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秋刀鱼(Cololabis saira)是重要的捕捞对象之一,全面掌握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是可持续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基础。本文以1995—2020年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涉及到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研究的文献为样本,采用了Citespace文献计量软件,对文献量的年度变化趋势、学科领域和研究机构等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并基于共被引聚类视图和关键词知识图谱来探究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研究前沿特征及热点变化趋势。统计结果表明:涉及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文献量呈波动增长状态,渔场学是其近三十年来最优势的学科领域,以日本水产综合研究中心为核心的机构合作链群对该研究的发展贡献较大。基于共被引聚类视图和关键词的知识图谱,可将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的研究热点和趋势归纳为三部分:(1)1995—2004年主要进行渔业生物学的研究,主要包括年龄与生长、摄食以及洄游等内容;(2)2005—2014年主要进行渔场学的研究,基于多种栖息地适宜性指数模型来预测秋刀鱼潜在栖息地和渔场的分布;(3)2015—2020年主要进行渔场学和资源评估的研究,其一拓展了秋刀鱼潜在栖息地和渔场分布的研究,其二基于多种模型来对秋刀鱼渔业进行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标准化研究,其三基于贝叶斯Schaefer剩余产量等模型对秋刀鱼资源进行评估。但秋刀鱼渔业资源与渔场学研究仍存在渔业数据获取受限、方法单一化、模型应用难度较高等问题,主要建议包括:结合微化学和海洋环境因子来探索秋刀鱼的生活史信息;基于公式化拟合和权重分析的栖息地指数模型来预测渔场的分布;尝试应用新的评估模型(体长结构模型等)来进行资源评估。  相似文献   

2.
参照渔业生物学、渔业资源解析学、数量遗传学等有关理论模型,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长期选择性捕捞(重点为渔具选择性)是否参与造成了渔业资源的生物学变化(体长、性成熟等)进行某些基础性探索。设计了一个具有一定体长遗传特征的模拟鱼类种群,并利用一种具有固定选择性参数的拖网对其进行长期捕捞。结果表明,多年的持续的捕捞压力使得模拟种群中鱼类体长逐渐减小,减小的幅度随开发率的增大而增大,而终止捕捞后种群的体长并没有发生恢复的迹象,说明这种变化很可能伴随种群遗传的变化,具有自然不可逆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渔业资源的衰退,为保护渔业资源,我国制定出台了多项渔业资源管理政策,但实际应用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导致政策未完全实现预期效果。为提高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成效,促进我国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文章利用案例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的方法,从投入控制、技术控制和产出控制角度,梳理我国三类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系统分析我国各类渔业资源管理政策演进与应用及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优化方案。研究发现,我国渔业资源管理政策存在政府监管成本过高、政策执行不到位、渔业从业人员保护渔业资源的责任不清晰、渔业从业人员转业困难以及立法不完善的问题。未来可从发展渔业合作组织、增强渔业从业人员渔业资源保护意识、明确渔业从业人员保护渔业资源的具体责任、组织渔业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完善渔业资源管理政策立法方面着手,改进渔业资源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4.
河口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变化过程与作用机制错综复杂。动态模型的建立可以简单概括其结构,归纳出其基本特征,为定量描述和分析河口生态环境与渔业资源的变化提供有力工具。三峡工程对长江河口区生态环境及渔业资源影响的前期研究工作已初步查清河口及邻近海域的本底情况和一些基本规律(张法高等,1987;刘瑞玉等,1987) ,后期工作又进一步收集整理了大量有关历史资料,这为建立长江口渔业资源模型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渔业幼体生态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当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鲱鱼的资源,出现大幅度周期性变动。对此,渔业资源学的奠基者Hjort(1914)提出,该渔业资源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世代大小的变动。世代大小,取决于发育初期。而发育初期的存活与死亡,则取决于在鱼类  相似文献   

