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聊古1井井口装置改造及其观测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自流热水井断流情况下, 调整观测技术思路, 并通过井口装置改造, 实现人工连续自流条件下的地下流体综合观测。 改造后一年多的观测实践表明, 多数测项仍可继续观测, 观测产出的动态特征与断流前天然自流状态下的动态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水氡观测是地震监测四大学科中的流体学科中极其重要的观测手段之一,是地震预测研究的重要参考项目之一。伴随着流体学科本身的发展进步,水氡观测仪器系统也在不断革新,为保证水氡观测系统的观测质量和数据精度,及时掌握水氡观测仪器的运行状况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定时对水氡观测系统进行精确检查和标定,确保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3.
潮汐线应变观测的地表平面应变状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由潮汐线应变的组合观测资料获取地表平面应变状态和对潮汐剪切应变进行数值模拟的方法。计算了我国部分潮汐应变观测点的理论应变状态和观测应变状态,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为深入研究地震前兆的物理力学机制和观测台网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邱扬 《四川地震》2009,(3):20-24
通过对台站观测资料评比标准变化的分析比较,认识到要提高测震观测资料的质量就要在震相分析、震级测定、单台报告和数据报送4个方面做好工作,就要注意地震初至波到时精度在地震观测质量中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仔细调整观测仪器系统状态,核准本台台址的经纬度和高程参数,注意时间服务精度,使得仪器处于良好工作状态,同时提出改善地震初至波到时精度的几个建议。  相似文献   

5.
遥测地震台网观测系统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系统,本文对观测系统中的各筱重要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正确调整的方法,以使观测系统能在最佳状态下运行。  相似文献   

6.
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技术系统适用于不同观测条件,可以保证原有水文地球化学各测项的数字化和模拟观测,还可实施数字化水位与水温的同井观测,可以记录清晰的潮汐效应和同震效应,不低干天然自流状态下观测资料质量水平,是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地震科学探测台阵无线监控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科学探测台阵是开展地震学综合研究的大型野外观测系统,可根据观测目的布置在一定区域内进行连续观测。其特点是数量大、分布广,台站工作状况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掌握流动地震仪的工作状态,而人工巡台工作量大,时效性不能保证。流动地震仪器工作状态的监控对于野外流动观测具有重要意义。我们采用虚拟网络(VPN)技术,通过无线(CDMA/GPRS)通讯方式组成局域网,实现了科学探测台阵总控中心一流动监控中心一观测仪器间的实时通讯,可方便、快速地对大量流动观测台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传输,显著提高了远程仪器维护的工作效率,便于提高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聊古1井断流问题,聊城地震水化试验站先后引进、开发了人工激发引流观测技术和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技术.对天然自流观测系统、人工激发引流观测系统和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系统等3种不同取水模式下产出的气体观测数据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激发引流观测系统下气体观测动态特征年变比较明显,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系统下气体观测动态特征与天然自流状态下的动态特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绝对重力仪研制中几种干扰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观测精度可达1~2×10-8ms-2_,的FG5 绝对重力仪,开展了空气阻力、有无隔震弹簧以及仪器自震对重力观测影响等观测实验.通过在环境干扰较小的九峰站观测实验,得到如下结论:在正常大气压状态下所观测到的空气阻力影响约500×10-5ms-2,比理论估算值大近30×105ms-2, 若在低真空状态测量空气阻力也将产生2.3×10-5 ms-2观测误差;落体室真空度维持系统(离子泵)工作不正常,空气阻力也将对重力观测造成0.1~4.1×10-5ms-2的观测误差;在地质条件比较稳定,环境震动干扰较小的基墩上测量,隔震弹簧的作用对观测结果影响不明显,但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大.上述观测实验的进行,为自由下落法绝对重力仪的研制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单井综合观测的"循环法"及其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蔡作馨 《地震》2001,21(3):70-76
主要介绍在地下水前兆观测中采用“循环法”实现静水位-水化学单吉综合观测技术方案,该方法通过设置一循环系统,在保持静水位状态观测的同时,位于井口处的循环回路上部可获取深部含水层水化学观测,从而为实现同时满足水位和水化学观测要求的单井综合观测提供了基础,还变该方法在水化学观测方面的工作原理给出了定量描述,推导了井孔观测系统的水化学平衡方程,为该方法的有效性给出了理论证明,同时还简要介绍了有关实验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1.
实验证明,当物质(体)受到应力作用时,应力能够引起物质(体)电磁辐射能量发生改变.遥感器接收到的电磁辐射能量是由受载物体自身温度和应力共同引起的总辐射能量(观测值)组成.如何将二者定量地分离开,进而反演介质所处的温度状态和应力状态,在地震预测预报、大型岩土工程稳定性监测中, 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本文详细论述了如何采用多波段遥感观测,通过数学手段将二者分离并反演应力的方法, 并列举算例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2.
该文系统介绍了地下流体学科在观测技术系统、预报方法、前兆机理及流体在孕震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中所取得的进展,并针对地下流体学科中上述诸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结合我国地下流体学科的现状,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使用简单的编码电路实现了地磁仪器观测工作状态的远程监视,有助于减少停记,提高观测质量。与防盗监视报警结合更提高了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网动水位观测中,一般同时观测水位与泄流量2个测项,产生2类动态,分别进行处理与分析。对含水层应力状态变化的信息,有时得到2种相反的结果。针对这种不合理的现状,以流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探索了动水位观测井中水位与流量的关系,提出了等效静水位的概念,把水位与流量2个观测量合成为1个统一的物理量,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并用东水3井与聊古1井的观测资料进行了检验  相似文献   

