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98 厄尔尼诺走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厄尔尼诺来了。出于恐惧心态,出于安全意识,人们在关注’98国际海洋年的同时,也关注着——由于太平洋热带海域较高的海洋温度扰动大气,把潮湿的冬季风暴推向太平洋东岸,结果把炎热留给了居住在太平洋西岸的人们。自从厄尔尼诺这个“圣婴”降世,干旱在全球范围内变得极其多见,人类经受暴风的肆虐也变得频繁起来,甚至酿成灾害,猝不及防。1997年发生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成为本世纪最为严重的一次,它以影响范围最  相似文献   

2.
ENSO知识讲座     
宋家喜 《海洋预报》2001,18(3):65-68
第二讲 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监测1 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 美国气象学家 Rasmussen和 Carpenter根据 1949年以后的6次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给出了一个综合图象。如果再补充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共计有7次(见图 1)。由图1可以看出,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与前6次的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很大的不同。在前6次的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在时间上基本是一致的。整个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前期阶段、爆发阶段、鼎盛阶段和过渡阶段。 澳大利亚气象学家N…  相似文献   

3.
环球海事     
五月,“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何以生“惜春”之情,源于似火骄阳。的确,地球“升温”了——这早已经成为关注话题。不久前,首届中国气候大会上,“厄尔尼诺”现象作为反映气候年际变化的最强信号,引起了与会专家们的高度关注。一些专家指出,今年春末夏初很有可能发生“厄尔尼诺”。然而,还有别的威胁!那就是南极洲的冰雪。用于监测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欧洲“环境卫星”传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太平洋海温距平场资料,对1986年以来发生的厄尔尼诺过程的开始时间、发展过程及强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与历史上的厄尔尼诺过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90年代是厄尔尼诺事件的多发期,在1991 ̄98年的8年中,间连续发生四次厄经诺事件,其中1997 ̄98年的厄尔尼诺,成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过程。  相似文献   

5.
杨昌华 《台湾海峡》1991,10(3):285-290
本文统计了近五百年厄尔尼诺事件与福建旱、涝的关系,初步探讨了全球大气候背景、太阳黑子活动与厄尔尼诺事件的关系及其共同作用对福建旱、涝的影响。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太阳黑子的下降枝阶段比上升枝阶段的频率高;大气候背景的冷期阶段发生厄尔尼诺事件比暖期的频率少,而过渡期阶段比冷、暖期阶段发生频率更高;厄尔尼诺事件的时间序列分布存在着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厄尔尼诺不同特征条件下,福建旱、涝出现的概率不同。  相似文献   

6.
2004年厄尔尼诺事件的理论预测和实践检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地球自转速度减慢、赤道东太平洋表层海温升高、日食-厄尔尼诺系数增大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间在一切细节上有惊人的对应关系。这个综合检验结果给出了地球自转减速和日食-厄尔尼诺系数预测厄尔尼诺事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2004年的弱厄尔尼诺已得到初步证实,2005年的拉尼娜有待检验。  相似文献   

7.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对山东沿海海洋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和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现象即厄尔尼诺和反厄尔尼诺现象对山东沿海海洋灾害的影响,发现在海温异常期间山东沿海海洋灾害发生的频率是很高的。在统计了49年中对沿海有较严重影响的36次台风中,有31次发生在厄尔尼诺年和反厄尔尼诺年,而随着台风影响的增多,台风风暴潮灾也相应的增多。温带风暴潮潮灾在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期间也是偏多的,且在厄尔尼诺年发生的次数明显偏多。山东沿海的水温对赤道东太平洋海  相似文献   

