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r-MnOOH针铁矿之间相互作用的等温线,在pH8.10时等温线为Freundlich型。对针铁矿体系,Freundlich等温式中的常数K=0.0113~0.0303,1/n=0.979~1.41;而对r-MnOOH体系,K=0.0195~0.0490,1/n=0.571~0.774。氨基酸与r-MnOOH之间的相互作用强于与针铁矿的相互作用,该结论与交换率(%)-pH曲线的实验结果一致。这与r-MnOOH以碱性表面基团M—O,而针铁矿以酸性表面基团M—OH为主相关。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四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化合物在改性黏土的吸附特征, 考察了改性剂PACl 添加比例、介质pH 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的影响, 并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 在一定比例的PACl 改性能促进氨基酸在高岭土上的吸附, 最佳改性比例为5%, 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27、712.56、723.14、732.56 μmol/g; 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动力学符合伪二阶动力学模型; 利用Weber-Morris 模型测定四种氨基酸内部粒子扩散常数, 5%改性条件下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内部粒子扩散常数分别为0.847、0.567、0.780、0.603。热力学研究表明, 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等温线是C 型等温线, 5%改性条件下四种氨基酸(赖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的热力学自由能分别为?1.99、?2.41、?3.16、?2.94 kJ/mol, 说明氨基酸在改性黏土上的吸附是一个自发的吸附过程。介质pH 及离子强度对吸附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氨基酸对金属离子M(Ⅱ)-δ-MnO_2离子交换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pH=1—8.5时,较高浓度(20.00ppm)谷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以及低浓度(0.20ppm)组氨酸对Cd(Ⅱ),Zn(Ⅱ)-δ-MnO_2离子交换没有影响,而较高浓度(20.00ppm)组氨酸则有较大影响,其影响程度是Cu(Ⅱ)>Cd(Ⅱ)>Zn(Ⅱ),该序列与胺抑制影响因子F_A(ψ)序列相同。这进一步证明氨基酸在δ-MnO_2表面脱羧成胺,然后胺通过与M(Ⅱ)络合和表面吸附来抑制M(Ⅱ)-δ-MnO_2离子交换。加入氨基酸时的M(Ⅱ)-δ-MnO_2离子交换等温线仍为L-F-3型,且可用表面分级离子交换理论之等温式描述。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必需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海琪 《海洋与湖沼》1988,19(4):307-313
实验对虾注射~(14)C葡萄糖后,经过6天的饲养,然后用柱层析法分离对虾蛋白氨基酸,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每一种氨基酸的放射性。结果发现:对虾蛋白中的半胱氨酸(cys)、天冬氨酸(Asp)、丝氨酸(Ser)、谷氨酸(Glu)、脯氨酸(Pro)和丙氨酸(Ala)都有明显的放射性,表明上述几种氨基酸是中国对虾自身能够合成的非必需氨基酸;而苏氨酸(Thr)、甘氨酸;(Gly)、缬氨酸(Val)、蛋氨酸(Met)、异亮氨酸(I1e)、亮氨酸(Leu)、酪氨酸(Tyr)、苯丙氨酸(Phe)、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和色氨酸(Trp),都没有放射性标记,说明这些氨基酸是中国对虾不能从葡萄糖来合成的,其中除酪氨酸被认为可能从苯丙氨酸来合成和甘氨酸尚需进一步验证外,其它氨基酸对于中国对虾的生长可能都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5.
实验结果表明,氧化物表面物种决定了氧化物体系电泳淌度。由于δ-MnO_2表面交换位置以R-O~θ为主,针铁矿在低pH时以R—OH为主,故铜(Ⅱ)使δ-MnO_2电泳淌度增大,而使针铁矿电泳淌度变得更负。由于组氨酸-针铁矿之间的阳离子交换,组氨酸使针铁矿或铜(Ⅱ)-针铁矿电泳淌度变得更负。而在δ-MnO_2表面组氨酸可脱羧成为组胺,组胺-δ-MnO_2之间的阳离子交换使δ-MnO_2或铜(Ⅱ)-δ-MnO_2电泳淌度增大。但甘氨酸脱羧产物甲胺对铜(Ⅱ)-δ-MnO_2电泳淌度无影响。电泳实验进一步证明δ-MnO_2能将氨基酸氧化为胺,而针铁矿则不能。  相似文献   

6.
