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荣成月湖是一个典型天然潟湖,潮间带沉积物中存在多种形态趋磁细菌。通过Roche454高通量测序平台,对沉积物样品(B_S)和磁收样品(B_M)进行16S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认识荣成潮间带沉积物的细菌群落结构,并了解趋磁细菌多样性及系统进化地位。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样品中主要的细菌类群为δ-变形菌纲,占总细菌数的26.4%,其次是γ-变形菌纲和α-变形菌纲;而磁收样品中细菌多样性和种类明显降低,以α-变形菌纲占绝对优势,相对比例达72.6%。在磁收样品和沉积物样品分别发现了1 612条和186条reads与趋磁细菌相关,分别占细菌总数的5.76%和0.85%,磁收样品中趋磁细菌数是沉积物样品的6.8倍。对两个样品中获得的趋磁细菌序列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发现这些序列多数属于变形菌门的α-变形菌纲,以趋磁球菌占绝对优势,少数属于δ-变形菌纲,与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亲缘关系最近。海洋趋磁螺菌属仅在B_M样品中检出,趋磁弧菌属在B_M样品优势度高于B_S样品,而多细胞趋磁原核生物和趋磁螺菌属在B_S样品中优势度更高。通过分析样品间的差异OTUs,认为荣成潮间带沉积物中可能存在大量未知的趋磁细菌新类群。研究结果为下一步培养和开发趋磁细菌这一功能菌群,发现趋磁细菌新类群及趋磁细菌生态功能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趋磁细菌是一类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主要生活在淡水和海洋的有氧-无氧过渡区。本调查通过对青岛汇泉湾潮间带沉积物柱状样分层样品中趋磁细菌的计数和沉积物理化因子的分析, 研究了趋磁细菌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显示趋磁细菌以趋北型的趋磁球菌占优势, 主要分布环境的氧化还原电位为179.7~-107.0 mV, 为弱还原-还原性质, 最大丰度(94~169个/cm3)出现在氧化还原跃层(表层下5~9cm黄-黑沙界面处), 暗示有氧-无氧过渡区; 趋磁细菌的垂直变化趋势与粒径、含水率、硫酸盐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在三亚天涯海角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了一定量的海洋趋磁细菌,最大丰度可达100个/cm3。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发现该区域趋磁细菌绝大多数为趋磁球菌。磁小体形状单一,皆为棱柱形;磁小体排列方式多样,以链状排列为主,包括单链、双链,也有少数成簇排列。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与X-射线能谱仪(EDXS)结果表明,磁小体成分为Fe3O4。趋磁细菌的铁含量平均为2.05%(0.70%~7.53%)。通过16S r RNA基因文库的构建与测序,在78个阳性克隆中得到了16个趋磁细菌序列,分属9个OTU。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其中8个OTU属于α-变形菌纲,1个OTU属于γ-变形菌纲。在全部9个OTU中,有8个OTU与已知趋磁细菌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7%,有5个OTU与已知趋磁细菌序列的相似性低于93%,说明该区域存在可观的趋磁细菌资源。  相似文献   

4.
趋磁细菌能够形成纳米级的磁小体,磁小体排列成链作为生物磁针使细菌沿氧化还原梯度在地磁线上移动。磁小体独特的晶体和磁性特征使其在生物技术、医药和地质生物学应用等领域有巨大的潜力,磁小体的细胞生物学特征也使其成为原核生物细胞器研究的理想模型。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在趋磁细菌基因组和磁小体链形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趋磁细菌(magnetotactic bacteria,MTB)是一类能够沿着磁力线运动的特殊细菌。MTB在胞内磁小体的导向下借助自身鞭毛进行趋磁趋氧运动,以到达适宜的生境。本研究在青岛潮间带沉积物中发现大量的趋磁球菌,通过光镜与透射电镜对其运动方式与显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优势趋磁细菌为卵球形,大小为2.5μm×2.1μm,宽长比为0.85,将其命名为QH-3。QH-3为趋北型(North-seeking)MTB,运动速度88μm/s,细胞内两侧各有一条由棱柱形颗粒组成的磁小体链。QH-3在菌体同一侧有两个由直径62 nm±9 nm的鞘包裹7根鞭毛组成的鞭毛束。这种特殊的鞭毛结构与已报道的致病菌的不同,而与法国地中海趋磁球菌MO-1的相似。  相似文献   

6.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优化磁小体培养条件,结果使趋磁细菌OD600达到0.440(生物量为1.166×109cells/ml),同时运用磁收集传代法,使趋磁细菌Cmag值稳定在1.9—2.0。培养时用透射电镜观察磁小体形成过程,结果发现培养24h细菌体内已有较小晶体形成且沿长轴分布;48h晶体长大且形成分段链沿长轴排列;72h晶体进一步成熟仍以分段链沿长轴排列;随后细菌逐渐衰亡磁小体变小,168h可见部分自溶细菌中仍有磁小体链;192h细菌自溶磁小体链分散到环境中。还观察到磁小体在细菌分裂时采用两种分离方式,一种为磁小体分配到两个子细胞;另一种为磁小体只分配到一个子细胞。无磁小体的子细胞,一部分逐渐产生磁小体,另一部分不产生磁小体。  相似文献   

7.
黄海冷水团附近沉积物中的趋磁细菌及磁小体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海冷水团附近海域的沉积物进行了富集、荧光显微镜观察、电镜观察,并对其中大小均匀、形状规则的高密度颗粒进行了能谱分析。结果显示,在黄海冷水团附近有趋磁细菌和磁小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8.
Magnetospira sp.QH-2是一株分离自黄海潮间带的海洋趋磁螺菌,该菌磁小体排列不整齐,并且磁小体链内某些区域排列疏松,推测与其磁小体岛上的mam K编码的Mam K蛋白相关。mam K开放阅读框大小为1086 bp,编码361个氨基酸,Mam K蛋白属于NBD_sugar-kinase_HSP70_actin超家族,为非跨膜蛋白;此外,还利用生物信息学工具预测Mam K蛋白二级和三级结构。系统进化分析显示Mam K蛋白的系统进化和16S r RNA基因的系统进化有一定差异,推测磁小体岛的获得可能与菌种的进化是独立的两个过程;淡水与海水中的趋磁螺菌虽然形态相似,但系统进化地位有一定差异,可能是两者不同生境下适应性演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傅立叶级数计算船尾磁场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船磁改正是海洋磁力测量的重要内容。将船磁分离为固有磁和感应磁两部分,从原子磁矩理论出发分析了固有磁与感应磁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采用傅立叶级数法处理船磁改正的新方法,并以实例试算证明该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无人机航磁测量是现今海洋磁测的新技术新方法之一,可解决在海岛礁、海岸带以及冰面覆盖海域等复杂海区中实施高精度、高分辨率磁测的技术问题.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海洋磁测最新科研成果,通过两次飞行测量试验,并对航磁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精度评估,得到如下结果:自主研发的航磁系统具有动态噪声小,噪声水平为31.46±22.1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