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闽西南地区位于武夷山成矿带西南部, 自元古宙以来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演化, 推覆(滑脱)构造广泛发育, 并对区内"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具有控制作用.通过对推覆构造特征、主要赋矿岩层和推覆界面的研究发现, 闽西南地区主要的赋矿岩层为C2+3-P1q, 主要沿AnD/C1l及C1l/C2+3+P1q这2个界面发生推覆, 以上2个区域性的推覆构造面可以作为成矿热液的地球化学屏蔽层位.通过地表地质对深部赋矿岩层及推覆界面的分布和构造格局进行解析, 结合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进行的深部探测剖面解译, 建立了闽西南推覆构造控矿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 该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为该地区深部矿产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福建推覆构造研究与找矿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建华 《福建地质》2008,27(2):105-124
阐述了福建推覆构造的研究成果,依据福建推覆构造的不同表现形式,划分为东部逆冲推覆构造带、中部逆冲褶皱推覆构造带、西部挤压推覆构造带。讨论了其构造特征形式,将推覆(滑脱)构造形式划分为二类五型及其控岩控矿的地质特征。总结了运用推覆构造研究成果在寻找隐伏煤矿及铁多金属矿的成功实例,提出了推覆构造理论对深部找矿指导作用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3.
江西南部推(滑)覆构造系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梅勇文 《江西地质》1997,11(3):51-59
江西南部有北北东向和东西向两大推(滑)覆构造系统。北北东向推(滑)覆构造系统包括石城-会昌推、滑覆构造带、宁都-定南推(滑)覆构造带、崇义-大余推覆构造带;东西向推(滑)覆构造系统包括大余-信丰推(滑)覆构造带、于都-瑞金推(滑)覆构造带、铁石口逆冲推覆构造、安远推覆构造、寻乌推覆构造、龙南推覆构造等。在分别描述各推(滑)覆构造特征基础上,论述了推(滑)覆构造类型、形成时期与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4.
再探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进展和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进展和动向”一文中,我们回顾了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简史。如果说19世纪中前期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是构造研究史上一次重大突破,那末75年南阿巴拉契亚推覆折离构造的发现,则是逆冲推覆构造研究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阶段的开始。划分这个新阶段的主要依据就是人们充分认识到这类构造在地质上的重大意义。逆冲推覆构造广泛发育于  相似文献   

5.
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与前陆盆地演化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带可划分为四个亚带,陇龙褶皱推覆构造带,宝头冲断推覆构造带,中林-双薄皮推覆构造带,前陆褶皱构造带,依据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样式,变形特征及前陆盆地的沉积特征,论述了在龙门山南段推覆构造和前陆盆地的同步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6.
初论福建推覆构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实例说明了福建省推覆构造是广泛发育的,根据推覆构造介入的地层特点和发育所在的层位,将推覆构造划分三种基本类型:即基底逆冲推覆构造、盖层间拆离推覆构造和盖层间逆冲推覆构造。并按类型较详细地总结了推覆构造发育的基本特点。明确指出了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和盖层间拆离推覆构造是福建最基本的构造类型,对福建省基本的构造特点具有重大的影响。推覆构造的形成是受同一的、继承性的由北西向南东挤压应力作用,具有间歇性、多期次的特点形成的时代,主要是印支期和燕山早期、燕山晚期又继续发生推覆,并定位予白垩纪。文中对推覆构造的发生和发展模式提出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兴隆矿区外围推覆构造及煤田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兴隆矿区外围推覆构造上覆席体、下伏岩系、推覆剪切滑移带变形特征、构造岩特征和推覆构造形成过程。应用Ramsay等人有限应变测量新方法,估算了推覆位移距离。在推覆体下预测出52km2的隐伏煤系分布区。   相似文献   

8.
推覆体前锋带是推覆体的重要组成,其变形特点既反映了推覆体发展过程中的推覆动力的作用和应力消失,又反映了受外缘抗阻的相互作用,这方面的研究受到国内外构造学家的关注。推覆体前锋带的变形构造在组成上既有推覆系的组成,又有逆推覆方向上前锋-外缘带的被动变形构造组成,形成了推覆体受阻状态下的复合变形构造。发育在宁镇山脉的汤—仑推覆体前锋带上的变形构造存在五种型式:岩层的大幅度旋转与密集的叠瓦系;反冲构造;具捩断层性质的横向及斜向断层;平卧褶曲的翘起和具优选剪切方位的膝折构造。  相似文献   

