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油砂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松辽盆地西斜坡油砂成矿带上,目前已发现了多个油砂矿床(点)。为了更好地提高找矿效果,笔者在多年油砂勘查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和勘查资料,综合分析阐述西斜坡油砂各矿床(点)的地质特征,总结其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根据成矿作用及空间三维地质特征将各油砂矿床(点)分成2类4式:一类为单一地层岩性控制的西北沟式和长春岭式油砂矿,另一类为地层岩性加构造控制的图牧吉式和小太平山式油砂矿。提出松辽盆地西斜坡油砂成藏的简单斜坡运移模式,并在西斜坡中南部地区给出了4个较好的油砂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2.
新疆具有丰富的油砂资源.在常规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和超高对外依存度的大背景下,加强油砂资源研究十分必要.文章综合研究前人多年地质成果,从全国视角分析新疆油砂的分布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模式,总结油砂研究进展,探讨新疆油砂找矿方向并提出勘查建议.研究认为新疆油砂主要分布于含油气盆地边缘,成矿主要受构造和沉积相控制,成矿模式可分...  相似文献   

3.
在隐蔽油砂矿上方地表,存在着与之对应关系良好的负电位天然场,可以用于发现隐蔽油砂矿的平面位置.但在对其观测的过程中,"接地电位"、"日变"等可严重影响油砂自电异常的解释和应用效果.数据采集精度和处理技术问题,已成为影响利用该方法勘查油气及油砂矿有效性及可靠性的"瓶颈"问题.通过大量实践和研究解决上述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鄂尔多斯盆地东胜地区利用油气自电法进行了油砂勘查试验,其结果通过钻探得到了证实,为隐蔽油砂矿的勘查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油砂资源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了油砂的概念,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量及其主要分布.中国油砂资源相当丰富,主要分布在四类盆地中西部挤压盆地,东部伸展盆地,中部过渡型盆地及南部地台盆地.依据油砂形成的构造背景,我国可分为西部挤压盆地油砂、东部伸展盆地油砂、中部过渡型盆地油砂和南部地台盆地油砂.新一轮全国油砂资源评价结果表明,中国油砂资源量达到4.0×1010桶.中国油砂资源潜力较大,可能是不久将来重要的替代能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贵州罗甸玉属于高档软玉,具有稀缺性和极高的经济价值,但其勘查评价方法受到矿体特殊产状和厚度薄的综合因素制约,不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工作规范。通过前期勘查实践和方法研究,新提出在勘查工作中以含矿体作为基本填图单元应用于图面表达具有显著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资源评价工作中采用系数调整法校正资源储量,可以解决软玉矿勘查评价难的问题,进而完善软玉矿的勘查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江油青林口油砂矿是四川盆地龙门山山前带非常规石油资源,受上寺-罗妙真-漆树槽逆冲断层南侧次一级庙子坝断层南东单斜构造带控制,区域上属下寺-金子山-厚坝油砂成矿带。对该地区已获取的地质、钻探工程、物探测井、采样测试等油砂矿成果资料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油砂储集体发育在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下段细-中粒岩屑石英砂岩中,油砂油矿体质量含油率平均值9.55%,含油饱和度平均值43.3%,含水饱和度平均值4.54%,有效孔隙度平均值15.9%,且具闪点高、密度大、粘度大及残碳、灰分、机械杂质高、高硫含量的典型稠油特点。油砂油储集体物性条件良好,水平方向渗透率低,垂直方向渗透率特低,具有较好的油砂油储存空间,显示出该地区有扩大资源储量的潜力,是值得进一步勘查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为定量评价油砂储层各项地质参数,以四川盆地厚坝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油砂矿藏为例,确定了油砂储层的测井响应特征;结合相关测试数据,针对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水饱和度,以及油砂矿含油率等建立了测井解释模型。应用结果表明,测井解释的孔隙度、含油率与测试结果误差小,渗透率基本在一个数量级。测井方法能有效分析油砂储层地质特征,为油砂资源评价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露天开采是当前油砂开采的主要类型之一,本文从资源评价的角度,分析了适合露天开采油砂矿的资源评价方法和关键参数获取方法,分析解读加拿大政府制定的规范,为加拿大露天开采油砂矿项目评价和战略投资提供决策参考,以供国内同类项目参考。