6.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评价和预测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和灰色BP(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舟山市1954--2005年有关渔业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指标,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了评价与预测,阐述了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变化过程。对舟山渔场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预测结果表明,由灰色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88%。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过度频繁的人类活动,导致全球渔业资源正遭受威胁。与传统渔业评估方法相比,环境DNA(eDNA)技术具有操作简便、侵入性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因而在水生生态系统中应用广泛。eDNA技术在物种丰度和生物量评估中已经被证明是可行的,本文总结了eDNA技术渔业资源生物量评估中的研究进展,从eDNA技术与传统方法互补性、eDNA浓度影响因素及模型、生物量定量模型以及应用前景等方面展开阐述,为以后eDNA技术在渔业资源生物量评估中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关于拖网选择性影响因子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随着渔业资源的下降,除了通过渔业法规严格管理渔业生产行为外,更应该使用高选择性的渔具。拖网是1种选择性比较差的渔具,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十分严重。提高拖网选择性对保护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影响拖网选择性的因子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9.
根据2014年5月(春)、10月(秋)2个航次在渤海湾黄骅港海域开展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利用相对优势度指数、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分析(NMDS)和ABC曲线等方法,对该海域渔业资源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和平均资源密度等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次调查共捕获渔业资源48种,主要由26种鱼类、18种甲壳类和4种头足类组成。春季优势种主要为口虾蛄等甲壳类,秋季虾虎鱼类的优势度较高。春季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平均资源密度为13.16 kg/h,秋季平均资源密度为14.87 kg/h,渔业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与春季相比,秋季渔业资源的生物多样性较高,秋季群落结构受干扰程度也较高。本研究揭示了黄骅港海域渔业资源的结构特征,可为渔业资源的修复和养护提供理论依据,为港口工程的建设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0.
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是渔业资源经济实现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对指导渔业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作用。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分析了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研究现状,探讨了今后发展趋势。分析认为,渔业资源生物经济模型已从1950年代静态简单的Schaefer-Gordon产量经济模型,发展到目前综合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等因素的动态模型,而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则明显滞后。分析认为,利用计算机技术来模拟不同开发策略下的渔业资源优化配置结果,可为渔业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将是今后发展重点和趋势。但上述研究需要建立一整套系统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系统,以及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数据采集系统。  相似文献   

11.
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仓储层运移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网毯式油气成藏体系仓储层运移油的机理,揭示断层幕式排烃期仓储层运移油的机理,以油气二次运移理论为指导,开展了油沿断裂纵向运移及油在仓储层内横向运移的定量研究.首先根据地质模型,建立断层内油压力衰减梯度的数学模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推导出油沿断层纵向运移的压力梯度公式,计算出油沿断裂进入仓储层的初始压力,再根据仓储层的地质模型,建立油在仓储层内横向运移的压力衰减模型及上网层开启时的泄压模型,推导出油沿仓储层横向运移的压力梯度公式及泄压公式,最终得出仓储层运移油的合力公式.并指出当运移动力大于运移阻力,即运移合力为正时,仓储层以运移油为主,当运移动力等于或小于运移阻力,即运移合力为负时,仓储层以临时仓储(成毯)、成藏为主.通过对运移合力的计算,可以判断油在仓储层内运移、成毯和成藏的状态,预测仓储层运移、成毯或成藏的范围,从而指导该体系隐蔽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海水盐度的准确度,提出了一种新的测量方法.该方法改进了测量原理,利用核磁共振适合于液体的性质,对海水样品内所含元素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进一步分析处理后得到海水盐度的精确值.这种方法是由实际工作中得到的一种创新思想,目前仍然处于理论研究阶段,而且国内外还没有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今后会...  相似文献   

13.
天然感潮河道水流紊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谱勒三相流速仪,在长江口徐六泾水文观测断面分别进行了涨潮、落潮时中泓与近岸垂线的流速观测,根据这些观测资料,对天然感潮河段潮流紊动的周期、频率、概率密度函数等进行了定量的数学描述,并对时均流速、紊动强度、雷诺应力等沿垂线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14.
最近十几年来,海水物理化学中关于海水的化学热力学研究已较广泛地开展,并已有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报导。但是,关于海水中化学动力学的研究,至今却基本上仍属空白。然而这正是海洋中许多化学过程(特别像海水化学资源开发、海洋污染和防治等实践性比较强的领域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是我们从事这一方面研究工作的第一篇报导,讨论的内容是海洋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无机离子交换过程。  相似文献   

