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沿海长期观测的历时潮位资料,提出了推求设计高(低)水位的传统最大熵分布模型。该分布能够拟合逐时潮位具有双峰的概率密度曲线,计算所得设计高(低)水位,与修改的最大熵分布高潮10%和低潮90%的水位值相比,误差较小。选型的历时潮位曲线分布为港口工程设计水位推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计算精度高,克服了手工方法推算历时潮位设计值的不足,有理论和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短期同步差比法”推算设计水位可能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提出分别用拟建港和主港的同步高(高高)潮和同步低(低低)潮相关分析推算设计水位的方法,并用实际资料做了验证。此外,还提出用同一增、减水过程中拟建港和主港日平均潮位变差的比来订正k值,从而推算较准确的校核水位的方法。这一方法对高标高工程如核电站等的设计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徐元  贾雨少 《海洋工程》2018,36(2):64-72
在总结分析现有整治水位确定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潮流界以下河段的水沙运动特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输沙能力的航道整治水位确定方法。考虑上游来水、下游潮汐为独立事件,统计潮流界以下河段上游来水、下游潮汐不同等级组合出现的频率,采用数学模型计算相应组合下河段沿程的潮位、流速过程,以流速四次方代表水流的输沙能力,统计不同潮位等级对应的综合净输沙能力,确定最大综合净输沙能力对应的水位为(最优)航道整治水位。以长江下游白茆沙水道和福姜沙水道为例,计算了所在河段的航道整治水位,并探讨了起动流速对整治水位计算的影响和最高整治水位概念对工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2种高(低)潮序列统计了高(低)潮累积频率,一是从记录原点起算的高(低)潮序列Ⅰ,一是从月平均海平面起算的高(低)潮序列Ⅱ。可以发现:不同年份的高(低)潮序列Ⅰ的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主要是由于不同年份月平均海平面变化之间的差异引起的。同时也发现:不同年份高(低)潮序列Ⅱ的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彼此比较一致,表明用不同年份的高(低)潮序列Ⅱ获得的结果在统计意义上是稳定的。为了得到安全稳定的设计高(低)水位,引人了月平均海平面特征极大(小)值。本文建议,设计高(低)水位取为月平均海平面特征极大(小)值与高(低)潮序列II累积频率10%(90%)对应的潮位之和。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港水文规范》在确定港口工程设计潮位时,采用手绘累积频率曲线,再摘取设计潮位值的方法,由于缺乏理论曲线,确定的数值存在任意性.本文将改进最大熵分布应用于海岸港的设计高、低潮位的推算,计算精度高,克服了传统方法推算设计潮位值的不足,有重要理论与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港水文规范》在确定港口工程设计潮位时,采用手绘累积频率曲线,再摘取设计潮位值的方法,由于缺乏理论曲线,确定的数值存在任意性。本文将改进最大熵分布应用于海岸港的设计高、低潮位的推算,计算精度高,克服了传统方法推算设计潮位值的不足,有重要理论与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潮位变化规律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汉兴 《海洋与湖沼》1990,21(4):311-319
长江口北槽航道水深较浅,为提高航道与疏浚的经济效益,本文研究了航道维护疏浚、测量工程中关键的潮位变化规律,及其在工程上应用的关系。按浅水潮波理论与长江口区11个测站1年的典型潮及地形资料,详细分析了全区潮波运动的一般周期性变化规律,随时、空的非线性演变规律,物理机制及其对各地点潮位变化的制约。结果解释了重要的水文物理现象,提出了确定控制水位的新方法等,为工程需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渤海选用了82个强天气过程,利用三维模式模拟了海区的天文-风暴潮,模式经实测资料检验,获得了较满意的模拟结果。根据渤海沿岸主要验潮站观测年极值高(低)水位和年极值风增(减)水所得到的多年一遇高(低)水位和多年一遇风增(减)水,以及天文最高(最低)潮位,建立了由多年一遇风增(减)水和天文最高(最低)潮位的线性组合计算多年一遇高(低)水位的计算公式,并以此公式推算了渤海海区5个典型地区的多年一遇高(低)水位,供海洋工程设计时使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总结了结构可靠度理论在港口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对国内外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标准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介绍了中国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从四个方面总结了港口工程结构可靠度的研究发展和现状:(1)港口工程结构荷载与抗力的统计分析;(2)防波堤的可靠度计算与可靠性设计;(3)重力式、板桩、高桩和开敞式码头的可靠性设计;(4)桩基基础和边坡稳定研究。目前,港工结构可靠性研究正在从近似概率设计向全概率设计转变。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推动港口工程可靠性设计理论和实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0.
