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哈尼族原始的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每个月固定为36天,另外5-6天余日用于过新年,简称十月历。在受到汉族的农历影响,接受了一年分成12个月的概念后,十月历与十二月历被混淆在一起,出现了有月份重叠的现象,即在生活中,注重以十二生肖纪日,以物候指导生产,纪月相当模糊,相差几天也无所谓的局面。据哈尼族的神话传说和云南绿春县的白氏家谱分析,哈尼族从使用十月历转向接受十二月历的概念,约开始于公元14世  相似文献   

2.
彝族十月历新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十月历在历史上的存在,已有彝文文献的发掘证据,并可从中窥视其演变脉络,原是1年分成阳年和阴年两半,以五行循环2次或以十兽纪月;继而改以五行代表五季,每季含阳和阴2个阳历月分;受汉族农历影响后,再把五季改造成四季,吸收十二生肖纪日纪年,改以数字纪月,为过渡到改行十二月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十月历在历史上的存在,已有彝文文献的发掘证据,并可从中窥视其演变脉络。原是1年分成阳年和阴年两半,以五行循环2次或以十兽纪月;继而改以五行代表三季,每季含阳和阴2个阳历月分;受汉族农历影响后,再把五季改造成四季,吸收十二生肖纪日纪年,改以数字纪月,为过渡到改行十二月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论彝族新年     
彝族在一年内要过两次新年,是源于传统的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中原始的阴阳观念,上半年1至5月为阳年,下半年6至10月为阴年。十月历的创立原是以观测太阳回归年的时间长度为基础,参照北斗星座的斗柄指向,制定每月36天、10个月360天、剩余5至6天安排过新年的太阳历。本文对北斗星座存在着岁差和自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证明其不可长期定季节。十月历的原貌应是观测太阳达到北、南回归线时,分别以夏至日、冬至日作为阴年和阳年的开始,冬天的新年十月年占有4天余日,夏天的新年火把节占有1至2天余日。  相似文献   

5.
阿昌族有独立的语言而没有文字,是否有传统的天文内容,过去还未有人进行发掘。我们首次从实地调查的结果得知,阿昌人中流传的对宇宙的解释,属于天文学发展初期的认识。大约从明朝改用农历后,还保留有4个传统节日和部分原始信仰。从六月火把节和十月会街节推断,其原用历法是将一年分成10个月的“十月太阳历”,两个节日是源于“十月历”的冬夏两次过新年。崇拜太阳而不崇拜月亮可作为旁证。  相似文献   

6.
论彝族新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彝族在一年内要过两次新年,是源于传统的天文历法十月太阳历中原始的阴阳观念,上半年1至5月为阳年,下半年6至10月为阴年,十月历的创立原是以观测太阳回归年的时间长度为基础,参照北半星座的斗柄指向,制定每月36天、10个月360天、剩余5至6天安排过新年的太阳历。本文对北斗星座存在着岁差和自行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证明其不可长期定季节。十月历的原貌应是观测太阳达到北,南回归线时,分别以夏至日、冬至日作为阴  相似文献   

7.
彝族十月太阳历简称十月历,它的发现是20世纪天文界的一件大事。继十月历之后又在彝族地区发现了十八月历,即把一年分成18个月,每月20天的阳历。从现有的证据看,中国上古时代确实存在过十八月历,它就是尧都观测遗址显示的"二十节气"历。据《吐鲁窦吉》阐述,1年10个月,1月36天,半月18天,1年为20节气,1个节气18天也称为1个月。据此可以证明,彝族先民对十八月历并非独自创造,只是继承而已。植根于中国阴阳五行中的十月历,也可称作阴阳五行历,它与十八月历可看作是一回事,只是表述形式不同又互有联系的一种阳历,也可用简单的数学式表达:36天×10 (月)=20天×18 (月)=18天×20 (节气)=12天×30 (节气)  相似文献   

