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疏水性有机物(HOC)在有机相/水相之间简单物理化学分配的基本原理,提出了浮游植物对HOC生物富集双箱热力学模型。得出浮游植物对HOC的生物富集因子BCF与浮游植物比表面积S,有机物正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有机物在水中浓度Cw之间皆存在log-log相关性的结论,并且由海洋浮游植物对氯代苯的生物富集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模型。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C对水产动物的功用及其保护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维生素C(Vc),又名抗坏血酸(L ascorbicacid),对水产动物的正常生理生化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大多数陆生动物在体内能够合成Vc,但大多数的水产动物体内不能合成Vc ,它们对Vc的缺乏都很敏感。另外 ,在Vc的化学结构中 ,高度活泼的第2位碳原子上的羟基很不稳定 ,容易被空气氧化。在饲料加工过程中 ,约有80 %~98 %的Vc被破坏 ,此外在包装、贮藏、投喂等环节Vc也易丧失活性。因此 ,稳定型Vc已成为国内外水产研究的一个热点。1维生素C的功用Vc在生物体内一个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是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3.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草鱼出血病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铁辉  李军 《海洋与湖沼》1997,28(1):1-6,T001
于1994年5月-1995年7月,根据已克隆的草鱼出现血病病毒GCHV-861株cDNA的部分序列,设计合成了两对PCR引物,采用RT-PCR技术对GCHV-861GCHV-873两病毒株的dsRNA进行扩增,结果表明,两对引物仅能特异地检测了GCHV-861病毒株核素的存在,而不能对GCHV-873病毒株的核酸进行特异扩增,该方法是最小可检测出0.1pg纯化的GCHV-861病毒dsRNA,采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人工海水和天然海水为介质,研究了Cr(Ⅲ)被H2O2的氧化作用,结果表明,Cr(Ⅲ)的氧化速率为介质pH和温度的函数;海水中溶解有机质的存在也将影响Cr(Ⅲ)的氧化速率,随着海水中腐殖质浓度的增加其氧化速率呈现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解释为腐殖质对Cr(Ⅲ)的配合作用和对Cr(Ⅵ)的还原-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对饵料选择性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外,对鲍类的摄食选择性研究较多,例如:Harada等1982,1983,1984,1987,1991,1992,1996年在日本利用吸引指数(Attractionindex)对盘鲍(Haliotisdiscus)摄食行为的研究;Taniguchi等1992年对皱纹盘鲍(H.discushannai)的摄食选择性研究等;McShane等1994年和Fleming1995年在澳大利亚对澳洲桔红鲍(H,rubra)摄食选择性的研究[1,2];Leighton,Boolootain1963年和Vian…  相似文献   

6.
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水仔稚鱼营养研究,国外已有相当数量的报道,特别是在n-3高度不饱和脂肪酸(n-3HUFA)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迄今,我国鱼类营养研究,基本集中于幼鱼和成鱼阶段,仔稚鱼阶段的营养研究,尚未见报道。目前,我国养殖的名贵海鱼,如真鲷(Pag rosomusmajor)、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等,在生产性育苗中,因仔稚鱼阶段的大量死亡,成活率一般低于30%,从早期仔鱼开始吸收自身卵黄内源营养转变为摄取轮虫、卤…  相似文献   

7.
氨氮对我国不同产地卤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测定了NH3-N对我国新疆艾比湖(AB),青海柯柯湖(KK),海南莺歌海(YGH),山东埕口(CK)产地卤虫的初孵无节幼虫,拟成虫及成体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1.不同发育阶段的卤虫对氨氮的耐受力是:成虫>初孵无节幼虫>拟成虫>。2.不同产地卤虫对氨氮的耐受力有一定的差异,AB、KK、CK产地的卤虫对氨氮的耐受力均高于YGH产卤虫。  相似文献   

8.
甲烷是最丰富的天然气,主要通过微生物对有机化合物的吸收(微生物成因)和对有机物的热分解(生热成因)而形成。虽然对地球深处地幔甲烷的生成仍有争论,但根据从贫沉积物的洋中脊流出的高温流体、具陆地超铁镁岩区域的渗流、前寒武纪地盾的流体以及地幔和火成岩的流体包裹体的报道提出了地壳中甲烷的无机(非生物成因)成因说。几种地球化学指示剂已用来区分不同成因的甲烷,主要是微生物成因和热生成甲烷。应用于测年的主要标准包括CH4/(C2H6 C3H8)比值和甲烷的碳(C)和氢(H)同位素成分。然而,极少有什么指示剂或者标…  相似文献   

