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氯乙酸为羧甲基化试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为季铵阳离子化试剂,制备了羧甲基取代度为64.4%,季铵化取代度为98.4%的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采用zeta电位和烧杯混凝实验研究了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对高岭土模拟水样的混凝特性,考察了pH值、混凝剂投加量和原水浊度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可以明显改善高岭土悬浊液的混凝效果;达到最佳混凝效果时所需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投加量随高岭土悬浊液pH值和原水浊度的增加而增加。浊度去除率随pH值的增加而减小,随原水浊度的增加而增加;原水浊度为50NTU时,浊度去除率均小于80%;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具有两性混凝剂的典型特性,吸附架桥和电性中和是羧甲基壳聚糖季铵盐的主要混凝作用机理,混凝过程是多种机制共同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海洋多糖保湿乳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海洋糖类物质在化妆品中的保湿作用,分别在相对湿度为81%,43%和干燥的硅胶环境下对壳寡糖、壳聚糖季铵盐、羧甲基壳聚糖、卡拉胶寡糖、鲨鱼软骨素等几种海洋糖类物质和透明质酸的吸湿性和保湿性进行了研究,其中以壳聚糖季铵盐和羧甲基壳聚糖的保湿性能最好。通过对6种聚糖的两两复配实验,筛选出卡拉胶寡糖、羧甲基壳聚糖、透明质酸3种聚糖与其它多糖复配效果较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配比试验得出了3种聚糖的最佳复合配方比为卡拉胶寡糖∶羧甲基壳聚糖∶透明质酸=1∶2∶2。将该复合多糖制备成的保湿乳剂与已知产品进行比较实验,结果显示该保湿乳剂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另外,本文还在相对湿度43%条件下考察了Ca2 ,Mg2 ,Zn2 对该复合多糖保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3种金属离子对多糖的保湿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特性粘度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比不同生产厂家、不同分子量 (或粘度 )、不同脱乙酰度的壳聚糖产品在 2种不同测定条件 (30℃ ,0 .1mol· L-1CH3 COONa- 0 .2 mol· L-1CH3 COOH为溶剂 ;2 5℃ ,0 .2 mol· L-1Na Cl-0 .1mol· L-1CH3 COOH为溶剂 )下利用常规外推法和常用一点法经验公式所得的壳聚糖的特性粘度值表明 :一点法经验公式计算所得的壳聚糖的特性粘度值与用常规外推法所得的特性粘度值间的偏差最小 ,适合于快速测定壳聚糖特性粘度 ,进而可求得其粘均分子量  相似文献   

4.
以枪乌贼的骨骼组织羽状壳为原料 ,设计正交实验分析了碱液浓度、温度和时间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和粘度的影响 ;对枪乌贼羽状壳制备的壳聚糖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以羽状壳制备的壳聚糖特点是具有较高的粘度 (3890 m Pa· s) ,颜色为浅黄褐色 ,可免除脱钙脱色环节。在碱液浓度为 4 5 % ,温度为 90℃ ,反应时间为 4 h的条件下 ,可得到较好品质的壳聚糖产品  相似文献   

5.
甲壳素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多糖,具有与纤维素相近的骨架结构,其资源丰富,用途广泛(方波,1998)。但由于分子内和分子间存在很强的氢键作用力,因而不能熔融,也不溶于普通溶剂(如水、乙醇等)(董炎明等,2002),实际应用中较多的是其部分或全部脱乙酰化产物——壳聚糖。壳聚糖虽然可以溶于酸性水溶液,但不能直接溶于水中,且在酸性水溶液中不稳定,也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它的应用(董炎明等,2002)。所以,水溶性壳聚糖衍生物的研制正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壳聚糖分子中C2位上的-NH2,C3、C6位上的-OH,均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在适当条件下可进行多种化学修饰,如酰基化、羧烷基化、硫酸酯化、烷基化、羟烷基化及氰烷基化等。引入上述功能性基团,可增加壳聚糖的溶解性和功能性,拓宽了壳聚糖的应用范围。这些衍生物的制备研究已成为壳聚糖应用开发的主要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6.
利用壳聚糖与香草醛反应生成的希夫碱壳聚糖(VCG),通过在其一级羟基上进行交联,制备出壳聚糖缩香草醛螯合树脂(S-VCG)。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其对重金属离子Cu2 和Pb2 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壳聚糖缩香草醛螯合树脂(S-VCG)对Cu2 的平衡吸附时间4h,最大吸附量的pH≈3.2,吸附量约为43.1mg/g,对Pb2 平衡吸附时间5h,最大吸附量的pH≈4,吸附量约为110mg/g。S-VCG具有较强的抗酸性。  相似文献   

