放铜;滇黔玄武岩没有经受变质作用,限制了铜的释放,因此,成矿条件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4.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47-252
从地质环境、成矿特征、控矿因素等对比北美国基韦诺铜矿和滇黔玄武岩铜矿,发现有相似的一面,但差异性极大。首先,玄武岩产出背景的差异,包括溢流时限、间歇期、厚度等;其次,含矿岩系,表现为间歇期沉积砾岩、溢顶(flow-top)角砾状、杏仁状玄武岩等有利容矿岩石的缺失,不利于规模成矿;第三,根本性差异可能在于成矿作用的不同,北美矿床所处为裂谷盆地,经历了埋藏变质作用,有利于玄武岩最大化的释放铜;滇黔玄武岩没有经受变质作用,限制了铜的释放,因此,成矿条件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5.
<正>辽吉元古宙裂谷区是一个经历了古元古裂谷、古生代闭合、中生代环太平洋板块俯冲叠加复合构造区,成矿作用复杂,世界上许多大型超大型铅锌矿床都赋存在裂谷环境中,尤其是世界最大的铅锌矿床朝鲜检德铅锌矿同我国华北地台的青城子、荒沟山、东胜、北瓦沟等大中型铅锌矿床同处于辽吉裂谷带中[1]。该裂谷区是在华北陆台北缘内生有色、贵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发育着内生热液铅锌银、金(银)矿床备受国内外经济地质学家关注。笔者以裂谷区铅锌(银)矿典型矿床为例,矿物-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  相似文献   

16.
攀枝花裂谷支双峰式火山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枝花裂谷支中为数众多的基性—超基性层状侵入体和峨眉山玄武岩,及与它们形影相伴的歪碱正长岩,菱长斑岩,以及晚期分异而成的粗面岩、碱流岩等,共同组成了同构造体系孪生岩浆杂岩、它们是随康滇大陆古裂谷带的发生和发展,玄武岩浆沿古裂谷构造张裂带侵位和喷溢;并具有几种岩浆演化模式的特征产物。分布在攀枝花裂谷支  相似文献   

17.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钻井、地震剖面、区域地质及磁异常条带分析解释,南沙海域及其邻区的主要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受裂谷起始不整合面和破裂不整合面分隔,可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和后裂谷期3个构造阶段。大中型油气藏相关数据的统计表明,南沙海域及邻区大中型油气藏的成藏要素和油气田发育受构造阶段控制。(1)烃源岩发育具有分期、分区特征,礼乐盆地发育前裂谷期、裂谷1幕烃源岩;万安、曾母、西北巴拉望盆地发育裂谷2幕烃源岩,文莱-沙巴盆地发育后裂谷期烃源岩。(2)储层发育具有分期、分带特征,表现为外带老(裂谷2幕)、内带新(后裂谷期)。(3)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及构造-岩性地层等因素形成的复合圈闭,大致具有内带以地层圈闭为主,外带以构造圈闭为主的特征。(4)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具有外带砂岩富油气、内带碳酸盐岩富气特点。(5)南沙海域及邻区发育两个后裂谷期主含油气区,即东部巴兰三角洲砂岩背斜油气区和西部卢卡尼亚碳酸盐台地气区。其中,大中型气田的成藏要素组合为裂谷2幕烃源岩、后裂谷期碳酸盐岩储层和地层圈闭;大中型油气田则为后裂谷期烃源岩、砂岩储层和背斜圈闭。  相似文献   

18.
刘殿蕊 《中国地质》2020,47(2):540-541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总体目标任务是以沉积型锰矿为主攻矿种,兼顾稀土、铌等,对矿产资源潜力作出总体评价,为进一步勘查提供依据,推动滇东北—黔西北找矿远景区取得稀土多金属矿找矿新进展,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并为乌蒙山贫困地区脱贫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撑产业规划、扶贫开发提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9.
新书简介     
《滇东北铅锌银矿床规律研究》柳贺昌 林文达 编著滇东北是云南省古代产银、现代产铅锌银的重要地区 ,它西接四川省南部 ,东邻贵州省西北部 ,构成滇、川、黔铅锌银成矿区。区内成矿作用强烈 ,矿床、矿点、矿化点多 ,分布密集 ,是我国铅锌银资源基地之一 :已探明铅锌银矿床 78处 ,其中大型矿床 6处 ,大型银矿床 1处 ,中型铅锌银矿床 1 8处 ,小型铅锌银矿床 5 3处 ;还有数以百计的矿点、矿化点。各矿床大多伴生有银、锗、镉等多种伴生元素 ,并能综合回收利用。本书依据滇东北、川南、黔西北大量区域地质、古地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等实际…  相似文献   

20.
四川会理—小关河地区位于扬子陆块西缘呈南北向延伸的川滇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的中段、EW向会理—东川坳拉槽的西端。区域上,前震旦纪成矿作用受东西向会理—东川坳拉槽控制,震旦纪以后的成矿作用受南北向攀西裂谷构造制约。由于研究区位于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系,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地质演化,区内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