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海水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气相色谱法和阴极溶出伏安法等。比色法测定的灵敏度较低,远不能满足海水中ppb级或亚ppb级硫化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条件;离子选择电极法设备简单,方法简便、快速,可测至10^-6M的硫化物,有些自制的电极可测到ppb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海水中硫化物的测定方法有比色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气相色谱法和阴极溶出伏安法等。比色法测定的灵敏度较低,远不能满足海水中ppb级或亚ppb级硫化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需要一定的仪器设备条件;离子选择电极法设备简单,方  相似文献   

3.
当前,离子选择性电极已广泛用于海洋化学领域,对于海水中微量硫化物的测定,与碘量法和比色法相比较,电极法不仅灵敏、简便,而且能够实现对环境或体系中硫化物的连续自动监测。特别对于海洋底质间隙水中硫化物的现场测定,电极法更有独到之处。已往报导使用硫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天然水中硫化物的方法中,通常采用硫化银压片成膜电极。这种电极具有比较稳定的响应性能,但是对于低浓度硫化物则响应较慢,电极结构不适于底质样品和微区测量。Berner所用化学成膜硫电  相似文献   

4.
当前,离子选择性电极已广泛用于海洋化学领域,对于海水中微量硫化物的测定,与碘量法和比色法相比较,电极法不仅灵敏、简便,而且能够实现对环境或体系中硫化物的连续自动监测。特别对于海洋底质间隙水中硫化物的现场测定,电极法更有独到之处。已往报导使用硫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天然水中硫化物的方法中,  相似文献   

5.
DPD比色法测定电解海水产生的有效氯浓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是用DPD(N,N-二乙基-1,4-苯二胺)比色法测定电解海水中的有效氯浓度,并将测定结果与碘量滴定法测定有效氯浓度相比较。此外,对该方法在海水中的实验条件进行了试验。结果得出,在海水环境下,DPD比色法在常温下,波长为550 nm,pH值6.5左右,显色后10 m in内测定。在海水中用此方法测定有效氯浓度的范围在0~2 m g/L,误差在5%以下。  相似文献   

6.
周锦帆 《海洋与湖沼》1984,15(6):521-526
海水中硫酸根的测定至今仍用费时的重量法。铅离子选择性电极虽能准确地测定SO_4~_,但样品中大量的Cl~-干扰SO_4~(2-)的测定。Mascin为使海水中的SO_4~(2-)与Cl~-分离,将海水样品通过Ag~ 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海水中的Cl~-,接着又通过H~ 型阳离子树脂(树脂层均为15×0.5cm)分离Ag~ ,最后将流出液调到pH 5—6后,用铅离子选择性电极为指示电极进行电位滴定。该方法较烦,且树脂易被Ag~ 氧化而使交换容量变得很低。Scheide采用将样品稀释100倍,不经分离而直接在80%异丙醇溶液中进行Gran  相似文献   

7.
据文献报道,海水中若干微量金属离子的浓度,远低于饱和含量。并认为,对于Zn、Pb、Cu、Cd等许多元素来说,吸附可能是个控制浓度的因素。硫化物沉淀也可能出现,但可能不是浓度的控制因素。 本文用可靠的极谱法,对海水中Zn++、Pb++,Cu++、Cd++的饱和含量进行了研究,并与作者的单池示差反向极谱法现场海水测定数据作比较;进行了Zn++、Cu++的吸附试验;探讨了海水中微量金属离子与环境间可能存在的平衡过程。从而,探明了海水中微量金属元素的离子浓度(包括不稳定络合物)及其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8.
对臭氧总残留氧化物(TRO)常用3种检测方法(碘化钾-N,N-二乙基-1,4-苯二胺(KI-DPD)分光光度法、硼酸碘化钾(H3BO3-KI)比色法、靛蓝二磺酸钠(IDS)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0~0.5 mg/L的TRO浓度范围内,KI-DPD分光光度法和H3BO3-KI比色法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040 mg/L和0.034 mg/L,并且这两种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重复性较佳,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0%,低于传统碘量法;而IDS分光光度法只有在高浓度臭氧海水样品(0.6~1.2 mg/L)检测时,RSD才小于5.0%,且测定浓度明显低于另外两种方法。故对于海水养殖水体中的TRO检测,KI-DPD分光光度法和H3BO3-KI比色法均准确有效,并且H3BO3-KI比色法在检测操作上更为简便快捷。  相似文献   