结果表明,含油率法和含油饱和度法是露天开采油砂资源评价的较好的方法,涉及到的含油率、含油饱和度等关键参数可通过实验测定、测井解释等方法获取;针对露天开采过程中效率与效益的平衡问题,加拿大政府出台了相应的规范,从最低含油率、最小矿层厚度、最大TV/BIP值等方面对作业者可以/必须获取的油砂资源进行了限定,这也从法律的角度对露天开采油砂的资源评价做出了限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个与花岗闪长质侵入体有关的金矿床勘查的经验地质模型。该模型是 Fairmile金矿公司在美国内华达州北部布法罗山谷(Buffalo Valley)地区进行金矿勘查过程中提出的 ,其建立模型的基础是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地表多元素地球化学资料及钻探资料。该模型在布法罗山谷金矿床勘查项目的几个靶区评价中得以成功应用 ,此外 ,也可作为其他地区类似矿床的勘查评价工具之一 ,特别是在覆盖区的靶区评价中尤为有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非常规石油资源的油砂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本文评述了世界油砂资源开发现状和中国油砂资源的利用前景,总结了工业上成熟的油砂沥青热碱水萃取技术分离沥青的流程,论述了热碱水萃取过程中沥青与矿物、粘土和气泡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沥青分离效率的影响;全面总结了油砂沥青热碱水萃取过程中温度、pH值、多价阳离子和加工助剂等物理化学条件对沥青与矿物之间相互作用和沥青有效分离的影响。最后指出油砂沥青热碱水萃取分离的最优化实验技术研究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原子力显微镜的运用和不同萃取技术的综合运用将在改善沥青的萃取分离效果上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大庆油田丰富的地表油气化探、钻井资料分析研究,结合油藏放射性异常模型,提出了氡异常水平分布及特征值与油气藏深度的关系数学模型及参数计算方法。通过大庆油田杜29井区实际资料验证和平洋来27井区、来36井区试验应用,证实用地表油气化探特征值估算确定油气田埋藏深度的技术方法是可行、实用的。而这种解释结果结合地质解释分析,对指导油气田勘探部署,提高勘探效益都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煤系气勘探开发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而且可以缓解我国能源危机,降低煤矿瓦斯事故,保护大气环境,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依托窑街矿区海石湾井田三采区浅层煤系气开发示范工程,分析窑街矿区煤系气储层特征,探讨煤系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研究表明:井田煤系气主要赋存于侏罗系中统窑街群煤系第四岩组(J2yj4)的油页岩、油砂岩和第二岩组(J2yj2)的油A层、煤二层等特厚产层中;油A层、煤二层气含量随着埋深的增加而增大;CO2浓度较高,且随着埋深增加而减小;煤二层吸附能力较强,油A层更容易解吸;各层渗透率为油砂岩 > 油A层 > 煤二层 > 油页岩;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和脆性指数显示各产层改造难易程度由小到大依次为油砂岩、油A层、油页岩、煤二层。油页岩有机质丰度4.06%,干酪根类型Ⅱ2–Ⅲ型;油A层有机质丰度43.27%,变质程度呈两极分化,腐泥煤镜质体反射率0.48%~0.53%,腐植煤镜质体反射率0.89%~0.97%;煤二层有机质丰度92.87%,其中镜质组体积分数67.90%,惰质组29.10%,壳质组3.50%,变质程度以肥煤为主,含少量气肥煤。与我国大部分欠压地层相比,各产层储层压力正常,产气潜力大;煤系气开发应优选煤二层、油A层和油页岩;多段分簇、限流法射孔工艺和细砂防滤失、投球暂堵、两高一低(高排量、高砂量、低砂比)的压裂工艺适合于该区致密特厚储层改造,挂泵位置低于煤二层射孔段和重力式螺旋气锚排采工艺可减少CO2的影响,提高排采效率。这些关键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井田示范工程产气效果,单井日产气量超过2 000 m3。   相似文献   

13.
自21世纪以来,被动陆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在统计被动陆缘盆地勘探数据,分析被动陆缘盆地历次理论、技术进展带来的勘探领域的不断突破和油气发现规律基础上,认为有三个方面大的持续发展,在勘探理论上已突破过去围绕裂谷找油,近年发展了坳陷型、转换型陆缘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提出在被动陆缘半封闭—封闭的局限大型坳陷周缘、转换型被动陆缘转换坳陷带、地幔出露带洋壳上覆远洋浊积砂领域找油的观点,在南大西洋西非段、西南非段、地中海东部、中北大西洋两端、东非海上均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在勘探领域上横向呈现由陆上—浅海—深水—超深水,纵向由斜坡水道—斜坡扇—坡底扇—盐下碳酸盐岩—深水扇发展趋势;在工程技术上随着深水钻探、盐下目标地震识别刻画等技术发展,带动了水深3000 m以上目标钻探和勘探突破。全球被动陆缘早期勘探主要在墨西哥湾周缘、南大西洋两岸中段,近年来逐步向中- 北大西洋两岸、东非沿岸、北极等领域转移,未来被动陆缘油气勘探越来越走向远洋超深水、盐下、深层、极地等领域。  相似文献   

14.