7.
壳聚糖碱性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接枝反应,采用碱性氨基酸修饰壳聚糖,制备壳聚糖赖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组氨酸衍生物。通过红外(FT-IR)、核磁(~1H-NMR)、元素分析(EA)对其进行表征,并研究了不同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壳聚糖赖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精氨酸衍生物、壳聚糖组氨酸衍生物、壳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0、160、320、640μg/mL,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320、320、320、640μg/mL,三种壳聚糖氨基酸衍生物的抑菌活性均明显高于未修饰壳聚糖。通过引入碱性氨基酸增加壳聚糖的正电荷有利于提高其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低聚羧甲基壳聚糖的抗氧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低聚壳聚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COS)醚化得到O-羧甲基壳聚糖(O-carboxymethyl chito-sanolig osaccharide,O-CMCOS)和N-羧甲基壳聚糖(N-carboxymethyl chitosanolig osaccharide,N-CMCOS),其取代度(substituting degree,DS)均为0.54,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其结构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活性以及还原能力。结果表明,COS及其衍生物清除超氧阴离子的活性及还原能力的强弱顺序均为:O-CMCOSCOSN-CMCOS。  相似文献   

9.
季铵盐类化合物灭杀赤潮异弯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几种不同结构的季铵盐类化合物对赤潮异弯藻的去除效率进行比较,发现具有一定结构的季铵盐类化合物对该种藻具有较强的灭杀去除效果;在相同用量(质量)下,含有一个长碳链的季铵盐化合物的灭杀效果明显高于含有双长链的季铵盐化合物。同时,通过测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用下的赤潮异弯藻的叶绿素含量变化和光合作用强度,并借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受肋迫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从而分析了季铵盐类化合物灭杀赤潮生物的原理:季铵盐对赤潮异弯藻的“毒性“主要是由于其强表面活性,易于吸附在藻细胞的磷脂双分子膜结构的表面,从而引起膜结构的破坏和功能的丧失,进而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0.
离子交联壳聚糖/海藻酸钠可降解复合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原料、10%柠檬酸钠和3%氯化钙溶液为交联剂,制备1种可降解复合膜,研究交联时间和交联pH对复合膜机械性质和抗水性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复合膜的厚度(24.2μm)小于壳聚糖膜和海藻酸钠膜厚度相加的总和(39μm),表明在复合膜的制备过程中,壳聚糖与海藻酸钠在界面处部分混合并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柠檬酸钠和氯化钙分别对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产生离子交联作用,且交联降低了二者的结晶度,提高了复合膜的热稳定性;在交联溶液pH为7、交联时间30min时,复合膜性质最好,机械强度最高可达到120MPa,水溶性仅为8.25%;复合膜改善了单一膜机械性能不足及抗水性差等缺点,有望应用于食品的保鲜包装。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JZ9-3油田的3种水质(水源水、污水、清污混合水)对聚合物溶液剪切前后黏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浓度条件下,清污混合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最高,其次是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水源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最低;聚合物溶液经WARING搅拌器(1档3 500 rpm,20 s)剪切后的黏度保留率数据显示,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剪切后黏度保留率最高,当浓度大于1 000 mg/L时,保留率在90%左右;最低的是水源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保留率在55%左右。分析发现二价阳离子除了对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存在一定的影响外,对聚合物溶液剪切后的黏度保留率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2.
在油田现场复合体系的注入过程中,用回注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逐步下降至1~5 mPa.s,影响了现场试验效果。通过研究污水水质状况、腐蚀性、现场使用的各种化学剂以及泡沫驱体系引入的各因素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确定了聚合物黏度下降的主要因素,即污水中含有硫化氢(负二价硫)是造成井口注聚黏度低的主要原因。分析认为,负二价硫的来源主要是由于泡沫剂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转化产生的。根据聚合物黏度变化规律和降解机理,开展了聚合物黏度保留措施研究,并开展了聚合物降解抑制剂和氧化脱硫技术的现场试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配注聚合物溶液黏度可保持在15 mPa.s以上,增黏效果明显,对于注聚驱提高注入质量和效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次采油含聚污水中残留HPAM的含量体现在采出液的黏度上,直接影响到含聚污水的处理。实验以乌氏黏度计法测量聚合物溶液的黏度下降率,通过对pH值、水质阴阳离子量、黏均分子量和剪切速率等相关因素的研究发现,渤海JZ9—3油田注聚用FP3640C型聚合物的溶液黏度在pH值2~4范围内影响明显,pH〉7以后,黏度损失率减小;JZ9~3油田地层水中的Mg2+、Ca2+对聚合物的黏度影响显著;当离子浓度在2500~4000mg/L范围内,Na+和K+对黏度的降低有明显的影响;恒温60℃时,聚合物的黏度随着恒温时间的延长而下降,至30d后趋于稳定;剪切速率增加,黏度逐渐降低,转速达到8000r/min后,黏度亦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可食性壳聚糖包装膜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壳聚糖为成膜剂 ,以体积比为 1 %的乙酸水溶液为溶剂配制成壳聚糖成膜液 ,在成膜液中加入硬脂酸 ,用流涎法分别制成壳聚糖简单可食性包装膜和壳聚糖硬脂酸复合可食性包装膜。对膜的性能如抗拉强度、伸长率、水蒸气透过率、气体透过率、折痕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膜性能的优劣与壳聚糖、硬脂酸等含量及成膜时的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5.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二元复合驱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二类油层具有渗透率低和非均质严重等特点,水驱开采效果差。对4种不同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黏度、界面张力及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优选出性能好的“炼化石油磺酸盐/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还对该体系的驱油效果、注入参数、黏度和段塞组合等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炼化石油磺酸盐/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具有较好增油效果。“整体”段塞和段塞黏度排序“低中高”注入方式的增油效果较好,调剖愈早,增油效果愈好。推荐矿场采用的注入方式为:先注入0.05~0.08PV的Cr^3+聚合物凝胶段塞,再转注0.33~0.49PV二元复合体系(CP=1200mg/L,CS=0.2%)。在上述配方组成和段塞组合条件下,比水驱提高采收率15%以上。  相似文献   

