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2种东风螺软体部和生殖腺脂肪酸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测定了野生台湾东风螺(Babylonia formosae),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及养殖方斑东风螺软体部和生殖腺脂肪酸组成及其含量.结果表明,2种贝软体部和生殖腺的15种主要脂肪酸中,不饱和脂肪酸(UFA)含量较饱和脂肪酸(SFA)含量高.野生台湾东风螺、方斑东风螺及养殖方斑东风螺软体部的UFA质量分数分别为68.22%、67.23%和76.05%: 其软体部SFA质量分数分别为28.16%,28.23%和21.5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质量分数高,n-3PUFA和n-6PUFA质量分数占总脂肪酸的39.20%~64.53%,其中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质量分数占总脂肪酸的13.82%~34.22%,养殖方斑东风螺的质量分数最高.研究发现,2种东风螺,特别是养殖的小型方斑东风螺,不仅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是EPA和DHA理想的提取原料.  相似文献   

2.
该文用 7株富含 EPA、DHA的海洋微藻对褶皱臂尾轮虫 (Brachionus plicatilis)进行强化 ,通过检测轮虫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来研究这几种微藻对轮虫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 :轮虫中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所用饵料密切相关 ,尤其是 EPA、DHA等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主要取决于这些脂肪酸在藻中的含量 ;强化 12 h后 ,轮虫中的 n- 3PUFA含量一般为饵料中含量的 75 %左右 ,强化 2 4 h达 80 %以上 ,强化 7d的轮虫可达 90 %以上。  相似文献   

3.
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磷脂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葛氏长臂虾的总脂和磷脂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磷脂组分、总脂和磷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葛氏长臂虾的磷脂组分以PC和PE为主,磷脂含量为8.59‰-8.98‰,占总脂的33.76%-35.72%;与大豆和蛋黄的磷脂相比,葛氏长臂虾总脂和磷脂含有更多的PUFA,而虾磷脂中的脂肪酸不饱和度及EPA与DHA之和要高于其总脂。  相似文献   

4.
用扁藻、酵母、“鱼油 酵母”强化和“不强化”4种方式处理的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黑斑口虾蛄各期幼体,比较不同强化方法对黑斑口虾蛄幼体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及总脂与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强化12h后的卤虫无节幼体与对照组相比,总脂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卤虫无节幼体的脂肪酸组成与强化方式密切相关,其中“鱼油 酵母”强化的卤虫无节幼体20∶5n-3(EPA)和22∶6n-3(DH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最高,分别为5·74%和4·84%。投喂强化后富含EPA和DHA的卤虫无节幼体,可增加黑斑口虾蛄幼体体内脂肪酸尤其是EPA和DHA等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从而提高其幼体的成活率、变态率与发育速度。  相似文献   

5.
11种微藻脂类和EPA/DHA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11种微藻在可比较的条件下,其生物量、总脂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EPA/DHA)的组成.结果表明:卡德藻(Tetraselmissp.)的生物量最大,细胞干重可达0.140g/(L·d);南极冰藻(Berkeleyarutdans)次之,可达0.0748/(L·d).以叉鞭金藻(Dicrateriainornata)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的总酯含量最高,分别占细胞干重的13.1%和12.1%.在绿色巴夫藻(Pavlovaviridis)中,EPA和DHA分别占总脂肪酸(TFA)的25%和6%;小球藻(Chlorellasp.)的EPA含量为28%;南极冰藻的EPA含量为19%.  相似文献   

