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叙述了选自厦门海区分离的10株烃降解菌在25℃7天中对8种烃及其混合烃的降解作用,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降解率.实验结果表明,不同菌株对8种烃的降解率不同,表现了菌属间的差异:烷烃的降解率高于芳烃,所有菌株都能降解正十六烷,而对芳烃的降解率较低,但在混合烃中它的降解率高于单一芳烃的降解率;碳数少的烃类降解率高于碳数多的;联合菌株比单一菌株对混合烃的降解率有一定促进作用;烃浓度是影响降解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近代海洋微生物降解石油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付产品约611万吨[27]。严重地污染了海洋环境。近代发现海洋中存在着能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而且有多功能的分解代谢能力,能对油污分解、氧化,并在这基础上生长、繁殖。又加强了降解能力,起到保护海洋环境的作用。比用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油污更能获得优良的水质。因  相似文献   

3.
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的筛选及降解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青岛港口海水中筛选出了4株适宜海洋环境的高效烃降解菌,根据传统的细菌鉴定方法将这4株菌鉴定到属,其中N1为脂肪杆菌属,N2为海球菌属,N3为微杆菌属,N4为动性球菌属。考察了温度、盐度和pH对4株混合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适合中性偏碱性环境生长,具有一定的耐盐性,并能耐受较低的温度,适合海洋环境。N4菌具有较宽的底物利用范围,对高浓度原油的耐受能力较强,当原油的浓度为2.5%时,其降解率仍可达到60%以上。通过构建优势混合菌发现,4株菌混合时对原油的降解能力最强。其降解原油的最佳pH=8,最佳盐度为NaCl%=3%。  相似文献   

4.
报导使用气相色谱法测定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柴油的正烷烃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 ,石油烃降解细菌对正烷烃有明显的降解作用 ,混合菌株的降解率明显高于单菌株的降解率 ;在2 0℃的条件下 ,经过 2 1 d后 ,绝大部分的正烷烃被降解 ,总的降解率为 94.93% ,其中细菌的降解率为 75.67% ,理化降解率为 1 9.2 6% ;温度对正烷烃的降解率有明显的影响 ,温度在 1 0℃时 ,正烷烃降解速度较慢 ,在 2 0℃正烷烃的降解比 1 0℃快 ,在 35℃的条件下 ,正烷烃的降解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浙江省海岛海域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丰度分布及其种群组成。在整个浙江海域所布设的102个站位中,96%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5个/dm^3,低值出现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在杭州湾南部水域所布设的26个站位中100%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40×10^2-1.2×10^5个/dm^3;石油烃降解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浙江省海岛海域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丰度分布及其种群组成。在整个浙江海域所布设的102个站位中,96%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5个/dm3;低值出现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在杭州湾南部水域所布设的26个站位中100%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40×102~1.2×105个/dm3;石油烃降解细菌与异养细菌比值的高低与该海区受油类物质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本海区所分离到的石油烃降解菌的优势菌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相似文献   

7.
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Ⅰ.石油烃降解的实验室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近岸海洋环境中的4株降解石油烃丝状真菌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试海洋丝状真菌与海洋细菌相比,其降解速率高;适应油种、油量和油组分的范围广;并且在降解石油烃时不需要增加溶解氧和氮、磷营养盐等附加条件。这些证明,应用海洋丝状真菌清除海上油污更具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8.
海洋石油光化学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油进入海水会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以往的研究已证明光化学氧化在石油及其精炼产品风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光化学氧化机理主要在于接受日光照射的能量,以不同的方式与溶解氧结合,从而最终降解石油烃.生成的光氧化产物一般为羧酸、醇、醚、羰基化合物等几类,还有一些产物尚不能确定其结构.光氧化产物仍然存在毒性,对海洋生物等十分有害.在动力学方面,针对其某一组分已证实为一级反应动力学行为,并定量地得出了速率常数.光降解速率会受到光照条件、溶解氧、金属离子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的研究表明,对石油光化学进行深入探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海洋石油光化学降解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油进入海水会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以往的研究已证明光化学氧化在石油及其精炼产品风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光化学氧化机理主要在于接受日光照射的能量,以不同的方式与溶解氧结合,从而最终降解石油烃。生成的光氧化产生一般为羧酸、醇、醚、羰基化合物等几类,还有一些产物尚不能确定其结构。光氧化产物仍然存在毒性,对海洋生物等十分有害。在动力学方面,针对其某一组分已证实为一级反应动力学行为,并定量地得出了速率常  相似文献   

