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利用海岛站大风观测资料,经过高度订正、对比实验、风速补偿、组合取值等方式,研究了龙口至旅顺海上航线大风气象服务标准实况资料处理方法。通过实际个例分析发现,利用该方法获取的实况资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高度偏差、地形遮挡等因素对海岛站风速的影响,为海上航运气象服务提供了更为精确的实况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晰  张杰  孟俊敏 《海洋科学》2020,44(6):141-147
载有成像雷达的旋翼无人机具有成本低廉、对起降条件要求低、飞行姿态灵活多样等优点,可以在热点区域进行普查、详查或长时间悬停凝视等多模式成像监测,现已成为海上船只目标监测识别的重要手段。本文分别从旋翼无人机雷达硬件系统、无人机载雷达动目标成像、船只目标类型识别和目标三维结构特征提取等四方面开展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总结分析发现当前利用旋翼无人机雷达进行船只目标成像和类型识别,尚存在运动船只成像散焦、三维结构重建难度大、类型识别精度低等问题,迫切需要推动相关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海上航空技术是海洋开发与管理的重要技术支撑,文章在跟踪国内外海上无人机技术发展水平、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无人机在海洋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为我国利用海上无人机技术开发与管理海洋提供技术支撑和情报支持。  相似文献   

4.
2013年,江苏省成为国家3个海域无人机(UAV)基地建设省份之一。按照国家海域无人机基地建设的有关要求,江苏省海域动态监视监测中心先后购置了海域无人机和应急指挥监控车,并沿着江苏近千千米的海岸带开展了大量的无人机航拍。为将已有的无人机航拍数据给更多的海域管理者和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着手编制《江苏省沿海海域影像地图集》。文章简述了江苏沿海开发概况,介绍了图集的编制过程和技术创新点,对其他影像地图集的编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低空旋翼无人机载LiDAR系统通过无人机平台集成三维激光扫描仪、定位定姿系统(Positioning and Orientation System,POS)为快速获取海岛、海岸带等测区地理信息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首先比较了旋翼无人机LiDAR系统与传统机载LiDAR系统的不同之处,然后在海岛测绘实例中分别使用中海达ARS-100机载LiDAR系统和华测AS-300H机载LiDAR系统进行了同一海岛地形测绘,期间使用GNSS RTK技术采集地面特征点三维坐标作为校核点,检验了两种国产旋翼无人机载LiDAR测量系统在海岛测绘中的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国产设备绝对精度均达到±10 cm以内,验证了旋翼无人机载LiDAR技术在海岛礁测绘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浙闽沿海和台湾海峡海域冬季大风风速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东海区海陆大风对比试验结果及26艘船只两个月的海上航测实况资料,通过对各种风速进行海陆比值分析、差值分析和测站间对比分析。论证了据陆上大风推算该海区大风风速计算式的可靠性,从而为实时、定量地预报海区大风提供了1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开展潮流能装置实海况试验、检测与评价方法研究,对海洋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技术保障。文章通过对潮流能装置的功率输出特性、年发电量、能量转换效率三项核心指标进行分析,提出指标的测试内容和评价方法,为实现潮流能海上试验与测试场建设提供技术依据;并根据对海上风电场的研究,提出了海上试验场潮流能装置的电能质量测试与评估方法;给出潮流能装置安全准入的测试内容,全面评估试验场潮流能装置的运行状态。  相似文献   

8.
计量检定和海上标校试验是目前船载观测设备在室内和室外开展测量精度评价的2种常用手段。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计量检定和海上试验建设发展,文章系统归纳和总结室内计量检定和海上标校试验的原理、特点和工作现状,分析当前各自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军、地对于船载观测设备计量检定和海上标校试验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我国虽已基本建成海洋设备计量技术规范体系,并强化海试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但仍存在计量标准、评价体系、维修保障和室外检定手段不足,海上试验环境和比测精度不确定以及缺少标准化海上试验设施和平台等问题;计量检定机构应综合分析计量要素的特点、社会效益和难易程度等,研究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标准规范和保障措施;还应充分发挥海上试验的综合检验评价功能,研究完善比测校准方法,建设标准化的海上试验设施和平台。  相似文献   

9.
采用可视化编辑器和多数据源适配技术,基于B/S架构设计开发出一套海洋观测数据实况速报系统。海南省海洋观测数据实况速报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参数设置、观测数据、文件导出、信息推送等5个功能模块,实现观测数据报文的采集、传输、解析、入库,并且将海洋观测数据以直观的图文方式展示。海南省海洋观测数据实况速报系统投入运行以来,稳定可靠,第一时间为海洋灾情管理决策部门提供信息服务,为防灾减灾方案制定和应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保障我国海上维权执法行动的顺利开展,解决海警船法律属性的争议问题,文章分析机构改革背景下中国海警船的法律属性。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船舶和军舰分别具有明确定义且被明确区分,中国海警船属于军舰的观点依据不充分;中国海警队伍虽由武警部队领导指挥,但其权力来源、执法依据和职能任务不符合军队性质,中国海警船具有政府船舶的性质;中国海警船在性能、装备和指挥官设置等方面与军舰有明显不同,且不具备海上作战经验和能力,因此不属于军舰;中国海警船执行海上维权执法任务不应被视为动用武力。  相似文献   

