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珠江三角洲△22孔的沉积特征及地层划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蓝先洪 《海洋与湖沼》1991,22(2):148-154
根据珠江三角洲中山市民众乡Δ22孔岩芯的粒度、重矿物、粘土矿物、古生物、地球化学及~(14)C测年等资料,探讨了晚更新世以来沉积层的沉积特征及其地层划分,Δ22孔地层可分为上更新统和全新统两大部分,各自还可划分为三层;并论证了珠江三角洲晚第四纪海进海退过程,认为珠江三角洲受到过两次海侵。  相似文献   

2.
由周慕林研究员主持编著的“中国地层”第14册——“中国的第四系”;已在近期出版发行.它是在全国地质系统对各省区进行地层表编制工作的基础上,经过精炼、提高,首次对全国第四系划分进行的系统总结.应该说,此书是全国各系统、各部门广大的第四纪地质工作者多年辛勤劳动成果的反映.书中绝大部分章节由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第四纪地质室编写.书中总结了我国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类型及分布,第四系划分原则及方案,西北、青藏、华北、华南、东南地层区的第四系划分与对比;初步总结了我国第四纪古脊椎动物群、孢粉学的研究状况,介形类、有孔虫、陆相腹足类及硅藻的地层学意义;同时,亦总结了第四纪磁性地层学、火山及火山岩、第四纪矿产、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太平洋中部5个长柱状岩心古地磁样品的测量分析,对区内早中新世以来的松散沉积层进行了磁性地层的划分对比,确定了各孔研究深度内沉积层的时代,认识到太平洋中部新世以来主要有两个沉积时期和两个沉积间断时期。第一沉积期分别到早中新世末或中中新世初停止沉积,为主沉积期,沉积了岩心的大部分。从晚上新世或第四纪初开始沉积到第四纪中晚期停止沉积的是第二沉积期,从早中新世末或中中新世初至早上新世或第四纪初为主  相似文献   

4.
大陆架科学钻探300m首钻选址于南黄海陆架区,以钻穿第四纪地层为目标。针对钻孔施工要求及后续研究的需要,提出钻孔部署的原则。在分析南黄海陆架区地形地貌、水深、第四纪沉积物厚度、沉积历史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多道地震、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及钻孔等资料,敲定了井场调查合理区。同时,在调查区对限制钻探工作的地貌类型和地震相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定钻探位置。另外,还根据调查区单道地震的特征对首钻300m钻孔的纵向地层及岩性特征进行了预测,为实施第四纪地层全取心钻探提供依据。近日,海上300.1m钻探取心的成功实施,表明孔位选取和沉积地层预测的技术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上海地区晚第四纪磁性地层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上海地区曹阳孔的沉积磁组构资料,对该孔所揭露的地层进行划分。其结果与古生物、同位素及沉积物粒度分析资料相吻合,五个层段对应于晚第四纪冰后期以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层层序特征。研究认为,K、P、L、F、q组合特征是分辨古土壤与海相层、海相层内部沉积相变界线的高分辨率标志,可作为地层划分的新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7年基于冀东南堡海域所做的浅地层剖面资料,根据沉积物的岩性变化,沉积物密度、含水性、含气程度及沉积层构造、层面特征、沉积层延伸与错断及侵蚀构造等形成的反射波记录对第四纪沉积层进行解释。对浅部主要地层层序进行了划分,并分析了该区域主要灾害地质因素,如埋藏古河道、浅层气、断层等。并对浅地层剖面解释中遇到的问题(如二次波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南黄海浅层声学地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数字地震仪、地质脉冲仪和3.5kH_Z真浅层剖面仪测量结果显示:南黄海地层可分为三个大层组,即第四系、上第三系和下第三系(或第三系以前的地层)。它们分别沉积在南、北两个沉积中心中,这两个沉积中心始终控制着盆地的沉积。在盆地发展过程中,西部大陆的物质一直是盆地沉积的主要物质来源。第四纪时,黄河已经显示了它对南黄海影响的主导地位。无论是第三纪还是第四纪沉积物均以陆相为主。第四纪的地质历史是复杂多变的,至少有两次以上的成陆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5大含油气盆地边缘断层均是上冲到顶,前第四系地层逆冲到第四系地层之上,说明中国西部含油气盆地和周边时代老的山体最终的形成是在第四纪时期。由于盆地是伴随着第四纪构造层中形成挤压背斜而最终形成的,故而在柴达木盆地第四系构造中成功找到天然气,因此对第四系油气藏的勘探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岩性特征、沉积旋回、接触关系、孢粉和微体古生物等资料,对大小凌河地区的第四纪地层进行初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第四纪以来的沉积物及其特征,并分析晚第四纪以来的海相地层与海侵特征。  相似文献   