8.
布朗族使用傣历(祖葛历),以月份结合物候变化指导生产,生活中使用7d(天)为1轮的纪日制度,并将7个日名赋予不同寓意。这种状况可能距今只有200余年的历史,在此以前的历法,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被完全淡忘了,但从其先民的崖画和口头流传的传说中,有阴阳并重、同时崇拜太阳和月亮的内容看,是处于阴阳合历初期的“物候历”,其内容应与佤族(清朝时分化)的阴阳历相似。  相似文献   

9.
孟冬·十月 农历十月,冬季的第一个月,又叫“孟冬”,按地支排列,是地支的最后一个月——建亥之月(猪月)。按古代月份与音律的关系,十月对应“应钟”,大致相当于现代音律中的B调。  相似文献   

10.
在简说汉代畴人与历法天仪故事里,于本文中篇,将向大家聊一下汉代中、后期两部著名的历法《太初历》与《三统历》。以及其历法主编落下闳与刘歆等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哈尼族普遍重视的三大节日是砣札札、札勒特和昂玛突。从天文历法角度进行考察,它们是源于古代十月太阳历的安排,前两个是在夏至和冬至的前夕分别两次过“年”。十月太阳历废止后,虽然出于民族感情依然保留,但受外界阴阳合历的影响,其节期发生了变更。另外,昂玛突是农耕礼仪中重要的春祈,与龙头节、社目节、上巳节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2.
十月太阳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太阳历,首先是彝族中进行实施地口头调查获得,继而在哈尼族、僳僳族中均有发现。随后有人认为口头调查不可靠,从未见有彝文和汉文记载,进而提出彝族自古使用的就是十二月,所谓十月历是有经编出来编人的,但近年来多方发掘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有关十月的历的彝文典籍,发现了《天文历法史》、等。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最早的观象台发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山西襄汾县陶寺镇附近发掘出距今约4000年的最早观象台兼祭祀台遗址,它是由观测点、夯土柱和柱间狭缝组成,用于观测日出方位变化,确定回归年长度来制订历法。模拟观测结果表明,位于东南和东北的二狭缝可准确测定冬至和夏至日期,而此二狭缝之间有10个土柱,应象征着视太阳向北和向南每位移一个土柱为一个节气。由此推之,帝尧时的历法特征是将一岁分成20个节气的阳历,上古时的阴阳五行历即十月太阳历是源于它奠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布朗族使用傣历(祖葛历),以月份结合物候变化指导生产,生活中使用7d(天)为1轮的纪日制度,并将7个日名赋予不同寓意。这种状况可能距今只有200余年的历史,在此以前的历法,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被完全淡忘了,但从其先民的崖画和口头流传的传说中,有阴阳并重、同时崇拜太阳和月亮的内容看,是处于阴阳合历初期的“物候历”,其内容应与佤族(清朝时分化)的阴阳历相似。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天文方面呈现为“物候历”、太阳历和阴阳合历等等,曾在历史上长期并存使用,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这种现象与民族的迁徙紧密联系,早期的越人和羌人迁徙云南,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甚至是新石器时期。大规模的迁徙意味着文化的迁徙,迁徙可促进文化的发展,也可使文化倒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能否与外界进行交流,吸取先进的成分来发展自己。认同他人的某些传统内容,也会形成地域性的共同文化现象,除历法外,鼓文化也是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献记载帝尧时的历法存在两种不同说法。羲和观测四仲中星定季节当是不实之辞,并以闰月成岁推论为使用农历也没依据。羲和观测太阳出没方位变化而"生十日"、即制订产生十月太阳历才符合事实。在文[1]中的推论,也与后一种说法可互相印证。本文对文[1]的推论作出了论据补充,与文[1]成姐妹篇。  相似文献   

17.
New achievements in lunar investigations by spacecrafts provide the reasons why some new international scale of special lunar time nowdays is under discussion. However, the introduction of special time scales for other celestial bodies would turn to be a complex affair. To document this point of view it is shown that, both for making precise astrometrical calculations and for creating a lunar calendar, it should be reasonable to make use of the generally accepted scales of terrestrial time; there is no real need to introduce any special lunar time unit. For calendar needs it is suggested to introduce a local scale of time based on count of the lunations and usual mean solar time units being used within the every lun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