电磁勘探技术是应用最早、应用最广的物探技术之一,也是与地震法最为接近的勘探技术。电磁勘探技术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技术水平与地震的差距还是很大。加快电磁勘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两者的技术经济特征,分析电磁勘探技术在油气、深部矿产和水资源等六个领域的现状、潜力和机遇。进一步剖析了电磁勘探技术中电磁波场的固有局限性、岩石导电物理机理研究的不足,以及电磁勘探数据采集、处理解释技术的问题,同时指出了在这几个方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高科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5):72-73,81
地质录井作为石油地质的一项必需技术已为地质界所公认,在石油钻探中,录井技术可以较准确地判定油砂层的位置,将地质录井技术运用到煤田、水文钻探中,可以在取心失败或者无心钻进中有效判定目的层层位。地质录井资料,也是测井解释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高邮凹陷北斜坡中东部沙瓦油区是典型的复杂小断块油田,具有地下地质、地表条件复杂的特点,多年的油气勘探实践说明:不断深化石油地质理论研究,及时转变勘探思路,发展完善复杂小断块勘探配套技术是油气勘探持续突破和发现的技术支撑,坚持滚动勘探开发一体化的运行模式,是提高复杂小断块勘探效益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收集到的挪威中部陆架最新地质基础资料和油气田资料为依据,归纳总结该区的烃源岩、储集层、生储盖组合及油气运移特征,分析其勘探潜力,为相关公司介入本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综合研究结果认为,挪威中部陆架烃源岩主要为下侏罗统re组三角洲平原相泥页岩及煤层和上侏罗统Spekk组海相泥页岩,其中上侏罗统Spekk组海相泥页岩是主力烃源岩;储层主要为白垩系—新近系浊积砂岩和中侏罗统裂谷期Fangst群滨浅海相砂岩,其中主力储层为中侏罗统裂谷期滨浅海相砂岩;发育裂谷期下生上储(正常)和上生下储两种组合模式;油气通过裂缝、疏导层及断层等作短距离汇聚,通过地层不整合面或连通砂体作长距离运移。该区油气成藏条件优越,资源潜力巨大,储量约为73×108桶油当量,待发现油气田约36个,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步展开,挪威中部陆架必将还有重大油气发现。  相似文献   

18.
以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致密油层为例,论述致密油沉积富集模式及勘探开发成效。针对扶余油层致密砂岩油藏纵向小层多、层间跨度大,平面砂体错叠分布、单层厚度薄、连续性差、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应用丰富的钻井、三维地震资料进行开发试验区精细地质解剖,提出了扶余油层小层级叠置型致密河道砂体发育模式及叠置砂体预测技术,以期为致密油地质及工程双“甜点”的规模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发育3种叠置类型砂体,即:主力层河道、主力层薄层河道和薄层分流河道型,深化了前期河道砂体控制致密油富集的宏观认识。黏滞介质叠前时间偏移技术,能够提高成像效果的垂向分辨率,可实现FI、FII油层组的垂向高分辨率解释。利用高分辨率地震成像及Z反演技术,提高了3~5 m河道砂岩储层预测能力,很好地刻画了叠置砂体平面展布和纵向位置,有效指导了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陆相致密油勘探与开发井位部署。针对不同叠置砂体,选取相应开发技术,最大限度提高致密油动用率。大庆油田通过多年的“甜点”区的地质深化认识和砂体识别及开采技术攻关,在勘探和开发上均取得很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aser Confocal Scanning Microscope)分析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兴起的一项新的光学显微测试方法,它具有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不具备的很多优点,如样品制备十分简单、分层扫描和三维立体图像重建、清晰分辨有机和无机质等。我们将该技术应用到大庆探区的储层研究中,进行了储层孔隙和微裂缝的三维结构重建,对储层中原油形态进行了详细研究,其中原油形态观察对薄差水淹层的研究有重要意义,研究了裂缝中次生包裹体特征及形成期次,此外,该方法应用于微体古生物化石研究在大庆探区发现了以前本区未见的孢子化石种类。在原油乳化机理研究方面,首次应用共聚焦观察了乳化油的内部结构,通过动态分析可以确定其稳定性,这为乳化油乳化机理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检测技术在大庆探区储层分析研究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经过50多年勘探开发,中国东部陆相油气田均已进入勘探中后期阶段,受石油地质认识局限性和勘探技术的限制,待发现目标日趋隐蔽,油气勘探难度日益增大。针对中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深层低孔渗—致密砂岩储集层评价方法的局限性、深部砂砾岩储集体成因模式问题以及基岩风化壳形成和分布的复杂性问题,作者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和总结,取得以下主要研究进展: (1)基于砂岩储集层物性演化动力学原理,提出了致密砂岩储集层动态评价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指出过去评价较低的深部凹陷带低孔渗—致密砂岩体仍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2)运用地震地层学方法,通过建立断陷盆地陡坡带斜向大型扇三角洲沉积模式,指出斜向大型扇三角洲砂砾岩是断陷盆地深层有利的储集体,可以作为下一步有利勘探方向; (3)根据基岩风化壳双层结构新模式,结合风化壳储集层改造—破坏—保存机理的动力学新模型,指出断陷盆地中低部位是最有利风化壳储集层发育带,断陷盆地缓坡内带(洼槽区)风化壳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要新领域。文中提出的上述3大勘探新领域不仅是对断陷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的补充和发展,更重要的是展现出中国东部断陷盆地深层常规和非常规油气勘探领域的巨大潜力,为深化东部成熟盆地油气勘探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