10.
闽南沿海前湖剖面及其第四纪地质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晓云 《台湾海峡》1997,16(2):117-127
前湖剖面第四系出露比较完整,层次清晰,发育有炭质层、铁盘、重矿砂砾石层、“老红砂”层和玄武岩等特殊地层,是一个研究闽南沿海第四纪地质问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地表露头剖面。本文通过对前湖剖面中系列样品进行测年、微古、孢粉、矿物、粒度等综合分析研究,探讨了闽南沿海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动、“老红砂”的形成年代及成因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山东荣成没岸晚第四纪埋藏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钻孔资料表明,山东荣成沿海的第四纪地层中,全新世沙坝-泻湖沉积体系之下,大多埋藏着晚第四纪冲积扇,其中的粗粒沉积层常常是很好的含水层。鉴于沉积构造在钻孔中有时显示的并不明显,本文将以岩性及旋回性,粒度,分选,磨园度,矿物组成以及大型相序等方面讨论和识别埋藏冲积扇沉积物。荣成的埋藏冲积扇形成于晚第四纪低海面时期,分布于沿海丘陵坡麓直到滨海地带。目前,冲积扇的中,上部是淡水补给区,其中部或前缘以隔山层  相似文献   

12.
华北地区海陆相第四系的生物地层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是我国第四系研究的典型地区,很多研究者曾对其作过较为全面的讨论.但过去仅研究陆相地层与生物群,缺乏海相化石与年代地层学控制,致使一些有关地层时代与地层对比问题未获解决.六十年代以来,华北地区第四纪海相层与化石的发现、为进行第四系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前景.作者及何炎对华北第四纪有孔虫做了一系列研究.安藏生及本文作者对北京平原第四系磁性地层学、海相微体与超微化石做了研究.1975年与1978年,河北省地质局七队与其它单位对河北第四系作过比较全面的总结.基于上述资料及某些磁性地层学资料,我们有可能探讨华北海、陆相第四系的划分、对比及地层界线问题.一、华北第四纪海相生物地层系统作者将华北约300万年以来的海相第四系与上上新统划分为十个海相化石组合带(以有孔虫为主,见附表.)这十个带均有直接或间接的年代学资料为佐证.各带多有可靠的区域对比资料确定其上、下接触关系,仅有Ⅰ、Ⅱ带的关系尚待进一步澄清.各带的代表性化石皆以它们在我国的首现资料为准.兹扼要分述如下:(一)Ⅰ组合带 代表化石为Ammonia tepida,Evolutononion weiheense,代表剖面  相似文献   