在海洋工程建设(如港口建设、沿岸工程和海上平台建筑等)中,必须对正常条件(即作业条件)和极端条件(即恶劣环境条件)下的海洋环境参数作出估计。对于海洋水位而言,如《港口工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中的设计水位和乘潮水位等即属于前者,校核水位即属于后者。正常条件下的水位参数比较容易确定,因为这种条件下的观测数据比较容易获得,有比较丰富的已知资料。极值水位是指若干年内オ有可能出现的高水位或低水位,例如在《规范》中要求50年一遇的水位作为校核水位。所以如依靠直接观测,必须具备至少几十年的观测资料,这一要求只有在有长期验潮站的港口オ能达到。如资料系列不够长,则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对它们的数值作出估计。 在有相当长期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常常采用极值分布的方法,即每年取一个最高(或最低)水位,然后拟合某种理论或经验的分布曲线,从而得出不同重现期的极高(或极低)水位。这种方法所得结果比较可靠(但也不是没有问题,详见第五节),但对资料要求高,特别在新建港口或海上工程,常常不能采用。 在有数年观测资料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同步差比法(见《规范》)。当拟建港和主港潮汐性质和风暴潮特性相近,特别是两地距离较近时,这种方法常常能给出良好的结果,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但其应用受到一定的条件限制 近年来,国外提出了一种“联合概率法”(Pugh and Vassie,1978,1980)。这种方法把水位中的潮汐水位(这里指的是可用调和方法预报的潮位,其中也包括周期性的气象潮)和余水位(即实测水位减去预报水位)分开,分别求其分布,然后再用联合概率法回过来求合成水位的分布,从而得出极值水位高度。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利用水位观测资料,因而可以在观测时间较短的情况下得出比传统方法更稳定的结果。在Pugh和Vassie所提出的方法中,潮汐和余水位被看作是互相独立的。这一假定在深水海区较接 近实际,但在某些浅海区则与实际有较大出入。例如Pugh和Vassie发现,对位于泰晤士河的绍森德港,由联合概率法按上述假定得出的百年一遇的高水位比由传统极值分布方法得出的数值大约高60cm;而传统方法的结果与49年期间观测到的最高水位较接近。Pugh和Vassie在后来的文章中对绍森徳港的问题作了专门处理,得出较合理的结果,但基本上是采用经验的方法,在一般实际中使用是困难的。 为了考虑潮汐和余水位的这种相关性,我们曾将联合概率法予以推广,提出了条件分布联合概率法(方国洪、王骥,1987)。这种方法不论潮汐和余水位是否相互独立均可应用,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本文根据该文的基本想法,选择了我国沿海资料较长,并具有较好代表性的10个长期验潮站共286年的潮汐逐时记录,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该文提出的方法作了修改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俞成明  王德江 《海洋测绘》2023,(6):20-23+33
港口航道图测绘期间出于潮位控制的需要,除了利用长期验潮站外需要另设其他短期/临时验潮站。如何深入利用常设短期验潮站积累的历史水位资料以有效减少验潮工作量,已成为海洋测绘实践需解决的现实课题。基于港口长期验潮站与常设短期验潮站的历史同步实测水位资料,采用潮汐差分订正与余水位传递技术,实现了一种精度可靠的港外水域虚拟验潮站水位恢复方法。归纳了港口短期验潮站进行潮汐差分订正的适用条件,列出了采用该种虚拟水位技术恢复水位方法的计算步骤。实例验证及精度评估表明,经潮汐差分订正后的虚拟验潮站采用“天文潮位+邻近验潮站传递余水位法”恢复水位的推算精度,可以满足相关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12.
近岸地带泥沙运动和海岸动态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直接影响到选港、建港和港口航道的疏浚,所以,了解泥沙的来源、运移方向和淤积量是港口及海上工程勘察工作中的重要问题。但由于地质作用及海水运动的复杂性,目前在这方面大多只能提出一些定性的论据。  相似文献   

13.