8.
厄尔尼诺事件是发生在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气相互作用现象,根据海表温度时空演化特征可以划分为不同类型,即东部型、中部型。通过对再分析资料进行分析,指出不同类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期,印度洋秋季Wyrtki急流(Wyrtki Jet,WJ)具有显著不同的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厄尔尼诺东部型事件发生期间,印度洋秋季WJ显著减弱,赤道印度洋表层海流表现为弱西向流;厄尔尼诺中部型事件发生期间,印度洋秋季WJ较历史同期水平增强。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类型厄尔尼诺事件通过影响印-太海区大气沃克环流系统,调制了秋季赤道印度洋海表风场,进而调制了印度洋秋季WJ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1997/1998厄尔尼诺的发生与发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蒲书箴  于非  赵新  胡筱敏 《海洋学报》1998,20(6):124-131
厄尔尼诺现象是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过程而引起的异常变化.由于伴随着厄尔尼诺的发生往往出现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因此厄尔尼诺的诊断和预测引起了海洋学家和气象学家的密切注意.为了建立和改善厄尔尼诺的预报模式,寻求可供厄尔尼诺预报使用的预报因子和诊断厄尔尼诺发生与发展的物理条件是科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长期以来,为了选取那些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预报提前量足够大的物理量,及早地诊断厄尔尼诺的发生、发展和消衰,海洋和气象学界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例如,各种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指数及反映全球气候异常的指标等都是这种努力的结果.回顾既往发生的厄尔尼诺过程,虽然有其共同的一面,但具体个例之间却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上,似乎不尽的自然资源养育着万物之灵的人类。劳动创造了人,而人又“创造”了过多的人。今天,60亿生灵终于感受到了资源的贫乏!科学发出警告,陆地上诸如铜、钴、锰等矿产资源已显露出全面枯竭的迹象!好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没有完结,科学也乐观地告知人类,在大洋的深处蕴育着丰富的宝藏。向深海资源进军。为了人类的未来——中国的“科学之舟”一次次梨波劈浪,并向世人证明:洋底矿产资源的商业开发已非遥远的梦!  相似文献   

11.
一、前言自从半个世纪前沃克发现并命名了“南方涛动”(SO)以来,许多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相继对南方涛动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到60年代后期,许多学者又把它与厄尔尼诺(ElNino)现象联系起来,统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现象。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方涛动远远不是仅仅涉及到东南太平洋上的高压带与北澳大利亚到印度尼西亚低压带间海平面气压波动,它已被看成是全球尺度的年际气候变化的一个最突出的标志,并且它和热带海平面的气压变化、季风降雨及北美和热带以外的其他地区的冬季环流变化有关。此外,还有的研究把它与印度的干旱、北半球的大气平均温度、渔业捕获量和农业  相似文献   

12.
石强  蒲书箴  苏洁  尹杰 《海洋学报》1999,21(4):27-34
两次非典型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期间,Walker环流中的西太平洋部分显着减弱,Hadley环流中的东太平洋部分显着增强.西太平洋距平西风应力增强向东伸展;东太平洋距平北风应力增强向南伸展.西太平洋暖池的能量可以两种方式向东传播:赤道Kelvin波温跃层模态和流速模态.温跃层模态向东输送的总能量大于流速模态向东输送的总能量.1982~1983年厄尔尼诺事件中,赤道Kelvin波温跃层模态起主要作用,赤道潜流减弱;1986~1987年厄尔尼诺事件中,赤道Kelvin波流速模态起主要作用,赤道潜流增强.厄尔尼诺事件期间,赤道潜流消失、反向现象是一种局地性海洋响应,这种现象不伴随赤道Kelvin波向东传播.  相似文献   

13.
世界气象组织3月份发表公告说,大多数由电脑进行的气候模拟显示,发生于去年春夏之交的厄尔尼诺于今年6月以后趋于消退。但一些模拟结果则预测,厄尔尼诺结束后其姐妹——拉尼娜(LANINA)会接踵而至,将于今年7-9月来临,故世界天气仍难恢复正常。这一预测已得到许多厄尔尼诺研究专家的赞同,并受到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由于人们称厄尔尼诺为“圣婴”,继其之后到来的拉尼娜,自然成为它的姐妹。拉尼娜也译作拉尼尼亚,在西班牙语中为“仙姑”之意,是指反厄尔尼诺现象,即赤道附近东  相似文献   

