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ABSTRACT. Wilhelmine Germany had a powerful economy and, after 1898, began construction of a fleet to challenge Great Britain's global power. This article analyses Germany's cultural “will to power” in the period through the eyes of the avant‐garde, Munich‐published weekly magazine Simplicissimus as it examined the series of security crises between 1896 and the outbreak of war in 1914. The magazine was no fan of Wilhelmine militarism, its principal artist having been jailed for criticism of the kaiser, but it showed a deep support for Germany's rise to power on moral grounds. Many illustrations dealt with global power projection through the navy and the need for a suitable security partner within Europe. Its illustrators depicted Great Britain as an immoral world power only Germany might check and France as its preferred security partner to keep Europe at peace.  相似文献   

2.
After unification in 1990 the German government was faced with the task of modernizing the economies of the five new Länder. This process has focused on service sector expansion, particularly the growth of consumer services, which were underdeveloped in 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the impact of the political transition on the structure, organization and spatial pattern of retail services. The new retail sector is characterized by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 imported from West Germany, uneven development of retail services, and the survival of artefacts from the retail system of the socialist era. Close convergence with levels of retail provision in the old Länder has not been achieved an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economic, legislative and political conditions render further expansion problematic. The introduction of legislation to regulate retail growth, the increasingly contested nature of retail change and the complex politics surrounding economic redevelopment in eastern Germany will influence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future retai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3.
主要发达国家提交UNFCCC的1990-2006年排放清单数据显示,部分发达国家已采取了确实的减排措施完成《京都议定书》规定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其中,德、英、法、荷和瑞典是履行《京都议定书》温室气体目标效果最好的国家,分析各国所采取的减排政策/措施发现,这些国家完成《京都议定书》目标的实际路径大多是“避重就轻”的,其做法对于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地区,采取非关键领域减排的策略可以为我国经济高速重化工发展腾出一定的排放空间,减少温室气体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制约。  相似文献   

4.
One of the most recognizable and important changes occurring in the West is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This article intends to address questions associated with whether patterns of population growth and income migration are associated with “new” and “old” West economies. Rural restructuring in the U.S. has created a group of counties with service‐based economies. In the Mountain West, a number of counties with service‐based economies are located in areas with high levels of environmental or natural amenities, creating what has been termed the “New West.” Migration to the rural parts of the Mountain West, and the income transfers associated with migration, are increasingly concentrated within these New West counties. Rapid population growth, the cha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migrants, and their spatial concentration in New West counties provide a basis for conflicts over what the rural West is becoming.  相似文献   

5.
利用市场竞争态与亲景度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分析1998~2000年和2009~2011年两个时段中国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及其变化。结果发现:(1)1998~2000年美国等为明星市场,日本为金牛市场,印度等为幼童市场,英国等为瘦狗市场。(2)2009~2011年新加坡等为明星市场,韩国等为金牛市场,印度等为幼童市场,瑞典等为瘦狗市场。(3)受空间距离的影响,强亲景市场比较稳定,弱亲景、弱疏景、强疏景3种市场则有可能发生较大变化。(4)经过10年的发展明星市场和幼童市场数量保持不变,金牛市场增加到3个,瘦狗市场减少到3个,客源市场逐步壮大,入境旅游市场发展良好。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维生态足迹模型优化的自然资本利用国际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方恺  高凯  李焕承 《地理研究》2013,32(9):1657-1667
维持自然资本存量恒定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介绍三维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推导的区域足迹广度和区域足迹深度的计算公式,评估和比较2007年全球11个主要国家的自然资本利用状况,并分析模型优化前后的结果差异。结果表明:①全球自然资本流量的人均占用为1.71 hm2,人类需要1.55个地球才能支撑其资源消费量,化石能源碳排放是最主要的存量自然资本利用方式和生态超载驱动力;②各国的流量资本占用能力依次为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巴西>法国>德国>全球>意大利>中国>英国>日本>印度,存量资本消耗程度则基本呈逆向排列;③美、法、德等发达国家所利用的人均流量资本和存量资本均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应给予印、中等发展中国家一定的配额补偿;④模型优化后,全球人均足迹广度减少了0.09 hm2,足迹深度则增加了0.05,这更符合各国自然资本利用和生态赤字的实际;⑤中国面临增加国民收入和控制生态赤字的双重挑战,应将草地作为资本利用的优先方向,并适当控制城镇扩张速度。  相似文献   

