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粪大肠菌群是海水浴场水质状况的重要检测指标,传统检测方法以多管发酵法为主,其方法较为成熟,但耗时较长、操作繁琐;高灵敏度大肠菌群测试片法获国际官方认证,我国也已将其纳入标准方法。文章以厦门海水浴场的水质检测为例,开展2种方法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2种方法对粪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高灵敏度大肠菌群测试片法具有简便、快速和省力的优点,更加适用于日常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精确、快速、可靠的粪大肠菌群检测方法,对确保海水浴场和水产养殖的健康发展、控制流行疾病的发生传播,从而保障公众健康安全及生态平衡有重要的预报价值和科学意义.在参阅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归纳了检测粪大肠菌群发酵法、滤膜法、酶底物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自动化检测方法等的各自的优缺点及研究进展,并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粪大肠菌群检测新技术将与传统方法并存,在新技术支持下的精确、快速、可靠、环保、低廉的检测仪器将会被研发和得到应用与普及.  相似文献   

3.
长江口区粪大肠菌群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长江口区(北纬31°~31°28′,东经124°以西)粪大肠菌群的分布作了初步探讨,认为该区受长江冲淡水的直接影响,又有南、北水团交汇,物理、化学等要素多变,其分布无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4.
大肠菌群寄居于人和其他温血动物的肠道之中,是其粪便中的主要细菌,应用大肠菌群作为饮用水的卫生质量和是否受粪便污染的指示生物,已有较长历史。目前已逐渐建立起一整套比较成熟的确定样品中大肠菌群密度的方法,这些方法已公认为对不同用途水的卫生质量进行细菌学检验的标准方法( A. P. H. A., A. W.W. A. & W. P. C. F,1971)。 大量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存在着数量惊人的肠道类细菌。这些肠道类细菌随污水进入海洋后,由于环境条件的骤然改变,以及海洋微生物的拮抗作用和抗菌素的产生,它们会在短时间内大量死亡(Jones, 1971; Lessard & Sieburth, 1983;钱振儒、张景镛,1985a, 1985b)。然而,仍有一定数量的肠道类细菌能在海水里存活一段时间,特别是在有机物质含量丰富的污染海水中,其存活时间更长些(薛廷耀,1962)。 所以,在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和评价中,尤其对河口近岸水域以及养殖水体、海水浴场的污染监测和评价时,把海水的大肠菌群密度作为一项监测和评价项目,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要的。为此,世界多数国家己作了明确规定,一般海水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10000个(此标准也适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浴场海水),而养殖水体则每升不得超过700个。我国也作了同样的规定。但是在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监测和评价的实际工作中,运用生物监测手段的工作,包括大肠菌群的监测,不仅做得不多,而且尚未受到普遍重视。 本文是1984年海河口区有机污染现状调查和评价中有关大肠菌群数量分布及其与水域有机污染程度相关分析的总结,试图通过海河口区这一典型实例,来论证大肠菌群作为河口海域有机污染的指示生物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海洋交替单胞菌YTW-10的鉴定及抑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菌株YTW-10分离自山东烟台海域近海盐场泥样中。该茵能在NaCl浓度为1%~15%的培养基中生长,最适生长NaCl浓度为7%,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值为8。经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基于16SrDNA的系统进化分析,该菌株鉴定为交替单胞菌属。以3株水产生物致病细菌和3株农作物致病真菌作为指示菌,检测其...  相似文献   

6.
盐度对MPN法测定沿岸海水粪大肠菌群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粪大肠菌群是在44℃温度下能生长并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微生物生理群,是总大肠菌群中的一部分,水质污染的生物学指标之一。文中使用五管发酵MPN法研究了培养液和稀释水盐度在5,10,15,20,25,30,35七个盐度梯度下对沿岸海水粪大肠菌群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5~35的七个盐度梯度间的粪大肠菌群数量差异极显著(P<0.01),在盐度为10~25时,粪大肠菌群数量较为丰富,而在两端盐度的范围,粪大肠菌群数量较少,表明使用MPN法测定近岸海水的粪大肠菌群数量时,培养液和稀释水的盐度不宜过高和过低。调查站位间粪大肠菌群数的水平差异与陆源排污及其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国重点海水浴场中粪肠球菌和主要肠道病毒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了中国十大典型海水浴场,旨在监测人类肠道病毒在海水浴场的发生情况,并且找出表面海水中肠道病毒的存在与传统的粪便污染指示物一粪大肠菌群是否存在关系,如果存在,是什么关系。分别采用常规的平板计数法和RT-PCR技术对粪大肠菌群和人类致病性的主要肠道病毒(甲肝病毒、轮状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2...  相似文献   

