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1引言2010年6月26日黑龙江省呼中县发生了重大森林火灾,前期由于暖高压控制,使当地出现了异常高温天气,给扑火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火场风力大,气温高,加之地形复杂,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此次森林火灾来势之猛、火点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在夏季雷击火历史上罕见。6月30日受高空横槽和地面锋面系统的影响,在火场地区进行作  相似文献   

2.
根据南宁地区发生森林火灾的实际,采用火场面积、燃烧时间、扑火人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来确定火险等级,并提出易燃等级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3.
南宁地区森林火险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凌超宁 《广西气象》1998,19(3):30-32
根据南宁地区发生森林火灾的实际,采用火场面积、燃烧时间、扑火人数与气象因子的关系来确定火险等级,并提出易燃等级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认识同时段内发生的两场森林火灾蔓延特征以及大气、地形等对不同林火行为的影响,进而为多起林火扑灭火工作提供科学支撑,选取 2022年8月17日发生在涪陵两场森林火灾,利用高分辨率地理信息、植被数据和气象数据对两场林火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同时运用林火-大气耦合WRF Fire(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Fire Module)模式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发现:①受深厚高压控制,两场林火是在持续高温、干燥背景下发生的,气象干旱等级达到重旱,火险气象等级高。②模式模拟风向风速变化与实况较为一致,基本体现出火场风向和风速突变,表明WRF Fire模式可以较准确地再现火场蔓延情况。③基于林火蔓延特征时间和空间变化可将大梁山林火发展分为6个阶段、北山坪林火分为4个阶段,造成直线距离相隔4.4 km两个火场蔓延发展程度不同的原因在于地形差异造成的局地风场差异。  相似文献   

5.
人工增雨作业是森林灭火的一个重要科技手段,作业条件预报与作业时机的把握是作业成败的关键。本文以湖南省“20130810”大乘山重大森林火灾人工增雨作业情况为基础,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作业条件预报与作业方案设计进行分析,采用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参量变化、最大相关系数的雷达回波跟踪法(TREC)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乘山重大森林火灾人工增雨作业通过捕捉台风外围边缘快速生消的积云云系,有效地让局地积云降水降落到了位置相对集中的火场,8月15日第7、第8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5 min后雨势加大,有效压制火势,及时解救了火场被困人员;8月16日第11次作业为明火扑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局地积云开展森林灭火人工增雨作业,使用火箭、高炮等地面装备更容易抓住作业时机,针对大范围的积层混合云系更适合开展飞机增雨作业,飞机在火情侦察拍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韩经纬  吴学宏  宋桂英 《气象》2007,33(8):52-59
应用观测资料、云图产品、T213数值预报产品资料,对2006年春季内蒙古"5.25"特大森林火灾防扑火关键期转折性降水的特点和成因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火场区域的呼伦贝尔市气温偏高3~4℃、降水偏少90%~100%。防扑火关键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及我国低纬地区,700hPa水汽通量中心值达19.7g.s-1.cm-1.hPa-1,同时低层我国江淮流域存在偏东气流携带的水汽补充。正涡度平流的输送使火场区域东风切变维持加强,在火场区域存在一个垂直速度上升区,中心值达-15.6×10-3hPa.s-1,散度场的垂直分布具有较好的抽吸效应,高层辐散对降水区域的引导作用明显。火场区域的热力因素使这一区域的降雨量加大。结果表明,异常的大气环流导致火场区域前期高温、干旱;防扑火关键期转折性降水的主要条件是长距离的水汽输送;在防扑火关键期的降水过程中,动力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相似文献   