1992年6~7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镆岛港建立临时验潮站。计 算得到该港调和常数及潮位特征值。分析表明,镆 岛港属于非正规半日潮港。根 据镆岛港和同期及3年石岛港测得资料(二港符合潮汐相似性条件)进行相关分 析和统计计算,获得镆 岛港的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等。  相似文献   

14.
1992年6 ̄7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镆Ye岛港建立临时验潮站。计算得到该港调和常数及潮位特征值。分析表明,镆Ye岛港属于非正视半日潮港。根据镆Ye岛港和同期及3年石岛港测得资料(二港符合潮汐相似性条件)进行相关分析和统计计算,获得镆Ye岛港的设计水位和校核水位等。  相似文献   

15.
乘潮作业的港口、船坞、航道,需要了解某一持续时间(例如两小时)的高潮潮位,这里以H_2表示。在工程规划设计里,要求知道H_2的累积频率,这项工作费时很多。而求取高潮位(即潮峰,以H_0表示)累积频率则是容易之事。一种节省时间的方法就是推求H_2与H_0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根据方程推算H_2的累积频率。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黄志扬  徐元 《海洋工程》2017,35(3):83-88
随着航道建设规模和航道里程增加,长航道乘潮水位的计算成为航道设计遇到的新技术难题之一。针对多潮位站控制长航道乘潮水位计算问题,提出了乘潮水位计算的多站联合典型潮曲线法。通过构建典型潮曲线,使乘潮累积频率、乘潮历时、潮波传播延时和潮波变形等关键要素同时呈现。基于构建的典型潮曲线,进一步探讨了长航道全程同一乘潮水位、分段变乘潮水位,以及进港、出港等不同情况下乘潮水位的设计取值方法,并以珠江崖门航道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本方法的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7.
黄志扬  曾建峰 《海洋工程》2018,36(3):104-109
乘潮水位是沿海航道设计的重要参数之一,然而现有乘潮水位的计算方法只考虑了潮汐这一因素,往往忽视潮流因素。随着船舶大型化和航道建设条件复杂化,潮流也成为部分航道乘潮水位计算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在分析潮位、流速相关关系的基础上,基于乘潮水位计算的典型潮曲线法,提出了考虑"潮流窗口"后乘潮水位的计算方法,以舟山岛礁海域的鱼山10万吨级进港航道为例进行了实例分析,进一步说明了本方法的实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罗宗业 《海岸工程》1990,9(1):19-29
在进行港口工程潮位年频率分析时,当使用耿贝尔曲线法以及P-Ⅲ型曲线法都不适宜的情况下,利用实测潮位资料,经过特大值处理后,通过经验频率点子的重心,绘出的经验频率曲线——纯经验频率曲线,借以推求重现期多少年一遇的水位,计算结果是比较满意的。此法也应用于一些港口工程设计风速的计算上(即风速频率分析),以间接地推求设计风浪要素,同样也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唐山港京唐港区附近海岸演变进行调查和分析,结合唐山港京唐港区建港近二十年的现场观测资料,对港区附近的泥沙运动和港口航道泥沙淤积机理进行分析,对2003年10月强风暴潮期间,港口航道发生严重的泥沙骤於进行了研究,为解决港口航道特别是外航道的泥沙淤积问题,提出粉沙质海岸港区航道挡沙和固沙的工程措施,并通过物理模型对挡沙固沙措施的工程效果进行了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挡沙和固沙工程方案对航道泥沙减淤效果很明显,其中,挡沙方案目前已应用到唐山港京唐港区二期挡沙堤改造、三期挡沙堤的设计和建设工程中,已发挥其挡沙减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进行港口工程潮位年频率分析时,使用耿贝尔曲线法以及P-Ⅲ型曲线法都不合适的情况下而寻找出另一个分析方法——纯经验频率曲线法。它是利用实测潮位资料,通过特大值处理后的经验频率点的重心,绘出的经验频率曲线,借以推算求出重现期水位,计算结果比较满意。 此法也应用于一些港口设计风速(风速年频率)计算上,以间接地推求设计风浪要素、同样也获得比较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