15.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隐性活断层的显微构造特征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四纪松散沉积物中普遍存在断层的隐性现象 ,包括断层的隐形和尖灭 ,给古地震研究带来了复杂性和多解性。选择了一些典型古地震剖面 ,对涉及到断层隐形或尖灭的部位 ,进行了定向原状样品采集 ,通过室内样品固结 ,显微薄片制作和显微构造现象观察 ,从显微域里找到了鉴定隐形断层的许多标志 ,并对断层尖灭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通过显微构造分析 ,排除或肯定隐形断层的存在 ,或者追踪断层尖灭的层位 ,结合宏观剖面研究和年代测定 ,可以使古地震时代和期次判定更准确  相似文献   

16.
长白山天池火山监测与火山活动状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长白山天池火山监测站连续 4年的监测资料 ,包括测震 (含野外测震子台 )、形变 (含GPS和水准 )及水化等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整理。同时将各手段所获资料与历年的资料进行了对比 ,对长白山天池火山目前的活动状态做出了初步判断。结果表明 :长白山天池火山目前正处于活跃状态 ,而且其活动性具逐年增强的趋势 ,主要表现为最近 1年来的火山地震频次和能量明显地增强  相似文献   

17.
滨海附近地区GPS和断层形变与地震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了环勃海及华北部分地区跨断层形变资料的分析结果,同时介绍了1992年至1995年首都圈两期GPS测量资料处理分析的初步结果。通过比较,二者所显示的地壳活动趋势存在性质上的差异,主要是因观测时段的不一致而引起;在同时段资料的对比分析中,因测点和断层空间分布差异的存在,有44.8%的流动资料难以判定其与GPS资料的一致性,但在可判定的33项资料中,有89%是一致的,证明二者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近  相似文献   

18.
高速铁路(简称高铁)建设是新时期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不久的将来,我国将建成遍布大江南北总进程达到16 000 km的高铁网络。地电场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的重要手段,截止2010年,全国共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地电场观测台站已经达到110个。由于高铁的设计线路与地电场观测场地难免发生"冲突",因此,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车用太  梁华峰 《地震》1994,(5):1-10
本文以首都圈地区现有前兆台网的映震能力评价为基础,提出了前兆台网强化的原则与方法。强化的原则是,以近期地震危险性研究成果为依据,以捕捉源兆信息为目标,以捕捉短临异常信息为重点。强化的途径是,对现有布局作适当的调整与优化,布设电磁波与断层土壤气为主的前兆台网,建设地下流体综合观测站与构筑地震前兆的立体化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20.
无源微波遥感用于地震预测及物理机理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不同岩性的岩石进行了无源微波遥感用于地震预测的实验研究,实验在等温过程加载条件下进行.实验得出岩石的微波辐射能量随岩石的应力状态变化而显著变化,这个变化完全由应力引起,与温度无关.将介质所处的应力状态同介质的微波辐射能量变化与物理机理直接地联系了起来,为无源微波遥感观测地球表层应力场分布和预测地震奠定了物理基础,并提供了实验依据.本文提出了无源微波遥感预测地震的两种物理机理,即热能激发机理和机械能激发机理;提出了由无源微波遥感探测结果,反演介质应力状态和温度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