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烟台海域引发"绿潮"的浒苔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技术扩增出浒苔的ITS-1、5.8SrDNA及ITS-2片段,将扩增出的片段纯化后克隆至pGEM-TEasy载体,筛选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浒苔的ITS-1序列长度为195bp,5.8S序列为155bp,ITS-2序列为181bp,该序列与浒苔属的多种物种ITS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在ITS-1区、5.8SrDNA区和ITS-2区仅存在4个转换/颠换位点。结合GenBank注册序列和本研究的结果发现,单纯依靠ITS序列并不能对浒苔属种类进行有效的分类鉴定。  相似文献   

2.
基于浒苔暴发海水池塘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研究浒苔对海水养殖环境微生物生态的影响,采用Illumi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冬季垦区进水区、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水体以及底泥中菌群结构,分析进水区、池塘养殖区和排水区的环境微生物结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γ-变形细菌、α-变形细菌、放线菌、拟杆菌和δ-变形细菌为海水养殖区的优势细菌门类;(2)进水区水体和底泥微生物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浒苔池塘和排水区;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微生物群落结构较为相似;(3)浒苔池塘的水体微生物以异养细菌为主,底泥以脱硫杆菌等厌氧细菌为主,增加了底泥潜在产生硫化氢的危害;(4)进水区水体含有丰度较高的弧菌和鱼立克次氏体等条件致病性病原菌,而浒苔池塘中含量较低,说明浒苔对弧菌等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浒苔暴发的池塘和排水区中另一种潜在致病菌黄杆菌类的丰度较高,养殖品种务必防患此类病菌感染疾病的发生。本文从微生态学角度全面揭示浒苔对近岸海区、海水池塘和排水区微生态演变过程的影响,发现了浒苔具有抑制和增加不同致病菌的双重作用,这对水产养殖有一定指导,也为浒苔发生原因、预报、预防等研究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青岛奥帆基地海域漂浮浒苔光合生理特点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了青岛奥帆基地海域漂浮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 (Muell)J.Ag.色素组成及含量、光合放氧及呼吸耗氧速率、P/R(净光合放氧速率/净呼吸耗氧速率)、抗氰呼吸等各项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该海域漂浮浒苔的各项生理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且有抗氰呼吸的存在,生长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浒苔在近岸搁浅后会破坏海岸景观,干扰水上运动,给滨海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使用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和可见光传感器对山东半岛的海阳、乳山和文登的三个海滩搁浅的浒苔进行航拍监测,并结合地物光谱测量数据,分别选择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差值植被指数(DVI)和虚拟基线高度浮藻指数(VB-FAH)对海滩搁浅浒苔与岸边植被及非植被(海水、沙滩)进行识别评估,并分别估算了三个研究区搁浅浒苔的生物量。研究结果表明:NDVI可以识别植被和非植被,但无法区分潮间带上部和潮间带下部分布的浒苔;DVI和VB-FAH对植被和非植被的区分度不高,但对不同分布的搁浅浒苔具有一定的区分度,其中,DVI对潮间带上部和潮间带下部分布浒苔的识别能力优于VB-FAH。因此,通过对岸边植被进行腌膜,利用DVI构建海滩搁浅浒苔生物量估算模型,实现了海滩搁浅浒苔生物量的估算。海阳、乳山和文登三个海滩搁浅浒苔的生物量分别为1 468 t、745 t和5 034 t,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为搁浅浒苔的清理和资源合理分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2010 年4 月采集了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紫菜养殖筏架上的浒苔(Ulva prolifera) 和肠浒苔(Ulva intestinalis) 样品, 对两种浒苔在不同温度和营养盐环境下的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其不同生长特点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浒 苔(U. prolifera)在15 益~25 益范围内,在浓度相对较高的营养盐组相对生长率较高。肠浒苔(U. intestinalis)在温度为10 益~ 20 益范围内,在浓度较低的营养盐组相对生长率较高。在两种浒苔相对生长率达到最大的同时,其对于营养盐的消耗量也达 到最大。据此,推测两种浒苔自身的生理生态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是影响其生物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孢子的放散与附着时限及其对附着基质的选择性,并探讨不同温度的干出处理对浒苔活力、孢子释放水平及其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浒苔在20℃(黑暗)干出12h后连续放散孢子时限约为1~10h,放散高峰出现在4h左右;浒苔孢子附着时限约为1~12h,附着高峰出现在6h左...  相似文献   

