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实时气象资料归档与检索系统是沈阳中心气象台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研制开发的气象资料应用管理系统。系统以磁盘阵列和DVD光盘为主要存储介质,利用自动分类、光盘刻录的自动控制和多样化的检索技术,实现了气象资料的自动存储与管理。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自动控制光盘刻录技术,为其他资料存储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可借鉴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
东北地区低温气象资料共享服务系统的技术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东北地区低温气象资料共享服务系统"的主要实现技术,介绍了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和Web技术在气象资料共享中的运用和实现,认为由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构建的系统可以实现高效、可靠的专题气象资料共享服务.  相似文献   

3.
气象图像产品的屏幕截取和检索系统是针对如何保存气象图形资料以便预报改革和经验总结而设计的,它以简单快捷的操作使预报员在日常工作中将气象图形资料保存起来,并提供了检索模块实现快捷检索查询,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微型计算机的不断普及,利用微机来管理和为用户检索气候资料有了物质基础,这对充分地发掘宝贵的气候资源使其更好地为气象科研和农业生产等服务,为加速我国的气象现代化建设,将有现实意义。为此,我们在引进的 PPP11-23计算机上实现了《地面信息化资料文件管理检索系统》。该系统的完成为大量使用地面气候资料提供了方  相似文献   

5.
介绍并分析了RIA技术特点,对RIA的主流实现方式Flex做了阐述,并就Flex及其MVC开源框架Cairngorm展开应用研究,探讨运用其设计开发亚运气象资料监视系统的技术路线与关键问题。同时,建成的系统能在不增加值班人员工作量的同时,提高亚运气象资料的监控力度,为做好亚运气象服务起基础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气象资料的门市服务中均以手抄服务为主,既费时,且不能及时供应,影响了服务效果。现在我们应用了汉字DBASE-Ⅲ,在IBM-XT/PC机上建立了资料检索系统,帮助我们处理大量信息,在一些气象资料的服务中,实现了应用计算机代替人工抄录。  相似文献   

7.
高峰  赵芳 《气象科技》2006,34(Z1):22-26
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目前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系统建设过程中。利用元数据,可以记录整个系统中数据的来龙去脉,这样可以把整个业务的工作流、信息流有效地管理起来,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此外元数据还具有数据发现和数据搜索的功能,能够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介绍了国家级气象资料存储检索系统(MDSS)中实时气象数据库设计的元数据种类及其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元数据技术在实时气象数据库系统建设中的应用,详细描述了如何通过元数据提高软件的灵活性、可维护性。  相似文献   

8.
乌兰察布市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系统,以该市已经建成的自动气象站实时监测数据为信息资源,充分利用信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存储与查询、分析、统计技术,实现全市气象部门自动气象站资料的整合与管理。通过气象资料应用处理与共享平台的建设,实现了气象资料在全市气象部门内的高效共享,并提高了气象资料在业务领域和服务领域的使用率和共享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B/S架构建立了一个历史气象资料共享检索平台,后台采用MS SQL Server 2005搭建数据库服务器,采用ArcGIS Server9.3搭建WebGIS服务器,前台开发了一个多功能的资料检索界面,提供自定义条件的检索和多种统计方法,结合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设计了图表、图像、Excel表格等多种输出方式,为全省气象业务服务人员提供了一个方便实用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历史资料共享检索系统.  相似文献   

