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加召  王琳  吕有成 《山东地质》2013,(10):107-108,112
利用泡沫塑料对地质样品中微量金进行富集,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富集方法。常量金经过泡沫塑料吸附后,用硫脲脱附原子吸收测定也是近几年许多实验室常用的方法。而用等离子体光谱仪测定常量金鲜有报道,该方法简单、快捷,通过对国家一级标样的分析试验,对于金含量为0.05-50.00g/t的样品能够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利用聚醚型泡沫塑料吸附微量金,采用斜坡升温方法对升温程序的干燥、灰化、原子化、净化温度及时间进行了选择。通过条件实验得到Z2000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微量金最佳升温程序,该方法检出限较低,对标准样品测定结果与理论值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金的普查找矿和成矿规律研究的需要,对金的分析测定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测定地质样品中0.001克/吨,甚至更低含量的金。火焰原子吸收法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无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矿物中微量金已有不少报导。各方法的差异仅是分离富集手段不同。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离富集手段有溶剂萃取、离子交换、共沉淀、活性炭吸附和反相萃取色层法等。这些方法均能获得满意的分离富集效果。  相似文献   

4.
黄铁矿中金赋存状态的电子探针研究和超微粒金的发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德忍 《矿物学报》1992,12(3):284-288,T001
利用电子探针研究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中黄铁矿,发现四颗超微粒金。本文阐述了用电子探针发现超微粒金的理论依据和应注意的技术问题;介绍了电子探针分析的检测极限计算方法与测试技术,并测定了黄铁矿中微量金的含量,提出微量金存在形式的新设想。  相似文献   

5.
地质样品中的硫,通常采用容量法或重量法进行测定。然而对矿物包裹体中微量硫的测定,采用以上方法就比较困难了。近年来用分子发射腔分析(简称MECA)来测定准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国外有一些报导。我们将该技术用于地质样品中微量硫的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本分析方法测定硫具有简单、快速、绝对灵敏度高、适宜于少量样品的分析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陈国平 《矿产与地质》2001,15(4):294-297
试验了四十多种常见存元及贵金属元素对富集和测定的影响。拟定了一个灵敏、快速、准确、成本低廉的地质样品中微量金的测定方法。结果令人满意,本法适用于一般地质样品中w(Au)/10^-6;0.05-50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文显金 《岩矿测试》1988,(2):155-155
TMK萃取光度法测定金为选择性较好,灵敏度较高的方法,现已广为采用。但TMK在溶液中易被光分解,用于水相中测定金时不够稳定。我们试验了在PH3.2的盐酸—邻苯三甲酸氢钾缓冲液和乙醇溶液中,用硫代米(山冖虫)酮,(TMK)测定岩石矿物中的微量金,有色络合物可稳定4小时。用于样品的测定,结果满意。方法简便快速,选择性、重现性及稳定性较好。免除了有机试剂萃取对人体的危害及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金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5×10-7%。不同岩性的样品含金不一,有的甚至低于1×10-7%。地质试样中多以自然金存在,粒度不等,形态不一,通过200目筛的分析样品的均匀性不够理想。取样少代表性不足,取样多金的提取分离又不易完全。因而地质试样中微量金的测定一直是无机分析中较难解决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泡沫塑料在金的分析与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氨酯泡沫塑料是一种多孔性软质弹性物质。关于泡塑吸附机理的解释,国内外提出了不少假说,主要有:物理吸附观点,溶剂萃取观点和离子交换观点。由于泡塑结构的复杂性,在不同介质中,能够显示不同的作用,其机理也不相同。泡塑吸附金通常在王水介质中进行,吸附金的最佳酸度范围为10—20%。泡塑吸附金采用静态法和动态法。静态法适用于微量和痕量金的富集分离,动态法适用于各种类型样品中金的测定,二者的吸附率均在95%以上。 泡塑吸附富集分离金已广泛用于各种地质样品中金的分析与测定。  相似文献   

10.
微量金化学光谱法标准系列配制及活性炭处理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茂荣 《岩矿测试》2000,19(3):209-212
对微量金化学光谱法中活性炭自理及标准系列配制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改进了微量金化学光谱法活性炭处理及标准系列配制。将该法配制的标准系列应用于微量金化光谱测定,提高了分析结果的准确度。用标准试样分析及原子吸收(AAS)法验证,结果与标准值及AAS法相符。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Au(Ⅲ)对Ce(Ⅳ)+Hg2+2反应体系的催化作用,采用停留-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地质样品中微量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方法检出限可达0.5×10-9g,测定相对偏差不大于9.0%。  相似文献   

12.
邹世春  张干 《地球化学》1996,25(3):304-308
本文利用Au(Ⅲ)对Ce(Ⅳ)+Hg2^2+反应体系的催化作用,采用停留-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地质样品中微量金,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方法检出限可达0.5×10^-9g,测定相对偏差不大于9.0%。  相似文献   