7.
虚拟经济时代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建兰  田磊磊 《地理科学》2011,31(3):329-336
在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虚拟经济产生与发展的基础上,选取货币地位、证券化率、外贸依存度、制造业比重、跨国间接投资等指标,采用系统聚类方法,对美国、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中国、印度等9个国家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世界经济格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的结果。其中美国、英国其货币地位、证券化率和跨国间接投资比重较高,属于虚拟化国家;加拿大和德国、法国各项指标基本处于中间水平,属于半虚拟化国家,日本虚拟化水平低于虚拟化国家而高于半国家,可以将其合并到半虚拟化国家;俄罗斯和中国、印度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依存度、制造业比重较高,属于未虚拟化国家。根据对中国——最大的未虚拟化国家研究,提出了保持实体经济优势地位,利用虚拟化国家资金和技术,发展与半虚拟化国家的贸易,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大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以1999-2008年新疆入境市场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理集中指数、年际集中指数指标,采用定量分析以及定性分析的方法,从入境游客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消费结构3个方面对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仍然较高;(2)外国人是新疆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市场;欧洲和亚洲旅游者是新疆入境旅游者的主体;独联体是新疆第一大客源,其次是日本、台湾、港澳同胞、美国、韩国;(3)大多数新疆入境旅游者流向北疆;绝大多数新疆入境旅游者流入乌鲁木齐市、伊犁州直属县(市)、吐鲁番地区、喀什地区、阿勒泰地区;(4)多数国家是新疆入境旅游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少数国家有较大的年际间差异性;(5)除了购物、长途交通所占较大比重及变化较明显外,市内交通、游览、住宿、餐饮、娱乐、邮电通信、其他服务等所占比重都较小,变化不明显且变化幅度较小。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开发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北极地区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北极事务正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变。以北极8国为基础,进一步考虑北极理事会13个观察员国的影响,基于2001、2006、2011和2016年的GDP和贸易额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贸易依存度和进出口位次分析,全面地揭示北极地区地缘经济关系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2001—2016年北极地区地缘经济关系先走向紧密,而后有所减弱;不同国家的地缘经济地位和影响力存在显著差异,双边存在不对等的贸易关系,具有明显的“核心-外围-边缘”的特征。美加双边贸易流尤为显著,占到北极国家间贸易流的70%以上;在美加双边关系上,加拿大对美国经济高度依赖,美国拥有充分的主导权;瑞典、丹麦、挪威和芬兰在地区内具有重要的地缘经济影响力,而冰岛和格陵兰地区则长期处于贸易网络的边缘地带,但二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应引起重视;在北极地区地缘经济关系中,俄罗斯的经济影响力并未与其国际政治地位相匹配,拥有巨大的经贸潜力。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意大利、荷兰和中国都是对北极地区地缘经济有显著影响的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地缘影响力在不断扩大,而一些传统经济大国的地缘经济优势呈不同程度的减弱趋势。总体来说,近年来北极地区的地缘经济关系基本格局并未发生本质变化。  相似文献   

10.
美国遏制都市空间无序扩张的精明增长、紧凑增长等理论以及开发权和增长边界管理等措施,英法对乡村耕地、环境、生态、田园景观进行保护的做法,日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完备法律政策体系和引导村民自主建设乡村的实践经验,给中国快速城镇化地区的大城市扩展、生态敏感区的新农村建设和贫困地区的乡村经济发展从城乡空间统筹规划角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文章以统筹城乡发展的空间规划为主线对美、英法、日韩等先行发达国家城乡空间统筹规划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国外先行发达国家的理论和实践经验,指出对中国城乡空间统筹规划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构建数字城市服务公共平台,能够有效地解决异源异构数据共享的问题,实现地理信息互操作。该文以数字城市服务公共平台下的地理信息服务为例,基于本体论,利用属性枚举的语义表达方法构建地理信息服务本体,以明确且形式化的方法描述服务语义,力图解决地理信息服务语义共享的问题。最后给出数字城市公共平台部分地理信息服务的形式化语义描述,在Protégé软件中完成地理信息服务本体的构建,同时结合HermiT1.3.4实现推理过程,并以地理编码服务为例构建了一组本体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中国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大力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机遇。基于GIS技术,以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皮影戏为案例,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欧洲城市为文化传播目的地的跨文化传播时空特征,并分析其传播特点。研究显示:第一,中国皮影戏跨文化传播欧洲目的地城市表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性特征;第二,方向分布由初期的在欧洲的西北-东南分布,发展为近年来在欧洲地区的东南-西北走向,分布中心由瑞士转移至法国东部。第三,密度高值点转移,跨文化传播欧洲目的地城市密度分布的高值由意大利北部城市等转移至德国中部城市。我国的皮影文化在欧洲地区的传播以中欧地区聚集,并向周边国家扩散,主要是以法国、德国、意大利为主,主要传播城市为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意大利米兰等。  相似文献   