7.
王菁  牛从从  王辉  郇丽 《海洋科学》2016,40(1):64-67
浒苔(Ulva prolifera)是我国黄海海域绿潮暴发的主要成因种,其孢子囊的形成和孢子的释放是浒苔大量、快速增殖的基础。本文以浒苔为研究材料,比较分析了还原剂(DTT)和氧化剂(H_2O_2)对直径为1 mm的圆形藻片从营养细胞形成孢子囊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TT对浒苔孢子囊的形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H2O2处理的浒苔藻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的差异,因此浒苔细胞处于还原状态时不利于孢子囊的形成。研究结果为探究浒苔孢子形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绿藻浒苔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浒苔(Enteromorpha prolifera)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1年7月末在青岛第三海水浴场附近海域,现场采集了浒苔鲜组织和含自然浮游植物群落的海水,进行了10d 的浒苔与浮游植物群落室内受控共培养实验。设计4个处理,包括1个对照组和3个实验组,每个处理设置3个平行。对照组未添加浒苔,实验组分别按照0.8(低)、2.4(中)和7.2 g/L(高)的湿质量进行添加。研究结果表明,在整个共培养期间,硅藻的生长受到了浒苔明显的抑制,在3个不同的实验组细胞丰度显著降低(ANOVA, P<0.05),降幅分别达到84.1%、92.1%和95.3%。优势种长菱形藻(Nitzschia longissima)在高实验组的第10天,细胞丰度更是低至对照组的0.38%。甲藻丰度在各组皆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优势种利玛原甲藻(Prorocentrum lima)在高实验组的第3天,细胞丰度高达对照组的98.7倍。浒苔通过影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和优势种演替,改变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高密度浒苔的存在会使浮游植物优势种组成趋于单一,物种多样性程度和群落稳定性大为降低。但是,浒苔对单细胞浮游植物的克生作用可以抑制赤潮藻的过度繁殖,有益于赤潮的生物防治和水域环境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富营养化等海洋污染现象日益加重,我国近海每年都会暴发浒苔绿潮和微藻赤潮现象。本文在实验室模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状态不同含量的浒苔(Ulva prolifera),即浒苔新鲜藻体、浒苔培养液和浒苔干粉末与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共培养时产生的竞争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浒苔新鲜藻体、浒苔培养液和浒苔干粉末在初始质量含量大于1 g/L的条件下都会对东海原甲藻产生抑制作用,浒苔干粉末的抑制强度远远超过浒苔培养滤液和浒苔新鲜藻体。在二者共培养时,出现了“低促高抑”的现象,即浒苔含量较低时会促进东海原甲藻的生长,而高含量的浒苔则抑制东海原甲藻的生长,且抑制作用随浒苔含量的升高而增大。浒苔对东海原甲藻的这种抑制作用,一方面可能来自于营养物质的竞争和消耗,另一方面可能来自于浒苔释放的化感物质对东海原甲藻产生的影响。利用浒苔对东海原甲藻的抑制作用,可为东海原甲藻赤潮的生物防治提供一种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SAR快速提取浒苔信息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08年6月以来青岛近海出现的大面积浒苔对青岛奥帆赛场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快速、准确地发现浒苔,对治理浒苔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采用卫星遥感数据,尤其是SAR数据对浒苔进行监测,运用一种基于区域增长面向对象的影像尺度分割方法,调整影像的分割尺度,快速提取浒苔信息,在浒苔遥感监测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皱纹盘鲍鳃的光镜和电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皱纹盘鲍鳃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鳃叶上皮按结构与功能可区分为5个区带:前纤毛柱状上皮区、立方上皮区、侧纤毛柱状上皮区、呼吸上皮区及后纤毛柱状上皮区.侧纤毛是产生呼吸水流的重要动力来源.呼吸上皮区具大小不等的褶皱,上皮细胞高度仅约为~8 μm,具密集的微绒毛,其结构有助于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12.
寿南小沙丁鱼鳞片表面结构及轮纹特征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寿南小沙丁鱼鳞片形态结构及轮纹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寿南小沙丁鱼鳞片属圆鳞,与鲱形鳞相似。鳞片上有多少不一呈断裂状的辐射沟,环片呈山嵴状,与辐射沟基本平行,环片脊顶上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卤状粒突。鳞片侧区的年轮和副轮清晰,在与年轮相交处,环片明显呈下凹弯曲,少数发生断裂。  相似文献   