6.
细胞生长时期对两种海洋微藻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报道海洋微藻后棘藻 (Ellipsoidion sp.7- 14)和眼点拟微球藻 (N annochloropsis oculata)细胞生长时期对细胞内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两种微藻的总脂均在稳定期含量最高 ,分别占干重的 54.5%和 4 3.3% ,而 EPA、ω- 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总 PUFA的最高比例均出现在对数早期 ,EPA占总脂肪酸的比例可分别高达 2 7.3%和 2 7.7% ,同时总脂的含量却最低 ,分别占干重的 2 2 .9%和 2 2 .0 %。在生长对数期中 EPA是脂肪酸的主要成分 ,而在稳定期中16∶ 0、16∶ 1ω9和 18∶ 1ω9是脂肪酸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检测的方法,进行大西洋庸鲽精液脂肪酸组成分析及激素GnRHa诱导对其组成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西洋庸鲽精液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种类为22:6n-3(DHA,二十二碳六烯酸),占总脂肪酸比例25.67%±0.94%;其次为16:0(PA,棕榈酸)、20:5n-3(EPA,二十碳五烯酸);重要必需不饱和脂肪酸20:4n-6(AA,花生四烯酸)含量较低,为1.76%±0.01%。精液中高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较高,为44.25%±0.30%;饱和脂肪酸(SAT)含量为27.72%±0.22%。重要脂肪酸比例DHA/EPA为2.33±0.26;EPA/AA为6.30±0.51;n-3/n-6为9.22±0.60。激素诱导未对精液中脂肪酸组成产生显著影响。重要必需脂肪酸DHA、EPA、AA,以及n-3、n-6等重要种类的脂肪酸总量在激素诱导组与非诱导对照组样品间无显著差异;在激素诱导后的三个取样时间的样品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8.
光照强度对海洋微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及其应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科学家的重视。高度不饱和脂肪酸(PUFA),特别是长链的n-3 PUFA,如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对海洋动物和人类都具有营养学和医学上的价值。在海洋微藻的培养过程中,光照强度是海洋微藻生长的条件之一,光线的明与暗,光度的强与弱,不仅对微藻的生长速率、产量有影响,而且对其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的组成也有影响(Teshima et al.,1983;Thompson et al.,1990; Renaud et al., 1991)。 作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3种有代表性的海洋微藻:(1)小球藻Chlorella sp-2(李荷芳等,1999),此藻脂肪酸中EPA含量高、且不含DHA;(2)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该藻DHA含量较高,但几乎不含EPA;(3)前沟藻(Amphidinium sp.)的EPA、DHA含量均高。将以上3种微藻作为原料,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进行培养,测定并分析藻体中的脂肪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从而了解光强对海洋微藻脂肪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7种(13株)杜氏藻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昱  刘广发  周韬 《台湾海峡》2007,26(4):516-521
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7种(13株)杜氏藻(Dunaliella),在生长的平衡期收获.分别采用索氏提取法和气相色谱法进行了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它们的总脂含量在6.64%~16.18%(m/m,干重,下同)之间,其中7株的总脂含量超过10%.杜氏藻的16碳和18碳脂肪酸含量丰富,有着较高的C16∶0、C18∶1(n-12)、C18∶2(n-6)和C18∶3(n-3)脂肪酸,其中8株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总脂肪酸的50%.杜氏藻的EPA和DHA的含量较低,但是有5株超过总脂肪酸的10%.  相似文献   

10.
以Pinguiococcuspyrenoidosus CCMP 2004为实验藻种,研究分析了藻粉的基本生化组成和培养周期中PUFAs组成与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藻的蛋白质量分数为37.54%,粗脂肪为27.45%,其中PUFAs包括18:2,18:3,18:4,20:4(AA,Arachidonic acid),20:5(EPA,Eicosapentaenoic acid),22:4(DTA,Docosatetraenoic acid)和22:6(DHA,Docosahexaenoic acid).该藻PUFAs的组成特征是EPA含量高,质量分数为20.93%,其他不饱和脂肪酸(16 : 3,16:4,18:3和18 : 4)的含量极微.分析结果显示粉核油球藻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新的具有商业化开发潜力的海洋微藻.  相似文献   