13.
渤海新近纪古湖发育的直接证据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渤海5口钻井的沉积有机质分析,以沉积有机质中浮游藻类丰度和类型、无定形有机质含量变化以及地层序列中富藻沉积层发育程度。作为指示湖相沉积环境发育的标志,确定渤海新近纪湖相沉积层的分布特征及渤海古坳陷湖的发育特征。分析表明,浮游藻类和无定形有机质含量高的层段在馆陶组和明下段都有分布,但发育最好的是在明下段下部。这是渤海新近纪湖相沉积地层存在的直接证据。从湖相沉积发育的差异看,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时期的古湖有着不同的特征,馆陶组早期渤海的湖泊可能很小,馆陶组中、晚期为湖泊扩张期,从含浮游藻类和无定形有机质沉积层纵向变化频繁出现可以看出浅湖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新近纪古湖的盛期是在明下段下部沉积时段,当时渤海淡水湖泊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特殊地质体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构造特征之间的关系,作者以冲绳海槽西侧陆坡和槽底为例,利用地震资料和地球化学方法对该地区上新世和第四纪沉积物厚度、有机碳含量和断裂系统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冲绳海槽西侧及槽底都发育了较厚的上新统和第四系沉积层,上新统厚度约为1000—1500m,第四系厚约为1000—3500m,其中海槽南段存在巨厚的第四系,而且冲绳海槽西侧陆坡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高达0.75%—1.25%,并且沉积速率高达10—40cm/ka,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陆坡发育有与海槽走向一致的NE-SW向断裂系统,以及横切海槽的一系列NW-SE向水平错动扭性断裂系统,其中NE-SW向断层在海槽南段方向变为NEE-SWW,这些断裂系统为烃类气(流)体的运移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在冲绳海槽西侧陆坡发育的海底峡谷、滑塌体、断块隆脊、泥底辟等特殊地质体与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分辨率2D地震资料,建立了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第四纪层序地层格架,将第四纪沉积充填序列划分为3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高位体系域(HST)。根据陆坡进积特征和地层叠加样式、垂向上侵蚀特征变化(其上见下切水道)、中频强振幅同相轴的空间可追踪性等地震反射特征,将高位体系域(HST)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单元HST-I、HST-II。在等时地层格架的约束下,以神狐海域水合物钻探区well-I钻井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自然伽马曲线(GR)通过频谱分析进行米兰科维奇旋回特征的研究,识别出偏心率周期(95ka)、斜率周期(40ka)和岁差周期(22、19ka)。研究区第四纪沉积充填序列主要受偏心率周期(95ka)的控制,偏心率(95ka)对应于旋回厚度11.494m,以此周期和对应的旋回厚度计算出钻探区第四纪沉积速率为12.1cm/ka。通过构建滤波器对测井曲线进行滤波处理,发现95ka的偏心率控制的优势旋回个数在20个左右。对斜率周期(40ka)识别出的高频旋回采用Fischer图解法求取其可容纳空间变化曲线,检验了高精度层序地层划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山东荣成沿岸晚第四纪埋藏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钻孔资料表明,山东荣成沿海的第四纪地层中,全新世沙坝─泻湖沉积体系之下,大多埋藏着晚第四纪冲积扇,其中的粗粒沉积层常常是很好的含水层。鉴于沉积构造在钻孔中有时显示的并不明显,本文书以岩性及旋回性、粒度、分选、磨园度、矿物组成以及大型相序等方面讨论和识别埋藏冲积扇沉积物。荣成的埋藏冲积扇形成于晚第四纪低海面时期,分布于沿海丘陵坡麓直到滨海地带。目前,冲积扇的中、上部是淡水补给区,其中部或前缘以隔水层和上覆的海水或沙坝─泻湖体系隔开,使冲积扇中的淡水得以保存。充分认识埋藏冲积扇的沉积特征和标志,对于荣成沿海或与其条件类似的其他沿海地带的地下水勘探和开发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根据在日照近岸海域施工的地质钻孔和浅地层剖面测量资料,对比南黄海已有钻孔成果,系统地开展日照近岸海域晚更新世以来地层结构特征识别和沉积环境演化重建。结果表明:日照近岸海域沉积地层中见含有有孔虫化石的第二海相层,形成年代介于34.3~41.4 cal.ka B.P.,对应MIS3的暖湿阶段,该层位可能与古三角洲有关。沉积层从上往下分别为:滨海相细砂混杂泥质沉积层(命名为DU1沉积单元);河流-河口相粉砂质黏土夹粗砂、粉砂层(DU2沉积单元);浅海相粉砂质黏土夹粗砂层(DU3沉积单元);河流-湖泊相粗砂夹黏土层(DU4沉积单元)。晚更新世以来日照东部南黄海海域主要经历了2~3次显著的海侵和海退,各区域因条件不同表现有所差异:日照近岸浅水区主要表现为两次海侵和海退,东部深水区主要表现为三次海侵和海退,由于地势高低和侵蚀破坏等原因,总体表现为从离岸深水区域向近岸浅水区域海相地层厚度逐渐减少的趋势,部分地层出现尖灭消失。  相似文献   

18.
松嫩平原西部近200m厚的第四系,基本记录了距今约300万年来地球磁场所经历的极性时与极性亚时的周期变化.东部高平原第四系仅厚70—80m,岩心自上而下记录了布容正向极性时和松山反向极性时的上部.讨论了第四纪底界与内分层、早更新世晚期地层缺失及关于林甸组与泰康组地层断代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利用近年来在山东半岛南部近海采集的浅地层剖面、单道地震等资料,进行精细处理与解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地揭示了研究区内自新近系以来沉积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处在千里岩隆起背景上,第四系和新近系直接覆盖于印支期变质岩系上,由于新近系底界面为向东南缓倾的构造形态,故新近纪以来的海侵层不断向西北超覆,各期地层在厚度图上均表现为北西薄、南东厚的楔形体;全新统地层全区均有分布,最大厚度为15.5 m,整体呈现出楔形体的形态,是最近一次海侵形成的海相地层;上更新统地层的分布受下部构造形态影响较大,在乳山以东海域缺失,整体上在研究区东南部较厚,近岸处减薄,平均厚度约60 m;中更新世沉积仍受到区域构造背景的控制,越靠近南黄海盆地北部凹陷其沉积越厚,反之越薄,直至尖灭消失;下更新世的沉积格局类似于中更新统,也受控于区域构造背景,其分布范围较中更新统更小更局限;上新世时期,黄海海域继续稳定沉降,构造稳定,期间沉积了一层厚度均匀、平坦的地层,厚度大体呈向西北减薄的楔形,等值线变化相对比较平缓;中新统地层作为裂后坳陷沉积的首套地层,其厚度分布特征与新近系底界面埋深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香港地区第四纪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香港第四纪沉积的综合分析认为:香港地区晚更新世晚期的粘土层属湖相沉积层,而晚更新世早期的砂、粉土质砂、砾石层及部分粘土层可能是属河流冲积层及部分是沼泽相沉积层,至于在晚更新世沉积层中是否存在有距今23000—32000年的下海积层,尚待进一步工作验证。香港的风化层、残积土层或老坡积层开始形成及遭受风化作用的主要时期应在中更新世。香港的所谓“上升海滩”砂层的形成,可能与风暴时巨浪将海滩砂卷挟并向岸后较高较远处的抛掷堆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