10.
海洋丝状真菌降解原油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报道了分离自近岸海洋环境中的4株降解石油烃丝状真菌的实验室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受试海洋丝状真菌与海洋细菌相比,其降解速率高;适应油种、油量和油组分的范围广;并且在降解石油时不需要增加溶解氧和氮、磷营养盆等附加条件,这些证明,应用海洋丝状真菌清除海上油污更具有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1.
我们在厦门港东部海域进行围隔生态的油污染试验,研究烃降解菌的生态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异养菌的数量比烃降解菌数高2-4个数量级;(2)油浓度,颗粒有机碳、氮和磷与菌数有正的相关性;(3)烃降解菌的种类组成为革兰氏阴性菌占绝对优势,其中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00%;(4)加入分散剂有利于烃降解菌的生长,烃降解菌的数量直接影响降解率.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厦门港东部海域进行围隔生态的油污染试验,研究烃降解菌的生态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异养菌的数量比烃降解菌数高2—4个数量级;(2)油浓度,颗粒有机碳、氮和磷与菌数有正的相关性;(3)烃降解菌的种类组成为革兰氏阴性菌占绝对优势,其中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为100%;(4)加入分散剂有利于烃降解菌的生长,烃降解菌的数量直接影响降解率。  相似文献   

13.
海洋微生物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作者从沿岸海域分离了38株有机磷农药的耐药菌,用分批培养法进行富集培养,得到有机磷农药的降解菌,并着重研究了其中两株菌对甲胺磷农药的降解情况,其结果表明,在10d内,降解菌株1对甲胺磷的降解率为59.1%,降解菌株2的降解率为53.3%,在各自的安磷培养液中,降解菌株1的数量大于降解菌株2;在甲胺降解过程中,其毒性逐渐减弱,降解菌株1所引起的毒性下降幅度大于降解菌株2。  相似文献   

14.
海洋细菌对石油烃类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美丽 《海洋科学》1978,2(2):48-52
目前,在海洋污染中,石油烃的污染最为严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海洋的石油烃类大约有六百万吨。 石油入海后,发生了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的变化。其中,海洋细菌对石油烃类的降解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在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有许多能够降解石油烃类的细菌存在,这些细菌对石油烃类的氧化能力相当强。此如,  相似文献   

15.
1引言现有的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4],从海洋环境中分离出的降解石油烃细菌和酵母不仅对不同油种降解差异较大、降解率较低,而且它们大都在小油滴中生长,那里的营养盐和氧含量往往限制其生长繁殖和降解石油烃能力,所以,要应用海洋细菌和酵母清除海上油污,就...  相似文献   

16.
分析石油烃在海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变化和对海洋浮游植物的影响,并对石油烃污染的防治对策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见解,旨在为国内对海洋石油烃污染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海洋石油降解微生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刘陈立  邵宗泽 《海洋学报》2005,27(4):114-120
以柴油为惟一碳源,从胜利油田黄河码头和厦门储油码头两个海水样品中富集得到两组柴油降解菌,共9株细菌,1株真菌,它们对柴油都有降解能力.16SrDNA鉴定结果表明这9株细菌中有3株摩加夫芽孢杆菌、1株施氏假单胞菌、1株腊样芽孢杆菌、1株反硝化产碱杆菌.1株阿氏葡萄球菌、1株食烷菌和1株类似很小海旋菌的未知新菌(M-5),其中B-5对柴油的降解能力最强,已报道的食烷菌属中其他种的同源性最高,为95.2%,表明它是该属中的一个新种.实验中获得的惟一一株真菌M-3属于假丝酵母,对柴油有较强的降解和乳化能力.实验中还从B5和施氏假单胞菌M-2中扩增到了烷烃降解的限速酶烷烃单加氧酶的基因片断,其中B5编码了一种新的烷烃单加氧酶.这些菌在石油污染的海水自净中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于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18.
海洋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从海域沉积物中富集分离出以芘作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海洋微生物,以ST4富集培养的混合微生物作为研究对象;该海洋混合菌株能利用菲(Phe)、芘(Pyr)、荧蒽(Fla)等多种多环芳烃;在不同浓度的芘的降解中,当芘的浓度为50mg/dm^3时,其生长水平和降解速率最高;当芘的浓度为200mg/dm^3时,其生长受到抑制,芘几乎不能被降解。外加营养盐酵母浸出液和葡萄糖促进降解微生物的生长,提高降解速率。研究表明了海洋微生物在多环芳烃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张景镛 《海洋科学》1980,4(3):42-46
关于海洋的石油污染问题,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注意。然而,目前作为消除海洋油污主要手段的物理、化学方法,都具有很大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海洋微塑料污染与塑料降解微生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塑料垃圾在近海、大洋水体和沉积物中均广泛存在,并不断累积,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了重大威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本研究从环境生态和塑料降解微生物两个角度回顾了近几年相关方向上的研究进展,包括国内外海洋塑料特别是海洋微塑料在近海与深海等环境中的分布与丰度,以及近海、大洋等环境中降解菌多样性及其降解机制。总体而言,微塑料广泛分布在多种海洋环境,特别是在河口和近海的海水和沉积物,近岸沙滩,以及大洋环流中心;目前已报道的塑料降解菌及其降解酶主要来自陆地土壤和塑料垃圾处理环境,并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降解菌和降解酶的研究最为深入。当前,中国科学家已在近海、大洋深海(深渊)以及极地等大洋环境中,开展了微塑料分布特征和丰度调查,并在生态危害方面开展了研究,但在海洋塑料降解微生物方面还鲜有报道。塑料在海洋环境中的最终归宿以及微生物在塑料降解过程中的作用亟待评估,建议在大洋深海科考中整体布局、联合开展这两个方面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