8.
厦门港近岸水域中粪大肠菌群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早在1885年,埃希氏从粪便中发现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尔后用它作为水、食品、土壤等被粪便污染的标志,海水中大肠菌群是水质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假若沿海城市沿岸、海水浴场和各种养殖场等水域遭受到污水严重污染时,都可能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调查和监测沿岸水域中粪大肠菌群数,将具有重要的卫生学和流行病学意义,国外,尤其是日本对港湾、流入海域河口和太平洋沿岸水域以及某些经济性海域(如贝类养殖场)大肠菌群的分布作过大量调查研究[1-9],研究指出,盐度、pH、紫外线照射强度和海洋细菌、浮游植物所产生的有害物质是影响海水中大肠菌群存活率的重要因素[10-13],迄今为止,有关海水中粪大肠菌群的分布,我国尚未见报道.本文对厦门港近岸水域中粪大肠菌群分布及其一些影响因素作了初步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9.
以8个菌株(3株革兰氏阳性菌、3株革兰氏阴性菌和2株真菌)作为指示菌,采用管碟法对分离自南海硇洲岛马粪海hP-(Hemicentrotuspulcherrimus)中的106株细菌(含放线菌)进行抗菌活性筛选,并对其中抗菌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了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具有抗菌活...  相似文献   

10.
大叶藻内生放线菌的分离及抗菌活性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叶藻是一种水生单子叶植物,是构成海草床的主要藻类之一.对大叶藻内生放线菌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是发现海洋微生物资源和新天然产物的有利途径.通过纯培养的方法,使用2216E等7种培养基,从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天鹅湖采集的大叶藻样品中分离出62株内生放线菌,并利用纸片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和副溶血性弧菌等7种指示菌进行了...  相似文献   

11.
异养细菌与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对对虾养殖池海水、底质、虾池进水及其邻近水域海水中的异养细菌和弧菌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对虾养殖环境中,异养细菌菌群结构和各类群属细菌数量变化异常.弧菌成为优势菌属,并显示了喜欢在营养丰富的环境中生长的特点.弧菌可作为有机污染的指示菌.弧菌的数量与对虾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生活用海水水质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海水直接利用技术作为重要的开源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大生活用海水技术是海水直接利用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代替沿海地区35%左右的生活用水.近年来,随着大生活用海水技术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大生活用海水水质标准》.论文对大生活用海水的浊度、色度、BOD5、氨氮含量、合成洗涤剂含量、溶解氧含量、大肠菌群数、悬浮性固体等指标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我国大生活用海水水质标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报道了中国台湾海峡多管水母属一新种——台湾多管水母(Aequorea taiwanensis n.sp.),详细描述其形态特征,并基于线粒体COI基因片段序列,比较、分析了该新种和乳突多管水母、锥状多管水母的序列差异及遗传距离。形态学和分子学数据都支持台湾多管水母为多管水母属有效种。3种多管水母mtCOI基因片断序列在种间存在明显的多态性,3种多管水母的种间序列差异为9.10%~11.9%,种间遗传距离为0.097~0.130,说明该基因片段适用于多管水母属种、种以下阶元及地理种群甄别和种间系统进化学分析。结合其他学者研究结果,认为mtCOI序列差异10%~20%可以作为多管水母属及其他水螅水母纲动物同属种间差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4.
甘丽  辛现良  耿美玉 《海洋科学》2006,30(10):87-91
自1975年杂交瘤技术问世以来,单克隆抗体以其绝对的纯一性、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等特点,在生命科学研究、临床诊断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各种适应人类需要的新型基因工程单抗相继出现,但鼠源性单抗作为最初的源头仍有着极广泛的应用。较强的免疫原性和灵敏的抗体检测方法是制备出特异性好的鼠源性单抗的前提。蛋白质、多糖、DNA等均可制备出相应的单抗。  相似文献   

