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东半岛东部海域诸岛潮间带底栖海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报道山东半岛东部海域主要以威海市北面和南面8个岛屿春、秋两季期间带底栖海藻群落组成、生物量、季节变化及主要环境因子。在两季度月得到海藻88种,秋季比春季种数多,北面4岛种类略多于南面4岛,群落构成都以红藻类为主。各岛平均生物量秋季高于春季,北面4岛高于南面4岛。就各岛生物量而言,北断面高于南断面。  相似文献   

2.
粤东南澳岛处于闽、粤、台三省及国际航线的海上交通要冲,由于这里屿多礁繁、给过往船只,造成威胁。为了保证舟船航行安全,自清代以来,人们在南澎等处.建了航标灯。如今,这里有大小航标灯8座。南澎灯塔位于南澳东部43.2公里远的南澎南侧山峰上,北纬23°15′45″,东经117°17′12″。清同治十三年(1874),即120年前,由设于英国伦敦的国际海上人命保险机构“万国公司”兴建。因当时1艘英船险触南澎列岛中的芹澎礁,幸得渔民陈角鱼(澳前村  相似文献   

3.
福建海藻名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地处台湾海峡西岸的福建,岸线曲折蜿蜒,沿岸天然岩礁众多,岛屿星罗棋布,其中较大的岛屿有平潭岛、金门岛、厦门岛和东山岛,自然条件适宜于各种海藻的固着与生长。关于福建海藻的研究,以往有曾呈奎的《厦门之海藻》、周楠生的《东山岛之海藻》和周贞英、陈灼华的《平潭岛海藻调查报告》等。为了全面了解福建省沿岸海藻的种类、分布及经济海藻的种类等问题,我们从1963—1981年间,着重对潮间带的海藻进行了较全面的采集调查。除定点采集外,我们足迹所涉,北起福鼎的南镇,南至东山岛,包括八个县的沿岸及一些大小岛屿,共采得标本1837号。从这些标本中己鉴定的计有217种,其中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岩相潮间带大型海藻有机碳含量及δ~(13)C值的季节变化特征,分别于2016年11月(秋)和2017年2月(冬)、5月(春)、8月(夏)对獐子岛岩相潮间带(39°01′E,122°43′N)的大型海藻进行调查,并对其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大型海藻3门49种,其中红藻门24种,占总数的48.98%;褐藻门17种,占总数的34.69%;绿藻门8种,占总数的16.33%。大型海藻种类数为春季(35种)冬季(24种)=夏季(24种)秋季(23种)。不同种类海藻体内的有机碳含量为15.54%~35.03%,δ~(13)C值在–33.42‰~–7.43‰之间变动。不同季节海藻体内有机碳含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δ~(13)C值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黄海沿岸人工岸线潮间带大型海藻调查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调查辽宁省黄海沿岸人工岸线上潮间带大型海藻多样性情况, 于2011 年10 月至2012 年6 月在大连湾、獐子岛、旅顺及丹东进行采样, 并与其附近天然岸线上海藻进行对比。调查结果显示, 在人工岸线上共发现17 种海藻, 以红藻与绿藻为主, 其中11 种可在相邻天然岸线发现。海藻多样性天然岸线>混合岸线>人工岸线, 但人工岸线上绿藻种类与天然岸线上的基本相同。在大连湾及獐子岛地区, 无机氮低的海域, 海藻多样性高; pH 高的海域, 海藻多样性高。调查中发现有人工岸线与天然岸线共存的混合岸线, 此岸线可看作是生境岸线(living shoreline)的一个变形, 为生物保护及生态恢复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异枝凹顶藻Laurencia intermedia Yamada广泛地分布于东亚西太平洋沿岸的中国、朝鲜半岛(Nam et al. , 1984)及日本(Yoshida et al. , 1998)。在东南亚的菲律宾(Silva et al., 1987),太平洋的斐济岛(NYeurt et al., 1996),东非、印度次大陆及印度洋的斯里兰卡、肯尼亚、坦桑尼亚及Réunion (Silva et al., 1996),以及西非的利比里亚、象牙海岸及加纳(Law son et al., 1987)等地均有报道。 Howe(1934)最早报道了中国的异枝凹顶藻。1962年,曾呈奎、张峻甫在“黄海西部沿岸海藻区系的温度性质”一文中也提到了该藻。1983年, 曾呈奎等在《Common seaweeds of China》中报道了黄海沿岸的异枝凹顶藻。1983年, 杭金欣等在《浙江海藻原色图谱》报道了浙江嵊山、渔山和南凫岛的异枝凹顶藻。1988年,张峻甫等也再次对该藻进行了报道。2000年,黄淑芳报道了台湾的异枝凹顶藻。  相似文献   

