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爽  邓天龙 《岩矿测试》2008,27(2):141-145
苯系污染物(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是环境中重点优先监测的致癌污染物。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水环境中苯系污染物的分析研究进展,内容主要包括: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MECC)、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PT-GC)、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PT-GC-MS)、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便携式微火焰离子化(portable GC-μFID)等联测分析技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义  董建芳  张宇 《岩矿测试》2010,29(5):513-517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地下水中卤代烃类、苯系物、氯代苯类等2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方法。对吹扫捕集条件、气相色谱条件和质谱条件进行优化,并对实际水样进行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3~0.28μg/L,基体加标回收率为88.8%~111.0%,精密度(RSD,n=7)为2.21%~5.31%。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满足地下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3.
冯丽  李诚  张彦  张喜友 《岩矿测试》2012,31(6):1037-1042
在测定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捕集阱的填料对分析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本文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适用于地下水中卤代烃、氯代苯、苯系物等30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对11#捕集阱( VOCARB3000)和10#捕集阱(Tenax/硅胶/碳分子筛)进行比较实验和捕集阱的填料进行选择优化,结果表明,以氮气为吹扫气,11#捕集阱的检出限比10#捕集阱的检出限低,富集效率和响应值更高,更适合分析低含量的地下水样品;Rtx - 502.2毛细柱(60 m×0.32 mm×1.8 μm)对目标组分有更好的分离效果,且柱流失小、色谱峰响应高;利用选择离子扫描方式对目标物进行扫描,采用内标法定量,提高了方法灵敏度,消除了组分的干扰以及整个分析过程中存在的系统误差.方法检出限为0.031 ~0.059 μg/L,精密度(RSD)为1.02% ~5.19%(n=7),回收率为87.7% ~118.0%(n=7),各组分相关系数均在0.9991以上.方法操作简便,对环境污染小,可满足大批量地下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4.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矿坑水中的苯系物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菲  王艳玲 《地球科学》2000,25(5):529-531
以国家标准方法和EPA方法为基础, 进行了矿坑排水中苯系物的测定.在测定过程中进行了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实验, 用外标法定量.在水样测定的同时对用自动顶空进样器和吹扫捕集浓缩仪两种进样方式测定矿坑排水中苯系物的方法进行了比较, 对进样方式和影响测定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 自动顶空进样器的回收率为108.5 8%~116.38%, 方法检出限为5.00~10.00 μg/L; 吹扫捕集浓缩仪的回收率为94.87%~105.6 3%, 方法检出限为0.25~0.50 μg/L.   相似文献   

5.
刘娇  吴淑琪  贾静  佟玲 《华东地质》2019,(4):309-316
文章研究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挥发酚的方法,分析了吹扫捕集各参数对挥发酚测定的影响,优化了吹扫捕集条件和气相色谱-质谱条件。通过与索氏提取技术对比,证明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在实际样品检测中具有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试剂用量少、干扰小等优点,适用于测定沸点较低、溶解度较小的挥发酚,推荐选择经典的索氏提取技术测定沸点较高、溶解度较大的挥发酚。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地下水中60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采用屈臣氏双蒸水作为空白水,选择离子与全扫描模式交替方式进行定性定量,确定了保护剂的种类和用量,优化了吹扫捕集条件.方法检出限范围在0.3~1.2μg/L.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250μg/L,相关系数R2在0.9907~0.9999之间,3种不同浓度的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7.2%~117%,相对标准偏差在1.7%~9.7%之间,优于《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试行)》对地下水挥发性有机物的质控要求.本方法增加了VOCs的测试种类,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适合于各类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地下水中60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快速批量分析.  相似文献   

7.
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岩屑样品中的苯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测定了同一井位、不同深度岩屑样品中的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化合物。采用 50 μm× 57cm毛细管柱 ,以 5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 - 2 0mmol/L四硼酸钠溶液 (pH 9 1 6)作为缓冲溶液 ,电压 2 5kV ,检测波长 2 0 0nm ,1 6min内 ,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可获得良好的分离。用峰面积定量 ,线性范围为 2~ 1 0 0mg/L ,最小检测浓度分别为 :0 75mg/L苯 ;0 45mg/L甲苯 ;0 39mg/L乙苯 ;0 1mg/L邻 二甲苯 ;0 31mg/L对 二甲苯。加标回收率分别为 :苯 1 0 1 % ,甲苯 99% ,邻二甲苯 97% ,乙苯 95% ,对二甲苯 1 0 0 %。方法用于实际岩屑样品的测量 ,获得各含量范围在 0 .0x~ 0 .xμg/ g ;3次平行测定的RSD在 3 3%~ 34%。  相似文献   