13.
鞭毛虫的扫描电镜样品制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鞭毛虫样品制备中的难点,以Bodomorpha minima,Hollande 1942为材料,对一类个体微小的异养性鞭毛虫的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做了初步探讨。以载玻片为载体,0.1%的多聚赖氨酸为粘附剂,2%的戊二醛为固定剂,采用临界点法干燥,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扫描电镜照片。该技术可简化样品制备步骤,减少样品损失,对于其他原生动物样品和游离细胞样品扫描电镜的制备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蓝罗非鱼鳞片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蓝罗非鱼侧线上鳞、侧线下鳞和侧经鳞进行了形态结构的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蓝罗非鱼体表睛属栉鳞,外形呈近圆形,分为顶区、基区和侧区三个部分;顶区边缘具细小齿状棘突,区内分布有癌状或棒状突起;基区具有清晰致密的鳞纹和放射状排列的鳞沟,年轮线处鳞纹密集排列;侧区较为平滑,无明显的鳞沟;侧线鳞具有粗壮的侧线管口。  相似文献   

15.
养殖锯缘青蟹呼肠孤样病毒粒子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过对患病青蟹Scylla serrata的组织进行了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在病蟹的鳃上皮细胞、心肌细胞、胃和肠道上皮细胞中发现了大量的呼肠孤样病毒粒子。该病毒粒子的大小为60 nm左右,二十面体对称,无囊膜,在感染组织细胞浆中呈晶格状排列。根据病毒的形态特征和组织分布形态,初步认为该病毒为水生呼肠孤病毒,暂将其命名为青蟹呼肠孤病毒(Scylla serratareo-like virus,Ss-REO)。  相似文献   

16.
王爱民  阎冰  苏琼  叶力 《海洋科学》2002,26(10):4-9
运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 D0外套膜组织培养过程中各种细胞的生长变化和活动状况的研究,重点是对上皮细胞分泌活动的观察。最初从外套膜组织迁出的上皮细胞为圆球形,细胞表面近似光滑,但有走向规则细而浅的花纹;培养到第4天,上皮细胞形态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分成A型和B型两种细胞,A型上皮细胞内颗粒物少,是处于合成分泌物的早期阶段或尚未开始合成分泌物,B型上皮细胞处于旺盛的分泌物合成阶段,细胞内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丰富。培养到15-16天的B型上皮细胞体积明显变大,细胞合成并聚集了大量单层膜包裹的颗粒物,培养到第31天的B型上皮细胞分泌活动减弱,上皮细胞逐渐失去分泌功能,进入衰老,死亡,胞体明显萎缩变小,整个培养过程持续了65d。  相似文献   

17.
1994-1995年山东文登市高岛盐厂对虾育苗池和养虾池,随机和定点采集中国对虾的卵,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仔虾及幼虾,成虾样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进行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卵黄,没有明显的细胞分化,卵细胞质中有球形病毒感染;无节幼体的肝胰腺和上皮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有大量球形病毒分布;糠虾幼体已有明显的肝胰腺和上皮细胞的分化,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发现有球形病毒包涵  相似文献   

18.
从西菲律宾海底4954 m深的沉积物中分离到一批深海细菌,对其中编号为B2、B5、B6的3株细菌进行了生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且进行了分子水平鉴定。菌落呈圆球形,光滑,3株菌均带有颜色, B6菌呈乳白色, B2和 B5菌分别呈现鲜艳的橙色和红色。扫描电镜观察表明 B2和B6呈杆状,但B6菌外面覆有鞘膜, B5菌呈球状。生理实验表明,3株菌温度生长范围在37℃以下,最适生长温度分别为20、28、28℃,属于耐冷菌范畴。pH耐受范围为6~14,最适pH分别为8、8、12。3株细菌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它们分属于芽孢杆菌(Bacillus)、节杆菌(Arthrobacter)、蛋白菌(Acinetobacter)3个不同的菌属。  相似文献   

19.
通过S250MKⅢ型扫描电镜对圆筛藻亚微结构的显示图像,介绍该扫描电镜的几种扫描模式,分析各种图像的特点,对仪器的开发利用和亚微结构的研究、鉴别分析手段作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对中国对虾肝胰腺上皮细胞进行透射电镜观察。指出:对虾杆状病毒可在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胞质内增殖,与以细胞核内形成包涵体为特征的增殖方式明显不同。溶酶体在增殖过程中内吞濒临解体的线粒体和病原体,利用线粒体内嵴提供的能量,有规律地组装成杆状病毒的包涵体。这一结果为探讨对虾暴发大面积死亡的病因分析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