选用甘氨酸(Gly)、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色氨酸(Trp)、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半胱氨酸(Cys)、谷氨酰胺(Gln)、天冬酰胺(Asn)、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组氨酸(His)、赖氨酸(Lys)及精氨酸(Arg)等18种氨基酸为效应物,研究它们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vannamei)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催化pNP-NAG水解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非极性氨基酸及不带电荷的极性氨基酸对NAGase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带正电荷的碱性氨基酸L-His及Lys有轻微的激活作用,而Arg则先激活后抑制;带负电荷的酸性氨基酸Asp及Glu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IC50分别为20,28mmol/L。研究Asp,Glu对酶催化pNP-NAG水解反应的抑制作用机理,并测定其抑制常数。研究表明Asp及Glu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可逆效应,抑制类型均为竞争性抑制,其抑制常数KI值分别为9.50mmol/L和11.06mmol/L。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2012年秋季中国东海31个站位的海水样品中溶解态氨基酸(THAA)和颗粒态氨基酸(PAA)的分布与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的平均浓度为0.12±0.04 μmol/L (0.06~0.19 μmol/L),溶解结合氨基酸(DCAA)的平均浓度为0.61±0.51 μmol/L (0.15~1.79 μmol/L),PAA的平均浓度为0.11±0.06 μmol/L (0.02~0.27 μmol/L)。THAA的水平分布特点大致为近岸高、远岸低;PAA的水平分布特点是近岸海域向远海海域分布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THAA的垂直分布特点是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DCAA、PAA与Chl-a有很好的相关性,而DFAA与Chl-a的相关性不明显。东海表层海水中THAA的主要组分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及丙氨酸,PAA的主要组分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及亮氨酸。在表层海水中氨基酸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海水中组氨酸、天冬氨酸、丙氨酸对Cu(Ⅱ)—蒙脱石、SiO_2之间离子交换率(%)—pH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氨基酸促进Cu(Ⅱ)—蒙脱石之间离子交换,而高浓度则起抑制作用;但低浓度氨基酸对Cu(Ⅱ)—SiO_2离子交换没有影响,而高浓度起抑制作用。分析表明,氨基酸的促进效应与表面三元络合物相关,而抑制效应与液相中Cu(Ⅱ)—氨基酸络合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18年秋季西北太平洋低纬度区域上层海洋(5~200 m)中溶解氨基酸(THAA)的分布和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中THAA的浓度范围为0.40~0.97μmol/L,平均浓度为0.58±0.14μmol/L;5~200m垂直断面上THAA的平均浓度为0.59±0.16μmol/L,范围为0.30~1.05μmol/L。调查海域内THAA浓度明显低于中国近海,在5~200m内的垂直分布基本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将表层和垂直水体中的THAA分别与DOC、Chla等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均无显著相关性。西北太平洋低纬度区域海水中的优势氨基酸是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丝氨酸(Ser)、甘氨酸(Gly)、苏氨酸(Thr)和丙氨酸(Ala)。基于氨基酸的碳归一化产率(THAA-C%)、降解因子(DI)值,表明该海域表层海水中的有机质降解程度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0.
秋季东海溶解态和颗粒态氨基酸的组成与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2012年秋季中国东海31个站位的海水样品中溶解态氨基酸(THAA)和颗粒态氨基酸(PAA)的组成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的平均浓度为(0.12±0.04)μmol/L(0.06—0.19μmol/L),溶解结合氨基酸(DCAA)的平均浓度为(0.61±0.51)μmol/L(0.15—1.79μmol/L),PAA的平均浓度为(0.11±0.06)μmol/L(0.02—0.27μmol/L)。THAA的水平分布特点大致为近岸高、远岸低;PAA的水平分布特点是近岸海域向远海海域分布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THAA的垂直分布特点是由表层向底层逐渐降低。DCAA、PAA与chl a有很好的相关性,而DFAA与chl a的相关性不明显。东海表层海水中THAA的主要组分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及丙氨酸,PAA的主要组分是天门冬氨酸、谷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及亮氨酸。在表层海水中氨基酸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产生影响的。  相似文献   

11.