11.
对细胞干重的测定和应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了不同碳、氮源浓度和不同培养时间下裂殖壶菌(Schizochytrium limac-inum)OUC88的生长和脂肪酸的组成。结果表明,在含有9%的葡萄糖和6%的豆粕水解物的培养基中,细胞生物量达到最高,为25.92 g/L;在含有6%的葡萄糖和2%的豆粕水解物的培养基中,细胞总脂含量以及总脂中的DHA含量均达到最高,分别为50.56%和35.83%。另外,不同生长时期内裂殖壶菌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不同。在培养到第4~5天,细胞的生物量、总脂以及DHA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4种n-3系列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含量相等,廿二碳六烯酸(DHA)含量相等,廿碳五烯酸(EPA)含量亦相等,廿碳五烯酸与廿碳四烯酸(AA)的比例分别为5/1,2/1,1/1和0.4/1的实验微粒饲料。探讨了EPA与AA的不同比例对牙鲆仔稚鱼生长、存活、体内相关成分以及对外部压力耐受性的影响。26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当牙鲆仔稚鱼实验微粒饲料中EPA与AA的比例为2/1时,牙鲆仔稚鱼的生长、存活达到最佳。因此,在该试验条件下,牙鲆仔稚鱼实验微粒饲料中EPA与AA的最佳比例为2/1。养殖试验结束后,4组试验稚鱼体内脂肪酸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稚鱼体内AA的含量,随着微粒饲料中AA含量的增高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
十四株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 4个门的 14株 (红藻门 8株 ,甲藻门 1株 ,隐藻门 2株 ,绿藻门 3株 )海洋微藻进行了脂肪酸含量测定 ,微藻在确定的条件下生长 ,指数生长末期收获。结果表明 ,各门的微藻都有其独特的脂肪酸特征 :红藻中含有大量的 2 0 :4 n- 6和 2 0 :5n- 3,其中紫球藻 R2 5含量最高 ,占总脂肪酸的4 9.8% (AA占总脂肪酸的 2 0 .5% ,EPA占总脂肪酸的 2 9.3% )。隐藻的主要脂肪酸是 16 :0、18:1n- 9、18:3n- 3、18:4 n- 3、2 0 :5n- 3、2 2 :5n- 3。与其它甲藻有别的虫黄藻 ,18:4 n- 3含量很少并且不含EPA,其主要合成的是 16 :0、18:1n- 9和 2 2 :6 n- 3。 C16和 C18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本实验研究的 3株绿藻的主要脂肪酸  相似文献   

14.
30种海洋绿藻的脂肪酸分类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河峰 《海洋科学》2003,27(8):77-80
以平方欧氏距离为相似性测度,类间距用离差平方和法,对11属30株海洋绿藻所含脂肪酸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分为5类。类I含EPA和DHA最高;类Ⅳ含总(n-3)PUFAs最高。混合培养小球藻C95,C97与杜氏藻C33,C42,可能得到EPA,DHA和其它(n-3)PUFAs含量最丰的绿藻种群。系统聚类分析为海洋绿藻分类与量化评价提供了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声波细胞破碎和索氏回流相结合的方法对马尾藻(Sargassum sp.)总脂质进行了提取,对提取过程中的超声波细胞破碎功率和时间、料液比、溶剂等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对总脂质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了分离,并分析了马尾藻脂肪酸组成成分和含量。结果显示,总脂质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破碎功率80 W、破碎时间20 min、料液比(m/m)1:8、石油醚(60~90℃)为溶剂、85℃水浴回流8 h;总脂质最高提取率为1.77%,其中总脂肪酸平均含量为30.84%;总脂肪酸中共含有11种成分,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13.21%~14.60%;薄层色谱分离出2种多不饱和脂肪酸C18:2ω6和C20:4ω6。  相似文献   

16.
除草剂San9785在高EPA后棘藻品系筛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立红  张学成 《海洋学报》2003,25(3):98-103
后棘藻(Ellipsoidion sp.)是一种高脂海洋微藻,采用微生物筛选平板的方法,利用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合成的阻断剂——除草剂San9785对紫外线诱变的后棘藻细胞进行了高EPA个体的筛选,气相分析结果显示,在检测的8株筛选品系中,5株EPA含量高于出发藻种,平均提高了121.6%,另3株EPA含量低于出发藻种,平均降低的量为12.6%,EPA含量最高的品系达到总脂肪酸的26.22%,比出发藻种提高了212%.提示除草剂San9785可以作为一种高效筛选压力,选育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的微藻品系.  相似文献   

