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桂龙  刘式适 《大气科学》1993,17(4):403-414
本文利用一个包含有Wave-CISK和蒸发-风反馈机制的斜压半地转模式来讨论低纬大气运动,其中引入了反映CISK机制的无量纲对流凝结加热参数η和反映蒸发-风反馈机制的无量纲参数α_0,求得了η=0情况下的解析解及η≠0情况下的一级近似解,对η≠0情况下向东传播的类似于低频振荡的波动进行了讨论,从理论上指出了蒸发及非均匀加热对低频振荡的维持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赤道β平面近似下的线性化扰动方程组出发,基于第二类条件不稳定(CISK)理论,研究了热带对流层大气准40天低频振荡的动力机制。研究发现,当对流层中、上层存在较大的对流凝结加热时可激发出纬向波数为1、周期为40天左右的不稳定Kelvin波,它以每天8到11个经度的相速缓慢向东移动。由此指出,观测到的热带对流层大气30—50天的低频振荡可能正是这种由对流凝结加热所驱动的缓慢东移的Kelvin波的具体表现。这可对热带对流层大气30—50天低频振荡现象的动力机制给以初步的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3.
Wave-CISK和低纬大气低频振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继勇  刘式适 《大气科学》1996,20(5):584-592
本文运用一个包含Wave-CISK机制的斜压半地转模式来讨论低纬大气中的低频振荡。在我们以前研究工作的基础上,不仅考虑了CISK机制的作用,而且考虑了CISK机制垂直速度w[B]随纬度的变化。这样,建立的半地转模式和相应的解析解更能反映CISK机制对低纬低频振荡的作用。在求解中,我们运用了本征函数S[-3/2][m](Sonine多项式)展开的方法,结果不仅得到了模式中所含的CISK-Kelvin波和CISK-Rossby波波速与对流凝结潜热参数η的关系,而且显示了低纬高、低层大气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在这样  相似文献   

4.
关于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的一个简单模式与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爱弟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4,18(3):263-273
本文首先从观测事实分析了热带大气的低频振荡现象,然后从理论上加以研究。为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包括触发热源和CISK机制的三维线性模式,用此模式讨论了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的性质、结构、传播和动力学机制。从模式的计算结果得到了周期为30d左右以大约9 m/s的速度向东传播的低频振荡现象,这种振荡为Kelvin波型的响应和向西传播的Rossby波型的响应的结合。计算还表明,这种振荡的周期与触发热源的周期关系不大,这说明了热带大气的低频振荡是大气自身的固有振荡,它是大尺度运动与对流凝结加热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β效应和移动性CISK波与南亚夏季风槽脊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玉清 《大气科学》1993,17(4):385-394
本文采用简单的纬向对称的两层线性模式研究了存在β效应情况下Ekman-CISK扰动的动力特征,结果发现在β效应和对流凝结加热的共同作用下大气中可以产生一种移动性的CISK波.在取南亚夏季风区平均大气参数情况下的计算结果表明,这种移动性CISK波可以解释南亚夏季风槽脊活动的一些基本特征.因此,可以初步认为β效应和CISK机制对南亚夏季风槽脊的活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30—60天大气振荡的全球特征   总被引:14,自引:6,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崇银 《大气科学》1991,15(3):66-76
利用ECMWF格点资料,分析研究了大气季节内(30—60天)振荡的全球特征。30—60天振荡动能的分布表明高纬度地区要比赤道地区大得多。说明那里有较突出的30—60天振荡。中高纬度地区的30—60天振荡与热带有明显不同,垂直结构为正压模态,以纬向2—4波为主,多为向酉传播。30—60天振荡存在明显的低频遥相关,北半球主要为欧亚—太平洋(EAP)型和PNA型,南半球主要有澳洲—南非(ASA)型和环南美(RSA)型,并且在全球范围构成南北半球相互衔接的低频波列,即EAP-ASA波列和PNA-RSA波列。南北半球30—60天大气振荡有明显的相互影响,本文研究了南北半球30—60天振荡相互影响的3种主要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简化数学模型探讨了东、西风廓线特征与外源强迫下大气环流平衡态定常波结构的相关关系。文中采用实际观测资料研究了西风廓线特征与大气环流型季节特征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西风廓线冬、夏季节差异与中、高纬度西风槽“冬三夏四”波数差气候特征有关,且低纬强东风切变可作为赤道东风波周期振荡成因之一。冬夏西风廓线季节特征可导致大地形强迫效应、海陆加热因子影响作用的显著季节差异。研究还揭示了大气环流型优势波转换的基流特征影响效应,并导出了流场与纬向加热强迫源共振状态的西风廓线特征函数与临界曲线。  相似文献   