10.
琚玲 《气象》2003,29(4):19-23
气象信息存储检索系统是将实时气象资料和历史气象资料进行统一的组织和管理,并提供检索服务的系统。由于数据量大,不可能都放在存取速度快但价格较高的磁盘上,因此必须将数据根据其访问频率分别存储在一级磁盘、二级自动磁带库和三级脱机磁带上,并结合使用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迁移软件和存档软件对分布在各级存储设备上的数据进行管理。但由于这些软件之间存在的不衔接,不能对三级存储没备上的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也带来了用户检索界面不统一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对基于商用数据库技术的磁盘磁带数据的统一检索界面技术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统一检索界面的解决方案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部分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利用加密自动气象站资料、多普勒雷达产品、NCEP/NCAR FNL 1°×1°再分析资料、灾情调查等资料,对2017年出现在山西北部的三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三次脉冲风暴冰雹过程均发生在500 hPa中高纬地区为"两槽一脊"型、槽后偏西北气流的环流背景下,低层切变线或涡旋是主要触发系统。冰雹出现在低层辐合线的东南侧暖区内。低层触发系统不同,大气不稳定度不同,造成的强对流落区和强度差异很大。(2)脉冲风暴冰雹过程中,从低层到高层风向随高度呈现一致的顺时针旋转,从低层到700 h Pa附近风速随高度增加,0~6 km风垂直切变为1×10^(-4)~7×10^(-4)s^(-1),均小于冰雹天气阈值。(3)脉冲风暴的雷达回波呈块状,强回波中心高度位于-10℃等温线所在高度以上,初始高度在7 km以上,上冲云顶高度大于12 km;脉冲风暴的形成、发展和结束与雷暴云顶的上冲、下降和崩溃紧密联系。可以利用上冲云顶的形态判断风暴的生消,但要抬高仰角到8 km左右高度观测,才有助于提前发现脉冲风暴。径向速度场上三次过程有明显差异,表现为降雹持续时间与辐合层厚度密切相关,辐合层越厚降雹越剧烈,持续时间越长;以单体形式在低层出现辐合、高层辐散的速度场发展迅猛程度要比多单体更剧烈,带来的灾害更严重;强对流发生前,VIL最大值大于35 kg·m-2,降雹前VIL出现跃增,跃增量大于29 kg·m-2。(4)基本反射率剖面图上,脉冲风暴产生的旁瓣回波的空间结构表现为与高反射率因子核区垂直,强度小于20 d BZ的弱回波带,旁瓣回波从风暴强中心边缘向低方位角方向伸展。三次过程中,出现旁瓣回波和三体散射的冰雹过程持续时间更长、灾害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12.
应用太原1996-2015年7个国家气象站、2008-2015年63个区域站6-9月逐时降水资料及相关探空、地面观测资料,对太原短时强降水日环流配置进行天气学分型,分析各流型下关键环境参数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太原发生短时强降水的500 hPa环流形势有四种:冷涡型、高空槽型、高空槽加副高型、西北气流型。太原短时强降水常发生在比较温和的对流有效位能(CAPE)环境下,大部分过程CAPE值≤1500 J·kg^-1,冷涡型则≤1000 J·kg^-1。西北气流型850 hPa与500 hPa温差(ΔT850-500)大,静力不稳定度比其他型更强,且500 hPa有明显的干层存在。高空槽加副高型K指数大,且暖云厚度均值达3576 m,明显大于其他型2471~2608 m的均值。冷涡型全部、高空槽型85%的过程出现在弱0~6 km垂直风切变环境下,而高空槽加副高型、西北气流型0~6 km垂直风切变相对较大,35%以上达到中等强度。冷涡型、西北气流型短时强降水太原上空700 hPa水汽常比850 hPa更充沛。太原超过70 mm·h^-1的极端降水出现在西北气流型下,有中等强度的CAPE值、强层结不稳定、弱0~6 km垂直风切变、3550 m以上暖云厚度,中低空水汽充足,这些环境参量的配合对强降水效率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太原1981—2016年城市化发展与7个国家气象站降水资料、59个区域气象站2008—2015年气温、降水资料,分析了城市化与暴雨时空分布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近36 a来,太原暴雨具有明显的局地性和年代际特征。太原单站暴雨日数占总暴雨日数的61. 4%,1990年代较1980年代局地暴雨日数增加较快; 19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性暴雨的日数快速增多,范围扩大。1980—2010年代,城区暴雨明显多于县区,降水时间更集中,且城区暴雨东、西部存在明显差异。(2)太原城市化各项发展指数与短时暴雨发生频次均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城市人口增长和空间的扩大使得暴雨显著增多。(3)城市化使中心城区成为明显的热岛,城郊间的温度梯度增大。城市热岛的存在,使中心城区大气层结较其他区域更加不稳定,热力强迫在城区产生的中尺度热低压或边界层辐合线有利于触发强对流,从而产生短时暴雨。另外,在天气尺度背景下,热岛平均扰动场通过与偏东风(盛行风)相互作用,使得边界层平均热力稳定度在城区东部减小、西部增加,太原三面环山的地形结构强化了城区与山区间的温度梯度,使得城区东部雨强加大、短时暴雨易发。城市摩擦效应通过延长天气系统在城区滞留时间,也增大了城区暴雨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4.