7.
海藻中稀土元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于1996年3月地岛海区采集了8种常见海藻,采用中子活化法(PCA-Ⅱ/NAA)测定了其中的La、Sm、Ce、Eu、Lu、Nd、Sc、Yb等8种稀土元素的总含量及其水溶性成分的比例,并与国外报道的相关数据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海藻中含有比陆地植物丰富得多的稀土元素,绿藻中的石莼,刺松藻含量最丰,  相似文献   

8.
中国南海经济鱼类区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庆泰 《海洋与湖沼》1959,2(4):278-283
南海是我国的热带海,位于广东之南,东临菲律宾,南接婆罗洲,西界印度支那半岛,北以台湾海峡与东海相连。南海在我国海洋中面积最为广阔,海中岛屿星布,共计有560多个,依其构造和分布,可分力二类:一为近陆岛,沿岸诸岛属之,共400多个,例如硇州岛、海陵岛、上下川岛、万山群岛、南澎列岛、南澳岛等,这些岛屿多集中在近岸江口一带,由于大陆江河的吐泄,而带来了大量有机和无机质,故在岛屿的附近形成了天然的渔场和产卵场,亦为近海渔业的优良某地。另一为海洋岛,均属于珊瑚岛或沙岛,共160多个,分成东  相似文献   

9.
海藻液体肥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自古以来,海藻就被人类当作食品而广为利用。但其为土壤肥料的利用是在公元后4世纪才有记载,当时的Palladius人用海藻代替部分土壤肥料,以便改善土壤性质。公元12世纪中叶,海藻肥被人们广泛地利用,特别是在欧洲的一些沿海国家和地区,如法国、英格兰、苏格兰和挪威等。16世纪大不列颠岛的SouthWales和德国的Keswick用岸边腐烂的海藻或海藻灰种植各种农作物和蔬菜,效果很好,产量供不应求(尤其是大麦)。17世纪法国政府大力推荐在沿海地区用海藻作为土壤肥料,并明文规定采集海藻的条件、收割时间以…  相似文献   

10.
经国家交通部批准,投资200多万元新建的粤东南澎岛灯塔,已于1994年5月竣工,将于近期投入使用。南澎是国家一类口岸南澳港所属海域。它位于汕头市以东35海里处(北纬23°15′,东经117°16′),地处台湾海峡西南端喇叭口,闽粤海上交通要冲,是香港与上海、厦门、台湾、汕头轮船往返的必经之道;它濒临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沙群岛海域生长着极为丰富的海藻,但是,过去研究报道不多,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南海诸岛资源,就有必要对该海区海藻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1957、1958、1975、1976年)及山东海洋学院(1976年)在西沙群岛进行了详细的海藻资源调查和采集,采到数千号海藻标本。我们仅研究红藻门仙菜目里的仙菜科种类。经过初步鉴定,属于仙菜科的海藻有11属。本文报道四个属八个种,其中三种是西沙群岛首次记录,三种是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2.
我国海岸线绵长,所属岛屿众多,除了台湾岛和海南岛两个大岛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中小沿海岛屿及众多的珊瑚岛,如我国三沙市的南海诸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等。根据多年来我国科研人员在该海区的调查研究,对我国三沙市南海诸岛海区的海藻区系进行初步的植物地理学研究,以探讨我国该海域海藻区系的温度性质,以及与邻近海区海藻区系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三沙市南海诸岛底栖海藻区系与北太平洋西部海藻相同种数最多的是区系性质为热带性的南海南区,因此海藻区系的温度性质具有很明显的热带性。另外,三沙市南海诸岛海藻区系与印度洋海藻区系有很多共同成分,两地共有种数高达184种,为南海诸岛海藻总数的63%,进一步证明我国三沙市南海诸岛区系属于暖水性印度—西太平洋区,印—马亚区。  相似文献   

