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王文瑛 《岩矿测试》1984,(3):251-254
金、银矿物在岩石中通常量微,颗粒小,产出形式也比较复杂,用电子探针分析,不仅可以快速准确定出矿物名称,而且配合电子探针的附件背散射电子图象装置、X射线面分布图象装置等可以进一步查清金、银元素的赋存状态。本文主要对该类矿物的定量方法作一介绍。 一、用电子探针分析金、银矿物,其定量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2.
研究金矿矿石中不同成矿阶段载金矿物,有利于金矿的开发利用。采用电子探针对陕西后林沟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确定褐铁矿、石英和黄铁矿是该地区金矿主要的载金矿物,金矿物多赋存于褐铁矿和石英中,以粒间金、裂隙金和少量包体金形式存在。可以得出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共存是该地区找矿的直接标志。  相似文献   

3.
黄裕柱  张宜 《铀矿地质》1989,5(6):337-342
自然界最常见的金矿物是金-银系列矿物。作者利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仪,对我国的金-银系列矿物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着重介绍电子探针定量分析方法和对50个样品的研究成果。样品分别取自我国各主要产金区的不同类型金矿床。研究结果表明,金-银系列的各亚种矿物在我国均有产出,金的含量由98.18%至微量。自然银和金银矿较为少见,自然金和银金矿则是最主要的工业矿物,几乎每个金矿床的样品中都普遍存在,不同类型的样品,金矿物所含的微量元素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金牙金矿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福春  叶荣 《矿产与地质》1996,10(5):300-305
应用电子探针、电子衍射、电子顺磁共振和化学分析等多种现代方法和手段,综合研究载金矿物的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认为金牙金矿中载金矿物主要是毒砂和黄铁矿,金的主要赋存形式是超显微包体金,为解决金芽金矿床难处理的原生矿石提供了科学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后半叶,由于X射线衍射技术及微束仪器(如电子探针)的广泛使用,使得在矿物鉴定中光学性质的应用变得黠然失色了.然而,在有经验的矿物学家手中,光学显微镜在快速鉴定大多数常见矿物和矿物结构特征(这对岩石成因解释至关重要)方面仍不失为最有力的工具.数字图象技术的新进展不久将与光学观测相结合以便进行结构特征的定量测定和快速模式分析.在所有这些应用中,正确的矿物鉴定仍然是最关键的.借助现代计算机的功能可以增进熟练专业人员的技能,对于缺乏经验者也可以大大增加光学技术的效用.原来设想的Minident数据库和程序(Smith及Leibovitz,1986)是一种以分析数据为基础的矿物鉴定工具,这些分析数据可以是从电子探针或从配有X射线Si(Li)探头的扫描电镜  相似文献   

6.
安徽宣城茶亭斑岩铜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金铜成因联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中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型矿床。本文在矿相学观察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矿石组成矿物的成矿金属元素化学分析和电子探针(EPMA)分析,以了解矿床矿石中金的赋存状态,确定金与铜的成因联系。茶亭铜金矿床的热液成矿期可以划分为4个阶段,应用单矿物火试金法化学分析显示,第2阶段黄铁矿(Py II)和第3阶段黄铁矿(Py III)以及相应阶段的黄铜矿均富含金,各阶段石英及第3阶段硬石膏基本不含金。矿相学观察发现"可见金",金的嵌布形式主要为包裹金、粒间金,少量裂隙金。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这些"可见金"主要为银金矿,其次为自然金。"不可见金"以不均匀形式分布于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斑铜矿等硫化物矿物中,"不可见金"主要为纳米级自然金。金与铜的相关性以及金的赋存状态表明,金与铜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Simon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环境下铜-铁硫化物中Au的溶解度更大,结合矿物共生组合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结果可以推测,茶亭铜金矿床的成矿作用经历了从较高温度到较低温度的演化过程,随着温度的降低部分Au从铜-铁硫化物中出溶并富集为"可见金",而另一部分金仍然以"不可见金"形式分散保存于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以及其它含铜硫化物矿物中。  相似文献   