13.
二战以来联邦德国乡村地区的发展与演变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孟广文  Hans Gebhardt 《地理学报》2011,66(12):1644-1656
二战以后联邦德国①已成为世界第四和欧洲最大的经济体,然而,城乡以及联邦各州之间,特别是东西部之间的区域发展仍然不平衡.本文在国内相关初步研究基础上,从动态、区域和景观视角对联邦德国战后至今乡村地区整体发展过程、特征与区域差异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并对我国乡村地区未来发展思路进行了探讨.战后德国乡村地区经历了农业规模减小、生产率提高,传统乡村景观改变,特别是德国东西部地区乡村差异化发展的过程.原东德地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由传统乡村和农业向农田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居住城镇化、农民工人化的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和集体农业转变,但德国统一后这一体系难以适应欧盟的标准,导致农村衰落,居民大规模外迁.经过战后短暂的再城市化,原西德乡村地区经历了一个逆城市化过程,大量工厂和年轻人搬到农村,很多乡村已经由传统的农庄转变为有吸引力的现代化居民点.然而,尽管乡村现代化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但城市风格的楼房和宽阔笔直的道路也破坏了乡村原有的结构形态和优美的自然风貌.20 世纪70 年代以后西德开始制定乡村发展和更新规划,并实施"我们的乡村应更美丽"的行动计划,其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种类、开发农业房地产和乡村旅游,初步实现了传统乡村和农业向现代代化和生态化的转变.联邦德国乡村地区未来4 个发展的趋势包括高科技农业、可更新的能源、生态公园和非农业化发展.根据联邦德国发展经验和我国乡村城市化的现状,我国的城乡一体化路径应首先完善乡村发展的政策纲领、规划体系和行动计划,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乡村发展规划的制定;城乡一体化应包括乡村城市化与乡村现代化及生态化两部分;具有特色的乡村地区应实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现代化,但保持村庄形态结构和景观的乡村风貌;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数量,发展乡村地产和乡村服务业;部分生态脆弱的乡村地区进行生态移民,建成生态和自然公园.  相似文献   

14.
蒋小荣  杨永春  刘清  汪胜兰 《地理科学》2021,41(8):1419-1427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与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借助ArcGIS、Ucinet和MATLAB等工具,对全球64个主要经济体货物、服务和增加值多重贸易网络的空间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全球货物、服务和增加值贸易网络的紧密性和通达效率均呈现稳步提升趋势,服务贸易的网络化趋势更为显著;金融危机对网络的“互惠性”“异配性”产生较大影响;② 空间格局上均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等级性,区域层面上形成了亚太和欧盟地区两大“派系”,美、中、日、德为两大“派系”联系的枢纽节点;③ Top1网络表现出不同的演化特征,其中货物、服务和增加值贸易网络分别呈现“星型”“雪花型”和“星型+链式”空间组织结构。3类网络演化过程中中国的崛起态势令人瞩目;④ QAP(二次指派程序)分析显示,传统的GDP、地理距离、共同语言等因素对于3类网络的形成具有相似的较强解释力,要素禀赋差异和贸易制度是影响它们之间差异性的主要因素,但其显著性水平不高且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15.
The article de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egal profession in the former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after 1949 and in the five new Bundesländer since 3 October 1990, the day of German unification. It shows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traditional western concept of an independent bar to a profession bound by socialist ideals. The process of change before, and the development after, unification are highlighted from the viewpoints of the East German bar's perception of itself, the financial and social background and of the inequality in the provision of legal services within East Germany and in comparison to the West.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re are sti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rovision of legal services in East and West Germany, and that the legal profession faces a formidable challenge to its self-regulating abilities.  相似文献   

16.
国外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文章系统地回顾了国外人居环境发展历程,将人居环境理论研究归纳为城市规划学派、人居聚居学派、地理学派和生态学派等,同时总结了英国、美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等国家的人居环境实践发展概况,并从历年世界人居环境日主题变迁中展望了国外人居环境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人居环境发展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面向服务的分布计算架构中,企业服务总线(ESB)提供了服务间智能化集成、管理、中介和交互功能。在利用网格架构的面向服务体系结构中,总结如何利用ESB灵活、开放的集成异构多源的GIS平台和数据源。整体架构基于OGSA,服务集成采用ESB,网格门户和实际GIS平台通过ESB连接,形成基于总线消息驱动的智能化服务集成网格系统。该系统将在Internet平台上广泛互联现有的GIS资源,实现GIS"单系统映射"。通过细粒度服务搭建和配置,生成GIS实例,直接而简单地满足具体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8.
全球旅游11强(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为提高旅游业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效果,该文运用定量评价法对全球旅游11强旅游业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美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最强;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次之(强);德国、中国、英国较强;加拿大、墨西哥、奥地利、希腊相对较弱。中国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居全球第六位,但与世界旅游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9.
Public passenger transport services receive relatively little space in the literatures on rural transport in developing economies, which mostly focus on the provision, or socioeconomic impacts, of roads. The implication is either that rural people are able to purchase or have access to motorized transport – or that they can walk on thoroughfares intended for vehicles. Statistics from Indonesia show that a low proportion of rural households own motor vehicles, but that rural bus services have seen a substantial expansion since the late 1970s; however, the coverage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is not complete. Based on survey data from villages ( desa ) in West Java, Indonesia, this paper explores several issues with respect to bus operations and motorcycle taxi ( ojek ) services in rural areas: the nature of public passenger services, the users of those services and the nature of trips made.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随机前沿模型,运用Frontier 4.1软件,分析了世界31个国家R&D资源配置效率。结果表明:虽然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国是R&D投入和产出大国和强国,但其R&D效率却较低;瑞士、瑞典、韩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的R&D效率最高,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等国家的R&D效率也相对较高。从R&D资源要素的产出弹性看,人力要素的产出弹性总体上大于资金要素的产出弹性。其中,高收入国家的人力要素产出弹性大于中等收入国家,而高收入国家的资金要素产出弹性却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另外,高技术产品的进出口量和FDI等外生性变量对样本的R&D资源配置效率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