15.
海洋链霉菌M506 的鉴定及代谢产物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本伟  李富超  秦松 《海洋科学》2012,36(12):45-49
自胶州湾沉积物中分离出海洋链霉菌M506,根据其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试验及基于16S rDNA序列系统进化分析,初步鉴定该菌为灰略红链霉菌.采用不同培养条件对其进行小规模发酵,利用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四株细菌作为指示菌,检测其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该菌株代谢产物粗提物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等具有显著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6.
探究了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筛选药源活性次级代谢产物产生菌,为后续资源开发奠定基础.采用3种预处理方法及8种选择性培养基对南大西洋3个深海沉积物样品中的放线菌菌株进行选择性分离鉴定;利用兼并引物扩增法,选取代表菌株进行聚酮合酶(PKSⅠ、PKSⅡ)基因和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NRPS)基因的检测;以4株细菌为指示菌检测代表菌株的抑菌活性.共分离得到132株放线菌纯菌株,分布于放线菌亚纲的6个目、13个科、19个属中,其中有5个属为较新或较稀有种属,有2株为潜在新种.34株化合物合成基因检测菌中PKSⅠ基因、PKSⅡ基因呈阳性的比率均为17.64%,NRPS基因呈阳性的则为52.94%.抗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抗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的菌株分别有47.06%和7.82%.南大西洋深海沉积物中放线菌资源丰富,存在较多潜在新分类单元,筛选到的活性菌株可用于后续药源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表层海水中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分布作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初步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的分布范围为0~3500个/dm~3,并在一年四季中都能检出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其分布趋势为沿岸高于外侧,退潮大于涨潮,南部多于北部。细菌的数量随水温、盐度、潮汐等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8.
以7种水产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菌饼法对分离自南麂岛海域的15个沉积物样品中的78株海洋真菌进行抑菌活性初筛,获得了对至少一种病原指示菌有抑菌活性的菌株19株.采用打孔扩散法对这19株真菌的发酵液进行抑菌活性复筛,共有9个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对一种或者几种病原指示菌有抑制作用,其中菌株NJ0104的次级代谢产物对除灿烂弧菌...  相似文献   

19.
海洋溢油作为当今海洋污染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早已引起我国政府及各相关职能机构的高度重视。多年来,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研究溢油污染精细探测方法,遥感溢油探测技术是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文章从海面油、沉潜油两种溢油类型总结了国内外遥感溢油探测技术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海面油的技术发展较全面,但仍受多项技术困难制约;沉潜油的探测已列入重点计划,但离业务化应用仍有较大差距;并就未来在海洋溢油遥感探测技术方面的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采用Devanathan-Stachurski 双面电解池检测氢渗透电流技术和扫描电镜分析, 研究了热镀锌钢材在灭菌海水、灭菌培养基和接种了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培养基等3 种介质中的氢渗透行为。氢渗透电流检测结果表明, 培养基的部分组分对热镀锌钢材的氢渗透行为有促进作用, 试样在灭菌培养基中的氢渗透电流密度的平均值比在灭菌海水中提高了约6 倍。尽管活性SRB 代谢产生的S2?和HS?能够促进热镀锌钢材的氢渗透行为, 但是, 由SRB 及其代谢产物和它们所黏附的腐蚀产物所形成的致密微生物膜减少了氢的析出和试样对氢的吸收量, 导致热镀锌钢材氢渗透行为最终被抑制, 因此, 试样在接菌培养基中的氢渗透电流密度的平均值比其在灭菌培养基中降低77%。扫描电镜分析表明, 热镀锌钢材在灭菌海水中能够形成腐蚀产物膜, 而暴露于灭菌培养基中的试样表面未形成明显的腐蚀产物膜, 但在接菌培养基中试样表面能形成黏附了腐蚀产物的致密微生物膜的附着, 表明热镀锌钢材表面的微生物膜与其氢渗透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