9.
台湾海峡西部海域水体中的二氧化碳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郭水伙 《台湾海峡》1994,13(3):219-229
据1984年5月至1985年2月的调查资料,计算了该水体中二氧化碳体系各要素的统计值,着重研究了它们的季节变化及其与水文,化学和生物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水体中PCO2,CO2(T),CO^2^-3,HCO3,∑CO2,CO^2^-3/∑CO2,HCO3/∑CO2,HCO2,CO2(T),CO^2^-3,∑CO2/Cl,Ωc,Ωa和C:N:P平均值依次分别为251dPa,8.43μmol/dm×3  相似文献   

10.
海洋是生物栖息的场所。海水的高卤含量以及海洋自身的特殊物理化学环境,势必对生物的合成和代谢产生影响,并反映在它们的代谢物中。卤素虽然属有机物中几种常见的组成元素,但它们在陆地天然产物中却并不多见。然而近十余年来,由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以及近代物理方法的发展,天然产物化学的研究已扩展到海洋领域;初步的研究结果揭示,天然含卤化合物在海洋中是广泛存在的,而且在化学结构方面常有自己的特异性。这些结果不但丰富了天然产物化学的知识宝库,而且对海洋生物的化学、生理、分类和地球化学等学科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并促进了海洋生化资源开发的研究。本文拟对海洋含卤天然产物作一扼要综述,并兼论它们与其它学科的牵连。  相似文献   

11.
平端深海偏顶蛤(Gigantidasplatifrons)是南海台西南冷泉区的典型优势物种,鳃丝上皮细胞内共生大量甲烷氧化菌,通过甲烷有氧氧化合成有机物为共生体系提供物质能量,是平端深海偏顶蛤赖以生存的重要能量来源器官,溶酶体在共生体系的营养互作和稳态维持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使用电镜技术观测了常压培养过程中(0d,30d,90d)平端深海偏顶蛤共生体系中共生菌和溶酶体的动态变化,通过鳃上皮含菌细胞超显微结构的变化研究常压培养对深海共生体系的影响,并探讨溶酶体在宿主—共生菌营养传递和共生菌群稳态维持中的关键作用。研究发现,在原位状态样品中(0d)共生菌和溶酶体呈极化分布,细胞结构完整清晰;蓄养30d后,含菌细胞出现明显破碎,共生菌数量大幅降低,溶酶体数量、范围和消化程度大幅增加,对细胞顶端的甲烷氧化菌进行分解;而90d后,共生菌在溶酶体的作用下消失殆尽,鳃部有明显细胞脱落后留下的坑洞,细胞呈现空泡状,无法明确区分各种细胞组分。上述结果展示了长期常压蓄养过程中鳃上皮含菌细胞中溶酶体与甲烷氧化菌的动态变化,推测当共生菌丢失后溶酶体也同步降低活跃度,平端深海偏顶蛤在共生互作中通过溶酶体主导消化和调控共生菌。  相似文献   