16.
The presence of electrolytes (salts) in aqueous solution modifies the solubility and related properties of organic compounds in water. Reported data for salting-out constants (Setschenow constants) which relate solubility to the salt concentration of aromatic and alkane hydrocarbons, and their chlorinated derivatives, and some organic acids have been compiled for 25 aqueous salt solutions at 20–25 °C. The salting-out sequences for various electrolytes are discussed and it is shown that the salting-out effect is greater for organic solutes with large molar volumes. A compilation of salting-out constants for NaCl solutions and seawater (natural or synthetic) with a variety of solutes, shows that the Setschenow constants are similar for natural or artificial seawater (at salinity of 30–35%.) and NaCl solutions (at 3.0–3.5% or 0.5 M). A simple correlation is suggested for estimating the Setschenow constants for a variety of organic solutes in seawater which typically yields a reduction in solubility by a factor of 1.36. The hydrophobicity of organic solutes is therefore increased by this factor, as is the air-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implying an increased partitioning from aqueous solution into air, organic carbon and lipid phases. The effect must be quantified when comparing the behavior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freshwater and marin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7.
姜林 《海洋科学》1987,11(5):5-12
本文提出了一种有孔粘弹性底面模型。根据Biot的三维固线理论,讨论了波浪作用下有孔粘弹性底面中孔隙水压力响应和固体颗粒承受的有效应力的响应。若忽略粘性,本文的模型则退化到yamamoto的有孔弹性底面模型。从物理意义来说,本文提出的模型更全面合理。  相似文献   

18.
以2011年6月和8月在长江口邻近海域采集的沉积物和间隙水样品为研究对象,讨论了沉积物中生物硅(BSi)和间隙水中溶解硅(DSi)的分布情况和影响因素,并初步探讨了生物硅的循环和保存。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BSi的含量较低,且均小于1%。柱状沉积物中BSi的含量范围为0.34%~0.52%。C3、D1站位柱状沉积物中BSi的记录主要是由早期成岩过程控制,33#站位的分布特征主要是由水动力等变化控制。沉积物间隙水中DSi的浓度范围为101.6~263.9 μmol/L,低于纯BSi的溶解度;间隙水的pH值越大,沉积物的含水率越低,还原性越强,间隙水中DSi的含量越高。3站位生物硅的埋藏效率均较高,表明长江口邻近海域是潜在的硅的汇。沉积通量的分布与沉积速率和埋藏效率的分布一致,均有近岸高于远海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以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溶液为水相,用乳化法制备了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微球,并对微球形态、粒径分布、溶胀性、蛋白吸附率、溶血率、体外降解率进行了分析。光学显微镜下显示,微球形态圆整,粒径主要分布在100~400μm;扫描电镜显示,微球内部为三维网络状结构,骨架清晰;pH=7.4的PBS缓冲液中干凝胶微球的溶胀率为218.08%,普通壳聚糖微球为70.98%;1和24h测得凝胶微球的蛋白吸附量分别为13.21和15.68μg/g,普通壳聚糖微球分别为3.71×103和4.83×103μg/g;微球的溶血率小于5%,血液相容性良好;体外降解实验显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黏度以及溶菌酶浓度对壳聚糖/α,β-甘油磷酸凝胶微球的降解性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聚合物驱与水驱驱替机理差异的基础上,对水驱预测的经验公式进行改进,建立了适用于聚合物驱的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可考虑聚合物溶液黏度、注入PV数及最大残余阻力系数等参数对聚合物驱效果的影响。预测模型预测大庆喇南和喇北东块的聚合物驱含水率曲线与实际含水动态吻合,预测提高采收率误差小于8%,结果可靠。预测模型所需参数简单、计算简便,可用于聚合物驱动态预测、效果评价及潜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