9.
改进了离子液体/水界面聚合方法,将苯胺和掺杂剂溶解在离子液体相中,成功合成了对甲苯磺酸聚苯胺(PANI-TSA)微/纳米纤维和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HCl)微/纳米纤维,其平均直径分别为488和183nm。考察了掺杂剂的浓度对聚苯胺微/纳米纤维的形貌及电导率的影响。实验发现离子液体相中掺杂剂的浓度越高,合成出的聚苯胺微纳米纤维直径越小,以PANI-TSA为例,当p-TSA的浓度由0.005mol·L~(-1)增加到0.05mol·L~(-1)时,PANI-TSA的平均直径从488nm逐渐减小到183nm,相应其室温电导率由1.6×10~(-3)S/cm增加到4.9×10~(-3)S/cm,表现出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微塑料对黑海参(Holothuria atra)免疫及消化生理的影响,将体重为(47.61±6.97) g的黑海参暴露于添加了不同浓度(0、10~2、10~4、10~6粒/L)聚苯乙烯微塑料的海水中,分析了黑海参的免疫和消化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海水中的微塑料浓度对黑海参体腔细胞的数量和吞噬活性,体腔液中酸性磷酸酶(ACP)、溶菌酶(LZM)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碱性磷酸酶(AKP)活性没有显著影响。随着微塑料浓度升高,黑海参的体腔细胞数量以及体腔液中ACP、LZM和SOD活性呈先持续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体腔细胞数量、体腔液中ACP活性均在104粒/L浓度达到峰值,体腔液中LZM和SOD活性则在10~2粒/L浓度达到峰值;而体腔细胞的吞噬活性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而持续增加。黑海参消化道内的淀粉酶受海水中的微塑料浓度的影响显著(P0.05),胰蛋白酶活性和脂肪酶活性没有显著变化。随着微塑料浓度升高,黑海参肠道淀粉酶活性呈先持续增加,在10~4粒/L浓度达到峰值,而后又降低;胰蛋白酶活性随着微塑料浓度的增加持续增加;而三种微塑料浓度下黑海参的脂肪酶活性均低于空白组。由此可见,海水中添加微塑料后,黑海参体内产生了免疫防御反应,并倾向于优先消化淀粉和蛋白质以快速获取能量从而适应周围环境的改变;海水中高浓度的微塑料可能对黑海参的体腔细胞结构产生损伤,导致其免疫防御能力下降,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11.
亚铁氰化铜-硅胶现场浓集γ能谱法测定海水中137C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用无机离子吸附剂CuFC-SiO_2从海水中浓集~(137)Cs,然后用r能谱仪测定海水中~(137)Cs活度的简易分析测定方法。研究了过柱海水速度和海水中~(137)Cs活度变化时吸附剂对海水中~(137)Cs吸附效率的影响,探讨最佳过柱速度和吸附效率。本方法与磷钼酸铵-碘铋酸铯-β计数法有良好可比性。方法准确,简便,安全且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2.
HA-5型微机海水营养盐自动分析仪是适用于海水中NO_3~-、NO_2~-、NH_4~+、PO_4~(3-)、SiO_3~(2-),含量测定,是微机化的自动高速分析仪。该仪器也可以用于养殖、环保,水质现场对上述离子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物质海 -气通量计算新建议中将物质海 -气通量计算公式 F=K(CL- b Cg)中的 CL 用CL ( SML ) 代替。本文着重于对公式中质量迁移系数 K的讨论。在测定了海水微表层、次表层水粘度并同时测定了其它一些化学参量基础上 ,得出如下结论 :海水粘度与盐度、碱度有一定相关性 ;微表层与次表层海水的粘度变化小于 3%。因此 ,海水微表层效应影响 K值 ,与海水微表层效应影响物质浓度相比 ,可以不考虑。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海洋环境研究工作的日益深入,海水中痕量元素的测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海水中一些元素的浓度很低(10~(-9)—10~(-12)g/g),但弄清它们的确切含量和分布,对海洋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却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广大海洋工作者,对海水中诸如Pb、Cd 、Se、Th、Tl、Cu、Mo、Zn、U、G、Ba、Re等痕量元素的测定颇感兴趣。测定如此低含量的元素,大多数情况下都需要分离和富集。因此,不可避免地要使用一些化学试剂。而试剂中也含有一定量的被测元素,即通常所说的试剂空白,因为海水中被测  相似文献   