12.
13.
青岛近海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2007年10月在青岛近海进行的大型底栖动物定量采集样品,采用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研究了该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生物量和丰度分布、群落等级聚类分析(CLUSTER)以及群落受污染扰动情况。本次调查共获得青岛近海大型底栖动物160种,其中多毛类93种,甲壳动物37种,软体动物16种,棘皮动物7种,其它类群动物7种。群落中优势种的优势度均不明显,以多毛类巴氏钩毛虫(Sigambra bassi)和长须沙蚕(Nereis longior)贡献率最高。生物量和丰度空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呈斑块状分布。群落结构聚类分析表明,15个取样站的群落结构相似性程度都非常低,为10%~30%,仅有S2和S4站、S11和S12站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达到30%。ABC曲线表明,该研究海域处于1个轻度人为扰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沿海脉红螺7个自然居群的线粒体DNA 16S 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分析了107个个体511bp的碱基序列,结果没有发现插入,缺失突变的核苷酸位点.检测到了28个多态性核苷酸位点,共37种单倍型,单倍型1的同源性达到58.7%.大连居群的28l(G-A)和483(T- C)位点,烟台居群的17(A-G)位点、66(T- C)和247(T-C)位点,舟山居群的128(T-C)位点,秦皇岛居群的130(T-G)和161(A-G)位点,以及丹东居群的431(T-C)位点的变异可以作为居群分子遗传标记位点.居群内,烟台和大连居群的核苷酸差异数 K 以及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 Pi 最高,青岛居群最低;居群间,大连居群在居群间核苷酸差异数K、居群间平均每位点核苷酸替代数Dxy 和居群间每位点净核苷酸替代数Da三个指标上都表现出比其他居群之间较高的水平,说明大连居群具有最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分子分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涵韬  林鹏  孙晟 《海洋科学》2001,25(8):42-46
运用RAPD技术对福建九龙江口龙海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浮宫种苗园内白骨壤(Auicenmia marina),桐花树(Ageiceras corniculatum),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atala),秋茄(Kandeliacandel),木榄(Bruguiera gymnorthiza),海莲(B.sexangula),尖瓣海莲(B.sexangula var,rhynchopetala)等7种红树植物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从30个10-mer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有效引物,利用这15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630条DNA带,其中多态性条带535条,占总扩增条带的84.92%,利用Nei指数法得出7种红树植物间的遗传一致度和遗传距离,并运用UPGA统计分析法对红树植物的7个种间的亲缘关系进行聚类分析,7个种分为A,B两个大组,白骨壤,酮花树,无瓣海垒同属于A组,秋茄,木榄,海莲,尖瓣海莲分聚类在B组,分子聚类结果和传统的分类学相吻合,由此表达这15个有效引物的PAPD分子标记技术能较为客观地反庆出红树植物种间的遗传亲缘关系,并为从分子水平研究红树植物遗传多样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红树林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舟山冬季暴雨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雷 《海洋预报》2004,21(3):70-75
文章分析了冬季暴雨发生时的环流形势和物理量场分布特征,揭示了冬季暴雨的发生与厄尔尼诺现象有着一定的相关。同时,分析了单站要素的变化,为以后的冬季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新疆艾比湖全新世以来的环境变迁与古气候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90,1991年夏对新疆艾比湖湖盆地区进行调查,运用孢粉、元素地球化学、碳酸盐含量以及测年分析,对其沉积物进行研究,重建了湖区全新世古气候的演化序列。结果表明,10.2-8.0kaB.P,气候温凉偏干;8.0-3.5kaB.P,气候以温湿为主,其中7.3-6.4kaB.P.为相对稳定暖湿期;3.5kaB.P.至今,以温干为主,气候与现代相似。随着湖面波动,艾比湖保存有全新世3个不同时期高潮面遗迹,并应用水热平衡模型,对各个高潮面期的古降水量进行计算,全新世暖湿期的降水量比现今高出1/4以上,超过300mm/a,这时期湖面扩大了近3倍。  相似文献   

18.
2003年烟台四十里湾海域主要水质指标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四十里湾赤潮监测资料显示:整个水域呈贫营养状态,磷酸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无机氮、磷酸盐主要以陆源径流得以补充,硅酸盐主要以沉积物释放,通过海水上下混合得以补充,均以浮游植物的消耗而减少;叶绿素a与磷酸盐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典型河口浮游动物种类数及生物量变化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国家海洋局2004-2006年每年5月和8月的黄河口、长江口和珠江口生态监控区浮游动物的监测结果,对上述河口浮游动物和桡足类种类数及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结果与历史资料进行同测区、同季节的对比。结果表明,与全国海洋普查时期相比,2006年黄河口浮游动物种类数下降了50.6%,桡足类种类数下降了53.3%;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所占比重由1985年的42.4%下降到2006年的32.6%。长江口浮游动物种类数有所上升,但是桡足类种类数由1985年的62种降低到2006年的37种;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的比重从1958年的54.2%降低到2006年的42.5%。珠江口桡足类在浮游动物中所占的比例由1959年的59.3%下降到54.4%,未发生明显变化。黄河口春季、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升趋势不明显,夏季增幅较小;长江口自2000年以后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528.36mg/m^3,是1958年的2.4倍,2005年与2006年夏季浮游动物生物量分别是1958年的2.2和2.7倍,增加趋势十分明显;珠江口春季浮游动物生物量上升趋势最为显著,2004-2006年3年春季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是1959年同期的5.7—8.7倍,1981年、2006年夏季生物量分别比1959年增加了3.1倍和11倍。就这3个河口生物量变化趋势看,珠江口生物量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长江口次之,黄河口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秦皇岛近岸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21年4~10月在秦皇岛金梦海湾、东山浴场两个典型海域7个航次的逐月调查结果,对该海域网采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丰度、多样性等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对两个典型海域海水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之间的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共检出浮游植物3门45属92种(包含变种和变型),其中硅藻门(Bacillariophyta)32属67种,甲藻门(Pyrrophyta) 12属24种,金藻门(Chrysophyta)1属1种,硅藻门占绝对优势。全年优势种共26种,其中硅藻20种,甲藻6种,且多出现在4~7月,未出现7个月份共有的优势种。浮游植物丰度在8月达到全年最高值,为1.01×108 cells/m3,其余月份浮游植物丰度均在106 cells/m3量级。聚类分析表明,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群落有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生物与环境(BIOENV)相关分析表明,水温和盐度是影响研究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两个典型海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差别不大,但金梦海湾海域的营养盐环境和水动力条件更适合甲藻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