14.
赤道西风爆发现象(西风爆发)是指赤道表面西风突然增大的现象,已有研究表明赤道太平洋西风爆发与ENSO (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西风爆发现象在CMIP5中的模拟情况进行了相关评价,并将其与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同时对西风爆发与ENSO的关系、西风爆发与MJO的关系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模式可以很好地再现西风爆发随厄尔尼诺事件发生而向东移动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赤道太平洋西风爆发与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大部分模式中,西风爆发领先于厄尔尼诺的发生,并对厄尔尼诺的发展有着相应的影响。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同,利用蒙特卡洛验证法证明MJO不能显著地增加西风爆发发生的概率,这一点也在大部分CMIP5模式中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15.
厄尔尼诺影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印加人将厄尔尼诺当神拜厄尔尼诺是80年代才开始流行的气象学名词。最近,秘鲁考古学家在发掘一处古代印加人遗址时,无意中发现,4000年前的古人也对厄尔尼诺头痛不已,并将其当神拜,形成了活人祭礼习俗。考古学家发掘出一尊象征着风暴雨雪肆虐的恐怖力量的“肃杀之神”神像,学者们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当时原始人接触到的厄尔尼诺现象。同“肃杀之神”一起出土的,还有94具呈辐射状围绕神像排列的青壮年男性骨骼。显然,这是古代祈求风调雨顺而  相似文献   

16.
我国海域赤潮发生与海温及厄尔尼诺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和面积,以及期间与厄尔尼诺指数关系,分析认为①海域表温对我国4个海域赤潮发生有较显著影响.②2000~2007年4个海域发生的赤潮次数:东海>渤海>南海>黄海;2000~2007年4个海域赤潮发生面积:东海>渤海>黄海>南海.③1986~2007年厄尔尼诺对赤潮发生次数有一定的影响,4个海域赤潮发生次数与厄尔尼诺的相关程度不同:东海>南海>渤海>黄海,其中1999年后厄尔尼诺对中国近海赤潮发生次数具有显著影响.④1977~2007年发生的10次厄尔尼诺事件对厄尔尼诺年的次年我国海域赤潮发生的次数有比较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专家根据观测资料预测:本世纪第一次中等强度的厄尔尼诺现象将在今年4~5月发生。2002~2008年将发生3次厄尔尼诺现象。自去年10初开始,海洋和大气环流一直呈现出厄尔尼诺发生的前期特征。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预测今年太阳黑子将开始减少,2007年达到谷值。根据对近百年来太阳活动变化规律与厄尔尼诺关系的研究,发现太阳黑子减少期到谷值期是厄尔尼诺的多发期,并有2~3次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可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对我国的气候异常也有重要影响。根据我国众多专家学者的研…  相似文献   

18.
应用相空间理论对赤道单站日表层水温及青岛月平均气温的9点滑动平均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岛月平均气温的9点滑动平均的相关维数和嵌入维数分别为5.83、8,当反厄尔尼诺发生时赤道日SST的相关维和嵌入维数分别为3.93、11,当厄尔尼诺发生时其相关维数和嵌入维数分别为4.37、9.揭示了无论是厄尔尼诺还是反厄尔尼诺发生赤道日SST都具有混沌特征,并且厄尔尼诺发生其内部结构复杂化使得支撑奇怪吸引子的雏数增加,而嵌入维数减少.这种现象是由于表层水温所隐含非线性作用显著增强所导致.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应用单纯形投影算子(simplex projection operator)预测方法对赤道单站日SST和青岛月平均气温的9点滑动平均资料进行了预测,其前8点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0.42%,7.4%.  相似文献   

19.
宋家喜 《海洋预报》2003,20(1):68-72
1 ENSO影响气候的途径 厄尔尼诺事件最基本特征是赤道东太平洋大范围海水的异常增温。当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增温尺度东西可长达上万公里、南北宽近几千公里。这种海洋大范围的增温现象改变了热带太平洋热状况的分布。海水的比热大约是大气的1000倍,赤  相似文献   

20.
<正>联合国已经向世人发出警告,50年来最强烈的厄尔尼诺天气事件,已经在太平洋上发生,并将持续到2016年春天,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将会触发世界一些区域强烈的暴雨洪水和干旱。根据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的报道,一个强烈的厄尔尼诺现象自今年3月份以来,一直在太平洋上生成和发展,其影响作用,已经在埃塞俄比亚、索马里、肯尼亚、马拉维、印度尼西亚和整个中美洲表现出来。据专家解释,这一现象还与发生在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