15.
夏冉  刘洪磊  张洲  罗丹  张玉 《海洋工程》2021,39(2):153-161
脐带缆作为水下生产系统的“神经生命线”,是水下生产系统的关键一环,其可靠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影响脐带缆可靠性的事件具有随机性,目前缺乏对这些随机事件发生概率的统计,难以直接对其可靠性进行定量分析。基于模糊数理论和故障树结合的方法对脐带缆可靠性进行分析,首先获得引起脐带缆失效的40个最小割集及底事件重要度排序。其次采用基于模糊集理论的定量分析对脐带缆故障树系统中的底事件进行统计计算,得到各底事件的失效概率,最终计算出顶事件概率,并得出导致脐带缆失效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护套/铠装失效、钢管失效、电缆失效,为脐带缆的安全运行提出适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the effect that coarse dust particles have on the accuracy of retrieving the op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erosol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 results of ground-based measurements of the spectral fluxes of both direct and scattered solar radiations. The results of verifying a retrieval algorithm (used at the AERONET ground-based network) based on special test models showed that the aerosol characteristics retrieved with this algorithm are unsuitable for calculating integral solar fluxes and for simulating space spectrometric IR measurements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dust particles in the atmosphere exceeds their concentration in the well-known CONT model of continental aerosol by a factor of two or more.  相似文献   

17.
The measurements data provided by an antenna of distributed temperature sensors, mounted on an oceanographic tower in the South Crimea continental shelf area, were applied to study the mechanism for the generation of short-period internal waves with anomalous amplitudes in the Black Sea. For analysis, information was incorporated concerning the background hydrological and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that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A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phenomenon under study has been constructed, and calculations of the anomalous internal wave generation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paper contain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in situ data and simulation results, and demonstrates a good qualitative/quantitative agreement between the parameters of internal waves. Translated by Vladimir A. Puchkin.  相似文献   

18.
分光光度法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水环境监测实验中。文章以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亚硝酸盐氮为例,探索选用不同光程长度的比色皿测定吸光值对物质含量的影响,并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选用不同光程长度的比色皿测得水样中的物质含量存在差异,即比色皿的光程长度越小,测得的物质含量越高;在相同实验条件下,选用光程长度更小的比色皿,实验的准确性和校准曲线的线性均更好。  相似文献   

19.
海洋沉积硅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国外近40 a海洋沉积硅藻表层组合及其在地层划分与对比、古地理环境重建、海平面升降和岸线变迁等方面的应用,以及硅藻休眠孢子化石的分类学、地层学和分子系统发育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对中国海洋沉积硅藻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基本查明了渤海、黄海、东海、南海4大海区表层硅藻属种组成及表层硅藻组合面貌;利用硅藻组合进行了地层划分与对比、古海洋环境演变过程的研究;并将各种数理统计方法结合到硅藻分析中,使中国海洋沉积硅藻研究逐渐由定性或半定量向定量研究发展.但在利用硅藻进行古环境定量重建等方面,与国外的研究还存在一定差距.今后应加强建立现代硅藻-环境变量数据库、表层沉积生物硅的溶解、硅藻休眠孢子化石的分类学和地层学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人工浏览水体数据耗时且无法保证结果可重复性的问题,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和定量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水体数据的成像机理,提出一种基于单帧水体影像自动提取沉船目标的算法,利用噪声抑制、数学形态学方法检测目标边缘,根据海底统计特性识别海底,再结合深度特性实现海底与沉船目标分离。使用实测数据验证了沉船自动提取算法,且抗噪性较强。通过水体影像提取的目标信息能够弥补水深点目标模型分辨率不足的缺点,为后续目标三维精细建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