13.
催化比色法测定化探样品中微量碘(F-CNS-NO2体系)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刘棕  肖艳玲 《岩矿测试》1986,(3):193-195
化探样品中碘之含量甚微,给测试带来很大困难。目前测定微量碘的方法一般手续繁长,不适于大批化探样品的分析。 根据资料的报导,在硝酸介质中,亚硝酸盐存在的情况下,碘能分解硫氰化铁络合物,使红色变浅,籍此进行定量测定。 我们把这一催化体系(Fe~( )—CNS~-—NO_2~-)应用于测定化探样品中微量碘,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方法简便快速。检测限为0.1ppm,达到了化探扫面样品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4.
野外微量金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天平  张应娥 《岩矿测试》2001,20(2):150-151156
介绍了稀王水冷浸取,硫代米虫酮显色,以聚丙烯滤棒为载体,一次完成富集、显色的野外测定微量金的方法。对实际金矿样品进行测定,精密度(RSD,n=10)<6%;对国家级标准物质进行测定,结果与标准值相符  相似文献   

15.
高含量、微量和痕量水平锑的测定已有可靠的分析方法;但对于低含量锑的测定,现有的容量法分析效率较低,操作步骤不易掌握;且原子荧光光谱法对于批量样品中锑的高低含量差异存在记忆效应,分析精密度差,准确度不高。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较好地弥补了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容量法等不能解决的问题。本文建立了金锑矿和锑矿石中、低含量锑的分析方法,样品经氢氟酸-硝酸-高氯酸溶解,硫酸助溶,在20%盐酸介质中,用ICP-AES在波长217.5 nm处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为30.0 μg/g,方法精密度小于5%。国家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标准值吻合,不同含量的实际样品的测定值与硫酸铈容量法或原子荧光光谱法的测定值基本吻合。本方法适用于锑含量在0.05%~5%范围的矿石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对甲氧基苯甲醛-4苯基-3缩氨基硫脲(APT)的合成、光谱特征及其在分析上的应用。基于金属离子与APT的显色反应原理拟定出一套简易迅速、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的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金的方法。该法适用于在只有金或其他金属离子与之共存的情况下做微量金的测定。形成的黄棕色络合物(λmax=365nm)置人乙基醋酸盐中萃取。在pH4-7范围内,金与试剂按1:1进行反应(金属对配位体)。金浓度在0.1—12.3微克/毫升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的摩尔吸收和桑德尔灵敏度分别为2.12×10~4l·mol~(-1)·cm~(-1)和0.0092μg·Cm~(-2)。对于45微克金(Ⅲ),经十次重复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1.71%。通过对各种离子干扰的研究,从而进一步确定了测定某些合成样品中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编辑部 《岩矿测试》2020,(2):I0001-I0004
新型荧光探针的设计、制备并应用于复杂样品特别是生命样品中微量金属离子的测定是分析化学研究的最活跃领域之一。碳点(carbondot,CD)由于具有优异光学性能,用于构建新型荧光探针已受到广泛关注。利用不同原料制备高性能荧光CD的合成方法,通过CD与目标分析物的特异性作用应用于测定复杂样品中微量金属离子,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深入研究。鉴于此,该文对CD的合成原料、合成方法、荧光探针的构建方式及其在测定微量金属离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该文提出,发展新型检测模式、设计合成新的CD荧光探针并据此建立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可用于复杂样品分析的新方法,是开展CD在分析化学中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8.
应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的低含量金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用于测定植物样品中痕量金时,传统方法的称样量较大(20 g),样品在马弗炉中灰化不完全,检出限较高(0.29ng/g)。本文确定了应用GFAAS分析金矿区植物样品中痕量金的测定条件,石墨炉的升温程序为:金的灰化温度1000℃,原子化温度2000℃,以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瓷坩埚为灰化器皿,且将样品的灰化温度降低到500℃,灰化时间2.0 h,确保了样品灰化完全且待测元素不发生挥发损失。本方法称样量较小(5.0 g),检出限为0.03 ng/g,精密度为6.8%~11.9%,加标回收率为83.8%~104.7%。经过金矿区实际植物样品试验,发现不同植物对金的富集能力相差较大,其中玉米植株对金的富集能力强。  相似文献   

19.
微量铊的孔雀石绿光度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玲 《岩矿测试》1986,(2):155-156
此法在有关资料介绍用萃取比色测定矿石中铊的基础上,取其优点,通过实践,稍有改进。为消除金、汞、锑、砷、强氧化剂、还原剂、高含量硅等对微量铊测定的干扰,样品宜在塑料坩埚中用硝酸,氢氟酸、硫酸溶解。金用二氯化锡还原成单体金,过滤除去。加入一定量的三氯化铁与溴化钾,使之形成[TlBr_4]-络阴离子与孔雀石绿生成有色的络合物,用苯萃取测定。手续简便,结果稳定,可测0.1ppm以上的微量铊。  相似文献   

20.
采用高压密闭酸溶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岩石中的多种微量、痕量元素是地质分析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分析方法,但在分析花岗闪长岩样品时,由于锆赋存在难溶的副矿物(锆石、金红石)中,会出现锆溶出率偏低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增加了赶硅的预处理过程,加大氢氟酸用量,在溶液介质中引入氟离子使锆形成氟络离子改善了锆的稳定性,将锆的溶出率提高到95%左右,实现了花岗闪长岩中微量锆的准确测定。本方法的精密度(RSD,n=11)小于5%,检出限为0.052μg/g。应用于分析克拉玛依地区花岗闪长岩中的锆,测定值与过氧化钠、偏硼酸锂碱熔以及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测定值有良好的一致性,且基体效应小、检出限低,还可以满足锂、铍、钪等其他多种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