文章利用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1°×1°)和大同地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建立大同市分站点、分季节日极大风速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并且在对T639数值预报产品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基础上建立了台站日极大风速的客观预报系统,对2015年9月1日—2016年7月31日进行了24h预报,试用结果显示,各季模式平均绝对误差在3.2~5.7m·s^-1之间,因此,该系统可以为预报员快速做出日极大风速的预报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气象业务一体化平台(简称“一体化平台”),是在气象业务系统集约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建设要求下,为满足山东气象现代业务发展要求,解决山东气象业务运行中的诸多关键问题,利用互联网技术,面向山东全省天气预报业务设计研发的高度集约化的智能业务平台。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基于内网 WebGIS 的气象数据渲染,基于 CIMISS、Oracle、Redis的三级数据库架构,基于 FTP、SMTP、传真服务器、阿里短信等技术的一键式发布引擎,基于 WebOffice的智能网格预报定制化气象服务,建立了山东短时和临近预报业务体系,融合了山东省气象部门近年来的多项科研成果。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实况监测、短时临近预报、山洪预警、网格预报、产品制作发布、预报共享、预报检验和业务管理等功能。一体化平台支撑了 “省—市—县” 三级台站的天气预报业务和重大活动气象保障服务,提升了监测分析、短时和临近预警、决策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海南省气象局"气象短信"服务系统的业务流程,它是基于Microsoft Windows 2000(或WindowsXP)操作系统和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下开发的短信服务系统,实现了气象短信信息的自动和人工入库,自动化收发短信功能,手机用户对气象短信有订阅,退订功能,同时实现手机用户实时点播气象短信和个性化的发送短信方式,并实现了使用web页面管理气象短信系统的功能.系统设计实时性高,自动化程度较好,操作简单,功能齐全,具有一定的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为不断发展和完善现阶段我国现代气象业务体系,针对省级气象信息综合数据库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结合2006年湖北省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成功开发的湖北省气象信息综合数据库系统(HBMDBS),描述了省级综合气象数据库的设计目标和技术路线.在阐明HBMDBS总体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从总体数据流程、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库管理界面、质量控制、可扩展性等方面,综合介绍了HBMDBS的相关特性。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气象局是国内首次使用SAFIR3000闪电定位系统的用户。闪电定位系统对数据的传输实时要求很高,而国内通信线路和国外通信线路有些差别,选择合理有效的传输方式对提高闪电定位系统的应用非常重要。闪电定位系统实时数据的传输方法有很多种。目前主要有专线接入传输方式、Internet和无线通信相结合的VPN接入传输方式、Internet转发传输方式,这些通信方法是实时采集气象数据非常有效的手段。北京市气象局的闪电定位系统采用的是Internet转发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9.
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将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自动、实时传输到各级气象部门,根据辽宁已有的雷达产品显示终端和通信条件,依托省—市—县的2 M数字电路,采用FTP协议,建立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全省共享平台,实现了雷达产品信息资料的共享。  相似文献   

20.
公众气象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微博作为新时代下的新媒体服务,在广州市气象局的日常气象信息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微博渠道积累的数据及用户需求进行文本数据分析挖掘,发现许多影响微博受欢迎程度的用户偏好特征,运用联合分析得到各个特征的重要性排序,并以此提出新媒体运维指引以及提升公共气象服务的合理建议,从而在扩大微博影响力的同时增强广州市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