8.
Wave-CISK、蒸发-风反馈和低频振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桂龙  刘式适 《大气科学》1993,17(4):403-414
本文利用一个包含有Wave-CISK和蒸发-风反馈机制的斜压半地转模式来讨论低纬大气运动,其中引入了反映CISK机制的无量纲对流凝结加热参数η和反映蒸发-风反馈机制的无量纲参数α_0,求得了η=0情况下的解析解及η≠0情况下的一级近似解,对η≠0情况下向东传播的类似于低频振荡的波动进行了讨论,从理论上指出了蒸发及非均匀加热对低频振荡的维持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CISK 影响下的线性和非线性惯性重力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板对称的大气动力学方程组,考虑线性和非线性两种CISK加热过程,由行波法和非线性常微分方程定性理论,讨论了CISK影响下的线性和非线性惯性重力波的稳定性,以及CISK对惯性重力孤波强度和宽度的影响。结果指出,线性CISK既影响孤立波的强度,又影响孤立波的宽度,而非线性CISK只影响孤立波的强度。  相似文献   

10.
将波动-CISK(积云对流加热反馈)、海-气相互作用和蒸发-风反馈都引入一个简单理论模式,研究了他们在驱动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ISO)中的作用。其结果表明:波动-CISK在减慢激发波的位相速度以接近观测到的热带ISO的移速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而蒸发-风反馈的主要作用是使激发波不稳定;海-气相互作用在减慢激发波的移速方面也有一定作用。因此,波动-CISK和蒸发-风反馈可认为是热带ISO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本研究还表明,由于蒸发-风反馈和海-气相互作用的影响,激发波是一种频散波,这种频散性可以更好地解释热带大气中ISO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
利用浮标资料,对“利奇马”影响期间浙江沿海风和海浪特征及其关系进行分析,并对欧洲中心模式预报与实况进行对比,基于模式预报分析海浪的空间结构。结果发现:(1)随着台风靠近、登陆和远离,海浪波型经历了混合浪—风浪—混合浪的变化,且最大波高越大周期越长,浙江南部沿海海浪较北部沿海更具风浪特点;(2)浪高受风速影响大,北部沿海更为明显,持续风向对浪高增大有明显作用,当风向由向岸转为与海岸线平行、或由与海岸线平行转为离岸时,浪高迅速减小,反之浪高迅速增大;(3)台风靠近和影响浙江时,有效波高与风速的等值线平行,7、8、10级风分别与巨浪、狂浪、狂涛区有很好的对应,有效波高越高,风速对波高的决定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低层不稳定大气边界层中的地形阻力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两层大气模式,通过求解线性化大气动力学—热力学方程组,得到在上层稳定层结覆盖的不稳定大气边界层中,简单三维地形引起的地形波及其波动阻力的解析表达式。讨论了地形及大气条件对地形波及波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即使在大气低层为不稳定边界层时,三维地形引起的波动在大气动量平衡中仍可起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铭 《大气科学》1992,16(5):565-572
本文提出了一个飑线的非线性重力波行波解模型,并将该模型与实际飑线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反映出飑线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we focused on the difference in appearances of the convectively coupled equatorial waves (CCEWs) in a simulation with the CCSR/NIES/FRCGC AGCM, between two experiments, one with and the other without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vective suppression scheme (CSS) in the prognostic Arakawa–Schubert cumulus parameterization. Realistic CCEW modes, i.e., Kelvin, Rossby, mixed Rossby-gravity (MRG), and n = 0 eastward inertio-gravity (EIG) wave modes, were reproduced in the with-CSS experiment, while only Rossby-wave-like signals appeared in the without-CSS experiment.By comparing the structures of the Kelvin wave mode and the Rossby wave mode in two run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struc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mod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difference in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f cumulus convection determines the CCEW features. The CSS implemented here is such that cumulus convection is suppressed until the cloud-layer-averaged relative humidity exceeds the threshold of 80%. In the without-CSS model, only Rossby wave modes are coupled with the convection. This is because CAPE controls cumulus convection in this model, and the larger frictional convergence of Rossby wave mode prepares CAPE to generate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cumulus convection. In the case of the with-CSS model, on the other hand, cumulus convection is largely controlled by the humidity in the free atmosphere. The convergence associated with the equatorial waves can produce the moisture anomaly to overcome the relative humidity threshold, and maintains the favorable condition for cumulus convection once it starts. In this case, not only Rossby waves but also Kelvin, MRG, and n = 0 EIG waves are reproduced more realistic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inclusion of some kind of mechanism connecting the free tropospheric moisture with the conve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bundant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could be a key factor for realistic coupling between large-scale atmospheric waves and convection.  相似文献   