7.
潮州市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发布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6年10月底~11月中旬和2007年1月底,潮州市出现了长时间干旱少雨,全市发布了不同级别的森林火险预警信号,这是自《广东省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颁布实施以来潮州首次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号,通过对两次实际操作的分析,结合历史统计资料归纳出本地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号的气象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正>1引言黑龙江省是林业大省,每年3月15日-6月15日、9月15-11月15日为重点防火期,森林火险等级预报、森林火险预警及扑火期的火场预报是决策服务重点,尤其是扑火期的火场预报,对时空分辨率、要素的精细化程度要求均较高。近年来,随着《现代气象预报业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1]实施,预报技术的发展,目前较高精度的0-72 h逐3 h、空间分辨率5*5 km滚动制作的多要素智能网格预报已经有业务化产品[2],同时黑龙江省也正在开展3 d风的12 h逐小时的临近预报研究。预报精细化程度不  相似文献   

9.
1 引言 6月26日黑龙江省呼中县发生了重大森林火灾,前期由于暖高压控制,使当地出现了异常高温天气,给扑火带来不利影响。由于火场风力大,气温高,加之地形复杂,给扑救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大火一直持续到7月3日。此次森林火灾来势之猛、火点之多、涉及范围之广,在夏季雷击火历史上罕见。7月3日,受高空槽和冷空气的影响,黑龙江省将自西向东出现一次降雨过程。  相似文献   

10.
基于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对象、发布渠道、发布数量等要素,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的客观化评价指标体系。定义了公众服务发布能力指数、决策服务发布能力指数、基层服务发布能力指数和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对象完整性指数,提出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综合指数。并根据2020年江西省、市、县现有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对象、发布渠道等信息,计算得到江西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综合指数为81%。农村基层单位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低于城市,网格员和气象信息员的基层服务发布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1.引言对负责森林火险天气预报人员来说,查看一下简单的气象图表,并确定气象条件是否有利于星星之火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大火那将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近地面天气状况是受制于高层天气过程的,而火灾又是一种三度空间现象,与大气的铅直剖面关系密切。风和温度随高度变化影响大气对流的强弱,也影响林火的发生和发展。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这些因素对森林天然火灾的影响。 1954年,拜厄姆(Byram)提出了在“点燃”林火的上空是某些特殊的风廓线。其要点之一是在火场的上空,风力由近地面的最大值一直到大约2400米附近的高度,而后随高度递减。他认为这样有利于火场上空对流柱的发展,由此能增强在地面火势的强度。  相似文献   

12.
呼盟林火及草原火预报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呼伦贝尔盟3O多年的林火及草原火资料以及天气、气象资料,考虑了引火火源、地形地势、森林及草原可燃物类型、地面可燃物负荷量、植物含水率、植物返青状况等多种因子,根据理想的火烧模型和理论,采用以火报火的系统工程,全面系统地分析论述了林火及草原火预报的各种指标、模型和基本理论,并研制出了客观配套的“呼盟林火及草原火预报系统软件”。该预报系统软件包括火险等级、火强度等级、火烈度等级、火苗高度、蔓延速度、蔓延距离、火线长、火场面积、火场周边长、有效安全点火灭火的最小距离及相应逆风区火速、雷击火卫星遥感监预测等多种短中长期林火及草原火预报模型和产品。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智能网格气象产品、全国森林植被分布数据,选取动态气象因子和静态植被因子,建立了精细化森林火险气象预报模型并开展业务应用。利用火灾个例以及重点防火期内森林火灾实际过程,对模型预报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火险预报模型通过加入静态植被因子,考虑了不同类型的可燃物特征,基于GIS研发了精准到林区网格的精细化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客观预报产品;②我国西南、华南、东北、华北等林火高发地区的重点防火期期间,降水晴雨准确率较高,采用的智能网格气象预报产品为模型提供了可靠、精细的动态气象背景场;③模型对火险气象条件模拟效果较好,对森林火灾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④模型实现了基于植被的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网格化预报,产品空间分辨率5 km,预报时效为10 d,在国家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短、中期无缝隙精细化预报以及火场保障服务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乌日娜同志1987年开始从事内蒙古气象卫星遥感工作,先后担任卫星遥感科副科长、科长。在工作中兢兢业业、勇于奉献、开拓进取,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近年来,我区的东北部林区连续出现干旱,属火险高发区,卫星遥感每年的春秋季防火期,几乎都成为春夏秋三季连防,从3月15日一直持续到11月15日,在这2 0 0多天,她和全科同志放弃了节假日,尽职尽责地坚守在工作岗位上。2 0 0 2年7月2 7日,我区北部原始林区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她带领全科职工连续奋战了2 3个昼夜,密切监测火情发展情况,及时为有关部门传输遥感监测图、火场气象条件分析和火场动态分析等…  相似文献   