南海浮游有孔虫氨基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南海北部柱状样中7个层段的浮游有孔虫(Globigarinoldes ruber)的氨基酸组分分布,并以相同深度的氨基酸组分作比较.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总氨基酸量为有孔虫总氨基酸量的6~11倍;浮游有孔虫的氨基酸组分的丰度顺序为: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含硫氨基酸>碱性氨基酸>芳香氨基酸.苏氨酸与天门冬氨酸的对数比值和亮氨酸与天门冬氨酸的对数比值与深度的变化呈近似的线性递降关系.采用有孔虫的氧同位素值和丝氨酸与天门冬氨酸的对数比值.分别计算了底界年龄.  相似文献   

12.
两种黄海潮间带海绵的元素与氨基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分析了黄海潮间带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和肾指海绵(Reniochalina sp.)的无机元素,其中硅是两种海绵中最多的无机元素。繁茂膜海绵较肾指海绵的锌含量高,参照文献数据推测这可能是该属海绵的特性。测定了2种海绵的含水量,有机碳、氮、氢元素和氯基酸在海绵干质量中的比例。分析了繁茂膜海绵在2002年8月到11月中主要无机元素的变化,发现繁茂膜海绵中的硅含量在降低。繁茂膜海绵的氨基酸总量远高于肾指海绵,2种海绵中含量较高的氨基酸是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亮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等。元素与氨基酸分析将对海绵细胞培养基开发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为了分析人工养殖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亲鱼营养储备情况与性腺发育的相关性,作者采用生化的方法,对其肌肉、肝脏及性腺氨基酸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雄性亲鱼从Ⅳ期发育到Ⅴ期的过程中,精巢和肝脏牛磺酸含量、精巢总氨基酸含量均呈显著递增(P0.05);肌肉氨基酸总量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肝脏氨基酸总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2)雌性亲鱼从Ⅳ期发育到Ⅴ期的过程中,肝脏牛磺酸含量呈显著升高(P0.05);卵巢无显著变化(P0.05);总氨基酸含量差异变化规律与雄性亲鱼相类似。(3)亲鱼总氨基酸含量、必需氨基酸含量在不同组织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现为肌肉含量最高,其次是性腺,肝脏中最低。肌肉、肝脏及性腺氨基酸组成类似,含量较高的为谷氨酸、天冬氨酸和赖氨酸;含量较低的为组氨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4)发育处于同期性腺雌雄亲鱼,雄性亲鱼肌肉、性腺必需氨基酸含量和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雌性亲鱼(P0.05),而肝脏必需氨基酸含量总和氨基酸含量无显著性变化(P0.05)。  相似文献   

14.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10年9月南黄海33个站位表层海水中总水解氨基酸(THAA)、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溶解结合氨基酸(DCAA)的分布、组成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HAA平均浓度为2.08μmol/L,DFAA平均浓度为0.39μmol/L,DCAA平均浓度为1.69μmol/L。THAA浓度的分布大致呈近岸高、远岸低的特点;DFAA分布的规律性较差,在东部海域(中心约在35°N,123°E)出现高值。相关性分析显示溶解氨基酸与叶绿素a(Chl-a)、溶解无机氮(DIN)、细菌丰度、温度和盐度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THAA中含量较高的个体氨基酸为丝氨酸、甘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总和占70.59%。DFAA、DCAA中的主要成分与THAA基本相同。THAA中个体氨基酸的组成以34°N为界分为南北2个海区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点。  相似文献   

15.