7.
对赤峰西部的红花沟、连花山、索虎沟金矿床的矿物共生组合和金矿物的赋存状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金矿物和寄主硫化物进行了电子探针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从成矿早阶段至晚阶段、从包体金至裂隙金,金矿物的Au/Ag或金成色逐渐降低。总体来讲,金成色高的金矿物,其Fe和Bi含量也高,但不同温度区段形成的金矿物,其局部规律有所不同。对红花沟金矿与银金矿共生的铋硫盐矿物-针硫铋铅矿也进行了详细分析。矿床中富含铋矿物的地方往往也富含金,可作为有意义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8.
CCSD主孔超高压榴辉岩金红石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红石是榴辉岩中的主要含钛副矿物。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CCSD)主孔100~2000m岩心样品中,金红石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蓝晶石榴辉岩中都程度不等地含有金红石。金红石既可以与其他矿物一起被石榴石、绿辉石等主要变质矿物包裹,也可以包裹其他矿物。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CCSD所揭示的超高压榴辉岩的金红石中的矿物包裹体进行了鉴定和分析。结果显示,绿辉石、富铪锆石、高铝榍石、韭闪石和红闪石、斜黝帘石等矿物包裹体形成于榴辉岩相进变质至峰期变质阶段;随着超高压变质带快速折返,榴辉岩经受强烈的退变质作用,包括金红石、绿辉石在内的多种矿物都经受了退变质作用,与金红石共生的钛铁矿完全或者部分退变成含铁金红石和钛铁晶石。在退变的金红石中,还发现了透辉石+斜长石后成合晶、低铝榍石、镁绿闪石等退变质矿物组合。  相似文献   

9.
萨热阔布金矿是阿尔泰山南缘金一多金属矿带中与断裂变质作用有关的石英脉一蚀变岩型金矿床。本文通过电子探针的研究,在该矿区发现较多的自然铋矿物,它与金矿化关系非常密切,产出于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与方铅矿、黄铜矿等共生。矿区蚀变岩和矿石的微量元素R型聚类分析表明,Bi与Au相关最密切,Au、Cu、Ag、Bi是主要的成矿元素组合。Bi异常可以作为金矿化的重要指示,自然铋矿物的出现可以作为含金石英脉富矿地段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天柱县主山冲金矿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东南地区,蚀变岩型金矿是一种研究程度较低的新类型金矿.本文采用化学分析、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扫描、X射线面扫描分析等综合分析技术对金矿进行了金的赋存状态研究.研究表明金主要以独立矿物相存在,金的载体矿物主要为毒砂、黄铁矿.金矿物主要是含银自然金,平均成色约884.45.金的嵌布类型有粒间金、包裹金、裂隙金三种.  相似文献   

11.
12.
Geology of Ore Deposits - Abstract—Gold and silver are capable of forming stable natural compounds with different elements. For gold 36 minerals are known: 10 in the class “Native...  相似文献   

13.
白牛厂银多金属矿床银的赋存形式及银矿物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外接触带,受北西向层间滑动构造破碎带控制。含矿热液沿构造破碎带充填,形成规模很大的、连续性极好的、银锡铅锌均分别达到大型的复合矿体。成矿具多成因、多期、多阶段的特点。银主要呈银矿物形式存在,银矿物又主要是多阶段的银锑-银铜锑-银铅锑等硫盐矿物。银矿物粒度很细,多呈包嵌形式存在,与方铅矿关系特别密切。经矿相配合能谱系统研究,辅以部分单矿物分析,初步查明其分布、富集、相互关系及矿物物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银多金属矿床中黝铜矿族银硫盐矿物的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国内外几个不同成因类型的银多金属矿床内产出的黝铜矿族银硫盐矿物中,除朗达矿床见有砷黝铜矿和含银砷黝铜矿外,较普遍共同发育有黝铜矿、含银黝铜矿和银黝铜矿、而后两者是最主要或主要的工业银矿物之一。按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及矿物命名委员会的矿物命名原则,黝铜矿族矿物所含的Fe、Zn、Hg、Cd、Mn等不可作为矿物种的命名元素。蔡家营矿床的含银黝铜矿和银黝铜矿以Fe、Zn含量近似而有别于其余矿床的富Fe贫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大井矿床中银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内蒙古大井矿床中银矿物的类型,产出特征以及矿物命名的问题,详细描述了黝铜矿族,浓红银矿,脆银矿,自然银以及含银的铅-铋(锑)硫盐类矿物等主要银矿物的产出状态和化学成分特征,并讨论了相应的形成条件,同时指出本区银矿物主要形成于两个矿化阶段,即:早期黄铜矿-黄铁矿阶段,主要形成了黝铜矿族的含银矿物以及辉锑银矿,硫锑铜银矿等含铜的硫盐类矿物,晚期方铅矿-闪锌矿阶段,形成的银矿物种类较为繁杂,除形成黝铜矿族矿物外,多数含铅,铋的硫盐矿物以及自然银、硫化物和浓红银矿、脆银矿等无铜的简单硫盐等均是在这一阶段形成。  相似文献   