8.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土壤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贾静  饶竹 《岩矿测试》2008,27(6):413-417
建立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测定土壤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对标准模拟样品的基体选择、吹扫捕集条件、色谱条件等实验条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方法检出限为0.20~0.60μg/kg,精密度(RSD,n=7)为2.78%~9.89%,基体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1.5%~115.2%。方法准确可靠,用于批量样品的实际分析,检测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饮用水源地监测要求,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测定饮用水源地水中乙醛、环氧氯丙烷、丙烯醛、苯系物等27种挥发性有机物。实验中运用程序升温,在26 min内完成检测,采用全扫描(SCAN)方式扫描,提高了化合物的定性能力。方法检出限均低于我国饮用水源地标准限值,回收率为75.6%~111.0%。  相似文献   

10.
李忠煜 《西北地质》2010,43(2):162-162
吹扫捕集浓缩仪-气相-质谱联用仪P&TGC—MSTRACEDSQ是西安地质调查中心实验测试中心于2006年引进的。吹扫捕集浓缩仪作为一种前处理设备,主要处理那些需要由气相色谱(GC)或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挥发性有机物质(VOC)分析的样品。其工作原理为: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在线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冷原子荧光方法测定土壤中甲基汞的方法。土壤样品经过溴酸钾/硫酸铜溶液提取后,使用二氯甲烷/水萃取与反萃取前处理方法,克服了土壤复杂基质的影响。使用四乙基硼化钠衍生试剂,将甲基汞转化为甲基乙基汞,在线吹扫捕集进行富集并进一步消除集体干扰。经条件优化,萃取时间为2h,反萃取的时间和温度分别为4h和65℃。方法准确、可靠,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土壤样品检出限可达0.8×10-9。标准样品测定回收率为97.6%~109%。  相似文献   

12.
黄毅  饶竹 《岩矿测试》2009,28(1):15-20
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建立适用于全国地下水调查中卤代烃、苯系物、氯苯等25种必检组分测定的分析流程,同时增加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各组分标准曲线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在0.999 5以上,方法检测限为0.1~0.4μg/L。标准添加样品测定值相对标准偏差为1.73%~5.53%(n=7),回收率为88.8%~112.0%。建立的分析方法检测限低、精密度好、方法简便、准确,适用于地下水调查等大批量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吹扫捕集-气质联机,建立了以污染场地的污染物质为标准物质、对地下水中挥发性芳烃进行定量分析的新方法。该方法标准物质容易获得,定量数据可靠,定量信息全面,地下水中挥发性芳烃的方法检出限达0.22 μg/L,且用色谱峰面积百分比对地下水中苯系物(BTEX)定量与用BTEX标准物质定量结果比较,相对标准偏差RSD<5%。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DB-624和DB-FFAP双柱定性,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地下水中卤代烃、苯系物、氯代苯等27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方法。考虑到环境介质的复杂性及干扰的不确定性,选择DB-624柱和极性较强的DB-FFAP柱优化了分离条件;采用分流进样模式,确定了目标组分灵敏度较高时的分流比10∶1;选择离子监测(SIM)方式扫描,提高了各扫描周期内组分的灵敏度;DB-624和DB-FFAP双柱定性,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在DB-FFAP柱上可实现间二甲苯和对二甲苯异构体的完全分离。方法检出限为0.02~0.10μg/L,基体加标回收率为93.3%~109.5%,精密度(RSD,n=7)为0.9%~8.5%。对外部监控样品和实际水样进行测定表明,方法准确,灵敏可靠,可以满足地下水中痕量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要求,适合于批量样品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七种氯苯类化合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试验了三种色谱柱的分离效果,选用自制的环糊精毛细管柱,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对水体中七种氯苯类化合物进行分析,优化了吹扫捕集的主要工作条件。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100nL/L,重现性良好,6次重复测定的RSD为3.62%~6.98%。进样量5mL时,其检出限可达0.5nL/L,较之液液萃取灵敏度提高了至少50倍。  相似文献   