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s:HSPs)为动植物响应外界胁迫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有效改善机体对外界胁迫的适应能力。本研究基于先前获得的低盐胁迫金乌贼(Sepia esculenta)高通量转录组数据,对与低盐胁迫密切相关的热休克蛋白(热休克蛋白家族和晶体蛋白(crystallin)家族)基因进行挖掘;鉴于实时定量内参基因筛选,同时挖掘出金乌贼肌动蛋白(actin)家族系列基因;然后,对肌动蛋白、热休克蛋白和晶体蛋白家族基因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探究低盐胁迫对金乌贼热休克蛋白和晶体蛋白家族基因表达的影响。金乌贼肌动蛋白家族基因包括actin、内收肌actin、胞质actin、actin 1、actin II和βactin 6个成员,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包括HSPβ、小HSP、HSP 10、HSP 16、HSP 30、HSP 60、HSP 70、HSP 75、HSP 90α、HSP 90和HSP 90β11个成员,金乌贼晶体蛋白家族基因包括S crystallin、S crystallin 6、S crystallin SL18和O crystallin 4个成员。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肌动蛋白家族6个基因共享甘氨酸、精氨酸、丝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和天冬氨酸等13个位点,晶体蛋白家族4个基因共享苯丙氨酸、天冬酰胺、甘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精氨酸、酪氨酸、丝氨酸和半胱氨酸等17个位点,而热休克蛋白家族HSPβ、小HSP、HSP 10、HSP 16和HSP 305个基因共享1个甘氨酸位点和4个保守位点,HSP 60、HSP 70、HSP 75、HSP 90α、HSP 90和HSP 90β6个基因仅共享2个保守位点。实时定量结果发现,低盐胁迫可以明显提高金乌贼HSPβ、HSP 16、HSP 30和HSP 70的基因表达,而明显降低晶体蛋白家族基因的表达,表明在低盐胁迫条件下,金乌贼热休克蛋白家族基因通过自身的差异表达来提高机体对外界胁迫的适应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16.
春季北黄海表层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的分布与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07年4月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北黄海42个站位表层海水中溶解游离氨基酸(DFAA)浓度的分布特征及组成。本次调查还分析了Chl a的浓度分布以及DFAA与Chl a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北黄海表层海水中DFA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19~1.15μmol·L~(-1),平均浓度为(0.52±0.24)μmol·L~(-1);Chl a的浓度变化范围为0.24~4.76μg·L~(-1),平均值为(1.02±0.81)μg·L~(-1)。总体看来含量最多的个体氨基酸分别为丝氨酸、天门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它们占DFAA含量的70.7%;而在高Chl a浓度与低Chl a浓度站位间DFAA的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本次调查发现DFAA与Chl a浓度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R=0.344,n=42,P0.05)。  相似文献   

17.
生物可利用性有机氮(BDON)在海洋生态系统氮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氨基酸是BDON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DON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指示物。本研究阐述2021年春、夏季南黄海水体中总溶解氨基酸(THAA)组成和时空分布特征, 并对南黄海DON生物可利用性进行分析。南黄海DON物质的量的浓度(下文简称浓度)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特征, 夏季THAA水平分布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征。夏季南黄海THAA的平均浓度(1.11±0.34μmol/L)略高于春季(0.98±0.28 μmol/L) 而DON平均浓度春季(8.17±5.06 μmol/L)明显高于夏季(5.72±2.82 μmol/L)。南黄海氨基酸主要由丝氨酸、甘氨酸+苏氨酸、谷氨酸、精氨酸、丙氨酸等构成, 其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春季(61.51%)略低于夏季(65.69%)。南黄海以硅藻为主的浮游植物群落是水体氨基酸的重要来源, 浒苔绿潮暴发显著影响了水体氨基酸的组成。夏初浒苔绿潮进入消亡和降解阶段, 这可能是南黄海35°N以北海域DON具有很高的生物可利用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西施舌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西施舌(Coelomactra antiquata)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及部分微量元素等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西施舌鲜肉含水量为82.31%,粗蛋白11.18%(占干基质量的63.19%),粗脂肪0.54%,灰分2.36%;西施舌蛋白质中含有18种编码氨基酸,其中含人体所需的全部8种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质量分数为20.93%(干基),占氨基酸总量的36.28%,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和甘氨酸(Gly)的质量分数较高,分别占干基的7.80%、5.57%和6.70%;高度不饱和脂肪酸C20:4(EPA)和C22:6(DHA)分别占脂肪酸总数的20.41%和10.20%;对西施舌肉营养价值评价结果显示:Gly,Asp、Glu和丙氨酸(Ala)4种呈味氨基酸占水解氨基酸总量的44.77%,占游离氨基酸总量的72.94%;氨基酸评分(SAA)和化学评分(SC)结果都显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色氨酸,其SAA值和SC值分别为0.73和0.43,必需氨基酸指数(IEAA)为64.91,牛磺酸含量丰富,质量比为13 830 mg/kg(干基);西施舌含有较丰富的Fe和Zn,在其干基中的质量比分别为130.0 mg/kg和52.0 mg/kg。  相似文献   

19.