15.
利用北斗卫星短报文通信功能,以广播方式发布预警信息,可提高预警信息的覆盖范围和时效性, 填补我国海洋及陆地边远地区预警信息发布空白。但北斗卫星预警信息发布存在传输速率低、冗余信息量大、长预警信息发布成功率低的问题。该文对北斗卫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系统结构、协议体系和关键问题开展研究,通过指挥机并联、预警信息编码、影响区域识别、联合补包等方法,解决了北斗卫星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该文设计了预警信息网络发布协议、预警信息北斗发布协议和预警信息北斗传输协议,并开发了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6.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是针对于气象预警和气象产品对外发布的平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主要对现有的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以下简称国突)信息数据处理中心进行业务对接,实现了收音机手段信息发布的全程监控,可一键在多平台发布天气预报、灾害预警和气象服务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手段系统除涉及与终端通信外,还可实现国家级,省、市、县等各级通信,同步预警相关信息及设备信息。  相似文献   

17.
赵慧颖  孟军  宋卫士  王彦平 《气象》2007,33(2):107-111
利用极轨卫星遥感资料、气象资料,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对2006年5月16日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区重大火灾发生、蔓延的气象条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高温少雨型严重干旱、大风是林火发生和蔓延的重要背景。(2)计算的森林可燃性的综合指标为395、423,表明应是雷击起火,与实际情况相符。(3)风力4级、气温5.9~6.5℃时,火场火势的蔓延速度为137.2hm2·h^-1;风力5级、气温7.6~8.4℃时,火场火势的蔓延速度为173.2hm^2·h^-1。(4)风力在4~5级之间变化、气温在5.9~8.4℃之间变化时,火场火势的蔓延速度一般为137~173hm2·h^1,可为以后的林火预报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预警信息发布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文章以所收集到的内蒙古地区各行业部门基础数据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融合对接,依托内蒙古气象局已建成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各类信息发布手段,整合和利用已有、在建和将建项目的相关资源,统一标准,使其能够与其他厅局发布系统、发布通道友好对接,以开放性和兼容性为原则,形成全区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的靶向发布以及精准研判等功能,最终做到预警信息的精准发布。  相似文献   

19.
多种发布渠道的气象服务信息综合发布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锦泉  曾峰  李游 《广东气象》2010,32(3):63-65
详细介绍现有各种气象信息发布方式,分析了建立综合气象信息发布平台对现有信息发布方式进行整合的必要性。综合气象信息发布平台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可视化、人机交互式的设计理念,并运用了单一信息源生成与多种信息发布模式对接的方法,在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产品及监测资料的发布方式上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先进性。实际应用表明,该平台极大地提高了气象信息发布的效率和成功率,并为今后增加其它信息发布渠道提供了扩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20.
基于WebGIS、HTTP通信、数据库等技术,制定了一键式预警信息发布规范,有效整合了电子显示屏、预警大喇叭、手机等预警发布终端,开发了气象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平台,实现了地图综合显示、气象数据叠加、任意预警区域选取、一键式发布预警信息等功能,提高了预警信息发布的可视化水平,保证了多终端预警信息发布的高效性、一致性。该系统的一键式信息发布技术,为气象预警发布开拓了新思路,能够有效提升业务水平和预警发布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