15.
当前比较理想的钾离子选择性电极是采用缬氨霉素作为活性物质的液膜电极,其K_(K,Na)~(pot)值可达5×10~(-5)。国内现有商品钾离子选择性电极主要是以大环聚醚作为活性物质的PVC膜钾电极,其K_(K,Na)~(pot)值约为3×10~(-3)。天然水中常有大量钠离子与钾共存,电极的K_(K,Na)~(pot)值是决定其实用性能的基本参数之一。海水中的钠/钾浓度(m)比值平均为46,对于国产钾离子选择性电极来说,钠干扰将会导致14%的正误差,因此,实用中必须予以校正。此外,钾离子选择性电极在含有大量钠离子的溶液中,性能容易褪化,也给使用带来不少麻烦。  相似文献   

16.
海水中超痕量钨及痕量钼的极谱催化波连续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超痕量钨与痕量钼的极谱催化波连续快速测定方法,在0.04MHCl—2.0×10-4M二苯羟乙酸的天然海水体系中,钨于-1.2伏(对SCE)出现一个十分灵敏的氢催化波,可定量测定低达5×1012M,在此体系中加入适量KClO3,则可在-0.3伏测定相当灵敏的钼平行催化波,测定限量低达6×10-10M,海水取样少于50毫升,便可直接测定其钨与钼含量。  相似文献   

17.
用自行设计安装的磁力浮沉子法密度装置测量溶液密度具有±3×10~(-3)kgm~(-3)的灵敏度,±3.5×10~(-3)kgm~(-3)的精密度。25℃时测定Nacl溶液的密度与Millero测量值平均偏差为2.6×10~(-3)kgm~(-3),求得NaCl的φ_v~0值为16.61(cm)~3mol~(-1)。 对12批中国标准海水及24个稀释中国标准海水的密度测量值(温度在15~25℃之间)与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计算值之间平均偏差为3.4×10~(-3)kgm~(-3)。实验结果表明中国标准海水及其稀释海水的密度与盐度及温度的关系遵从1980年国际海水状态方程。为中国标准海水作为溶液密度测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蔡阿根  胡泳絮 《台湾海峡》1991,10(4):315-320
本文应用微电泳法研究天然水体的Na~+、K~+、Cl~-、Mg~(2+)、Ca~(2+)和SO_4~(2-)等主要离子与水合氧化铁表面的相互作用,分析了各离子浓度对水合氧化铁电泳淌度的影响和体系pH值的变化。结果表明,Na~+、K~+和Cl~-离子几乎不与水合氧化铁表面相互作用;Mg~(2+)、Ca~(2+)和SO_4~(2-)离子与水合氧化铁表面发生吸附作用,在pH为7.5左右的介质中,吸附能力的次序为Mg~(2+)>Ca~(2+)>SO_4~(2-)。  相似文献   

19.
半微分电分析法是近年才提出的一种新分析技术,它是记录电流的半微分值与电压的关系(e-E曲线),有关理论和应用正在发展。在海水分析方面,作者应用该技术以同位镀汞膜电极溶出法,对海水中重金属的测定已作了报道。本文则研究玻璃碳固体电极电化学溶出半微分电分析法的特点与应用。研究表明:本方法在适当条件下可连续测定海水中痕量铅、铜,灵敏度高,测定下限达10~(-12)M数量级,操作简便,且可避免使用有毒元素汞。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金属络合物通式模型,在IBM-PC计算机上计算了不同pH(7.5~9.5)、碱度(2.3~2.5mmol dm~(-3))和加入不同浓度的铜离子(1.0×10~(-4)~1.0mg dm~(-3))条件下,海水培养液中铜的主要化学存在形式分配的百分数。还给出了计算机程序框图和主要化学存在形式含量的百分数随pH、碱度和铜浓度变化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