于2021年8月对珠江口及海南岛东南海域海水中的总溶解态氨基酸(THAA)、溶解有机碳(DOC)、有机氮(TN)和叶绿素a(Chl a)的浓度及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站位海水中THAA的浓度范围为0.68~4.22μmol/L,平均浓度为(1.69±0.98)μmol/L,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分布趋势;垂直分布上,氨基酸浓度均呈现出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小的特征。THAA浓度分布与天冬氨酸(Asp)/β-丙氨酸(β-Ala)和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γ-Aba)的比值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表明细菌活动对THAA的分布以及降解有重要影响。细菌源有机碳对DOC的贡献率约(13.04%±4.50%),呈现出近岸低于远岸、表层高于底层的特征。氨基酸中碳对有机碳的贡献率(THAA-C%)的分布趋势为近岸低于远海,说明近岸站位有机物降解程度更大。降解指数(DI)和活性指数(RI)也和THAA-C%呈现了相似的分布趋势,在调查海域的东部和珠江口近岸海域出现了高值区。垂直方向上,珠江口附近的S8—S14断面底层相对于表层降解因子的值更低,表明底层海水中的有机物降解程度更高,而海南岛东南...  相似文献   

20.
神经毒素β-N-甲氨基-L-丙氨酸(β-N-methylamino-L-alanine,BMAA)主要来自淡水或海洋环境中的蓝藻和硅藻,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有明显的生物放大作用,被认为是诱发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等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环境因子。近年,BMAA及其同分异构体2,4-二氨基丁酸(2,4-diaminobutyric acid,DAB)在我国及其他多个沿海国家和地区的贝类水产品中被普遍检出,潜在威胁消费者健康和海洋生态安全。但目前有关BMAA对海洋微藻的化学生态学作用尚不清楚。为此,通过向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培养基中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BMAA及20种蛋白氨基酸,探究了BMAA单独及其与氨基酸联合作用96 h对球等鞭金藻比生长率和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并分析了微藻吸收外源BMAA的含量。结果表明,球等鞭金藻能吸收培养体系中的外源BMAA,吸收量与BMAA的添加浓度呈正相关,且进入细胞内的BMAA多半以溶解结合态形式存在;BMAA抑制批次培养的球等鞭金藻比生长率的96 h半效应浓度(96 h-EC50)约为2 μmol/L;与对照组相比,暴露于BMAA 96 h后球等鞭金藻细胞内酪氨酸、丙氨酸、丝氨酸等15种氨基酸的合成量明显降低;除脯氨酸、苏氨酸、甘氨酸外,其他17种氨基酸与BMAA联合暴露实验均增强了BMAA对球等鞭金藻比生长率的抑制效应,这可能与培养体系中的氨基酸促进了微藻吸收外源BMAA的能力有关。因此,海洋生态系统中BMAA毒素的化学生态学作用应引起人们的关注。有关BMAA抑制球等鞭金藻有丝分裂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