16.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地下水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建立了适用于地下水中氯代烃、苯系物、氯代苯类等25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方法。采用选择离子监测与全扫描交替方式进行质谱定性,内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为0.10~0.20μg/L,样品加标的平均回收率在83.9%~104.5%,相对标准偏差(RSD,n=7)在3.23%~10.1%。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好,分析快速,适用于大批量地下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应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岩溶地区垃圾渗透液中36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含量。获取样品溶液5 mL于吹扫瓶中,利用TELEDYNE TEKMAR型吹扫捕集直接进样,经DB-VRX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电子轰击电离(EI)全扫描检测,选择特征离子,再用外标法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36种挥发性有机物的质量浓度在1~100 μg·L-1 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在0.03~0.27 μg·L-1 之间,加标回收率在88%~1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7)在2.32%~6.51%之间。   相似文献   

18.
贾静  杨志鹏 《岩矿测试》2014,33(4):556-560
1,4-二噁烷有毒,极易进入生态系统对人体及环境造成危害,在自然环境中对水的亲和性较强,且不易为生物所降解,是地下水中一种新型有机污染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一种受控物质。但仅有少数国家对地下水中1,4-二噁烷含量作出限量规定,如日本为50μg/L;我国在此方面尚未作出规定,有关检测方法也未见文献报道。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PT-GC/MS)具有分析快捷、方法简便、检出限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水样分析,本文应用该方法测定地下水中的痕量1,4-二噁烷。通过添加硫酸铵作为样品保护剂,提高了样品的保存时间及防止样品因微生物降解等因素产生变质的问题,同时改善了1,4-二噁烷吹扫脱附效果,仪器响应值提升了1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精密度为5.9%~6.6%;检出限为1.02μg/L,已经达到了WHO饮用水质量标准限量(0.05 mg/L)要求,且低于同位素稀释-GC-MS的检出限(3.2μg/L)。本方法可以满足地质调查及环境评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赖永忠  季彦鋆 《岩矿测试》2012,31(5):877-883
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法是一种简单、环保和高灵敏度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在水样中挥发性有机物监测中的运用还有待研究。本研究应用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饮用水源水中57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通过对比实验,优化了影响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方法灵敏度的主要因素,确定了较佳的样品盐度(30%)、平衡温度(40℃)、平衡时间(20 min)、吹脱捕集气流速(60 mL/min)及吹脱捕集时间(2 min)等前处理方法参数。采用优化的水样前处理条件,挥发性有机物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30(环氧氯丙烷为0.9821除外),方法检出限为0.2~7.0μg/L,实际饮用水源水样品加标回收率为82.1%~143%,精密度(RSD)为0.1%~24%(n=3)。建立的气相动态顶空进样法,水样前处理过程自动化,可同时对水中几十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提高了分析效率;与常见的对水样气相和液相中目标物同时进行吹脱捕集的吹扫捕集法相比,因无需直接接触水样而减少了样品对仪器的污染。  相似文献   

20.
汽油污染含水层中芳香烃的自然去除与生物降解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是一个普遍而严重的环境问题.用砂卵石、中粗砂、细砂、粉砂和粘土等在实验室内按照自然界沉积物层序制作了一个含水层物理模型,具有给水、排水、监测、抽提、淋滤与注入等功能.利用该模型开展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benzene,toluene,ethylbenzene,xylene;BTEX)各溶解组分能够被自然去除,其中甲苯自然衰减的速率系数为0.057 5~0.150 4 d-1,二甲苯为0.068 3~0.104 6 d,乙苯大约为0.047 8 d,苯为O.017 8~0.040 6 d.甲苯与二甲苯容易被去除,然而苯的去除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作为BTEX去除反应的电子受体,溶解氧、硝酸盐在需氧或厌氧条件下具有优先利用的机会,而硫酸盐则缺乏优先利用的机会.BTEX溶解组分浓度的降低,加上电子受体浓度的降低,可以表明含水层存在需氧条件与硝酸盐还原条件下的内在生物降解作用.其意义在于通过增加含水层中电子受体的浓度,将有助于内在生物降解能力的增强,从而能够提高含水层中污染物去除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