9.
建瓯奖坑矿区发育有典型的推覆构造。推覆构造上盘为推覆体,下盘为原地岩系和推覆断层组成,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双层结构。在前人资料基础上,结合野外填图、构造解析等方法,对矿区推覆构造进行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解析,并探讨了推覆构造与矿区银金矿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的组成及其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层对比结果显示,白乃庙地区发育在古生界之上并与其呈构造接触的地层为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哈拉霍圪特组和白音宝拉格组。经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构造剖面测量可知,自南向北的逆冲推覆作用将白云鄂博群由华北克拉通北缘推覆至兴蒙造山带南缘的白乃庙岛弧岩带内,进而形成白乃庙逆冲推覆构造。根据逆冲断层、飞来峰与下盘地层、岩体的时代及相互关系,推断该逆冲推覆构造向NNW方向推覆7~15 km,形成于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是古亚洲洋闭合后陆陆碰撞作用在陆缘的响应。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和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白乃庙地区陆陆碰撞的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地热学研究之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墨香  邓孝 《地球科学》1995,20(4):367-372
简要回顾我国地热研究的历程,详细评述和归纳我国大地热流测试和其地抽、地球物理的函义,以及地热资料分布特点和其形成机制研究的进展,最后指出我国地热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申柯娅  王昶 《矿物学报》2000,20(4):356-362
90年代以来,我国宝石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宝石鉴定、人工合成宝石和宝石优化处理技术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本文从宝石资源与宝石矿物研究、现代宝石学研究重点和未来宝石学研究发展趋势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宝石学10年发展的概况。  相似文献   

14.
云南寻甸地区最近八千年气候环境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寻甸白石岩仙人洞1号石笋进行高精度TIM S-U系测年和氧碳稳定同位素分析,重建了寻甸地区中全新世8. 0ka 以来高分辨率古气候演化序列。石笋剖面的碳氧同位素记录揭示,云南寻甸地区自8. 0kaB. P.以来的气候演化可以分为三个气候期: (1) 8000~6000aB. P.为温暖湿润期,夏季风强盛,气温较高,降水丰沛,石笋的氧碳同位素偏负; ( 2) 6000~5200 a B. P.为季风气候衰退期,在这期间气温和降水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气候由温湿变为冷干,石笋氧碳同位素持续偏正; ( 3) 5200~2100aB. P.凉干气候期,这一时期气候基本稳定,东亚季风对气候影响较大,但气温和降水都低于第一个气候稳定期。   相似文献   

15.
系统介绍了近些年来国外在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水体组分、δD和δ18O同位素、气体成分及微生物等信息提取和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这些研究进展充分表明表生环境条件形成的石盐流体包裹体是目前利用蒸发盐定量获取古气候环境(温度、湿度)参数、揭示海洋和盐湖水体地质历史时期的长期演化以及丰富和深化成盐成矿理论的良好地质载体。分析了我国目前在这一研究领域同国外相比的差距、潜在优势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论南方岩溶山区生态环境的元素有效态   总被引:29,自引:9,他引:20  
蒋忠诚 《中国岩溶》2000,19(2):123-128
岩溶环境的元素有效态应当考虑土壤固体、岩溶水、土壤水三种载体。岩溶区富钙偏碱的地球化学背景使土壤中的元素有效态含量较低,但相对来说,岩石背景含量高的元素,其土壤中的有效态含量也明显较高。南方岩溶区强烈的岩溶作用,不但使岩石和土壤中可溶性的Ca、Mg、Na、K大量溶解于水中,而且,某些难溶元素,如Si、Al、Fe、Mn等在岩溶水和土壤水中也有一定的离子含量,使之成为植物中元素的一部分来源。   相似文献   

17.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5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宗元 《物探与化探》1996,20(6):401-418
1995年是我国第八个五年计划最后一年。在过去五年中,我国油气地球物理工作稳步增长。三维地震、储层描述和横向预测地球物理技术有长足进展,三维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等前沿技术已获应用,直接找油气地球物理技术受到进一步重视,非线性反演及粘弹性、双相、各向异性介质中波传播有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非能源矿产地球物理工作始终处于低谷,但有关技术发展并未停顿。瞬变电磁等方法已基本形成我国自己软硬件配套系统,分布式多道同步电磁采集系统及综合电法工作站等已有可喜成果。对工程和环境地球物理工作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了有关地球物理技术的发展,但需要系统性重点研究项目的导向和支持。  相似文献   

18.
杜甫在四川盆地内生活了8年多,留下了许多有关环境地质及生态环境的诗篇。根据杜诗的记述,对比了四川盆地的古今环境变化,指出维护地球上生物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杜甫在四川盆地内生活了8年多,留下了许多有关环境地质及生态环境的诗篇。根据杜诗的记述,对比了四川盆地的古今环境变化,指出维护地球上生物的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的地质环境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升 《物探与化探》1995,19(6):401-414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着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