16.
陈友祎 《岩矿测试》1991,(4):291-294
本文初步探讨了采用超声波使固体样与溶剂形成均匀的固体悬浮液,直接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岩石矿物中痕量Ag。对18个国家级标准样品中Ag进行了测试,结果吻合。对含Ag3.2μg/g的GSD-11 标样测定10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3.06%,方法特征量为1.9pg/0.0044A,测定下限可达0.1ng/ml。  相似文献   

17.
银硼锡元素的丰度和变化特征可以反映区域成矿条件,指示矿床或矿化存在。碳酸盐矿物中的银硼锡是勘查地球化学及多目标地球化学中的必测元素,其测定方法是地球化学元素配套分析方案中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由于碳酸盐矿物与普通的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不同,该类矿物主要是灰岩、白云岩等含钙和镁元素比较高的岩石类样品,同时测定样品中银硼锡的技术难点在于高含量钙镁基体会严重干扰低含量待测元素,且摄谱过程中由于易产生二氧化碳造成样品飞溅。针对碳酸盐矿物的特殊性,本文建立了交流电弧-光电直读发射光谱同时测定碳酸盐矿物中银硼锡的分析方法。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及实验条件,用10%的盐酸处理样品,消除了基体元素钙和镁的干扰;以锗(Ge)作为内标元素进行定量,可以消除因电弧激发条件变化以及试样基体组分等外部因素造成干扰的影响;采用银与长波锗元素组成分析线对,硼和锡与短波锗元素组成分析线对,灵敏度较好;选择天然碳酸盐岩石与人工合成灰岩等12种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作为标准系列,使基体组分与样品相类似;采用分析线和内标线同时扣背景的离线差减法进行背景校正。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银硼锡的检出限分别为0.008、0.49、0.18μg/g;方法精密度(RSD)对银大于10%,其余均优于10%;经国家一级地球化学标准物质验证,银硼锡测定平均值与认定值的对数差值(ΔlgC)均小于或等于±0.05,满足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矿物环境属性与无机界天然自净化功能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本将矿物学研究从岩石圈拓展到水圈、大气圈、生物圈与土壤圈之间交互作用的矿物环境属性范畴,研究表明,矿物可成为记录环境演变信息的载体;防止矿物的破坏与分解有可能减少甚至避免由此所造成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生态环境的破坏;矿物与生物交互作用的研究与天然矿物治理污染物的是建立在充分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天然自净化作用的特色。天然矿物对污染物的净化功能主要体现在环境矿物材料基本性能方面。天然铁的硫化物,铁的氧化物,锰的氧化物、钛的氧化物。蛭石,有机蒙脱石和含高价阳离子蒙脱石,以及黄钾铁矾等均在处理无机与有机污染物方面展现出良好效果,矿物与其环境界面原子尺度相互作用过程研究,矿物内部结构缺陷影响矿物表面活性规律研究,矿物晶体结构中不同维次连通性孔道效应研究,矿物化学活性作发化污染物方法研究,以及矿物晶芽与生物细胞层次上交互作用净化污染物机理研究等,将是近期着力开发无机界矿物天然自净化功能的重点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百年的重矿物研究,从沉积物中提取重矿物的实验方法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然而这些传统方法都是对砂岩粗颗粒矿物研究经验的积累,并不适用于泥质含量高的细粒沉积物.根据溶胶稳定(DLVO)理论,悬浮于溶液中的微细颗粒会因分子间作用力的相互吸引絮凝成团,从而影响细粒沉积物中重矿物提取的效果.实验研究证明,影响重矿物提取的主要因素是微细矿物颗粒间的絮凝作用,而并非有机重液的黏度.如何克服微粒间的絮凝作用是提取泥岩和粉砂岩中重矿物的关键.实验对比分析表明,添加分散剂的超声波振动和自然沉降法可以在克服絮凝作用的前提下有效去除泥质成分,同时对粉砂级矿物进行精确的粒径分选;离心分离同样也可以克服微粒间的絮凝作用,在重液分离过程中使重矿物顺利从轻矿物中分离.以上3种方法的联合使用可以弥补传统的重矿物提取方法的不足,并显著提高泥岩、粉砂岩中重矿物的提取率.  相似文献   

20.
R.J. King 《Geology Today》2007,23(5):192-19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