17.
温度、光照、pH值对后棘藻生长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环境因子对富含 EPA (2 0∶ 5ω3)的海洋微藻后棘藻 (Ellipsoidion sp.) 70 - 0 1的生长速度、总脂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后棘藻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和较高的脂肪酸含量 ,总脂含量为 31~ 36 % ,主要脂肪酸为 14∶ 0、16∶ 0、16∶ 1、18∶ 1ω9、18∶ 1ω7、18∶ 2 ω6、2 0∶ 4 ω6、2 0∶ 5ω3。生长的温度范围为 15~ 30℃ ,2 5℃时生长速度最快。温度对总脂含量影响很小 ,但对EPA和 PUFA含量影响较大。在 2 5℃时有最大的 EPA和 PUFA含量。适宜光强为 10 8.75μmolm-2 s-1~ 2 4 4 .15μmolm-2 s-1,在 145.54μmolm-2 s-1时 EPA产率较大。在起始 p H6 .5~ 9范围内 ,p H8.5时有最大的生长速率和总脂含量 ,而 EPA和 PUFA在起始 p H7.5时最大 ,分别占脂肪酸的 18.77%和 2 3.38%。实验条件下后棘藻 EPA产率最大的条件为温度 2 5℃ ,光强 145.54μmolm-2 s-1,p H为 7.5~ 8.5。  相似文献   

18.
角毛藻属(7株)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度为25±1°C,盐度为28的条件下,用F/2培养基对七株角毛藻(Chaetocerosspp.)进行培养.在指数生长期末期进行收获.测定了七株角毛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其主要脂肪酸为14:0(3.0-24.92),16:0(8.2-28.5%),16:1n-7(16.0-42.3%)和20:5n-3(4.2-10.42),其中B13的20:5n-3含量最高,占总脂肪酸的10.4%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硅胶柱层析法 ,从螺旋藻总脂中分离提取出硫酸喹诺糖二酰甘油酯 (SQDG) ,通过高压液相色谱 (HPL C)分离纯化得到 7个主要组分。采用气相色谱法 ,分析 SQDG中脂肪酸的含量和分子组成。结果表明 ,SQDG中主要脂肪酸为 16 :0 ,18:3n- 6 ,18:2 n- 6 ,而花生四稀酸 (2 0 :4 )及EPA(2 0 :5 )的含量要低于其他几种红藻和褐藻 ,未发现 16 :2。 SQDG中 sn- 1位 79%为不饱和脂肪酸 ,95 %以上的 sn- 2位脂肪酸为 16 :0。根据测得的 7种组分的含量和 sn- 1和 sn- 2位脂肪酸的分析计算可得 ,SQDG主要分子组成为 5 2 %~ 5 7% (18:2 ,16 :0 ) ,11% (16 :0 ,16 :0 ) ,7.1% (16 :1,16 :0 ) ,7.7% (18:1,16 :0 )  相似文献   

20.
用GC/MS法分析比较了紫菜粉、小球藻、酵母、Banta液(牛粪1.5g+干稻草2g+沃土20g+水1 000 cm3)4种食物条件下蚤状溞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4种食物培养下,蚤状溞的总脂含量依次为39.80、60.10、44.60、52.30mg/g.一共检测出脂肪酸14种,其中8种饱和脂肪酸(SFA),2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紫菜粉培养组与小球藻组PUFA含量显著高于酵母组和Banta液组(p0.05),占总脂肪酸的1/3以上,酵母组MUFA质量分数最高(p0.05),达55.73%,Banta液组以SFA质量分数最高(p0.05),为52.45%.其中紫菜粉组的PUFA中缺乏C18:3,但C20:5(EPA)和C20:4(AA)质量分数高达22.67%和9.02%是小球藻组的1.6倍和4.5倍(p0.05),而且EPA和AA的实际含量也显著高于小球藻组(p0.05),达到9.02 mg/g和3.59mg/g;比较得出,紫菜粉培养组的20碳以上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明显高于其他3组.本实验证实蚤状溞的脂肪酸组成与食物脂肪酸成正相关.分析认为,用紫菜粉培养枝角类用于海水育苗会取得更佳的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