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地理教学案一体化指在备课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在个人自备的基础上,由主备教师说课,全组教师共同讨论,集思广益,精心设计,将课本知识重组、整合,最后以教案与学案有机统一的形式形成讲义,再下发给学生,用于学生学习的“预习-上课——复习”的学习全过程,以达到设定教学目标的一种  相似文献   

2.
马世章  于霞 《地理教学》2001,(7):20-21,19
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参与者。”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构建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变传统教学的“要我学”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和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反复实践发现,“学案导学”是探索解决这一课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周慧 《地理教学》2005,(12):30-32
地理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价值引导下,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出发点,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探究的教与学的情境,从地理教材和相关学科及现实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多元思维活动、信息搜集处理活动和观察、观测、调查、制作、实验等实践活动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发展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师生有效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应一味地将学生置于被支配的地位,而应充分认识到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注意挖掘他们的潜能,以平等的态度在与学生经验共享的过程中进行着相互的造就。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应扼杀学生不断提出“为什么”的猜想和冲动,磨灭学生探索世界的热情。教师只是一个教学情景的创设者,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对话教学的引导者,学生表达独特见解的倾听者,学习障碍的咨询者,学习过程的组织管理者,  相似文献   

5.
陈玲 《地理教学》2005,(4):38-39
教学内容以何种方式呈现给学生,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课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何让学生很快地被教学内容吸引,并兴致盎然地投入学习探索中去,是教师设计引言的关键。如果教师对学生的生活比较了解,对教学内容比较熟悉,并能巧妙地将两联系起来,那么.在教学活动的一开始就能掀起一个小高潮,起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秋伟 《地理教学》2011,(13):40-41
一、多启迪 少灌输 传统的地理课堂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结果,通常都是教师逐字逐句、深入透彻地精心分析,把最完善的结论呈现给学生,往往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没有让学生自己参与、主动探索,实际上是强化了“知识本位”、“死记硬背”的意识,淡化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淡化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地理素养,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中我们常需要讨论解决一些内涵丰富的地理问题。如我国水土流失的危害与防治、沙尘暴对我国的影响为什么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构成了地理学习的丰富素材。在这些地理问题的探究学习中,如何加强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联系,凸现地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有效地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内在的知识,是地理教学的重点所在。笔就此问题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赵印庆 《地理教学》1997,(4):34-35,15
归纳地理规律即是将地理教材中具有规律性的知识内容,从部分到整体,从个别到一般,逐步加以整理归纳,使之更加系统,完美。可以说,归纳地理规律的过程就是对地理知识系统加工的过程,即是采取分类、整理、比较、推理的方法,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并获得新知的过程。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地理规律,不仅对加深理解和掌握知识规律本身有利,而且对培养学生学习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学是指一个人能主动、独立地学习,获得原先不知的知识或不会的技能,并能运用这些所学知识和技能。自学是相对于教学而言的,在学校中所安排的教学,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生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决定于教师,相对地来说,学生是比较被动的一方面,较多地依赖于教师。而自学对于想学习的学生来说,学习什么、怎样学习、达到什么要求等,相对地主要决定于学生自已,是比较主动,独立的学习。  相似文献   

10.
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地理练习册中的有关作业是地理教师课堂教学任务之一。因为通过练习可以复习、巩固、加深学习的知识,教师也可借助练习册获得学生学习状况的反馈信息,从而调整自已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要充分地理解一门学科,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发展历史。在中学地理教学实践中,查阅和渗透地理学史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提高教材编写内容的科学性和丰富性,有助于开展地理探究性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规律和原理的发现过程,明确地理学习的内容不是机械死板的知识,而是与人类活动紧密关联的、并在人类实  相似文献   

12.
王俭 《地理教学》2004,(7):33-34
随着地理新课程深入实施,课堂教学逐步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讨论与探究、自主、合作与交流、竞赛、辩论、角色扮演等等突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与传递。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便是“问题”。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而问题设计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活动的质量,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如何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是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问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在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的衔接初中地理知识难度小,趣味性强,教学任务较高中相对轻松,而且初中生正处于对外界事物感知兴趣浓厚,但是对新事物接受能力有限的一个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侧重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寓教于乐,为学生以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更注重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和学生地理基本能力的锻炼,让学生不仅仅学会相关的地理知识,更要学会学习某种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而高中知识  相似文献   

14.
黄继良  何勇 《地理教学》2005,(12):19-21
长期以来,高中地理教学用同一个模具塑造学生,同一把尺子量长短,与学生的兴趣和社会的要求严重脱节,使本应丰富多彩的高中地理教学充斥着浓浓的功利主义色彩,更使广大学生因厌学而疏远了高中地理学科。借着课改的契机,努力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探索和学生需求与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的教学模式,是摆在高中地理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挑战,这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总结、丰富与完善,更需要每位教师都能形成自己所独有的教学思想,从理论层面上探究适合学生学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地理教学实践活动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使学生能生活会学习,能合作会探究,能实践会创新。教师的角色是创设一系列活动,精心设计好自学提纲,提出自学目标,当好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课堂上,只要是学生自己能读懂学会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会学要学习的东西。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发现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地理课堂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如何把课改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构建充满生命力的地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是广大地理教师不断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所谓课堂生成,是指在教学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的合作、对话、碰撞过程中展开的课堂教学,而课堂生成的新问题超出教师原先预设方案的新情况。它随着课堂教学环境、学习主体、学习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根据教师对生成的不同处理而呈现出不同的价值。在课堂生成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知识的引领者、组织者;教师更不是课堂的主宰,是课堂的导播,是“电台”的主持人。学生不再一味地被告知、被灌输,而是知识开发的参与者,是知识形成的探索者。不同的课堂、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境产生不同的问题和情况,不同的教师引领产生不同的结果,有时病点与亮点仅是教师一念之差。所以教师应该善于关注课堂生成,让地理课堂教学焕发生命之光,激扬思维创新之情。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泰勒课程开发理论的基础上,总结了“导、研、展、评”四段式研学课程设计模式,结合五台山地理研学资源,从学生的知识和信息储备、研究性学习探索、学习成果展示、全方位评价等方面展示了课程设计过程,以期为研学课程设计及研学旅行产品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林慧琼 《地理教学》2007,(10):27-29
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是校园的主阵地,而和谐的课堂有利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在地理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促进有效教学,是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20.
为培养21世纪知识、信息、经济人才,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更新观念,不断学习和探索,除要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更要注重学生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