15.
WAVEWATCHIII模式在渤海海浪预报的应用与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连黄海、渤海海浪数值预报系统采用WAVEWATCHIII模式进行海浪预报,预报产品包括48 h内浪高、周期、浪向的逐3 h预报,并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WAVEWATCHIII模式对渤海中部浪高模拟较好,浪高预报TS为71.7 %,对近岸海区浪高模拟相对差些。个例的检验表明,浪高最大值模拟较好,模拟浪高最大值出现的时间与实况基本吻合,浪高变化趋势预报也较好。AVEWATCHIII模式对两个周期个例进行检验,预报误差最低可达到0.17 s,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对流云街激发的重力波和波动阻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边界层中的对流活动,可以在其上部稳定层中激发出重力波,并引起垂直动量输送,影响到对流层和平流层中的动量平衡过程.从二层模式中大气波动方程的线性解出发,得出了对流云街激发的重力波波阻解析表达式,并讨论了大气条件对波阻的影响.这些分析可有助于大气环流模式(GCM)中此类重力波波阻参数化表达式的建立和改进.  相似文献   

17.
蒋国荣  张铭 《大气科学》1998,22(2):207-216
建立了一类非线性海气耦合波的模式,并用该模式作了解析研究,讨论了该类海气耦合波的存在条件,发现当海气耦合较强时分别存在以海洋为主导方面及以大气为主导方面的两支海气耦合波,而耦合较弱时则仅有前者存在。还求得了该模式中该类海气耦合波的椭圆余弦波解及孤立波解,并对以海洋为主导的海气耦合波的性质作了讨论,认为海气相互作用耦合也是产生大气季节内振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冬季风期间南海地区冷涌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一个部分非线性的二维经向重力内波动力模式,通过求行波解,对冬季风期间南海冷涌的传播形式,传播特征和传播速度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大尺度经向环流及其垂直结构、热力作用、层结稳定状况和初始扰动条件对冷涌传播的作用。主要结论是:冷涌的传播表现为具有非线性效应的无频散或弱频散的重力行波,其向南传播速度远大于平流速度而接近于重力内波波速;不同流场和位温的初始扰动状况决定了冷涌将以周期重力行波或者以孤立重力  相似文献   

19.
大气中粘性效应对三维地形波及其波动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两层大气模式, 通过引入瑞利摩擦系数来定性描述大气中粘性机制, 讨论了粘性效应对三维简单地形波及其波动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低层大气为稳定层结还是不稳定层结, 大气中粘性的存在将减弱地形波的强度, 减小其产生的波动阻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深入理解非静力近似下的波-湍相互作用问题,本研究在σ坐标的海洋环境研究和预报模型(MERF)中引入常用的Mellor-Yamada两方程湍混合参数化方案(MY2.5),评估垂向湍混合对小尺度背风波传播过程的影响.瞬时状态场的模拟结果表明,无论是否为非静力近似条件,上述湍参数化方案的引入都会减弱背风波传播的模拟效果.从时间平均场的试验结果来看,垂向湍混合过程会显著减小非静力近似和静力近似之间的差异.此外,能量收支分析的诊断结果表明,MY2.5方案会显著抑制陆坡地形下的背风波传播过程,进而将更多的潮能转化到不可逆的湍混合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