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综述海洋微生物微包埋培养技术的相关研究概况及应用进展。适于海洋微生物包埋的微球制备技术主要有:水油乳化法、膜乳化法、挤出法、微流体法等。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培养技术可用于海洋微生物生物多样性研究;慢速生长菌株的培养和分离及微生物传感器的制备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该技术将在海洋微生物的研究方面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T-RFLP技术及其在微生物群落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种元素的生物地化循环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研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借此了解微生物和环境的关系就尤为重要。长久以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调查方法一直是建立在分离和培养的方法上。这种方法不但费时费力,而且不够准确。这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1)微生物群落组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在海洋环境中降解烃类物质的作用引起了许多学者的重视,1895年日本三好[1]观察到葡萄果皮上的细菌能分解果皮上的腊质,因而提出了微生物降解烃类的报告,ZoBell[2,3]从1942年开始进行微生物降解海洋油污染的研究,特别是细菌在海洋中的净化作用作了深入研究,Horowitz等(1977)[4]用流动海水的培养池模拟现场条件,研究北冰洋海域中油的生物降解,他们指出在培养池中加入氮和磷能增加微生物数量,促进油的降解.Herbes等(1978)[5]测定沉积物中微生物对多环芳香烃的转化,认为微生物能转化二个环和三个环的多环芳香烃,但对蒽的转化比萘难,在我国仅是近几年在渤海、胶州湾等海域开展这方面的调查研究工作[6],而有关我国南部海域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微生物群落在海洋的碳、氮[4]、磷 [6]和硫 [14]的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海洋微食物环的重要组分 ,作为分解者和二次生产者 ,影响着颗粒有机物的溶解与沉降、溶解有机物的形成和消耗、无机营养盐的形成等生态过程 ;有些微生物是初级生产者 ,能通过光合自养、化能自养等营养方式生产有机物。早期的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建立在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基础上。然而由于培养条件与自然条件的差异 ,实际上培养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环境中的少部分菌种(0.001 %~15 % ) [2,5,12,25],而且往往加入了浓度远高于自然状况…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微生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DAPI染色法、FDA染色法和稀释平板法对黄河三角洲退化湿地微生物特性进行研究,在分析土壤盐度和植物根际效应对微生物特性影响的基础上,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特征,并对可培养耐盐微生物进行了初步分离。结果表明,土壤盐度与微生物数量、活性及多样性呈显著负相关性(P<0.01)。耐盐细菌在耐盐微生物中占绝对优势,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微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数量、活性和多样性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五种植物(碱蓬、柽柳、芦苇、白茅、茵陈蒿)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数量、活性及多样性明显高于非根际微生物群落;与柽柳、芦苇、白茅、茵陈蒿相比,碱蓬的根际效应最强。这些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滨海湿地微生物资源,形成修复退化湿地盐碱化土壤的植物-微生物耦合系统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带夏苗致病与育苗水系中细菌大量繁殖有密切的关系,于1984年在福建三沙海带育苗室同时从微生物、生理生态和培养技术三个方面对水系中微生物进行监控,具体步骤为:1.小心地抽出,古海况及气象条件不佳时,即停止抽水;2.育苗海水要经黑暗沉淀和过滤;3.种海带必须健康清洁,将首批放散的孢子水排掉不用,而以第二批孢子水采苗;4.育苗苗帘须经过严格漂洗和消毒。通过以上措施取得育苗的成功。  相似文献   

7.
湖光岩拮抗菌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涂布法、划线分离法以及形态学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对湛江湖光岩微生物进行了分离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同时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对其异养细菌、真菌和弧菌等的数量进行初步统计。采用牛津杯法,对拮抗细菌进行筛选和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与种类在水平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底泥异养菌总量为(1.3—8.6)&#215;10^8 cfu/g,真菌总量为(0.1—5.7)&#215;10^7 cfu/g。而水体细菌总量为(0.5—6.7)&#215;10^5 cfu/ml,真菌总量为(0.4-1.1)&#215;10^3 cfu/ml。共分离纯化到148株细菌,经筛选发现16株细菌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占细菌总数的10.8%,其中菌株DH078和DH113对溶藻弧菌的拈抗作用最明显。结果还表明,细菌DH078在营养肉汤中培养4d抑菌活性最强,其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最佳条件是稀释2倍的营养肉汤、蛋白胨0.6%、牛肉膏0.6%、酵母膏0.2%、盐度0和pH7.0。可见湖光岩微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本研究可为保护和充分开发利用湖光岩微生物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岛礁珊瑚砂环境中存在着大量未被培养和利用的微生物资源, 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是了解微生物生态功能、开发和利用微生物资源的基础。文章采用多种寡营养培养基选择性分离南海岛礁珊瑚砂中的可培养细菌, 共获得纯培养细菌菌株349株, 通过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发现它们隶属于4门(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和Bacteroidetes)、6纲、26目、43科、73属、134种, 可培养细菌的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 占所有分离菌株数量的60%; 而且还发现18个16S rRNA 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7%的潜在新种。本研究使用改良优化的寡营养培养基进行分离, 较好地显示出样品中微生物的群落组成, 且获得了大量潜在的稀有新物种资源。研究结果表明, 岛礁珊瑚砂样品的可培养细菌资源十分丰富、细菌群落所涉及的生态功能完整、潜在新种比例较高, 为后期岛礁微生物资源挖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为后期开发应用积累了丰富且稀有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海底热液环境中的微生物及其环境适应机制已经成为海洋科学研究的热点。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表层沉积物及微生物的水平分布多样性方面,而对柱状沉积物中微生物垂直分布多样性研究却很少。本文基于西太平洋冲绳海槽南部热液区附近S2站位的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对其不同层位的样品进行分离培养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揭示了样品中可培养微生物和总体微生物的垂直群落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对样品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碳氮含量等指标的评估和冗余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讨论了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研究发现该位点的柱状沉积物有机质含量较为贫乏,存在两个富含Cu-Zn-Pb的层;各个层位的沉积物中微生物类群均以变形菌为主要类群,同时表层沉积物表现出更高的微生物多样性。此外研究还表明柱状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与其微生物的群落组成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总之,本研究的结果和获得的菌种资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海底热液环境中微生物参与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深海环境通常具有高盐,高压,高/低温,无光照等特点,使得海洋微生物存在一套独特的生理代谢机制和分子细胞结构,然而迄今绝大部分深海微生物不能在实验室条件下被分离培养,深海微生物资源开发遇到很大挑战。本研究通过不依赖培养的方法研究海洋微生物的基因资源,构建了南海深海沉积物fosmid宏基因组文库,共获得约39 600个克隆,插入片段范围在24~45 kb之间,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33 kb,克隆片段的总库容达到1 320 Mb。通过功能筛选获得3个具有淀粉酶活性的克隆子,选取其中最适温度较低的amy7作为进一步研究对象。构建amy7插入片段的重组质粒文库,获得一个同样有淀粉酶活性的克隆子amy7-6。经测序,克隆子amy7-6含有3 291 bp插入片段,序列比对分析后发现其中一个大小为1 920 bp的ORF,其编码的蛋白质序列(AmyS)与各种来源的糖苷酶有着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