11.
海洋磁力测量是一种海洋地球物理调查方法,对于资源勘探、科学考察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便携式的小型旋翼无人机应用于海上进行磁力探测是一种全新的海洋磁力测量手段,本文基于这种全新磁力测量方式的实现需要,设计了一套便携、高精度的航磁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STM32F407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结合FPGA和等精度测频原理,实现了旋翼无人机在航磁任务中的磁力数据、定位数据及姿态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存储。此外,在航磁任务开始前,可通过Wi Fi实现机载系统自检功能,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保证任务的执行质量。航磁任务中每3 min进行一次数据保存,任务结束后通过按键再次保存数据,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通过实验室测试和野外实际飞行试验,验证了该采集系统的实用性,同时验证了该系统能够满足野外航磁探测任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探索用ZigBee技术的多节点北斗位置监控分发系统设计,利用ZigBee技术架设低能耗、长期使用的无线位置共享网络,可为海上浮标位置监控、无人机位置监控、海上伤病员营救等提供保障可行性。设计了基于ZigBee技术的北斗位置监控分发系统的总体方案,基于CC2430芯片的硬件连接方案和协调器与终端节点的软件流程方案。通过该实验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宋晓姜  张彤 《海洋预报》2010,27(4):79-84
本文以MM5模式运算结果为基础资料,引进海上定点实况气象要素资料与之建立统计模型,最终得到高质量的定点、定时、定量的时效为72 h的客观天气预报。建立可视化操作平台,使其结果得到业务化运行,有效提高日常预报业务化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14.
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试验体系的不断完善为海洋高技术发展打造了坚实基础。海上试验平台建设已经成为体现海洋强国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也成为各沿海国家竞相发展的一项海洋科技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规范化海上试验平台和体系不断优化,制定了一系列海试技术规程和管理规范,完善了海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业务化运行,为航次管理、航次船时共享提供了保障。本文从海上试验平台、船时共享平台和制度规范等3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试验在"十三五"期间的总体进展,分析了我国规范化海试工作中有待提升的5个方面,并结合发展需要围绕多试验平台协作试验机制探索、试验场体系完善等工作提出了后续建设考虑。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海洋调查仪器设备在海上试验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程序和步骤,对参加海上试验的仪器设备的试验操作和检查流程作了规范化描述,对仪器设备海上试验中出现故障及技术偏离的处理流程进行了探讨,并对试验结束后试验监督的结论和应备齐的文件记录进行了说明.为我国海洋调查仪器开展规范化海上试验及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平台和试验条件对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测量仪(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ADCP)海上比测试验的影响,本文开展了基于坐底平台和浮平台的ADCP海上比测试验。本文统计了不同测量时间段、不同剖面深度比测ADCP所测流速、流向数据的相关系数和均方根误差,完成了基于坐底平台、浮平台开展ADCP海上比测试验总体效果分析,并研究分析了采样时间、海况等试验条件对浮平台试验结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浮平台相较于坐底平台更适合开展ADCP海上比测试验,采样时间段不同、海况等级不同都会影响海上比测试验结果。本文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优化海上比测试验结果提供方向,为规范国产ADCP的检验验证手段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中旬到11月中旬,舰艇编队出访关岛、文莱和新加坡期间,多次遇有台风、冷空气等灾害性天气。保障中通过分析西太平洋海域的船舶报资料、卫星云图和日本传真图资料以及编队发回的海上实况资料等信息,结合南海海域和菲律宾海域10—11月份多年的水文气象平均资料,对出访过程中所要航行的海区做了整体的掌握和重点的分析,为编队航行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天气海洋预报,使编队能及时规避冷空气和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圆满完成了出访期间的水文气象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详细介绍了渤海海域三维海流数值模式及预报业务化应用系统的组成、主要功能及特点,同时介绍了软件开发中使用的方法、关键技术及创新点。该系统软件具有方便灵活,移植性强和可视化高等特点,可以为海岸建设、海上排污,溢油,赤潮等海洋工程、污染事件提供准确及时的流场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19.
重点介绍了依托三维虚拟地理信息技术,通过引入新的图层技术理念,构建水声环境通用决策保障图(underwater acoustics environment common operation picture,UAE-COP),为实现相关显示要素的便捷、有效管理以及各类专题信息的快速提取,从而提高决策者对水下环境的感知和认知能力提供了有效途径。经过检验,在构建的通用水声环境决策保障图中,可以很好地实现对水下环境的要素查询、要素预报、特征参数分析、传播损失分析、基于外部环境的水声装备探测效能分析、辅助决策等操作以及外部环境态势的可视化显示,为海上作业平台提供水下环境态势专题信息保障。  相似文献   

20.
结合海上科研工程实践,对GPS精密单点定位模型及数据处理方法进行研究,并采取陆上静动态定位和海上动态定位试验进行了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超出常规差分定位基线长度限制的广阔海域,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可实现亚米级实时动态定位,为海上高精度实时动态定位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