13.
南澎列岛及邻近海域地质地貌与灾害地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南澎列岛及邻近海域是广东沿海灾害地质因素较集中和类型较齐全的地区之一。根据野外调查资料,简要地分析了区内地质地貌以及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地面沉降、滑坡、地裂和沙土液化等基本特征和分布规律,同时还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潮汐能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现代潮汐能的利用,主要是潮汐能发电.基于南澎列岛潮汐能资源特点以及潮汐能发电的原理、和技术发展,提出在南澎列岛建设单库双向型潮汐电站,并提出了发电模式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5.
南海暖池作为影响我国东南部地区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其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及动力机制对于更加准确预报我国天气变化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海表面温度卫星观测资料和海表面再分析数据,识别和研究了南海民都洛岛西南暖池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利用数值模式探讨了其强迫机制。暖池位于民都洛岛西南方向约100 km范围内,中心位置在120.5°E, 12.5°N。暖池整个季节变化过程可分为发展期(10~11月)、成熟期(12~2月)、衰退期(3~5月)、消失期(6~9月)4个阶段:11月份暖池与南北两侧冷水温差达到0.5°C,暖池结构初步形成; 2月份温差达到1.1°C (南侧)和0.7°C (北侧),暖池最强;3月份暖池开始衰退,到6月份完全消失。进一步研究表明,该暖池的形成与地形引起的民都洛岛附近海域潜热通量的空间差异有关:冬季盛行的东北季风被民都洛岛上的高海拔山脉阻挡,在民都洛岛西南背风侧形成低风速区,而在南北两侧形成风激流(风速极大值区)。风速的空间差异引起了海表面潜热通量的差异,导致民都洛岛背风侧的潜热通量较周围海域要小,海表面温度较周围海域要高,从而导致了暖池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我国几种经济褐藻的含碘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1811年,法国人Bernard Courtois在进行从海藻灰提取硝酸钾的工作中发现所用铜锅被腐蚀,当液体中加入硫酸时则有黑色粉末沉淀出来。这些粉末经当时伟大的化学家Gay-Lussac研究后确定为一种新元素,命名为碘。1824年在法国正式开始用海藻灰制造碘,方法以后为欧洲沿海各国所采用。1862年于爪哇岛自石油井盐水中提取碘和1868年从南美智利硝石提碘成功以后,海藻灰制碘法即受到挫折。但现在还有一些国家如日本、法国、苏格兰等的一些地区仍以海藻灰为制碘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阐明枸杞岛近岸海域食物网结构,为岛礁近岸海藻场鱼类群落结构变化提供研究依据,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方法,分析评估了舟山枸杞岛近岸海藻场主要鱼类群落的营养结构特征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海藻场茂盛期(春、夏季)主要鱼类的δ13C值范围为-20.4‰~-12.8‰,均值为-16.1‰,其δ15N值范围为4.1‰~10.4‰,均值为8.4‰;海藻场衰退期(秋、冬季)主要鱼类的δ13C值范围为-17.9‰~-14.4.‰,均值为-16.1‰,δ15N值范围为7.6‰-12.9‰,均值为9.7‰。钩虾和麦秆虫对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和斑头鱼(Agrammus agrammus)等海藻场定居种类的食源贡献率最大,浮游动物对黄姑鱼(Nibea albiflora)和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的等非藻场定居种类食源贡献最大;应用SIBER模型计算显示枸杞岛海藻场茂盛期的主要鱼类群落生态位空间、核心生态位...  相似文献   

18.
黑潮暖流对台湾海域大气流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加以改进的中尺度模式分析讨论了20.5°~26.5°N、119°~125°E范围内黑潮暖流对中尺度流汤的影响.地势陡峭的台湾岛对岛屿上空的局地环流特征起主要作用;在冬季,当大尺度背景风较弱时,近台湾岛海域的流场主要受黑潮暖流的影响,这种流场便得台湾岛的东岸和南岸较少发生雾和雷暴等天气现象.  相似文献   

19.
根据1957~1987年期间采自浙江和福建沿岸的仙菜科海藻标本,初步鉴定有7属14种。分两次报道,首先报道其中的5屑7种:复羽多孢藻Pleonosporiumvenustissimum、日本对丝藻Antithamnionnipponicum和卡洛绢丝藻Callithamnioncallophyllidicola为我国首次较全面描述和绘图记录;赫勒对丝藻Antithamnionhubbsii为浙、闽海域首次报道;而如下三个种纵胞藻Centrocerasclavulatum、日本凋毛藻Griffithsiajaponica和对公藻Antithammioncruciatum在浙、闽海区早有报道。  相似文献   

20.
关于几种褐藻在中国沿岸的不连续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进行辽东半岛地区的海藻区系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了这个地区有一些褐藻盛产于东海和南海沿岸,但迄今还没有在山东半岛任何地方采到。这些种类多数是大型海藻,在调查采集过程中一般不会漏掉。以裂叶马尾藻为例子,庙岛群岛的北部岛屿我们只去过一次,就采到很多标本,而山东半岛东海岸至少进行过四次采集,却从未采到一棵。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